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靜經》註解之三十四
原文:
既有妄心,即驚其神。
註解:
既有妄心,即驚其神:驚,指心之極畏,不只指盡驚。驚有兩種情況,一指內修清靜,忘了形而驚其神;二指外習事情,勞於心而驚其形。此句言外又既驚其形體,內誘自然驚於其神。想要心神安靜,就要外欲不生,欲不能生,自然清靜。
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
老君曰:大道無形,生育天地。大道無情,運行日月。大道無名,長養萬物。吾不知其名,強名曰道。夫道者,有清有濁。有動有靜。天清地濁。天動地靜。男清女濁。男動女靜。降本流末。而生萬物。清者濁之源。動者靜之基。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夫人神好清而心擾之,人心好靜,而慾牽之。常能遣其慾,而心自靜。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慾不生。三毒消滅。所以不能者,為心未澄,慾未遣也。能遣之者,內觀其心,心無其心。外觀其形,形無其形。遠觀其物,物無其物。三者既無,唯見於空。觀空亦空,空無所空,所空既無,無無亦無,無無既無,湛然常寂,寂無所寂,慾豈能生,慾既不生,即是真靜。真常應物,真常得性,常應常靜,常清靜矣。如此清靜,漸入真道。既入真道,名為得道。雖名得道,實無所得。為化眾生,名為得道。能悟之者,可傳聖道。
老君曰:上士無爭,下士好爭。上德不德,下德執德,執著之者,不明道德。眾生所以不得真道者,為有妄心。既有妄心,即驚其神。既驚其神,即著萬物。既著萬物,即生貪求。既生貪求,即是煩惱。煩惱妄想,憂苦身心,便遭濁辱。流浪生死,常沉苦海,永失真道。真常之道,悟者自得。得悟道者,常清靜矣。
※世路是心路,心在,何愁无路
※普通人如何才能進入正宗的道門呢?
※莊子:人生四步驟,直達逍遙之境!
※近代何時成立全國性道教組織?
※還原歷史上真實的全真七子
TAG:泰山碧霞祠 |
※《清靜經》里無清靜
※《清靜經》里常清靜
※《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二)
※文徵明小楷《清靜經》,讀完清涼一夏!
※文徵明小楷《清靜經》賞析
※道教修心首經:《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全文註解
※文徵明小楷《清靜經》,讀完一身清涼!
※《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一)
※讀《清靜經》個人之悟
※《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顯仙道之妙
※《清靜經》中的風水之學
※文徵明小楷《清靜經》欣賞
※老子在《道德經》中沒說清楚的「道」,《清靜經》中說清楚了!
※文徵明《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
※《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譯釋
※明文徵明書《太上常清靜經冊》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常誦此經,可使人六欲不生,三毒消滅!
※《清靜經》與清理附體的關係
※文徵明小楷《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
※太上老君清靜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