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老子、莊子的道
編 按
本文是林世奇老師針對同學提問「孔子、老子、莊子之道,有何不同?」的心得,所給予的回應。文章清新可喜,把長篇理論簡單梳理,方便對孔子、老子和莊子的疏通理解,並與所有奉元的讀者分享。
文林世奇
孔子:道德的實踐家
孔子的道,用「忠恕」來詮釋,我想還算是可以的;但要留意《中庸》里說:「忠恕違道不遠」──它只是不遠,並不即是道。所以這個詮釋是方便的,但不算是究竟的。另外,下面的詮釋只有針對「恕」,完全略過了「忠」。這樣講,少掉了一半,就不能算完整。最後,詮釋的時候,語言的表現要避免太浮泛,倒不是說不能用白話來寫,但語言本身的力量要足。比如說,如果要談「忠恕」,是不是可以考慮用「成己成物」這樣的概念和語言去詮釋?這樣會比較扼要,也比較精準。
孔子言「性與天道」,不在抽象概念的探討;《論語·公冶長》里就有一句,是子貢說的:「夫子之文章,可得而聞也;夫子之言性與天道,不可得而聞也。」
所以,孔子所說的「道」,是在平常日用之間,講「生命力的發用和踐履」,講「物我之間的感通和滋潤」,講「生命的安頓和成全」。我就這幾個部分,先簡單講一下。
孔子所說的「道」,是從「法天」而來的自覺,意識到「生命應該是怎麼回事」。《論語·泰伯》說,「唯天為大,唯堯則之。」他提醒我們,得像堯一樣,學那個最高的天。那「學天的什麼呢?」首先是學「充實飽滿,剛健不息」,如:《周易·乾卦》的文言說:「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生命要能自覺踐履,而剛健不息,從而參贊天地之化育「四時行焉,百物生焉」。
其次是學它的「無私」,就像《周易·乾卦》里說的「大人者,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如天無私覆,地無私載,如日月無私照。屍子曾經讚美孔子,說:「仲尼尚公」,其義就在於此。剛健而無私,這是「法天」在儒家思想中的重要意義。
再其次,是「生命跟這個世界的關係」。孔子理想中的聖人,最可貴的是「通天下之志」,要通天下之志,才能談到「定天下之業,斷天下之疑。」所以要能感通萬物,「感而遂通天下之故」,像《周易·系傳》里所說的「通德類情」,這樣才有可能做到「智周萬物」而「道濟天下」,那也就是人一輩子最值得努力的事情。
最後,是「生命要把自己造就到什麼地步」。《周易·乾卦》里說,「知進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聖人乎!」在變動不居的世相中,得知道「不可為典要,唯變所適」,找到最恰當的安頓和成全,才算是先時而行──這是孔子對道的具體實踐。所以孟子讚美孔子,說他是「聖之時者」,這也就是儒家的種種修練,最後要到達的程度。
老子:客觀規律的觀察者
老子的「道」,你(指學生)說它「比較複雜」,其實它不算是「複雜」,而比較算是「抽象」。如果要形容老子所說的「道」的特點,當我們把那些奇妙的形容詞放在一起時,要特別留意它們之間有沒有因果關係。比如說「無形而無法捉摸」和「成為永恆的存在」之間,其實是沒有因果關係的。老子之道,並非因為「無法捉摸」所以才「永恆存在」,這一點要注意。
從「創生」的意義來講老子之道,我覺得是可以的,所引「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的原文也是適當的。但要談老子的道,還可以注意另外一個面向,就是道的規律。《老子》說,「反者,道之動也」,道的運動變化,時常有歸返或相反的現象;萬物的變化,時常是「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的。
老子對於「道」做這樣的觀察和理解,其意義在於找到宇宙運動變化的規則,並善用以自處,也用以長養萬物。正因為掌握了運動變化的規則,所以才能「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知其榮,守其辱」,從這裡找到安身立命或經世之道,就像他說的「侯王得一以為天下貞」。
所以老子的「道」,有客觀規律義,和孔子的道德實踐義不同。他所談的道,在於發現或洞徹萬物變化的內在規則,並由此找到解決問題的關鍵法門。這也是為什麼老子之學,在後代的政治、軍事等社會實務的操作面,都會有比較大的影響的原因。
莊子:齊一物我的超越者
莊子的道,你從「無所不在」的角度去談,我覺得是可以的。一般哲學界有個說法來形容老莊之道,就是「超越性」和「遍在性」,它既超越於萬物之上,又遍在於萬物之中,這個說法也許可以做參考。
但莊子之「道」,恐怕不太適合用「清虛渾沌」這樣的形容詞去稱說。如果它被局限在清虛的形容里,那麼,混濁的地方還能有道嗎?這就和道的「遍在性」會有衝突。所以這裡要留意。
就道的「超越」與「遍在」來說,老子也說過「獨立而不殆,周行而不改」這樣的話,所以莊子在這個部分,可以算是繼承老子的思想。但是要留意,莊子對道的認識,並不在對規律精確掌握之後,找到對治和解決的精密方法,而是在洞悉這些規律之後,「依乎天理」、「因其固然」,順任它,其精神超越於世相之上,貴在「安時而處順」,好讓「哀樂不能入」,以游於大化之中,這裡面有一種審美的心理境界。
老子還在萬物相反相成的面向中,找到掌握和處理的準則,所以才有那些「知」和「守」,而莊子則連這些面向的對立,也要一併超越而解消,從而齊一物我,契入精神的絕對自由之境。所以莊子對於後世,在政經和社會實務的操作上,比較少有影響,而在藝術創作和精神修養的工夫上,影響特別深遠。
作者簡介
林世奇,淡江大學中國文學博士,目前任職於台北市立中山女子高級中學,擔任國文科教師。
自大學時代起,即入「奉元書院」,師從大儒愛新覺羅毓鋆,研習四書、易經、春秋、老子、孫子、人物誌、韓非子、潛夫論等課程近三十年。
多年關注傳統思想、生命哲學等相關課題,研究領域為道家思想、道教文化、哲學與美學,碩士論文主題為《莊子美學思想研究》,博士論文主題為《道教「以術證道」思想研究──以內丹與內家為例》。
雅好武術,師從內家武學名師張永良,長年投入中國武術之實踐與推廣,於台灣大學、中山女高等校指導武術社團多年,同時結合武術體驗與中國哲學之探索,於高中選修課程中首創「武俠世界新探索」領域,形成該校課程特色,深受歡迎。
因關注傳統思想之現代實踐,追遠念祖,歸根複本,長年進行家譜之研究與撰寫,曾以實地走訪、田野調查方式,完成《同安林氏家乘洲尾支譜》一部,出版後凝聚宗族向心力與歸屬感,促成宗族團結,完成「林氏宗祠」之修建。
常以課餘時間發表單篇論文,對傳統思想進行現代解讀。其中與傳統哲學思想相關者包括:中國神話寓言中「渾沌」觀念初探、《莊子·秋水》濠梁之辯的語理分析、坐集千古之智,折中其間——方以智思想探析、平章漢宋,會歸禮學——曾國藩學術思想初探、台灣傳統民居的內在意涵——以「林安泰古厝」為例等。
與武術文化相關論文則有:《卧虎藏龍》的解讀脈絡、武學「內外之辨」初探、內家武學「援丹入武」現象初探、追躡葛洪袖裡的流霞——煉丹術發展初探等。
近年頗投入於高中藝術人文課程之研發,曾發表相關論文如:「藝術與人文」課程實作記略、「文藝想想」課程紀實與反思——從故宮書法展「筆有千秋業」出發、一場山水畫的巡禮——故宮繪畫展「造型與美感」觀畫後記等。
(本文選錄自中華奉元學會電子報第四十二期)
TAG:奉元書院 |
※孔子、老子、莊子、孫子、孟子之間都有什麼關係?
※孔子、孟子和莊子所信奉的養生之道
※日本名字奇怪,中國有孔子、莊子、老子,他們有和子、惠子、美子
※莊子和老闆的娘
※經典對聯:上聯:「孔子老子孟子墨子莊子五子名揚干古」
※老子莊子的異和同
※悟入源頭:老子、孔子、莊子的背後之物
※上聯是:孔子老子孟子墨子莊子五子名揚千古,下聯對的真經典!
※上聯:「孔子老子孟子墨子莊子五子名揚干古」, 下聯真是妙!
※上聯:「孔子老子孟子墨子莊子五子名揚干古」,下聯真是經典!
※上聯:「孔子老子孟子墨子莊子五子名揚千古」,下聯真是妙!
※上聯是孔子老子孟子墨子莊子五子名揚千古,下聯對的真是經典!
※上聯:「孔子老子孟子墨子莊子五子名揚千古」,下聯實在太經典了
※上聯:「孔子老子孟子墨子莊子五子名揚干古」,網友們的下聯是亮點!
※千古絕對!孔子孟子老子莊子墨子五子流芳百世,下聯太經典!
※上聯:孔子老子孟子墨子莊子五子名揚千古,下聯十分經典!
※上聯:孔子老子孟子墨子莊子五子名揚千古,下聯十分經典
※列子、莊子與荀子,他們是中華民族的瑰寶
※主張無為的老子和莊子真的是懦夫嗎?
※絕對!上聯:老子孔子孟子墨子莊子,五子名揚千古,下聯經典到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