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隨便叫別人「爸爸」
人如果丟掉羞恥心
什麼都叫得出來
當你喊「爸爸」的時候,你知道自己喊的是什麼嗎?圖/Vice
人類有史以來,一個人從來沒有過這麼多「爸爸」。
就在這兩年,「爸爸」們遍地都是了:阿里爸爸,騰訊爸爸,老闆爸爸,客戶爸爸,用戶爸爸,大神爸爸,蘋果爸爸,漫威爸爸,暴雪爸爸……
當「爸爸」變成「爸」,意味著你騎在父親肩膀上的少年時代過去了;當「爸爸」變成了其他男人,變成了一個品牌,意味著這個時代已經發生了某種顛覆性的變化,身處其中的我們,跟父親那個年代的人,也不是同一種人了。
從前的人,只有一個爸爸;現在的人,可能有很多個「爸爸」。
「爸爸」與「乾爹」
語言是一扇窗,通過它可以看到人類靈魂的秘密,以及社會變遷的脈搏。同一個名稱,在流傳中發生的意義伸縮或嬗變,也會顛覆我們對社會文化的認識。
「爸爸」這個稱呼比「父親」古老,因為它是人類嬰兒最早學會的一個發音。最早在三國曹魏時代,字典《廣雅》就有記載:「爸,父也。」不過民間卻不多用,很少留下記載。一直到清末民初的國語運動,以1933年黎錦熙發表《「爸爸」考》為標誌,「爸爸」才開始崛起,成為最普遍的父親稱謂。
國語運動以前,中國人稱呼自己的父親,很少喊「爸爸」。圖/《天龍八部》
晚清以後,社會上出現了一股攀附之風,名利場里流行認「乾女兒」「乾兒子」或「乾爹」「乾爸爸」。 不過,正式把父親以外的男人直接稱為「爸爸」,晚清以後的一百多年裡,都還沒有在社會上公開出現,頂多是床笫之間的稱謂遊戲。
1991年,王朔喊出一句「我是你爸爸」,像一個石破天驚的預言,宣告了一個新時代的到來。這一年,廣東實現了21%的經濟增長率,先富起來的鄉鎮企業老闆們開著桑塔納,拿著大哥大,刷著信用卡,意氣風發。他們中產生了中國第一代sugar daddy(糖爹),也就是後來所謂的「乾爹」。
在九十年代初,有一台大哥大是身份的象徵。圖 /騰訊網
根據谷歌圖書Ngram資料庫檢索,西方的「乾爹」sugar daddy最早出現於1920年代,它指的是那些包養年輕女性的老男人,他們通常年紀較大,用花不完的錢,買回失去的青春。
從1960年代中期開始,sugar daddy的詞頻突然直線上升,這一時期正好是嬉皮士運動席捲全美,年輕人將保守的社會觀念撕開了一道巨大的裂縫。荷爾蒙旺盛的青年,很快將約會對象擴大到「皮革爸爸」「銀髮爸爸」「肌肉爸爸」「熊族爸爸」等等。
皮革時尚與嬉皮士運動結合,催生了皮革男和皮革老爹(leather daddy)。圖 /Getty
1990年代,性產業與hip hop神奇地結合了,傳統上由女性擔任的「媽咪」,被八面玲瓏的黑人男性取代,他們穿上花哨的西服,配一頂同樣色系的牛仔帽,戴金鏈子金戒指金手錶,冬天時還要披上貂皮大衣。
人們把他們稱為「皮條客老爹」(pimp daddy),其中daddy的意思,已經變得跟「女王」差不多了。
皮條客風格。圖/taringa
「爸爸」的娛樂化
拜娛樂文化和粉絲文化所賜,「爸爸」這個詞逐漸脫去了性的色彩。
2014年11月,金·卡戴珊在《PAPER》雜誌發布了那幾張著名的照片,卡戴珊的死忠粉、歌手Lorde隨即轉發她的推特,內容只有一個單詞——mom(媽)。
這個五體投地的mom,意思大體上也跟「女王」一樣。但是,通過將偶像與父母稱謂結合在一起,粉絲對偶像的膜拜多了一層權力關係,終於召喚出了浩浩蕩蕩的「粉絲經濟」。在Lorde的觸發之下,越來越多年輕人開始將自己的偶像稱為 mom 或 daddy。
歌手Lorde極度崇拜金·卡戴珊。
同一年,中國內地播出了一檔綜藝節目叫《爸爸去哪了?》,首次將親子關係帶入到娛樂文化中來。觀眾們稱呼節目中的明星,除了直呼其名,常常還親昵地在姓名後面加「爸爸」。比如Kimi的父親林志穎,他可能會被稱為林爸爸、林志穎爸爸、kimi爸爸。
風氣之變,如一日千里。網友們進一步將明星人物親屬化、私有化,如韓寒是「岳父」,TFBoys是「兒子」,王思聰是「老公」,王健林是「公公」,劉濤是「媳婦」……在一切皆可娛樂化的時代,親屬稱謂紛紛脫去了倫理色彩,「爸爸」們終於可以光明正大地登上舞台了。
王思聰。圖/視覺中國
去年3月,美國GQ通過推特詞頻統計,找出了互聯網時代的五大明星「爸爸」,他們包括:賈斯汀·比伯,坎耶·韋斯特(金·卡戴珊老公),「巨石」道恩·強森,加拿大歌手德雷克,以及英國歌手澤恩·馬利克。其中,澤恩·馬利克得到的「daddy」稱呼最多,是推特最大的「爸爸」,乃至於他的粉絲都被稱為「Zaddy」軍團。
不過,德雷克可能才是「爸爸」中的「爸爸」,因為賈斯汀·比伯有一次在Instagram看到他的健身照,當即評論了一句「該死的爸爸」,就差一個語氣詞「oh」了。
當德雷克在網上分享了右邊這張照片,比伯評論了一句「damn daddy」。
「爸爸」作為一種青年亞文化
有意思的是,網上的「爸爸」已經不僅僅限於娛樂明星了,因為喊「爸爸」具有的娛樂化功能,可以把任何一個人變成偶像。去年10月,馬雲在阿里巴巴主辦的音樂節上親自演唱了《海闊天空》《好久不見》兩首歌曲,一開嗓即壓過逃跑計劃和朴樹,成為當晚「夜空中最亮的星」,讓台下「那些花兒」沸騰著大喊——馬雲爸爸我愛你。
這種亞文化發展至此,其最大的特點也就暴露無遺了——對金錢和大眾文化的撒嬌、賣萌以及獻媚。無論是哪個當紅炸子雞,還是哪個時尚大品牌,TA們得以成為年輕人的「爸爸」,憑藉的是對年輕人的馴服。這種馴服有時是在消費中,有時是在社交上,有時僅僅是一種對品牌的信仰。
在2016年10月舉辦的雲棲音樂節上,馬雲當仁不讓地成為了全場「K歌之王」。圖 /搜狐
喊「爸爸」也是一種由來已久的營銷手段,它的話術無非是以惡俗的語言,達到一個惡俗的目的。正如喬治·斯坦納所指出:「除了一知半解、粗疏簡化、瑣屑不堪,事實上,還有什麼能夠感染那些被大眾民主召喚進市場的半文盲大眾呢?只有用越來越簡陋破敗的語言,大多數那樣的交流才有效。」
當所有世俗偶像都可以被肉麻地稱為「爸爸」,一個自認為有自主思想的人,應該像維特根斯坦那樣逃離言詞的螺旋,別輕易喊別人「爸爸」,搞得自己像一個「人盡可爸」的人。
不過,青年亞文化總是帶有反抗和消解現有秩序的一面。中國的上班族將財大氣粗的客戶們戲稱為「客戶爸爸」,便帶著一種消極的調侃和反抗,雖然不無人格的自我矮化,但更多的是年輕人對工作的不滿與無奈,是一種典型的「喪」。
GIF/615K
每天被「客戶爸爸」虐,能不喪嗎?
年輕人對「客戶爸爸」的埋怨當然不會發展成為行動上的抗議,因為他們的內心愿望其實是——我也要當「爸爸」!各位讀者爸爸,你說呢?
話說回來,每天忙前忙後伺候各種「爸爸」,你多久才給真正的爸爸打一個電話?
參考資料:
史蒂芬·平克,思想本質,浙江人民出版社,2015
郭熙,對漢語中父親稱謂系列的多角度考察,《中國語文》,2006年第2期
孫劍藝等,《二十世紀中國社會變遷與社會稱謂分期研究——社會語言學新探》,商務印書館,2013
徐中約,中國近代史,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02
喬治·斯坦納,語言與沉默,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
New York Magazine ,Rise of the Daddies : A New (and Sexy) GayNiche
The Washington Post,What is the Daddy meme, and why areactual adults fighting about it?
Billboard, LordeExplains Her Kim Kardashian Mom Comment
BuzzFeed, Teens AreNow Referring To Their Favorite Celebrities As "Mom"
GQ,Which Celebrity Do Teens Tweet Daddy at the Most?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新周刊(ID:new-weekly)
值班編輯:木木兔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刊立場
點擊展開全文
※美國這麼「大」,天貓帶你去看看!
※責任重於泰山!近千名全球金融精英專程到杭州這個小鎮,究竟發生了什麼?
※5萬俄羅斯人走上街頭抗議,梅德韋傑夫陷7000億盧布貪腐門,普京反腐決心面臨考驗
※4000多名師生集體痛哭,是感恩的扭曲,還是教育的淪喪?
※他是白衣美男,出專輯、寫書、做節目、開餐廳,他說音樂即自由
TAG:中國新聞周刊 |
※不要隨便說別人不好、不要隨便罵人,否則自己要受果報的
※告訴你的孩子不要隨便可憐別人
※不要隨隨便便招惹別人,也不要讓別人隨隨便便走進你的世界招惹你
※不要隨便說別人不好、不要隨便罵人,可能後果很嚴重
※姑娘們,不要隨便給別人當伴娘
※不要隨便說髒話,這會讓別人覺得你沒涵養
※不要讓別人隨便親寶寶
※不要隨便說髒話,這會讓別人覺得你沒涵養,不大願意和你交往
※不要隨便說愛我
※為什麼說不要隨便借車給別人,出了這三種情況你也要擔責!
※不要隨便對別人說你的夢想,因為很多人等著嘲笑你的夢想
※不要隨便搖醒別人的美夢
※不是隨便的人,就別總說「隨便」
※懷孕不要隨便給別人摸肚子!尤其是這裡…
※不要再隨便做人流,否則你不能再做媽媽!網友:那是一條生命
※做人要牢記,三種忙不能隨便幫,可別心軟了
※孕期媽媽不能隨便喝水,尤其是這幾點要注意,孕媽們別大意了
※爸爸媽媽們,拉肚子不要隨便吃「消炎藥」了!
※不要因為孤獨,就隨便跟別人聊天
※別隨隨便便就說自己是吃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