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屢考屢敗,蒲松齡七十二歲補得歲貢生,走了誰的後門?

屢考屢敗,蒲松齡七十二歲補得歲貢生,走了誰的後門?

蒲松齡一生有兩奇,一是寫了部《聊齋志異》,被譽為世界短篇小說之王;二是參加科考五十餘年,屢敗屢戰,到頭來只得了個歲貢生。

歲貢生,即歲貢。《大清會典事例·禮部·貢舉》稱,「教官及在籍恩貢生、歲貢生、監生,願就本省鄉試者,均許與生員一體考送,卷面書官字、貢字、監字,另案發落」。清代,每年或每二、三年從各府、州、縣學中選送生員,升入國子監就讀,成為歲貢,通過此方式錄用的讀書人便是歲貢生。

凡成為歲貢生,就可以照例被選任雜職,當個小官。蒲松齡才華橫溢,文筆紮實,以他的實力,完全可以科場發威,中個進士,但命運似乎一直在跟他開玩笑,就是不肯讓他金榜題名,光宗耀祖。事實上,蒲松齡一直沒有取得會試的資格,因為他連個舉人都不是,歷次鄉試過後,他的身份還是秀才。

蒲松齡,今山東省淄博市淄川區洪山鎮蒲家莊人,生於明崇禎十三年(1640年),出身於略帶些商人氣息的書香門第。蒲松齡自幼聰慧,酷愛讀書,在孔夫子「學而優則仕」的影響熏陶下,考取功名,光耀門第,成為其畢生的責任。

順治十五年(1658年),十九歲的蒲松齡應童子試,鋒芒畢露,一發不可收拾,接連考取縣、府、道三個第一,考取秀才,名震一時。

良好的開端,並沒能給蒲松齡帶來好運氣。順治十七年(1660年)、康熙二年(1663年)、康熙十一年(1672年)、康熙十四年(1675年)、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蒲松齡至少六次參加鄉試,均落敗。從二十一歲考到六十三歲,蒲松齡接連折戟,熬成花甲老漢。

一步之遙,往往遙不可及。蒲松齡落敗的原因很多,如舉人名額反覆減增,身體染病發揮失常,精神緊張頻出錯誤,思維方式有悖現實,等等。總之,蒲松齡在科考道路上栽了不少跟頭,但他鬥志不見。家族的興衰,個人的榮辱,催促著蒲松齡一次次地打點行裝,一次次地奔赴濟南,又一次次地懊喪而歸。

期間,蒲松齡結識了一個大人物,名叫王士禎,又稱王漁陽。王漁陽生於明崇禎七年(1634年),比蒲松齡年長六歲,今山東省淄博市桓台縣人,進士及第。算起來,王、蒲二人出生地相隔不過五、六十里地。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春,蒲松齡結識王漁陽。不久,王漁陽給蒲松齡寫信,想拜讀《聊齋志異》,二人有過一段交往。這段交往,埋下了蒲松齡補歲貢生的伏筆。

當時,王漁陽名氣很大,身居高位,但他幫不上蒲松齡的忙,畢竟蒲松齡連個舉人都不是,一介落魄文人。康熙三十年(1691年)會試,王漁陽任副主考,一個名叫黃叔琳的年輕才子脫穎而出,被欽點為探花。黃叔琳生於康熙十一年(1672年),比王漁陽小三十八歲,比蒲松齡小三十二歲,為一時才俊。

入仕後,黃叔琳歷任翰林院編修、侍講、侍讀、翰林院侍講等職,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被任命為提督山東學政,並於同年十二月到任。在這之前,因為座師王漁陽的舉薦,黃叔琳已經知道山東有個蒲松齡。但是,黃叔琳實在太忙了,特別是初到山東任職,登州泰安,跑這跑那,無緣與蒲松齡相見。

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夏,黃叔琳在濟南,恰逢蒲松齡帶兒子赴濟南考試,黃叔琳便接見了蒲松齡。對此,蒲松齡有《上崑圃(黃叔琳字昆圃)黃大宗師啟》書札為證,其中還有些比較肉麻的辭彙,如「咳唾垂恩」。這次交往,對於蒲松齡來說意義重大,因為黃叔琳身為提督山東學政,有能力提攜生員。

「耿光之炙既親,私淑之情已慰」(《上崑圃黃大宗師啟》),蒲松齡濟南一行,唯一的收穫就是當面見到了黃叔琳,並有了一次非常坦誠的私人對話。在黃叔琳的點撥下,蒲松齡意識到,他這個入學五十餘年、補廩近三十年、年過古稀、始終在鄉試考場找不到感覺的老秀才,也只有走歲貢這條路了。

康熙五十年(1711年),黃叔琳赴青州重修松林書院,修成後,青州紳士極力挽留黃叔琳,並為他準備了房舍。黃叔琳盛情難卻,加之本年十一月任職學政期滿,也懶得再奔波了,索性在青州住下,本年的歲、科考場就由濟南轉到了青州。同年十月,蒲松齡冒著寒風,一驢一仆,赴青州參加歲貢考試。

歲貢,其實也不容易,特別是已經七十二歲高齡的蒲松齡,精力大減,老眼昏花,握筆不穩,十有八九會落敗。但是,黃叔琳的刻意關照和大力提攜,給了蒲松齡一個博取功名、步入宦門的機會,破例補為歲貢生。事後,蒲松齡得到一個「儒學訓導」的虛名,如果不是走後門,蒲松齡恐怕要老死秀才之身。

「落拓名場五十秋,不成一事雪盈頭。腐儒也得賓朋賀,歸對妻孥夢亦羞」。面對親朋好友的祝賀,蒲松齡在這首《蒙朋賜賀》詩中,道出了自己出貢後的複雜心情。蒲松齡一生為功名奔波,最終只得以欲說還羞的歲貢生收場。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正月,蒲松齡坐床倚窗而世,時年七十六歲。(劉秉光)

屢考屢敗,蒲松齡七十二歲補得歲貢生,走了誰的後門?

屢考屢敗,蒲松齡七十二歲補得歲貢生,走了誰的後門?

屢考屢敗,蒲松齡七十二歲補得歲貢生,走了誰的後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劉秉光 的精彩文章:

明清最牛科舉望族,三百年出三十名進士,一千多名官員
曹操死後葬高陵,高陵在哪裡?千百年來,一直被人誤讀
劉禪是怎麼遭遇婚姻不幸的?兩任皇后皆是猛張飛的女兒
史上最傳奇的傀儡太后,廢掉兩位皇帝,兩次被趕出皇宮
一個羊倌入朝為官,漢武帝請教,他拐彎抹角說了八個字

TAG:劉秉光 |

您可能感興趣

當年萬里覓封侯的陸遊為何屢考不中?原來是因為得罪了秦檜?
匡衡童年時鑿壁借光,少年屢考不中,中年卻當丞相,晚年又遇轉折
蒲松齡屢考屢敗之謎,參加科舉考試44年,為何連個舉人也沒考中?
蒲松齡屢考屢敗之謎,參加科舉考試44年,為何連個舉人沒考中?
這名秀才屢考不中,勸官員造反,皇帝知道後:封他當官
屢考不中的秀才竟然因一事做了陰間判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