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用融合取代連接,Facebook能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好嗎?

用融合取代連接,Facebook能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好嗎?

文|波波夫

就在Facebook的全球月活用戶達到20億時,扎克伯格宣布了這家世界最大社交網路公司的新使命——「賦能於人營造社區,致力世界緊密融合」(Give people the power to build community and bring the world closer together)。

一代出類拔萃互聯網公司都曾把連接作為最高使命,從Facebook、twitter到騰訊、網易,莫不如此,但是連接之後呢,連接的目的是什麼,卻並沒有更好地回答。因為在這一波公司興起之前,人們最緊迫的任務就是連接。

如今階段性的歷史使命已經完成:Facebook把26億人連接到了一起,微信把幾乎會用智能手機的中國人都連接到了一起,Twitter把總統和選民聯繫到了一起,微博把明星和粉絲連接在了一起。

但是這種連接所帶來的影響並不全然是正面的。

首當其衝的是個人隱私。此前就有美國媒體披露Facebook收集用戶的個人信息、政治傾向、旅行習慣、使用的智能手機及使用的桌面操作系統,以便於廣告商的精準投放。

「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的效應在社交網路上被成倍放大,人們渴望知道別人幹了什麼,同時又擔心泄漏了自己的秘密,尤其是公眾人物,如果發帖節奏不同以往,往往就會引發各種猜測。

其次是假新聞的流傳。對於Facebook上的那些假新聞是如何把特朗普這樣一個地產狂人推向了總統寶座,扎克伯克至今未能給予外界一個信服的辯解。Facebook幾乎掌控了左右輿論的力量,美國CBS稱Facebook的頭條新聞就是全美國的頭條新聞。

信息繭房的問題也不容忽視:社交網路上由朋友分發的信息流,往往強化了用戶對某一問題的固有看法。斯坦福大學在2016年11月公布一項研究表明,美國學生群體對互聯網上發布的高質量新聞、假新聞和商業軟文的鑒別能力十分孱弱。

Facebook更改使命,正是基於過去十多年中所暴露出的上述問題,以「融合」作為「連接」併發症的處方,而融合的場景則選擇了「社區」。

中國人對社區的概念並不陌生。互聯網1.0時代的代表正是網路社區,那裡也是許多人踏上互聯網的登陸點。起碼在簡體中文世界裡,在2000年初,人氣最旺的都是論壇,從西祠胡同到天涯,從貓撲到凱迪,從水木清華到校友錄。

後續博客、微博的興起,為論壇時代成長起來的大V提供更為便利的個人展示舞台,中國主流的網路連接方式,也從論壇這種網路咖啡館模式切換到了大 V秀場模式,每一個立志成為大V的人默默地耕耘博客、微博、公眾號,而更多的人則選擇了進入圍觀模式,一群眾大V、網紅+海量圍觀群眾,構成了當下的社交網路的圖景。

社區的崩塌不僅發生在線上,同時也在線下遙相呼應:餐廳把大圓桌更換成了更多的雙人桌、僅容一人的K歌亭開始流行,一個人住、一個人吃飯、一個人刷屏,孤獨變成了一種主流的生活方式,在這個過程中,過去生活在群體中的個人,日益習慣了原子化的存在。

社區的衰退、個人的原子化以及信息碎片化,構成了這個時代的主題,這不僅是當下社交網路面臨的局面,更是整個社會不得不解決的問題。從這一點上看,扎克伯格喊出「賦能於人營造社區、致力世界緊密融合」,不僅是一種商業的考量,更是對一種社會大趨勢的把脈。

但重建社區何以成為可能?在這一過程中,比賦能於人更重要的是如何激發人們對於建立社區的興趣和意願。在美國,年輕人更願意在snap上曬照片,在中國,人們甚至不願分享三天之前的信息到微信朋友圈,在這樣一種社交疲倦的情況下,重建社區更像是一場烏托邦式的行為藝術。

連接的能力、融合的使命固然重要,但對於不連接、不融合的消極自由的權力也應予以尊重,擁有選擇的權力比選擇本身更為重要。一如Facebook此前在印度推行的免費Wi-Fi服務一樣,如果不花一分錢連接的互聯網只能查看Facebook的信息流更新,這種互聯網與電視、報紙的區別又何在?

世界需要一個更美好的互聯網,但也許並不是Facebook描繪的這張藍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波波夫 的精彩文章:

亞馬遜開了家假書店,它其實是一隻數據怪獸,只為了讓你買更多

TAG:波波夫 |

您可能感興趣

Facebook發布Oculus Go獨立頭顯,不需要連接電腦和智能手機
Facebook:連接世界
AirBuddy讓AirPods應用更廣泛 讓iMac像iPhone一樣連接耳機
未來的surface可能會有一個漂亮的磁性USB-C連接器
Microsoft Graph:連接每個應用都需要的基礎數據
用Magic Leap One看NBA是種怎樣的體驗?從Screens連接最廣泛觀影人群
谷歌Arts&Culture想幫你和藝術建立連接,讓結果有人用它找到了失散多年的「親戚」
Clearlove再次連接,還不把你們安排得明明白白?
早該這樣了:谷歌Android Auto喜迎無線連接功能
在 Mac 上連接 AirPods 太麻煩?這個免費 App 幫你一鍵連接
Silicon Labs:物聯網該怎樣邁向更大規模的新一代無線連接?
想要讓Xbox One X連接Kinect 需要非常複雜的工程
App Store無法連接 這不是你一個人的問題
Beats Powerbeats Pro 上手體驗:佩戴和連接更穩定,還有出色的聲音體驗
三星默默拿出了更大錶盤的Galaxy Watch Active2,還加了旋轉操作和LTE連接
Nginx代理webSocket經常中斷的解決方案,如何保持長連接
你手裡的vivo手機能連接萬物,全靠Jovi
谷歌正在整合Chrome OS/Android,無縫連接更密切
字里恩情:連接在一起sunarmologeo
小米手環4連接iPhone是怎樣的體驗?怪不得蘋果用戶都是米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