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更底層的規則
文 | 張是之
按:本文沒有結合熱點,是篇深度思考小文,喜歡可看完,不喜請忽略,文末會推薦一個同樣熱愛深度思考的人給大家。
阿曼·阿爾欽(Armen Albert Alchian)被譽為現代產權經濟學創始人,從他的一則軼事可以看出這位經濟學家功力之深厚,洞察力之強。
二戰結束後,阿爾欽成為美國著名智庫蘭德公司的首位常駐經濟學家。當時在蘭德公司,大家都在猜測製造氫彈的原料是什麼。阿爾欽查閱了五種稀有金屬製造商的股票價格,發現其中一家公司的股價,在短短4個月內,從2美元上升到了13美元。
阿爾欽據此寫了一篇題為「股市漏天機」的文章,推測氫彈的原料來自於那家公司,但文章很快被和諧。然而兩個月後氫彈試驗成功,卻驗證了他的推測。
福爾摩斯般的洞察力,這就是阿爾欽的厲害之處,他在1950年發表的《不確定性、進化和經濟理論》一文墊定了他在學術界的地位。
另外在權威的《新帕爾格雷夫經濟學詞典》中「財產權利」(Property rights)的條目,就是由阿爾欽編寫的,我們今天要探討的也就是這個關於「財產權利」的定義。
阿爾欽的定義開篇寫到:「產權是一種通過社會強制而實現的,對某種經濟物品的多種用途進行選擇的權利。」(A property right is a socially enforced right to select uses of an economic good.)
這個定義從現實角度、實證的方法本身來看,好像是沒有什麼問題。你有權做什麼、無權做什麼,這不是你一個人說了算的,而是大傢伙說了算。
但如果仔細深究的話,會有一些疑問。比如權利通過社會強制而實現,這個社會的定義和範圍在哪裡?按照張五常教授的定義,兩人以上(包含兩人)就構成了社會。按照這個定義,一項權利怎樣才構成或成為一個人的權利。
比如生育權,有的國家實行管制,有的國家不管制。即使在此前嚴格計劃生育時期,有的村長也還是頂著壓力敢讓自己的村民生育。也就是說生育權這項權利,在不同的國家、不同的地區、不同的範圍,有著不同的存在形式。
所以,這個定義你很難說它錯,但它的局限性在於,說好的「科學無國界」呢?
另外什麼是定義?關於「定義」的定義是什麼?定義描述一個概念,並區別於其他相關概念的表述。
我們在相互交流時,必須對某些名稱和術語達成共識才能繼續交流,因此就要對名稱和術語的含義加以描述,作出明確的規定,也就是給出它們的定義。
定義的本質是歸類,把類似的東西、現象、特徵進行歸類,便於研究。像自然科學領域有物理、化學、生物學,物理又細分經典物理、量子力學、天體物理等等,生物學中細分界門綱目科屬種。
這些劃分一旦達成共識,就相對穩定,不容易產生誤解,有利於科學研究的進步,以及在此基礎上的進一步突破。這就是定義和分類的好處,定義其實就是分類,分類就是定義。
通常所說的經濟學研究資源配置、財富分配,這是其中狹義的一部分。廣義而言,經濟學研究的是人的行為規律,資源配置、財富分配是人的行為規律的表現結果,人的行為規律是更底層的自然規律。
作為社會科學的經濟學,和作為自然科學的物理學,都是在探求這些規律,僅僅是研究對象的不同。
那麼作為科學分支的經濟學,在探求其科學規律的時候,把一項基本的定義建立在了一個空洞的集合概念「社會」的基礎之上,就像是在沙灘上蓋房子,你不知道它什麼時候會倒。
這個「社會」時大時小,時而允許,則你有權利,時而不允許則你無權利,這從科學方法研究本身來看,並不科學。
經濟學研究人的行為規律,其中的規律和物理規律一樣,靜待人們去發現,人們順應規律則有益,違背規律則必招禍害。
把產權、權利定義為社會強制而實現,打開了潘多拉魔盒的一條縫,從這個定義出發既可能出現暴君,也可能出現暴民,這些都不是最符合人類協作規律的行為。
如果足夠幸運,人們對於權利的認識符合了自然規律,那麼可以在一段時間內獲得足夠穩定的發展時期,但這個穩定能夠持續的時間很讓人懷疑。
歸根結底,這個定義還是一個人賦人權還是天賦人權的問題,是從實證角度出發描述人們目前的權利實現方式,還是從自然法角度來看,尋找更具普適性的人類行為規律。
自然規律並不是人們創造和發明的,而是人們發現並利用的。
以前有文章說過,人賦人權是你看到的現象,但並不一定就是現象背後的規律本身。蘋果落地是現象,但現象本身不是規律。
經濟學告訴我們眼見不一定為實,天賦人權並不是說你的權利老天給予,想幹嘛幹嘛,而是說從天賦人權角度出發看問題,更容易找到更底層的規則——LAW。
什麼是更底層的規則?牛頓的經典力學,愛因斯坦的質能方程,以及量子力學的發展,無論看得見的還是看不見的,每一步對底層規律的揭示,都使得人類技術得以突飛猛進的發展。
一個人自己一天造不出一枚釘子,一群人在一起分工協作,效率提升上千倍,斯密在兩百多年前對人類分工協作的規律揭示,同樣影響了市場的發展。
人是理念的動物,有時候不是既得利益在阻礙我們進步,而是理念的阻礙。理念是相互影響的,這點理念不同於技術,只有在更底層的理念形成共識,才能在上一層形成更好的合作環境。
真理也許永遠無法達至,但尋找更底層的規則,是接近真理的唯一路徑。
後記:本文得到鄧新華老師和李松的討論指導,下面是李松公號的一篇文章,值得喜歡深度思考的同學關注。
延伸閱讀:到底是天賦人權還是人賦人權
上一篇:委內瑞拉的照妖鏡
李松文章:不要問,只要信
本文首發:經濟學家看世界
鼓勵讚賞通道
TAG:生活中的經濟學 |
※設計方法有規則可尋,尋找設計爆款的規則!
※牛仔褲也能美得犯規!褲腳的不規則處理讓你更出眾
※和領導相處的五要五不要,想被提拔就別破壞這些潛規則
※不走尋常路的年輕人,他們是這樣打破規則的
※講真的,懂得潛規則的人活得更好
※不規則的房屋 不規則的庭院
※守規則難免會「吃虧」,為什麼還要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
※屬於不規則半裙的規則
※孩子在挑戰父母的底線,還是在確認規則的邊界
※想被重用和提拔,與領導相處時,就要遵守這四個規則
※不規則戶型如何找出太極點
※和老闆相處的五個潛規則,守的越好,提拔越快
※過去盜墓潛規則:不挖三種墓,挖了不能做三樣事
※實拍吃海底撈的幾個「潛規則」,最後一條真心沒法忍,你們覺得呢
※不得不看的為人處世潛規則
※如何平和度過可怕的兩歲?給娃建立規則感很重要,你們都是怎麼做的
※不規則的戶型 成就了個性
※不規則外套,打破常規的美感
※讓人看不真切的不規則裙擺,才最撩人!
※這個村落不允許穿著衣服的人進來,還有這些村落規則都非常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