額我略聖詠:天主經PATER NOSTER
天主經乃主耶穌基督親口傳授的經文,是聖教會最寶貴的經文也是所有基督徒都耳熟能詳的經文,原文記載於《聖經》—《新約·瑪竇福音》第六章9-13節,當時門徒請求天主聖子耶穌指導他們要如何祈禱,耶穌便以此為模範教導他們祈禱。
依照教會傳統自第一世紀起會在經文結束處加念「Quia tuum est regnum, et potestas, et gloria in saecula.」(意為:因為國度、權柄、榮耀,全是禰的,直到永遠),後根據《天主教教理》第2855號,這兩句與前三句:「願禰的名受顯揚,願禰的國來臨,願禰的旨意奉行在人間」重複。因此自十六世紀以後,天主教不鼓勵在天主經內重複這兩句。只有在彌撒中會保留它們。在彌撒念完天主經後,會念《光榮頌》即「天下萬國,普世權威,一切榮耀,永歸於禰」,這就是一些細心的教友可能會有留意到在彌撒中天主經後通常不念「阿們」的原因。
PATER NOSTER
【天主經】
GIF/1K
拉丁文歌詞
V:Per ipsum, et cum ipso, et in ipso, est tibi Deo Patri omnipotenti in unitate Spiritus Sancti, omnis honor et gloria: per omnia saecula saeculorum.
R:Amen
V:praeceptis salutaribus moniti, et divina institutione formati, audemus dicere:
Pater noster, qui es in caelis,
sanctificetur nomen tuum,
adveniat regnum tuum;
fiat voluntas tua, sicut in caelo, et in terra Panem nostrum quotidianum da nobis hodie,
et dimitte nobis debita nostra sicut et nos dimittimus debitoribus nostris;
et ne nos inducas in tentationem;
sed libera nos a malo.
V:Libera nos, quaesumus, Domine, ab omnibus malis, da propitius pacem in diebus nostris, ut, ope misericordiae tuae adjuti, et a peccato simus semper liberi, et ab omni perturbatione securi: exspectantes beatam spem, et adventum Salvatoris nostri Jesu Christi,
R:Quia tuum est regnum, et potestas, et gloria in saecula.
中文大意
領:全能的天主聖父,一切崇敬和榮耀,借著基督,偕同基督,在基督內,並聯合聖神,都歸於你,直到永遠。
應:阿們
領:我們既遵從主的訓示,又承受祂的教導,才敢說:
我們的天父,願你的名受顯揚
願你的國來臨,願你的旨意奉行在人間,如同在天上,
求你今天賞給我們日用的食量,求你寬恕我們的罪過,
如同我們寬恕別人一樣,不要讓我們陷於誘惑
但救我們免於兇惡。
領:上主,求你從一切災禍中拯救我們,恩賜我們的時代得享平安,更求你大發慈悲,保佑我們脫免罪惡,並在一切困擾中獲得安全,使我們虔誠期待永生的幸福,和救主耶穌的來臨。
應:天下萬國,普世權威,一切榮耀,永歸於你。
關於額我略聖詠介紹4
天主教會是一個歌唱的宗教團體,源於猶太民族地域,從舊約所載得知,猶太人對音樂極為尊崇;因此,初期教會無論在禮儀或音樂上,直接或間接都承受了猶太人的傳統,其成員除猶太人外,還包括:羅馬、希臘及東方各地的民族等,故此整個教會內的文化素質既多元化又非常複雜所以在個別的地方教會團體內,彼此的禮儀及聖樂存有殊異點也是一件自然的事。
雖然教會一方面是一個以基督作為信仰生活中心的團體,要求彼此「合一」,這是基督的一項遺言及意願(若17:21-23);但另一方面,從初期至中古時期的教會團體,同時也是政治舞台上的一股力量,要求各地方教會團體在各方面「劃一」,使之形成一份政治動力,這也是事實;故此音樂本來是一份內心的表達方式,但在政治上多少也被利用作為劃一統治的工具。
不過,教會音樂由百鳥歸巢至凝聚,再由凝聚以至百花齊放,百家爭鳴,以至不斷成長發展,且成為歐洲音樂的發源及寶藏,其過程之複雜,政治因素固然具有影響力,但信仰因素亦絕不能抹煞。
至於教會史前的音樂文化,初期教會音樂的來源,共有四個地域最具影響力:
1. 敘利亞(Syria)――羅馬帝國的征服地:音樂特式是對唱式及答唱式。
2. 拜占庭(Byzantium)――羅馬帝國的首都:音樂特式是讚美歌(Hymns)。
3. 亞美尼亞(Armenia)――音樂特式是散文體及詩體的讚美歌。
4. 巴基斯坦(Palestine)――猶太人所在地,是最直接及廣泛的教會聖樂來源,尤其聖詠對唱式。
從第四世紀開始,天主教廣傳歐洲各地,各地方教會也不斷推行隆重的祈禱禮儀。在禮儀音樂方面,可分為五個派別:
1. 拜占庭聖歌(Byzantine Chant):希臘東正教的禮儀聖樂,由第四世紀末至今。
2. 安博聖歌(Ambrosian Chant):因米蘭主教安博(St.Ambrosius333?-397)而得名,盛行於米蘭禮儀,由四世紀至今。
3. 法國聖歌(Gallican Chant):由第五至第七世紀是全盛時期,直至第八世紀,因查里曼大帝(Charlemagne)引進額我略音樂後才漸趨式微。
4. 摩色拉比聖歌(Mozarabic Chant):由第六至第十一世紀盛行於西班牙教會,後因額樂傳入而漸消失。
5. 額我略聖歌(Gregorian Chant):名稱是來自拉丁文的』Cantus Gregorianus』 英文譯作 「Gregorian Chant」 是以教宗額我略一世 (Gregorius Magnts590-604)而得名;它本來是指中古時期的天主教中心――羅馬教會的禮儀聖樂 (Roman Catholic Liturgical Music)。
其實,在教宗額我略之前的歷任教宗,對聖樂的發展及統一都不遺餘力,只是當他在位期間的成就更顯著而已。分頒布收集及整頓各地方教會的禮儀歌曲,使之集合於羅馬禮儀內,最後更使之成為整個羅馬天主教的官方禮儀聖樂。時至今日,梵二公會議Council Of Vatican II (1963)雖然提倡並鼓勵各地方教會團體在禮儀中使用地方語言作對答及歌唱,但因教會的官方語方仍是拉丁文,故教會的中心――羅馬,現今在禮儀中,仍先選用傳統的額我略聖樂。
轉播文化分享愛
你們往普天下去,向一切受造物宣傳福音
谷16:15
你所看到的,或許正是他人所想要的!
TAG:天主教天籟歌詠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