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糖尿病會增加這幾種癌症風險,現在知道還來得及

糖尿病會增加這幾種癌症風險,現在知道還來得及

當糖尿病找上門的時候,醫生便會交代你要進入「緊急備戰」狀態,藥物結合飲食運動,不讓糖尿病併發症有任何可乘之機。可實際上,僅僅把關注力放在糖尿病上遠遠不夠,因為糖尿病至少會牽扯癌症,如果防癌之弦鬆懈,病情管理就會越來越麻煩。且看與糖尿病關係最大的癌症黑名單:

黑名單一:肝癌

糖尿病患者王先生剛過40歲,自覺身強力壯,吃喝不忌嘴,煙酒不斷,熬夜應酬,雖然一直有吃降糖葯,但是2月前突然肝去腫脹不適,經檢查,他患上了肝癌。專家表示:糖尿病患者患肝癌的危險增加了三倍,患者在患病期間不注重節制保養,給了肝炎病毒肆虐的機會,致使糖尿病患者患上肝癌。

有研究發現,糖尿病與12種不同類型癌症有關聯,肝癌列為第一。其中43%患者在確診肝癌的前三年都會診斷為糖尿病,且術後肝癌更易複發。目前,糖尿病是肝癌發病的一個重要危險因素的說法已成定論。

應對措施:糖尿病人除了將血糖穩定地控制在正常水平,還要對肝癌保持高度警惕,尤其是合并肝炎者,應盡量避免使用損害肝臟的藥物,遠離煙酒,起居規律,勞逸結合,適當鍛煉,保持樂觀心態,多攝入維生素及蛋白質,增強機體免疫力,防止非酒精性脂肪肝發生等。另外,必須每年或每半年做一次防癌體檢。

黑名單二:胰腺癌

美國研究發現,糖尿病患者罹患胰腺癌的風險比普通人高出8倍,而糖尿病本身就是這種致命癌症的重要因子和早期徵兆。究其原因,可能就是由於糖尿病患者胰腺功能長期紊亂,對腺泡細胞造成一種慢性刺激,最終導致胰腺癌變。另外,由於胰腺癌直接破壞胰島的β細胞,造成胰島素分泌減少,加上患者體內容易產生胰島素抗體,導致血糖上升,所以胰腺癌常常因糖尿病而被漏診。

應對措施:如果糖尿病患者出現腹痛、腰背痛、厭食症等,應儘早到醫院做胰腺專項檢查。特別是要注意糖尿病發病後3年內四發現胰腺癌的黃金時間。檢查項目有腹部超聲、CT、胰液細胞學檢測和腫瘤標誌物等。

黑名單三:乳腺癌

患有乳腺癌的糖尿病患者大多為女性,且比正常人患乳腺癌風險增加17%。糖尿病患者血液中增高的胰島素可能在某種程度上促發了乳腺癌的發病。胰島素是由胰腺分泌的一種荷爾蒙,它允許葡萄糖或血糖進入細胞中,然後轉換成能量。但在胰島素抵抗階段,人體對胰島素的作用逐漸變得不敏感,這便加速了胰腺分泌出更多的胰島素來進行補充,造成了高胰島素血症,在這種情況下有促進腫瘤生長的潛在危險。

應對措施:女性患乳腺癌與生活方式和環境因素有關,工作壓力大、肥胖、飲食不規則、運動量小等都是「罪證」。所以要注意三餐營養平衡,堅持有規律的運動,合理控制體重,既能減少糖尿病的發病率,也能降低胰腺癌的風險。

與非糖尿病的癌症患者相比,患有糖尿病的癌症患者通常得到的治療力度較弱,並且整個疾病的治療前景更加黯淡。但是糖尿病不可忽視,癌症也不能不妨。改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是患者義不容辭的責任。如果您也有這方面的困擾,請添加流小健(微信),跟醫生訴說您的苦惱,獲取更為切實有效的防治方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癌症 的精彩文章:

功夫巨星「李連杰」癌症前,出的經典,你知道多少?現在又是什麼狀態
上廁所時如有這2個癥狀,或許是癌症徵兆!趕緊看醫生
「三大不死的癌症」之首的病,這位國醫大家這麼治!
自從做了旅遊這一行,我就成了癌症晚期患者了
3歲小姑娘用照片「救」了患癌症的外婆

TAG:癌症 |

您可能感興趣

吃得燙增加患癌風險,這五種錯誤的飲食方式讓你胃病纏身!
癌症不是遺傳病,但家裡老人患過這4種癌,你的患癌風險會增加
雞蛋這樣煮,會增加患腸癌的風險,大多數人還不知道
醫生坦言,常吃這些食物會增加胃癌的發生幾率,現在了解還來得及
經常親吻,最容易感染這種細菌,還很有可能增加胃癌的危險
專家提醒:這幾種行為會增加癌症的風險,別再傻傻的不知道了!
一種常見的止痛藥可能會增加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中風風險
經常喝酒,會增加哪些癌症的發病風險?這3種癌病發率高
這幾種食物可能會增加患癌的幾率,快進來看一看吧!
注意:這種最常見的止痛藥可能會增加糖尿病患者的中風風險!
這幾種情況,會增加患宮頸癌的機率
經常吃速食麵會增加腸癌風險?這三種惡性病都有關,你還繼續吃嗎
睡不好也會增加癌症風險?這些養生知識,出乎意料……
得了乙肝不能亂吃,這3種食物會增加肝癌的幾率,再饞也要忍住
炒菜經常犯這幾個錯誤,不僅難吃沒營養,還會增加疾病危險
久坐是不是回增加患糖尿病的危險
鹽吃得多或增加患糖尿病風險,好多人都還不知道
懷孕前不知道這些,可能會增加孩子患自閉症風險
這兩種「血型」的女性,最好不要生二胎,可能會增加「患病」風險!
這兩種「血型」的女性,最好不要生二胎,可能會增加「患病」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