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故宮:對文物捐贈者應設獎勵機制

故宮:對文物捐贈者應設獎勵機制

昨日,故宮在建福宮展示何剛捐贈的元代銀器。當日,故宮為何剛舉行追思會。本版攝影/新京報記者 浦峰

昨日,故宮為何剛舉行追思會。何剛之子何俊清致謝。

故宮再為何剛家屬提供10萬元補助;國家文物局表示,將加強制度建設,為捐贈創造更好條件

未完全「赴約」的雨中,有一場如約而至的追思。昨日下午,故宮博物院在建福宮花園敬勝齋舉辦「何剛同志追思會」。

在軒窗碧瓦的建福宮內,14件表面斑駁著銹跡的銀器和一口厚釉棕色瓷缸短暫露面,與它們的「老朋友們」再次見面。

32年前,河南省商水縣村民何剛,在老家挖地基時發現了這組窖藏銀器,並捐贈給故宮博物院。今年5月30日,「捐贈者」何剛因故離世,作別了他與故宮、與文物之間32年的緣分。

除留名故宮「景仁榜」並獲贈10萬元捐助款外,何剛之子何俊清的工作問題,也將由當地設法解決。

國家文物局副局長顧玉才表示,將加強相關規章制度的建設,為文物捐贈創造更好的條件,以期有越來越多的珍貴文物能夠進入博物館,並在博物館中得到妥善的保存與利用。

在目前文物捐贈制度空白的情況下,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認為,對捐贈者行為的肯定和獎勵,將有利於更多普通人參與文保事業,「能夠讓更多人知道保護文物的光榮」。

現場

文物再「聚首」 斯人不再歸

一盞半剖面瓜形狀的銀杯外面,爬滿了綠色的銹跡。故宮專家呂成龍輕輕拿起後再將其放在旁邊同樣銀制的托盤上,四個突起的「小瓜」讓酒盞坐得穩穩噹噹。

它們的學名,分別是銀鎏金鏨刻瓜式杯和銀鎏金錘碟瓜紋橢圓盤。「是很少見的成套酒盞和托盤」,呂成龍說,元代酒具講究「什麼樣的杯子配什麼樣的盤」,菱花形狀的酒盞就一定有一個菱花形狀的托盤,元代流傳至今的銀器本就不多,所以成套的杯盤就更加珍貴。

呂成龍一一介紹著延春閣長條案上的14件元代銀器,講述文物本身的故事。

銀器們的短暫「聚首」像是一場告別。蜿蜒數十步的敬勝齋中,何剛的兒子何俊清、當年陪同捐贈文物的村支書劉紅恩、從何剛手中接過文物的原文物管理處處長梁金生,以及國家文物局、故宮博物院等數十人,回顧起當年捐贈文物的點滴。

1985年,河南省商水縣村民何剛在老家挖地基時發現一組窖藏文物,有銀器19件。同年11月,他會同村支書劉紅恩等將19件元代銀器捐贈故宮博物院;1986年2月,何剛又將存放銀器的缸一併捐贈故宮博物院。

32年前讓它們重見天日的何剛,生命定格於半個月前的一場事故——2017年5月30日,石濟客運專線工程工地上,一台龍門吊在拆除過程中發生傾覆,在此打工的何剛不幸遇難。

講述

三伸援手 故宮再提供10萬元補助

「我家再窮,不為當年捐文物後悔,我們全家感謝故宮多年來的幫助。」27歲的何俊清和父親一樣,是一名普通的農民工。他話不多,語調低沉,眼瞼的紅腫顯而易見。

因請假十餘天為父親料理後事,他被之前工作的工地辭退。

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說,故宮此次除決定再向何剛家屬提供10萬元困難補助外,還會與當地溝通,盡量解決何俊清的工作問題。

這不是故宮第一次向何剛家庭伸出援手。

2003年,何剛妻子生病,債台高築,向曾經接待過他的故宮原文物管理處處長梁金生求助。

「何剛是個非常老實,不愛說話的人」,梁金生回憶,經過核驗何剛出示的各種證明,和在故宮內進行請示、協調,最終共發給何剛5萬元現金,這屬於破例,因為「博物院並沒有這筆支出,所以要特批」。

類似的補助還有一次,金額同樣為五萬元。

何俊清說,父親曾經私下跟家裡人念叨過,「考慮以後咋還人家(故宮)這筆錢」,因為「人要活得有志氣」。

將文物捐贈出去,是從未後悔過的決定,「我們全家人都以此光榮」,何俊清說,雖然生活難點兒,但日子過得踏實,「如果現在再挖出來東西,我們仍然會像父親那樣交給國家。」

■ 焦點

國家文物局:將推進文物捐贈制度建設

由於目前我國文物捐獻制度仍存在一定空白,對於「捐贈」,有聲音質疑:從法律上界定,何剛應算「上交」文物,故宮博物院何來「捐贈」一說?

對這一問題,單霽翔介紹,中國現有法律對主動上交文物者應享有的精神獎勵和物質獎勵,缺乏明確標準,如此很難調動民眾積極性。

一方面,因為捐贈的文物價值和發現地點、文物級別、時代等都不相同,所以很難制定統一的標準;另一方面是我國盜掘、販賣文物現象屢有發生,保護形勢非常嚴峻。「文物是得到保護還是流失,都在一念之間」,單霽翔說。

應當樹立正確理念,「勞動人民都是跟著案例走」,單霽翔認為,如果普通人都知道什麼是對的,就會跟著做下去。

單霽翔認為,對於文物捐贈者應出台政策予以獎勵,並在捐贈者遇到困難時給予幫助。「不能讓捐贈者的家屬連生活都過不下去,而是讓他們知道社會不會忘記你」。

故宮博物院給予何剛「捐贈者」身份,是對守法者的一種鼓勵和認同。「故宮做事情引導性比較強,希望能帶動其他博物館進行探索」,單霽翔說,故宮博物院期望有更多社會公眾能夠積极參与和支持我國博物館事業發展,同時也會與各級政府和文物部門一道,共同擔負起我國文化遺產保護事業的神聖責任。

追思會上,國家文物局副局長顧玉也表示,鼓勵民間人士保護和捐贈文物的行為。「會加強相關規章制度的建設」,他說,國家文物局將為文物捐贈創造更好的條件,以期有越來越多的珍貴文物能夠進入博物館,並在博物館中得到妥善的保存與利用。

2000年,故宮設立「景仁榜」為文物捐贈者留名。時至今日,榜上共有787個名字,何剛位列其中。數據統計顯示,建院92年以來,故宮共獲捐3.4萬件文物。

■ 鏈接

捐贈填故宮館藏空白 玉壺春瓶曾出國參展

何剛捐贈的這批窖藏文物,經鑒定為二級甲文物1件、二級乙文物11件、三級文物5件、一般文物2件。

呂成龍說,故宮博物院收藏的元代遺存銀器較少,何剛所捐珍貴文物填補了此類藏品空白,在以後的展覽中被多次使用。

「窖藏自古就有,元代尤其多」,呂成龍說,這主要是因為當時兵亂不斷,達官顯貴為了避免自家金銀器等貴重物品被毀,會挖窖埋藏起來,以躲避戰亂。如果主人死亡或無法回來,窖藏就會成為無主遺物。

據統計,全國有數十處窖藏遺物,江西有7處,山西、內蒙古、河北等地都出土過。

雖然故宮傳承有大量明清皇家文物,但元代銀器,特別是民間生活使用的收藏其實較少。何剛捐贈的這批物品,對故宮來說是很好的補缺。其中的玉壺春瓶因品相好,經常參加各種展覽,甚至出國展出。

采寫/新京報記者 黃穎

編輯:王曉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京報網 的精彩文章:

2017阿那亞杯馬術超級大獎賽8月舉行 兩屆奧運冠軍助陣
倫敦再遭恐襲 致1死10傷
中國留學生章瑩穎失聯追蹤:家屬懸賞4萬美元尋找線索
孟凱欲回購湘鄂情商標 稱未違背承諾
減持新規後 3高管「悄悄」減持被點名

TAG:新京報網 |

您可能感興趣

楊冪涉「詐捐」?工作室:將儘快採購捐贈物資
我們把致敬,送給無私的文物捐贈者!
臨洮籍文物收藏人士向縣博物館捐贈文物73件
藏友熱情捐贈文物:為何卻總被博物館拒之門外
楊冪身陷「詐捐門」,工作室正面回應捐贈物資進程!
假貨博物館正式籌建,接受捐贈
劉悅凝:愛心衣物捐贈箱
吳梅捐贈瓊劇文獻
袁立質疑「不讓鄉村小學用捐贈物資」 政府回應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章乃器先生捐贈文物
對於捐贈人體器官,該不該讓被捐贈者知道捐贈者的身份?
恐怖禮物:器官捐贈會傳染癌症嗎?
生活報留守兒童報道引讀者關注 社會各界捐贈服裝文具等千餘件
傳遞溫暖,伴愛同行TPS雲集品舉行衣物捐贈儀式
慈善捐贈的潛在規則
探討智能合約在慈善捐贈中的應用
殺手古德之衣物捐贈
醫院裡,為何禁止器官捐贈者和被捐者見面?背後真相讓人心酸
國家博物館展出司徒喬司徒傑捐贈作品
愛心捐贈倡議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