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略論明初外銷瓷|永樂官窯外銷瓷

略論明初外銷瓷|永樂官窯外銷瓷

就有關的文獻與遺物來看,入明以後朱元璋從元政權手中接管了元官窯—浮梁瓷局,於洪武二年設陶廠開始燒造,同時有外銷瓷的生產,明御廠遺址曾出土有與元青花風格相似的大盤、大碗等,這與《明史》記載洪武十六年曾贈予占城、暹羅和真臘瓷器相印證,應屬明代早期對於各國的「賞賜」或外銷瓷。朱棣從其侄兒建文帝手中奪得政權之後,便「銳意通四夷」,嚮往在臨御之年大明王朝出現一個為前代未曾有過的太平天下、萬國咸賓的盛世。於是有了鄭和七下西洋的壯舉,鄭和的龐大艦隊不僅發揮了溝通域外的作用,也促成了東西方文明交流高潮的到來,永樂二十一年,出現南浡利、蘇門答臘、阿魯及滿剌加等十六國派遣使節一千二百多人到北京朝貢的盛況,伴隨著東西方交流的頻繁,通過禮品交換與貿易,當時中國與東亞、東南亞、南亞、西亞、中亞和非洲等地進行了廣泛交流,景德鎮明初官窯青花瓷成為這一交流中的主要載體。

略論明初外銷瓷|永樂官窯外銷瓷

明初期海上貿易路線

航海技術的發展為瓷器運輸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明初景德鎮青花瓷在海外大量的出現,便是明初活躍的對外交往盛況空前的反映。馬歡的《瀛涯勝覽》、費信的《星槎勝覽》以及《鄭和航海圖》等史籍中,都有較為充分的反映。根據文獻與實物相互印證得知,在當時輸出的大量瓷器中,青花瓷是主要品種之一,這其中除了少部分作為給予當地上層的禮物外,大部分瓷器是在海外進行貿易之用的。當年下西洋經歷亞、非大約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所到之處大都是港口,這些地方大都發現有青花瓷的出土。

略論明初外銷瓷|永樂官窯外銷瓷

後世描寫成吉思汗即位的細密畫中可見一件青花罐

馬歡在《瀛涯勝覽》中記載爪哇「國人最喜中國青花磁器」,並記錄所到五國進行了瓷器貿易。同樣跟隨下西洋親歷海外的費信在《星槎勝覽》中記載瓷器二十八處,其中舊港記錄了青、白瓷和大小瓷器兩處。明確指出用青花瓷交易的國家有九處:暹羅、錫蘭山、柯枝、古里、忽魯謨斯、榜葛拉、大喃、阿丹和天方,這約佔總數的三分之一。用青、白瓷交易的國家有四處:舊港、滿剌加、蘇門答臘和龍牙犀角。

略論明初外銷瓷|永樂官窯外銷瓷

波斯細密畫中出現的青花雙耳扁壺

關於鄭和船隊的貿易活動,在埃及馬木魯克王朝史料中也有記載。馬格里茲在他的《道程志》中記述了希吉來歷八三五年(宣德七年)鄭和第七次遠航船隊的數艘船到達印度海岸,其中兩艘到達阿丹港時,明確有用「(載來的)陶器、絲綢、麝香等商品」進行交易的記載。

略論明初外銷瓷|永樂官窯外銷瓷

元至明初青花大盤大碗在奧斯曼帝國蘇丹宴會中的使用情況

日本學者三上次男的調查研究顯示,在伊朗東北部的大城市馬什哈德(麥什特)的博物館、德黑蘭考古博物館、大不里士的亞塞拜然博物館、阿富汗喀布爾的商店、印度孟買和海德拉巴的博物館以及斯里蘭卡科倫坡博物館、馬來西亞沙撈越古晉博物館、印度尼西亞雅加達國立博物館以及土耳其伊斯坦布爾托普卡普博物館,都有約十五世紀初的中國青花瓷收藏,這些瓷器都是明初外銷瓷的遺物。

略論明初外銷瓷|永樂官窯外銷瓷

一三九六年(洪武二十九年)繪於巴格達的細密畫中可見三件青花玉壺春瓶

朱元璋的第四個兒子朱棣四十四歲時,推翻了侄兒建文帝,於一四〇二年登基做了皇帝,改元永樂。朱棣在位二十三年,一生有許多建樹,在中國歷史上是一位有很大影響的封建帝王,永樂官窯在中國陶瓷史上也像他本人一樣具有很大影響。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病逝,官窯停燒。三十一年至建文四年的上半年,由於「靖難之役」,建文與燕藩朱棣集團的政治和軍事對抗,建文帝當無暇顧及官窯的燒造。因此,在建文四年的時間裡,明初官窯可能停燒。建文四年六月,朱棣攻克南京,建文帝自焚,朱棣登上皇位。由於《明史·成祖一》中有建文四年「詔:今年以洪武三十五年為紀,明年為永樂元年」的記載,印證明人王宗沐《江西大志·陶政志》中所說「洪武三十五年始開窯燒造,解京供用,有御廠一所、官窯二十座」,說明洪武三十五年明御廠已開始為朱棣燒造瓷器了。

一九八七年我們在明御廠西牆的溝道下發現一個書寫「永樂元年」題記的釉里紅盤口瓶。因此,可以確鑿證明朱棣剛繼大統,明御廠便開始燒造官窯瓷器了。永樂帝似乎對瓷器,尤其是白甜瓷甚為青睞。也許是朱棣早年長居在北平的「故元大內」,受到蒙古人「國俗尚白」遺風的影響,在永樂官窯瓷器中有許多精美絕倫的甜白瓷器產品,這可能與朱棣個人的審美習慣有關。

略論明初外銷瓷|永樂官窯外銷瓷

明永樂 釉里紅書「永樂肆年」及「永樂元年」銘瓶口殘片

永樂帝一生五度親征漠北,次數之多、出塞之遠,自古以來帝王中唯其一人。文治方面有《永樂大典》的編修,《四書大全》與《五經大全》編撰等,而鄭和出使西洋,其寶船之大寶物之多,航行次數之多,也屬「空前絕後」。從官窯瓷器上看,也能反映出永樂時期這種恢宏氣勢。如一九九五年在明御廠出土的永樂青花海水仙山雙耳大香爐,直徑達六十八厘米的青花大盤,高達七十八厘米的白釉雙耳瓶等,這種型制碩大而又精製的器物,非常符合朱棣那個時代的社會歷史風貌。

朱棣在奪位之後不久,於永樂元年便急不可待地向海外各國派出使臣。馬彬受命出使爪哇、蘇門答臘,西洋瑣里等國。而同時外國使團也紛紛來到中國,永樂一朝先後有四個國家的國王泛海而來,而其中竟有三位國王不幸病故於中國,埋葬在中華大地。

略論明初外銷瓷|永樂官窯外銷瓷

明永樂 青花纏枝花紋花澆與十四世紀伊斯蘭黃銅鎏金花澆

最值一提的是鄭和下西洋的壯舉,鄭和七下西洋,其中六次發生在永樂時代,均為朱棣直接干預的活動。朱棣本人在對外交往中推行的是「厚往薄來」的懷柔之策,當年鄭和的龐大艦隊雖已湮沒在歷史的長河之中,寶船也早已化為灰燼,但鄭和寶船運載並銷往中東地區的瓷器都留存至今。

略論明初外銷瓷|永樂官窯外銷瓷

黃銅鏨刻阿拉伯文魚簍尊 大英博物館藏

略論明初外銷瓷|永樂官窯外銷瓷

明永樂 青花纏枝花紋魚簍尊 故宮博物院藏

這類瓷器花紋和造型十分豐富,是鄭和下西洋帶往中東的瓷器:青花伊斯蘭花紋雙耳扁壺、青花折枝茶花紋雙耳扁壺、青花海浪刻白龍紋扁壺、青花開光花果紋執壺、青花並蒂蓮紋大盤、青花一束蓮大盤、青花折枝花紋蓋皿、青花伊斯蘭花紋卧足碗、青花筒狀盤(又叫無擋尊)、釉里紅梅竹紋筆盒、金彩花卉斂口缽、白釉環底雙耳扁壺、白釉三足雕花器座、白釉八方燭台、白釉直頸短流把壺、白釉單把小罐、白釉雙環缽、白釉三壺連通器,這些瓷器和伊斯蘭文化有密切關係,有的花紋源於伊斯蘭陶瓷,有的造型源於伊斯蘭金屬器,充滿了伊斯蘭文化風情。

略論明初外銷瓷|永樂官窯外銷瓷

十四世紀 埃及黃銅嵌銀器座 大英博物館藏

略論明初外銷瓷|永樂官窯外銷瓷

明永樂 青花阿拉伯文花卉紋無擋尊 故宮博物院藏

從十四至十五世紀初景德鎮外銷瓷來看,元代中後期,青花瓷在景德鎮盛行,其製品堪稱是那一時代最具藝術價值的優秀作品。元青花中的紋飾題材非常豐富,其中的人物、花卉、動物等紋飾有鮮明的中國畫意味。洪武青花則顯單調,少見動物紋,不見有人物紋飾,而永樂時期的青花比洪武青花紋飾題材豐富。

略論明初外銷瓷|永樂官窯外銷瓷

明永樂 青花外銷瓷 景德鎮市陶瓷考古研究所藏

永樂青花紋飾一改洪武那種繁縟茂密的元青花遺風而更趨疏朗清麗。器物的主題紋樣多以花卉和瑞果紋為主,花卉紋除繼續沿用洪武紋樣外,另增了剪秋羅、秋葵、月季、桂花和牽牛等。瑞果紋則有葡萄、荔枝、壽桃、柿子、甜瓜、櫻桃、枇杷、銀杏等。同時流行一種由六或八種折枝花果紋為一組、等距離地分布於器物內壁的所謂「散點式」裝飾。這種裝飾形式洪武不曾使用,元代與宋代瓷器上未見,但唐代金銀器和銅鏡上則較為常見,永樂時採用的「散點式」裝飾,可能是受唐代工藝品影響,而將其裝飾形式移植到瓷器上的。永樂首開青花裝飾碗底先例,紋飾有龍、鳳、菊和龜錦紋(實為唐金銀器上的忍冬花結紋)。富有畫意的花鳥紋、仙女紋、嬰戲紋、胡人樂舞紋等均首見於永樂官窯。奇特的海獸紋亦為永樂時始用,宣德時才流行。作為輔助紋及邊飾的紋飾有:蕉葉、如意雲、回紋、卷葉紋、海濤紋和蓮瓣紋等;蕉葉紋葉片中莖多不渲染;回紋多環繞連續;海潮紋潮頭與水波疏密對比鮮明,線條富於變化,顯得極為流暢和諧。

比較特殊的是永樂又開始出現人物紋裝飾瓷器,如青花仕女棋琴書畫紋碗,該器所飾是永樂青花紋飾中難得一見的人物紋樣。永樂青花窩盤所繪青花庭院小景紋,與元代趙孟頫《雙松平遠圖》中的松樹小景構圖頗相似。永樂青花歲寒三友紋大窩盤所繪松竹梅紋,其竹葉的畫法與元代倪瓚《竹枝圖》中的竹葉一致,梅枝的畫法與則元人畫《墨梅圖》構圖相似。

永樂青花紋飾比洪武時期精美豐富,有些青花構圖形式成了後世的範本。雖然元代青花題材比永樂豐富(有藏傳佛教文化、伊斯蘭文化等文化元素),而永樂青花則傳承了更多的中國畫傳統。

永樂官窯對元代青花花紋有許多模仿,如:永樂綠彩靈枝竹葉紋器托。該器上的紋樣與元代集寧路出土的夾衫上的刺繡靈芝竹葉紋一致,洪武永樂官窯都有繼承。元青花開光紋樣,洪武官窯有繼承,永樂官窯在原來的基礎上更為簡化。元青花海水紋樣,洪武官窯也有繼承,永樂官窯青花所繪海水紋洪武青花更疏朗。

總之,永樂官窯青花紋飾有許多直接模仿於元青花,而更多的則直接取材於中國畫題材與技法。

欲知曉更多精彩內容請前往App Store或應用寶下載《紫禁城》雜誌App

略論明初外銷瓷|永樂官窯外銷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藏 的精彩文章:

管窺張大千早年畫風成因
清代攢盤:猶若眾星捧月,聚「美」五百年
管窺張大千早年畫風成因|臨古與仿古
明代傳世御窯瓷器與景德鎮考古發掘品對比

TAG:文藏 |

您可能感興趣

明末清初——從外銷瓷器領略東西方文化交融的獨特風韻
中國明清時期外銷瓷——連接東西方的紋章瓷
暢銷世界的中國風:清代外銷瓷賞析
一周一書——《中國外銷瓷》
《芙蓉出水》康雍時期外銷瓷展嘉定博物館站
中國收藏熱:外銷瓷
瓷器收藏界里的最後一匹黑馬-外銷瓷
從外銷瓷判斷未來中國瓷器的價格走勢
歐洲宮廷曾經吹起的「中國風」:清代外銷瓷
《海撈瓷系列之四-中國古代外銷瓷的回歸路》
紅海地區港口遺址考古首次發現中國外銷瓷
120件明清外銷瓷珍品展出羊城,它們曾影響歐洲園林
清代外銷瓷,大紅大綠第一眼俗,再看更俗!
既有中國情調又有西方情調的明末清初外銷瓷
海底沉船上打撈上來的康熙瓷器,很精美,這些應該是外銷瓷吧
中國外銷瓷:千年絲路中的「世界印跡」
馬未都第一次見到這些外銷瓷的場景,簡直像「劉姥姥」進大觀園!
估價125倍落槌!現代仿製品價格直逼「乾隆外銷瓷」?
17世紀VOC的東亞激蕩——以中國外銷瓷為視角
2006年,上海舉辦外銷瓷展覽,一荷蘭人捐贈一瓷器,專家表示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