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藏不露在道途
「陳長虎,道名師希,湖北省漢川人,是我師弟,武當三豐派第十五代弟子。」在去老武館的路上師父跟我隆重地介紹了一下負責人。
?我口無遮攔地出口便問:「老館還有學生嗎?」
「當然,那是我們師行武館的根!」師父簡短地回答,我卻瞬間從「根」這個字聽出師希道長的重要性。如果一個人願意把「根」交給另一個人來守,可想而知這個人是有多重要。
?然後悄悄跟羅老師打聽陳師叔,她說陳師叔是武當三豐派第十五代弟子,湖北省漢川人。自幼酷愛武術,98年在其兄長的熏陶下開始學習武當派的系列功夫,後拜入武當三豐派門下,成為師行道長的師弟。2007年應師兄陳師行之邀,來到師行武館被任為武術總教練。新館建立後,大部分師生遷走,師行道長最信賴的師希道長被留下,守護老館和教導傳統武術班的重任被他一肩挑下。
跟羅老師的聊天在進入舊館後被中止,二十幾個半大孩子在古色古香的院子里,排成三列虎虎生威地打著基本拳。一位相貌堂堂、神采奕奕、鶴眉星目的道人正站在其間,糾正一個十來歲孩子的腿部動作。只見他腳蹬一雙灰色翹頭布鞋,身穿純白色道袍,一邊口述一邊做出相應動作演示,極為認真!
見師行道長到來,師叔立即讓傳統武術班的學員們演示了一套伏虎拳和八極拳,讓館長檢驗。這些傳統武術班的學員有近三十人,最大的二十來歲,最小的只有八九歲,但每一個人都打得極為用心。連我這個外行也忍不住在心裡為他們點贊,可想天長日久的訓練里陳師叔花費了怎樣的心血。
在師父給學員們傳道時,我私下裡找了陳師叔,好奇心作祟,詢問了師父與師叔之間的「交情」。師叔淡淡笑說:「我跟你師父一直同門,後來在2002隨你師父一起下山到武漢傳播太極拳。記得最初傳授太極時我們吃過很多苦,不被人理解、資金短缺、住無定所的,還好我們兩個人同心協力毅然堅持,短短兩年間,我們得到當地政府支持,在洪山體育館開班授課,學員有普通百姓,也有政府的公職人員,所到之處也漸漸被人們所認可。」
?
師叔說得很風清雲淡,我卻記起師父當時跟我講鐵杵磨針時的情景來,那種隨時可能面臨風餐露宿的時光,與堅持免費傳承太極拳法的決心形成鮮明的對比。事實證明他們不傻,這段修行路讓太極拳走進人們生活,成為人們修身養性的基本拳法。他們收穫得不是功與利,而是讓武當武術的口啤相傳甚遠,讓四方異士前來武當山朝拜。
為了化解心中對於那段時光辛酸的感覺,我忙岔開話題:「師叔,聽說你擅長氣功、傳統散手、太極拳法、八卦掌、太極劍和方便鏟、拂塵等多種功法,當年以一套八卦掌法,代表師行武館參加的武林大會還進入全國四強,那這十年來帶的學生肯定不少吧?」
說到學員,師叔馬上笑容滿面:「嗯,得有近千名了吧,最小的 8歲,最大的還有60多歲的。大道無名,長養萬物,盡自己所能,引導學員們發揮潛能,順應道法修身養性,也算是功德無量之事了。」
搭錯弦的神經突然又讓我跳出一句不得體的話:「師叔準備一直在這裡守著老館嗎?」
師叔並不在意:「傳統武術班很大一部分是新一代的道家文化傳承人,而師兄把傳統武術班和老館交給我,只這一份信任,就夠讓我用半生修為作為報答。再者道無止境,教導學員的過程也是我在修行的過程。用一顆善心對待生活,把一身傳統道家文化和武術傳於後人,又何須拘泥身在哪裡?這裡正處武當靈山之中,在道教這塊博大精深的領域中求索深造,我又何樂而不為呢?」
一番簡潔樸素的回答,一段不記功名與利祿的詮釋,讓我對師叔的敬仰之心更重。突然開始明白師父把武館的根交在師叔手中的原因。今日短短的相處意猶未盡,師叔,我想我們來日方長,盼著以後您為我們帶出更多高品質的傳承人。
TAG:武當師行功夫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