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吳天明導演的最後一部作品《百鳥朝鳳》,傳統文化和精神的吶喊

吳天明導演的最後一部作品《百鳥朝鳳》,傳統文化和精神的吶喊

電影《百鳥朝鳳》是第四代導演的代表人物吳天明導演的最後一部作品,曾經因為上映時製片人的下跪求拍片而引起爭議,而且這部電影是在附近的合陽縣洽川風景區拍攝的,所以我一直關注著,今天沒事,就打開看看。電影的開頭部分並不吸引人,給人感覺有點模仿《霸王別姬》,也是師兄弟拜師學藝,但是卻沒有那部激烈的矛盾衝突,抓不住人。但是「蒹葭蒼蒼,白露為霜」的黃河灘邊粗獷古樸的景物卻讓我有所觸動,還能看下去。

到了焦家班主焦三爺教會游天鳴吹奏《百鳥朝鳳》,並且隆重的把班主之位傳給他,故事的內涵就露出來了,一股凝重的氛圍在形成,一種厚重的精神在張揚。游天鳴帶領新嗩吶班成功地進行了第一場演出後,去看望師傅,師傅拿出它珍藏的幾十年的白水杜康招待他,鄭重地把自己珍藏的傳承了一代又一代的嗩吶交給他的弟子,高興地忘情地吹奏,跌倒在地後面帶笑容酣然入睡。這段戲設計的很好,演員陶澤如演繹得也很傳神,把一個視嗩吶為生命的老藝人終於找到了繼承人的心理刻畫地很到位,讓人看了不禁動容。老藝人沒有兒女,也不看重錢,他把自己的生命託付給了嗩吶。但是飾演游天鳴的李岷城的表演有點平淡,沒有繼承大業時的激動。當然這樣的設置是也許是為了突出市場經濟條件下他矛盾的心理,但是無疑減少了情感的感染力。

嗩吶的偉大事業在現實的需求面前變得尷尬。曾經熱衷於讓兒子學嗩吶的游天鳴的父母看兒子找不到媳婦,對他繼續吹奏掙不到錢的嗩吶非常不滿,但游天鳴由於對師傅做出了承諾,只好苦苦維持。在一次壽誕上,嗩吶班子同西洋樂隊同台展開競爭,但觀眾紛紛轉向,最後只好用打鬥來維護他們作為藝人的尊嚴。本來興沖沖地專程趕來看弟子們表演的焦三爺痛苦地掀翻了桌子,愴然離去,滿臉是血的徒弟們看著師傅離去的背影苦痛不已。

游天鳴的班子逐漸沒人請了,好容易等到一個去世的老村長的活,卻找不齊人,那些成員都不願參加演出了。在這種無奈的境況下,焦三爺又一次站了出來,他親自出門去請,去逼,去拉,終於湊成了班子。在老村長喪禮上演出時,焦班主大義凜然給予了老村長極高的評價,並且主動提出要給他吹奏只有德高望重之人才能享用的《百鳥朝鳳》。在 游天鳴發燒的情況下,已經咳嗽不止的焦師傅親自領奏,悲愴的嗩吶聲衝天而起,盪人心魄。吹奏中血滴逐漸從焦三爺喇叭口滲出,他勉力支撐,最終體力不支,昏倒在地。在徒弟們將他扶起來後,他又換上了能省點起氣力的大鼓,親自擂鼓。他一定要成功地演奏完這最後一次演出,否則,嗩吶班子就徹底倒台了。這是整部電影的高潮,具有撼人心魄的力量,但是導演在表現的時候,還是比較寫實的,只是通過細節來展現,並沒有作過多的渲染。如果是張藝謀來導的話,就會加入音樂和蒙太奇,讓這一幕有更大的穿透力。

結尾部分,焦師傅被查出了肺癌,已經是晚期,但他卻不關心自己的生死,毅然把他僅有的牛賣了,要游天鳴添置傢伙振興樂隊,一再地叮囑他「無雙鎮不能沒有嗩吶」。就在這失敗的陰影愈來愈濃無法阻止的時候,縣文化局要扶持非物質文化,主動來找他們,幫助他們傳承嗩吶技藝。但是興奮的游天鳴到西安尋找那些成員的時候,卻發現因為種種原因他們不願回來組班子了。焦師傅最後的希望落空,只有在無奈的感傷中凄然離世。

馬克斯說:舊事物在退出歷史舞台的時候,它還有存在的價值,就顯出濃重的悲劇性。在多元文化的衝擊下,嗩吶這種民族樂器似乎也不可避免地被年輕人拋棄,一如過去隆重地給人一生進行總結的喪事辦成了亂七八糟的喜事一樣,它那獨特悲愴的音調只能作為非物質文化被保存起來,以後會逐漸進入博物館,成為無人會吹奏的古董。正如《邊城》中白塔的坍塌一樣,曾經響徹在黃河岸邊的嗩吶的沒落,也喻示這傳統文化和精神的衰落。古老鄉村中傳承千年的德性文化,在金錢和西方文化的攻擊下,漸漸失去了它的中心地位。但是主人公那種對嗩吶的熱愛和傳承還是打動人心的,觀眾聽的是熟悉的讓人哀傷的嗩吶曲子,心裡涌動的敬佩的河流。他就是海明威《老人與海》中的桑迪亞哥,他視作寶貝的東西被人們無情的拋棄,他卻不甘失敗,苦苦抗爭,雖然沒有贏得 成功,卻塑造了精神的豐碑。這又何嘗不是吳天明個人的寫照,在商業片泛濫的時代,他卻執著地扛起文藝片的大旗,用盡自己最後一滴心血拍出了這部片子,未及上映,便溘然長逝。

滾滾的黃河還在,莽莽的黃土地還在,陪伴著他們的嗩吶真的會漸漸消失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局外視界 的精彩文章:

網友cosplay紫霞仙子朱茵女神,你們覺得像不像?
別被騙了,真實的12星座其實是這個樣子滴
《霍亂時期的愛情》:愛情,要麼生下來就會,要麼永遠都不會
《摔跤吧,爸爸》:父親強迫女兒練習,狠心剝奪童年時光
大學,留下了誰的迷茫?如果大學重新來過,又該如何選擇?

TAG:局外視界 |

您可能感興趣

《西虹市首富》這部電影,反映了演藝界的無聊與導演的精神貧乏
《一顆菜》:北京人藝就憑著這種精神,成為表演藝術的最高殿堂
慧緣伯淺論當代人文精神的空虛和傳統文化必將復興引領世界走向輝煌的明天!
梧桐的文化精神
劉禹錫晚年的秋歌,是他一生精神和品格的藝術寫照
徐文明:透析中國人的精神文化品質
《風語咒》的中華文化符號:「天人合一」和「俠義」精神
陝北黃土地上的作家鏈——兼評喬山人對柳青、路遙文學精神的承傳光大——《黃帝傳》研究之一
中國精神和華夏文明的關鍵時刻
《周星馳的電影人生》二、「龍」的傳人,李小龍正是精神導師
金曲新唱、傳統藝術、體育精神,都無法概括這檔獨一無二的《最佳時刻》
明朝藝術大V的精神之窩
《大型原創李小龍截拳道》一一 民族英雄與龍的精神
一首流傳千古的宋詞,寫出了古代文人最高的精神風骨
古代徽商精神對當代中國紅十字精神傳承的啟示作用(一)
傳統文化的民族精神
大師級的作品:硯台和盆景,兩門藝術一種精神
精神的殿堂
文明的精神形態
宗白華:中國文化的美麗精神往哪裡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