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這些理工大牛寫的舊體詩詞 把中文系教授看哭了

這些理工大牛寫的舊體詩詞 把中文系教授看哭了




June


23




灼見(微信號:penetratingview)


他們那一代人中有一批卓越之士,才識兼備、品學兼優。他們一方面極其踏實和嚴謹地從事科學研究,另一方面,他們可以極其空幻地、靈思縹緲地作詩填詞...




作者

| 江之遙






4月3日,上海書店出版社副總編輯楊柏偉在朋友圈中發了一條消息,宣布該社為孔夫子舊書網特製的90本《理工學人的詩與世》的毛邊本,在孔網上被書友「秒殺」。




楊柏偉是該書的責任編輯之一。2017年春節一過,他即火速安排該書的下廠付印事宜。年前中國詩詞大會的突然火爆,讓這部在手頭已經放了一年的書有了充足的理由進入出版的快車道。很快,3月中旬,《理工學人的詩與世》正式出版。




這是一本題材獨特的書,描寫一個特殊的理工教育背景的群體,

他們大多留學歐美名校,歸國後成為許多學科的奠基人,同時,又誠摯於中國傳統文化,喜歡寫作舊體詩詞,用這種最中國的藝術形式,抒發人生感懷,記錄時代風雲。其中一些人的舊體詩詞造詣,被認為連中文系的教授都望塵莫及。




穿過歲月風煙,一個個博通中西、文理兼擅的學人群體,空前清晰、整齊地走來。




/ 與繆斯共舞的理工學人 /




夜氣冥冥翳太青,清窗聽雨獨傷情。


夢痕帶淚回童輦,歌調凝弦斷玉箏。


咽到中宵應有恨,敲殘舊苑已無聲。


離離原上多禾麥,都為蒼生望太平。





這首題為《夜雨》的七律,作者是歐陽翥,著名的腦神經學家。詩作於抗戰期間,將身世之感與家國之痛融為一體,而意向蒼涼凄美,被譽為詩中上品。




歐陽翥1929年赴歐留學,先在法國巴黎大學學習神經解剖學,後到德國柏林大學攻讀動物學、神經解剖學和人類學,於此獲哲學博士學位,期間曾擔任柏林威廉皇家神經研究所研究助理。1934年回國,任教於中央大學生物系。




作為生物科學家,歐陽翥成就卓著,在柏林大學時,對人腦研究即已取得多個成果。他因在島區發現異形細胞,在橫紋區發現特殊細胞結構,在國際上負有盛譽。




歐陽翥同時是一個具有強烈民族情懷的科學家。上個世紀的三十年代,歐洲學者中流行著對黃種人的歧視,他們認為黃種人腦有猴溝,曲如新月,近乎猩猩,不如白種人進化得高等。為了辨誣,歐陽翥遍游英、法、德、荷諸國,搜集證據,從研究中得出結論:所謂「猴溝」不僅黃種人有,白種人亦不例外。



1934年夏天,第二屆國際神經學會在倫敦召開,英國學者謝爾希爾(Shellshear JL)在會上作《中國人腦與澳洲人腦的比較》的論文演講,再彈人種歧視老調。歐陽翥專程赴會,根據會前搜集的材料,力斥其非,駁倒謬論,贏得相當多與會專家的共鳴。




在抗戰時的重慶大後方,歐陽翥是著名學者與詩人徐澄宇家中的座上客,他以科學家的身份而吟誦自己的詩作,使在座的文學家亦為之動容,「不獨以其感情之真摯、深沉,且以其辭藻之美博得嘆掌。」他與徐澄宇於南溫泉蕩舟花溪之上時,二人比賽背誦杜詩,結果不相上下。徐澄宇回家後告訴好記性的妻子、同為詩人的陳家慶,讓她再去比試一番,而陳家慶對自己能否比過這位生物學家竟然也沒有把握。




身為科學家而具有深湛的人文修養,歐陽翥遠非特例。



海宇空濛大地秋,夕陽天外望神州。


東來諸葛無留意,西訪玄奘亦壯遊。


蠶為獻絲甘自縛,蛾因戀火以身投。


登臨漸入高寒境,萬籟蕭然一羽浮。




唐稚松,中國計算機科學和軟體工程研究的先驅和開拓者之一,中科院院士。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初,史學大師陳寅恪因其深厚的人文功底,曾有意延請其做唐詩助教。




早年,他在西南聯大哲學系師從金岳霖,抗戰結束後考入清華研究生院,專業為數學邏輯。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在中科院軟體研究所任研究員。唐稚松是中國第一位IFIP(國際信息處理協會)專家組成員。




唐稚松去世後,中科院軟體研究所發布的介紹其生平的文告中,評價其為中國計算機科學和軟體領域的主要學術帶頭人,在結構程序設計理論、程序語言、形式文法、漢字信息處理、軟體工程等多個方面均有卓越建樹。




在眾多科學成果之外,唐稚松還給世人留下了一部詩集——《桃蹊詩存》。




在自序中,唐稚松這樣概括自己詩作在內容上的特點:「寒宵敘舊,閉戶憂時,登高台而想蒼生,臨川流而悲逝水。斯人情之所同,亦桃蹊詩詞之所由作也。」與這一理工群體一樣,深摯的家國情懷是唐稚松詩作的精神底色。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唐稚松訪美,作七律《金門公園遠懷》,抒發對祖國的思念:




海宇空濛大地秋,夕陽天外望神州。


東來諸葛無留意,西訪玄奘亦壯遊。


蠶為獻絲甘自縛,蛾因戀火以身投。


登臨漸入高寒境,萬籟蕭然一羽浮。




據報道,《紐約時報雜誌》記者在採訪唐稚松時曾問,憑其成就,何不留在美國發展?唐稚松回答:自己的根在中國。這首詩,表達的也是同樣的懷抱。




唐稚松的詩,秉承著「文章合為時而著」的中國現實主義詩歌傳統。




1998年中國南方水災,他賦《戊寅抗洪》:




常道真金百鍊成,艱危如此心太驚。


萬家生死英雄氣,千里江湖血肉城。


唯忘我人安大我,極無情處見深情。


茫茫夜澤戎裝子,獨抱衰翁泳到明。





此時的唐稚松已經72歲,詩中毫無衰頹之氣,對在大災面前國人的守望相助精神傾情謳歌。




著名學者周汝昌這樣評價唐稚松其詩其人:「兄詩文有真情,有深痛,而復有深厚文化修養與語文功力,此易見者也。然兄稟賦有超俗振奇之氣,此則常人所未必盡識耳。」




中科院院士、著名天文學家王綬琯,是書中所寫的23位文理兼擅的學人中唯一健在者。




1945年,王綬琯赴英國皇家海軍學院造船專業學習,該校與格林尼治天文台為鄰,在與天文台的一些朋友往來過程中,王綬琯對天文學產生了興趣,遂投身天文學。




1953年回國後,他先在南京紫金山天文台修復60厘米反射望遠鏡和組建天體物理專業,後到上海參與授時工作的現代化與精確化,不到兩年就把我國的授時精度提高到百分之一秒。「文革」後,王綬琯成為中國天文學事業的統籌者與統領者,現為國家天文台名譽台長。




王綬琯的詩詞,意境闊大,思想深邃,無一險字僻語而造句精警。「文革」中,他在牛棚中作多首詩詞,但特殊的環境下,許多詩詞「寫」於腹中,「文革」結束後,才憑記憶寫出來。




其中的《浣溪沙十首·牛棚詠史》,盡顯這位理工背景的詩人驅遣文字的功力及思想深度。以下是這一組詞中的兩闕:




五十萬年溯鬥爭,殘雷疏雨夜三更。


悠悠大地轉無聲。


幾個英雄悲失路,一番兒女學忘情。


蛙聲四面月微明。




帝業深籌萬世功,律繁如雨令如風。


長城遙護泰山封。


且喜詩書銷海內,更收珍麗實關中。


贏來一賦阿房宮。




詩人思接千載,將人類的悲歡爭鬥、得失榮辱置於時間的長河與浩瀚的宇宙中去呈現,頓時清涼自生,意氣稍平。殘雷疏雨,悠悠大地,英雄失路,蛙聲四起,這些意象,構成壯美與綺麗、博大與細微的張力,盡顯文字的魔力。而秦皇焚書坑儒,希圖萬世一系,但很快帝業就灰飛煙滅,只成就了一介文人的一篇詞賦。




出自理工學人之手的這些詩詞,言近旨遠,即令放在中國源遠流長的優秀詩詞傳統之中,也毫不遜色。



/ 國族歷史的特殊記錄者 /




歐陽翥、唐稚松、王綬琯的詩詞作品,只是文理兼擅的這一理工學人群體博雅風範的一角。《理工學人的詩與世》一書所鉤沉出的,是一個蔚然大觀的群像。




胡先驌

被毛澤東稱為「中國生物學的老祖宗」,1916年從美國加州伯克利大學獲得農學學士暨植物學碩士學位,1925年又於哈佛大學獲得博士學位,是馳名國際的植物學家。




上個世紀六十年代,錢鍾書應其邀請,代為選定詩集《懺庵詩稿》。在短跋中,錢鍾書這樣評價胡先驌的詩:「彎弓力大,琢玉功深,登臨遊覽之什,發山水之清音;寄風雲之壯志,尤擅一集勝場。」




鄭桐蓀

清華大學數學系的創始人,1910年畢業於康奈爾大學,獲理學士學位,並於同年進耶魯大學讀研究院,1911年自美經歐洲返國。




在清華的數學課上,鄭桐蓀一襲長袍馬褂、用流利的英語條理清晰地教授數學原理的情形,成為許多學生難忘的回憶。




數學之外,鄭桐蓀對於歷代興廢、山川變革亦深有興趣,晚年著有《禹貢地理新釋》,對於《禹貢》在地理學方面的價值提出新的見解,還撰寫《元明兩代京城之南面城牆》一文,對北京城牆的歷代沿革提出自己的看法。




他在詩詞理論與創作方面的造詣也不同凡響,著名詩人柳亞子說,鄭桐蓀「精研數理,不以文學名,實則見解甚深刻,余所不逮也。」





鄭桐蓀(1887-1963)






顧毓琇

畢業於麻省理工學院,清華大學電機系、無線電研究所的創始人,清華首任工學院院長。上個世紀90年代中期,江澤民與朱鎔基訪美時,先後都去拜謁過顧毓琇,對其執弟子之禮甚恭。終其一生,除了寫作大量詩詞歌賦,顧毓琇還寫作了大量戲劇、禪學以及音樂方面的作品。




石聲漢

植物生理學家與古農學家,早年於英國倫敦大學帝國理工學院畢業。英國著名學者李約瑟十分敬重石聲漢,曾在1958年邀請他到劍橋與之一道合作完成《中國科學技術史》的農業卷和生物卷,但彼時無法成行。




石聲漢在農學領域的廣泛而深入的研究,被學術界譽為是「到目前為止,我們植物學界所希望的『達到國際水平,具有中國特色』的卓越貢獻」。




這位精通多種外語的奇才,詩詞造詣甚高,留有一冊《荔尾詞存》,著名學者葉嘉瑩高度評價其詞作的水平,認為「這是一冊不平凡的詞集」,「在現當代作者之中,其成就極為難能可貴,足可自樹一幟,固當珍重保存,以流傳後世。」






石聲漢





同時,還有

陳士驊、周太玄、楊鍾健、梁希、秉志、彭桓武、顧兆勛、翁文灝、黃萬里、胡秀英、闞家蓂、丁文江、錢寶琮、童寯、吳壽彭

,都是一代游弋於自然科學領域的健將,而又同時與繆斯攜手,舞出了動人的舞姿。




蘇步青與華羅庚,則沒有出現在這個文理兼擅的理工學人名單中。對此,章詩依解釋說,主要因為他們早已為世人所熟知,他寫作《理工學人的詩與世》的旨趣,主要在於致力於挖掘、介紹迄今為止缺乏大眾認知的一代文理兼擅的理工學人。




此外,這些學人,不但詩詞造詣或許更高,其中一些人的命運遭際更豐富、曲折,這使得他們的詩詞之作中,回蕩著時代的足音,具有「以詩證史」的價值。




例如,水利學家、曾任清華大學副校長的陳士驊,寫作舊體詩時,就有「全當史外史」的自覺,他的詩作內容,包括早年隨父遊宦見聞、德國留學回憶、抗戰時期的國難、民生記錄、「文革」遭遇與心境、懷人(主要是學界中人)六大主題,其中的長調,多有對一些重大歷史事件的親歷記,如少年時目擊的白洋淀大水災、1937年七七事變時日軍攻入北京的當日情景等,在其詩作中均有詳細、生動的記錄。




還比如,數學家錢寶琮記錄抗戰時期浙江大學學生勞軍運動的詩篇,堪稱詩體的國族禦侮記錄。




1944年,日軍自廣東西侵貴州,國軍徵調第九、第十三軍防堵。浙大學生自治會發起勞軍運動,很短時間內,集百萬巨款勞軍,軍心大振。錢寶琮目睹盛舉,心潮澎湃,賦長詩《遵義勞軍》紀其事,詩的第一部分如下:




東夷肆侵奪,中國有徵誅。移師三十萬,沖寒赴戰區。




黔疆寇已深,赤子幸來蘇。戎行自勞苦,蜀道尤崎嶇。




行李同睏乏,愧無供車徙。我有紙與筆,為爾寄家書。




我有針與線,為爾補衣襦。他事唯所命,屏擋應急需。




新排白話劇,今夕上氍毹。相逢不我棄,共謀清夜娛。




明朝殺敵去,客氣何為乎!




詩中描述的,是一幅栩栩如生的軍民和睦、同仇敵愾圖,七十餘年後讀來,仍然令人動容。




沐浴歐風美雨而又傾心傳統文化,與祖國同命運共沉浮,為國族歷史留下一份特殊的記錄,是一代文理兼擅的理工學人群體的苦難輝煌。






/ 接續偉大傳統 /




「他們那一代人中有一批卓越之士,才識兼備、品學兼優。他們一方面極其踏實和嚴謹地從事科學研究,另一方面,他們可以極其空幻地、靈思縹緲地作詩填詞,他們博通中外,熟知古往今來;他們行萬里路,根子還是深深地扎在中國的泥土裡。」在《理工學人的詩與世》一書的結尾,作者引用原蘇州大學中文系徐永端教授的這段話,表達對先賢的崇高敬意。




這段話,是對一代文理兼擅的理工學人所作的最為精當的概括。




那麼,這樣一個群體的存在,有何現實啟示意義?作為後來者,有無可能去接續這一偉大傳統?




長期研究現代知識分子問題的知名學者謝泳認為,這批理工學人大體上是中國傳統的最後一批受惠者,他們處在中西知識融匯時期,在西方知識的強勢面前,他們保持了內心的自信,沒有丟棄傳統。這個知識群體應當引起研究者關注。




他認為,作為特例可能以後還會有非文科背景的「理工學人」出現,但作為整體卻不可能再現了,不要說理科學人,就是文科學人,今天多數也不會作舊詩了,這個歷史現象中包含了許多值得人們深思的東西,

中國傳統知識的訓練在事實上並沒有阻礙現代科學知識的傳播,他們是如此完美地結合在這一批「理工學人」身上,這讓我們對中國傳統的融合能力抱有足夠的自信。



至於如何與能否接續偉大傳統,則是一個遠為複雜的命題。知名媒體人、作家袁凌認為,當下重要的是,從歷史的地層中發掘被遺忘的民族精神財富,聚斂整理,用心存放。






—THE END—




?

來源

:4月21日《新華每日電訊》草地周刊。

灼見經授權發布。



MORE

延伸閱讀


??劣質勤奮者:為什麼你越努力越平庸?


??她不及林徽因有才,不及陸小曼貌美,卻是最懂生活的奇女子


??你在教育鏈上鄙視別人家孩子,它站在食物鏈頂端鄙視你


??真正的大學教育應該是什麼樣的?

??養成這3個習慣,你的人生遲早開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灼見 的精彩文章:

「請不要隨便亂髮聊天截圖」
碎片化閱讀正在令你變得越來越愚蠢
為什麼你不能一天只工作三個小時?
劣質勤奮者:為什麼你越努力越平庸?
「火已點燃,要把溫水燒開……」什麼大事讓市長這樣批示?為何說中部這個地級市即將騰空起飛?

TAG:灼見 |

您可能感興趣

閱讀與欣賞 文學常識:關於舊體詩詞中的用典
舊體詩詞的當代光華
「新文化」名家筆下的舊體詩詞
幾首原創小詩,分門別類說一說舊體詩的各種詩體
魯迅舊體詩中的謔語
我真傻,我單知道魯迅雜文寫得好,沒想到他的舊體詩也這麼棒!
往屆國際詩酒文化大會作品選|舊體詩詞
當代文學視域下的舊體詩歌
熊召政:?我與舊體詩詞
熊召政:我與舊體詩詞
羅時進教授舊體詩選
詩詞好壞,成於生態環境,哪怕新詩舊體又何妨?
舊體詩詞7首
舊體詩:含蓄的手段·學習與實踐
王培軍:魯迅舊體詩中的謔語
朝鮮印象:中國遊客在朝鮮的懷舊體驗之旅
力挺新機制,叫板舊體系!歐洲能繞過美國對伊「制裁令」嗎?
林散之詩學發微及對 當代舊體詩創作的啟示
施瓦辛格與老友敘舊體態健朗 與兒子擁抱告別秀父子情
舊體制「存在感」越來越低 中國體育五味雜陳的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