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設計 > 收納術的背後,是孩子透過你的眼睛看世界

收納術的背後,是孩子透過你的眼睛看世界

萬科住宅設計師逯薇前幾天跟我分享過這樣一段話:人生有三力:自然力、社會力、想像力。從居室獲得的美好力量,就是自然力。

今天邀請親子收納達人陌上依依帶來她的文章。這篇文章足足寫了兩個星期,如同小鍋燉粥,越燉越有味道。由於文章著實太長,一朵在編輯時忍痛刪減掉1/3的內容。如果讀者喜歡,下次會將未刊發內容獨立成篇。

親子收納達人陌上依依

家,心之所向

斷續有人留言,說想看我寫收納。也打了許久腹稿,遲遲未下筆,大概因為說起收納,不知為何想到的總是白娘子和小青姑娘手指太陽穴,口中念念有詞,大施障眼法或上演乾坤大挪移的驚絕畫面。

而我實在列不出多少令人眼前一亮的「收納神器」,更不掌握什麼能夠叫堆積如山的滿室雜物憑空消失的獨門大法。

我篤信一個家所呈現出來的樣子,與人的生活、與內心狀態互為示現。

我認同蒙特梭利關於零至六歲的兒童是吸收性心智的看法,這一階段的孩子,會不加選擇地從環境中汲取大量信息來發展自我,如同海綿吸水,水是什麼色,海綿便染上什麼色。

尤其三歲之前的嬰幼兒,與外界接觸有限,大多時間生活在家庭中,家於他們彷彿世界之映象。從這一意義上來講,你如何照顧一個家,便是如何照顧孩子的心。

作者家的客廳,二歲寶貝做「廳長」。

我想要給我家兩歲「廳長」的,是一個兼具秩序、美感與愛意的家:

秩序,令她感到世界是有章可循的,進而對其產生安全感和信任感,也為她將來學習規則、走向外界打下基礎。

美感,是呵護她心中初萌的審美的種子,讓她在感官最為敏銳的人之初,常被美好物事包圍;這種自幼習得的惜物之心,與環境建立情感聯結的能力,對發展中的人格至關重要。

愛意,則是打造這一切的基石;當愛在家中各個角落、在家人間、在孩子心中自由無礙地流動,她才能夠心無旁騖去感受秩序與美,並心甘情願成為它們的守護者。

在家中隨處擺一些花草,教孩子照料它們。

家的意義,遠不止棲身之地。

家,其實是你能夠自由掌控的那一部分人生。

當你從不思考,也全不在乎,它便簡化為一個冰冷的、毫無生命力的所在。對於不得不成長於其中的孩子來說,也是如此。

我的4條親子收納原則

花了些筆墨闡釋個人的家庭價值觀,旨在說明,沒有可複製粘貼的兩個家,也沒有通行的整理技巧。

比急不可耐動手拾掇更緊要的,是屏息靜氣,對當下狀態作一番檢視:

曾經理想中有孩子後的生活是怎樣?

現實的混亂是如何日積月累令我深陷其中?

親子關係的對抗往往來自何處?

可否在瑣碎日常中窺見一些蛛絲馬跡,並設法通過對育兒環境的改善以及由此帶來的親子互動形式的微妙變化,將某些根深蒂固的衝突化解於無形?

怎樣令養育成為水到渠成的樂事,而非疲於應付的苦差?

我也仍在摸索中並且常常漏洞百出。所幸,我從來堅信並貫徹,惟有將錯綜複雜毫無頭緒,即使讀再多炙手可熱的育兒書籍也無法撼動的問題在現實中一一拆解,並在每個細處與環節付諸巨大行動力,方可能令一絲絲微小卻令人雀躍的改變發生。

分享幾條我的親子空間規劃及收納原則。你會發現,這些原則,也便是收納之「術」,皆為上述居家育兒之「道」的衍生......

1、簡化:從源頭上杜絕冗餘

常聽人說,孩子的東西多得家裡都沒地方下腳了。初為人母時,我也經歷過一段母愛泛濫瘋狂囤物的時期,恨不能傾盡所有,將世上好物盡皆奉於這一個小小嬰孩面前。

與孩子的「熱戀期」過去後,理智開始重新運作:將如此體量龐大、細節繁蕪的信息,走馬燈似地丟給孩子,要她不斷選擇、處理、消化,對她來說究竟是自以為是的豐富,還是實實在在的負擔?

我決定「簡化」。以玩具為例:四個箱子,解決四大困擾。

先是果斷丟棄那些破損及零件不完整,完全喪失利用價值的玩具。這樣形容似乎有些鳥盡弓藏、兔死狗烹的無情,實際做法是請廳長對它們說「謝謝」、「再見」,而後交由媽媽處理。

破損玩具放入「棄置箱」。

再將反覆玩過許久、幾乎可以確定她不會再感興趣的那部分,放入「轉送箱」,伺機或送人或捐贈。

偏低齡的玩具,放入「轉送箱」。

對於不明就裡或出於衝動提前購買的「超齡」玩具,則存入「等待箱」,待她能夠駕馭時再交與她。

超齡玩具與「等待箱」。

即便是「現役」的玩具,也將一部分放入「替換箱」。在展示空間,只留她「應付」得來的量。將這個「量」固定下來。每隔一段時間,以一兩件新玩具替換下舊的。

「現役」玩具和替換箱。

將四個箱子貼上標籤,存入「玩具中轉站」,即儲藏室:

繪本、衣物和日常用品,也用相似方法進行簡化。

這樣做的好處幾乎立竿見影:我不必再窮思竭慮該如何將越變越多的孩子物品塞進有限的空間,而她也無需在過多、過剩的選擇面前無所適從;現在她可以輕易挑到有意嘗試的玩具和繪本,或從衣櫥里選擇想要搭配的衣物。

因為選擇有限,她反倒能夠專註而深入地玩耍、閱讀;通過和這些特定的「我的東西」一貫而重複的相處,她與它們日漸熟絡,進而建立起某種童年夥伴似的緊密且深厚的關係。

簡化後的玩具,全部放在書櫃的底下兩層,以及旁邊的玩具架上。轉角的兒童廚房,也是孩子的玩樂空間。

簡化後的閱讀美勞區,正在使用的書和美勞用品全在這裡:

2、友好:創造條件讓孩子「自己來」

《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法》一書中講到,「只有在自由的環境中,孩子才能學會設法去控制和改善自己的行為」。

評價一個親子收納系統是否成功,不看儲物功能多強大,而是,它是否足夠「友好"。

維持一個有孩子的家,和經營一間公司其實十分相似。如果員工只會製造混亂,老闆整日跟在後面替其「擦屁股」收拾殘局,淪為大管家、超級員工,那一定是管理上出了問題。面對孩子這個打罵不得更辭退不了的麻煩「員工」,我曾無數次絕望而無力地發號施令:「把玩具收起來!」多數時候,只能做那個「擦屁股」的人,落得身心俱疲,親子關係劍拔弩張。

也試過自作聰明將她的物品藏起來,或置於高處,不許她染指,由我一手安排她的日常。

深入了解蒙氏理念後,我意識到上述做法何其愚蠢且低效,並開始思考:什麼樣的環境對於孩子來說才是真正「自由」的?

追求獨立,本是幼兒成長最強大的內驅力,為何我包攬了一切,她卻並不領情?

我痛定思痛,著手設計一套由孩子自主管理的收納制度。

將玩具統一置於書櫃底下兩層,方便她取用:

訂製的低矮玩具架與書櫃並列,玩具全部收納於此集中管理:

開放式繪本架,以及配合其尺寸的方格置物櫃,組成閱讀區:

迷你沙發和兒童椅,讓孩子覺得一切盡在掌握:

我將她的物品統一放置在她能夠輕鬆夠到的低處,便於她自由取用;參考蒙氏做法,添置一些兒童尺寸的傢具,讓她在家中得以和成人一樣活動自如。

她很快明白這些是她的「地盤",供她自由使用並負責照管。她迫切想要自己作主的願望得到尊重和滿足,每日愉快地穿梭於她的「領地」之間,像只築巢的燕子,忙忙碌碌不亦樂乎。

我並未止步於這「自由」的表象。若不能在各處細節上周全,我們很快便會遇到新的麻煩。

比如,明明已採用「友好」的開放式收納,孩子仍很難拿到她想要的玩具或繪本;事先已訂下規則邊玩邊收,她也樂意遵守,但總是不能令物品各就各位,最後只好亂塞一氣......

我反覆審視新系統的每一個細部,很快便發現端倪:

看似清爽的整體式收納,對廳長而言難度太高!

改用淺型收納盒並列分裝,一目了然,取放自如。

笨重的大型玩具,採用帶拉手的籃子收納,方便孩子搬動:

使用文件收納盒分裝繪本,輕鬆將書丟進去:

孩子沒有隨手歸位的習慣怎麼辦?用照片來幫忙,雖然拍攝和列印照片有點麻煩。但只需要麻煩一次,未來孩子就能按圖索驥,為每個玩具找到自己的家。

我的辦法是拍下玩具照片,用證件卡製作標籤,在牆面標記收納位置:

對於有特定收納工具的玩具,直接將照片貼在收納籃上:

最後,再在架子一側貼上「全景照「,讓她在收拾完畢後進行對照:

使用圖片標籤,不僅是有益的收納輔助手段,更是一種愉快的遊戲方式。利用「遊戲力」,輕鬆克服來自孩子意願上的阻力,比乾巴巴地請求他們「把玩具放回去」實在有效又有趣太多。

遊戲力在收納上的運用不一而足。比如,利用遊戲帳篷給毛絨玩具們搭一個「家」,在「家」里擺放上「小床」和「小沙發」,不消提醒,她也會記得每晚要送毛茸茸的朋友們「回家」,將它們「哄睡」——《不睡覺世界冠軍》里,黛拉不就是這樣做的?

建一座「停車場」(將警示膠帶粘在瓷磚地面),小推車和踏行車,都要停放在各自的「車位」上:

如此,通過選擇為孩子量身訂製的傢具、划出專屬活動空間,營造出對她而言十分「友好」,同時易於維護的居家環境。用華德福式的語詞來形容,極具「滋養性」的氛圍,讓孩子樂意參與其中,作出自己的貢獻。

3、規則:學習照顧環境和自我管理

做到前兩點,萬事俱備,只欠「執行力」的東風了!

每個孩子都是天生的破壞王。在許多人心中,這似乎是一條顛撲不破的真理。但我認為它只有一半是正確的。

訂立一些規則,教孩子如何使用和維護家中的收納系統。從什麼時候開始都不嫌晚!

合理而執行得當的規則,並不會扼殺孩子的創造力,綁縛其自由天性;相反,事先立好規矩,通過正面告知的方法,叫孩子早早明白行為的界限,並且知道在一定範圍內能夠憑他/她作主,這比事後毫無節制地使用權威,禁止他們做這做那,更讓孩子感到自己是相對自由的,而父母是可信賴和追隨的。

分享幾條我與廳長一向堅持的「家規」,非常「蒙特梭利」。對她來說,它們一點也不複雜,既好記憶也好操作。

邊玩邊收。

劃定玩耍區域。

愛惜所有。

錯誤管理。

4、留白:成長需要空間和等待

如果挖空心思設計了近乎完美的收納系統,又不厭其煩擬定了一本正經的使用守則來守護戰果,我卻告訴你,不要對孩子期待過高。

成長這件事,有時是「隨風潛入夜」的渾然天成,有時又要為人父母者付出難以想像的耐心來等待。這是對生命發展規律徹骨的理解和尊重,需要極大的寬厚和圓融。

我從收納這件小事,管中窺豹,聊聊如何在瑣碎日常中為孩子的成長「留白」。

首先,不要求孩子每次都做到。總會有些時候,無論如何勸說或要求,就是不要好好收拾。也許累了煩了,也許偶爾要反抗一下「家長權威」,也許沒什麼特別原因,只是一陣突如其來的小情緒。

其次,做到六十分便好。物品分類不用很細。在我家,孩子只要做到將書放回架子或丟進收納盒便好。

再次,保留隨時調整的可能。為孩子打造的收納系統,一定是要能夠隨她成長需要隨時進行調整的。

寫在最後

「簡化」,少即是多,引導孩子從過載的物質和信息中,選擇自己真正所需,重建平靜感和幸福感;

「友好」,換位思考,示範如何保持同理心,發展體察他人需求的能力;

「規則」,有限的自由,幫助孩子理解社會性,創造自律而專註的生活;

「留白」,萬物有時,為成長留餘地,詮釋不疾不徐、自如從容的養育態度。

收納,不失為一種有益的教育方式;從某種角度上來講,它也是建構世界觀的基礎。生活由物品構成,能夠善待一杯一碟的人,方能擁有心靈充實、精神自由的高質量人生。親子收納術的背後,其實是孩子透過你的眼睛看世界。

-END-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尖叫設計 的精彩文章:

拒絕性冷淡,用這些高級色彩才有說服力
一個建築,為政治而生又被遺棄,再被全球攝影師偏愛,又引無數遊客朝聖
濕了......
從柳宗理、MUJI、到iphone7,「禪」都是這個時代最好的設計

TAG:尖叫設計 |

您可能感興趣

透過你的眼睛看世界
一隻眼睛看世界,一隻眼睛看自己
單眼皮女生看過來,這樣畫眼妝,讓你眼睛又大又好看!
生於戰亂的兒童,當他們睜開眼睛,看到的是一個怎樣的世界
世界最美好的樣子,在孩子的眼睛裡
擁有一雙自帶濾鏡的眼睛,看到的世界原來是這個樣子!
通過你的眼睛看世界,而不是你的手機屏幕
眼淚,是為了洗凈眼睛,讓我們看清事實
養了狗子之後,你有沒有被它們的睡姿辣到過眼睛?
面相中眼睛能告訴你一切,從眼睛能看出一個人的性格,看看你是一個富貴命運的人嗎?
納粹小孩眼中的猶太人,用孩童的視角直觀戰爭,看完眼睛哭到腫!
這幾種食物眼睛不好的都在吃,別再讓眼睛影響你看世界!
4隻眼睛,哪只是老虎的眼睛?測你有看透男人的慧眼嗎
會說話的眼睛,憑眼睛猜明星,能找出愛豆的都是真愛粉!
完美的側顏,就服她;而她電眼最經典;反倒是她的眼睛驚艷了童年,從小不再怕鬼!
她的眼睛很撩人,曾因眼睛好看被製片人看中,時尚感無人能比
眼睛看性格,你的眼睛出賣了你的心!
昆凌的鼻子搶鏡遭懷疑,但是她的眼睛是真美
眼睛看到的世界是幾維的?
做了手術以後,你的眼睛還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