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幻「四改」楊岳斌(三)
第二、改籍,即改戶口。
同治二年(1863)九月曾國藩《乾州楊氏譜序》載:今福建水路提督楊君厚庵,乾州將家子。這篇文章僅685字,既未收入光緒二年(1876)《曾文正公全集》,也未收入2011年嶽麓書社重訂版31卷《曾國藩全集》,手跡保存在楊氏後人珍藏至今的族譜前頁。這部《楊氏族譜》同治甲子(1864)由楊載福編集、宏農堂輯修,從始遷祖到楊載福之子,上下七代記得清清楚楚。楊載福原籍是湖南省乾州廳沖角營,即今天的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首府吉首市石家沖街道辦事處曙光村。乾州廳,清代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置,屬辰州府。嘉慶元年(1796年)升為直隸廳,省直轄。
曾國藩在《乾州楊氏譜序》寫道:咸豐八年,厚庵自請於朝,占籍善化。也就是1858年,堂堂一品提督楊載福將軍,利用可以單獨向皇帝打報告的特權,要求佔用善化縣的戶籍名額。善化屬長沙府,從宋哲宗元符元年(1098)到中華民國元年(1912),存在了814年。善化縣與長沙縣同城分治,以今天湖南省會長沙市的五一路為界,大致以北是長沙縣,以南是善化縣,範圍包括長沙縣的何田、五美、干杉、跳馬、黎托、洞井、大托鋪、黃興鎮等,望城縣的坪塘、白泉、望城坡、白箬鋪等。
《楊氏族譜》證實:咸豐八年奏准入善化籍。這樣,楊載福從農村戶口變成了城市戶口,從偏遠的乾州人變成了繁華的長沙人,而他的父母親依然守在乾州老家,並未遷居省城。楊岳斌為什麼要這樣做?又是怎樣說服皇帝同意他這麼做的呢?是不是像我們今天的父母一樣,為自己的子女將來的出息打算呢?可惜,這份奏摺未收入1996年台灣歷史文獻叢刊《楊勇愨公奏議》,也未在湖湘文庫嶽麓書社《楊岳斌集》里發現。其中詳情,暫時無考。
楊翔先生從南京圖書館一字一字抄錄回來的《楊勇愨公事略》,是其曾祖父楊正儀、楊懋儀、楊潛儀三兄弟編撰的,彌足珍貴。拜讀之下,我發現了四件事,可以從中推測楊載福改籍的原因。
同治三年(1864)和光緒十三年(1887),楊岳斌母親兩次到省城治病。最後一次死於長沙,葬在瀏陽門外六十餘里的禾沖。他本人於同治九年(1870),也從乾州老家到長沙就醫,住東鄉六十里敖家灣。
同治五年(1866),長子楊正儀在善化中了秀才,進入縣學。
比起乾州來,省城的優勢一是父母看病,二是子女讀書,跟今天沒有兩樣。楊岳斌眼光長遠,不愧為好兒子、好爸爸!
改籍後的第三年,即咸豐十年(1860),楊載福38歲,從太平軍重圍中救出南陵縣軍民十餘萬,轉移到安全地帶。這項救民於水火之中的壯舉,完全沒有三國時劉皇叔攜新野百姓逃難的狼狽相,為湘軍贏得了極大的聲譽:「一時歡慶之聲流溢江表,實足以固人心而作士氣。」曾國藩「拍案稱快」,十月十一日給楊載福回信:「本年地拆天缺,無一可意之事,獨此事令人軒眉!」
兩年前,曾國藩創作《愛民歌》,整肅紀律,令湘軍上下傳唱。現在出了這樣一個典型,當然不可放過,抓住這件事大做文章,向皇帝報喜,既給極好評:「楊載福氣韻沉雄,出奇制勝」,又請表彰。
咸豐皇帝一點都不傻,馬上呼應曾國藩。既有精神鼓勵,稱讚「楊載福出奇制勝,調度有方」;又有物質獎勵,賞賜「大荷包一對、小荷包四個、白玉搬指一個、白玉翎管一枝、小刀一把。」
TAG:紀錄片曾國藩 |
※未來國產航母阻攔索「四改三」:這一技術細節趕上世界潮流
※改名最失敗的六大城市,唯有第五個過得去,第二、四改後毫無韻味
※「五點血糖」的正常值你知道嗎?謹記「四改」,趕跑高血糖
※康熙皇帝死後,雍正給老十四改名怎麼弄得面目全非?
※張九四改名張士誠竟有如此玄機,朱元璋得知原委後不惜大殺文人
※復聯四改變時間線的可能性有多大?修改僅僅是為打敗滅霸嗎?
※想要成為職場千里馬,就必須成為人上人,「四改」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