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你的科幻小說像《三體》一樣獲得雨果獎盃
NON-EXIST DAILY
編者按:
博弈論(Game Theory)是現代數學和運籌學的重要內容,簡單來說,就是考慮競爭中的個體的預測行為和實際行為,並研究它們的優化策略,廣泛應用於經濟學、計算機科學甚至軍事戰略。
你也許會想起《美麗心靈》中的一幕——納什思考朋友們撩金髮女郎的策略,得到朦朧的納什均衡靈感。其實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常不自覺地使用著博弈論的思想——四川人打麻將時察言觀色上下家,再瞟一眼桌上的已出牌面,眼珠子滴溜一轉,就猜到哪張牌會放炮得小心揣著,怎麼排布好胡牌,這也是博弈。
本文運用博弈論的分析框架剖析了科幻評獎活動。讀完三豐老師這些看破又說破的洞見,你也許會稍感不安。不過,don』t panic,以理性的框架分析複雜事物,是我們探索宇宙的必要手段。學好博弈論,世界更清晰。
談到博弈論,大家的第一反應或許是《美麗心靈》里的納什,也或許是常常掛在很多人嘴上的「囚徒困境」。按照定義,博弈論(game theory)是「使用數學模型研究智能理性決策者之間的合作與衝突的學科」。作為經濟學和應用數學的分支,博弈論已經被廣泛應用於社會學科的各個領域,甚至博弈的概念也被學者和媒體引入日常生活場景,被當作普通人進行各類合作與衝突決策的指導思想之一。
循著這個思路,我試圖在這篇文章中套用博弈論分析框架將科幻評獎這一活動做一個深入的剖析。此類剖析也許會令一些人感到不安,但我希望能為大家提供一些深入的洞見,從抽象的角度為一些評獎活動中的現象提供解釋。預先聲明,我沒有預設的價值判斷,也並不會探討具體的事件中誰對誰錯。
為什麼評獎活動可以用博弈論來分析?很簡單,這明顯就是一個多方參與、各自決策、最後達成共識(consensus)的遊戲過程(game),而且這個遊戲有著清晰的規則,因此非常適合套用博弈論分析框架。下面我就兩種不同的評獎模式來加以詳解。
叮鈴鈴鈴~三豐老師博弈論小講堂,上課!
一. 評委會評獎博弈
評委會評獎模式比較簡單。一般是由幾位資深的專家組成評委會(jury),由評委們(稱為judges或jurors)經過幾輪內部投票和/或討論決出勝者。採用這種評獎模式的科幻獎有很多,比如坎貝爾紀念獎、斯特金紀念獎、提普垂獎、克拉克獎等,很大的原因是因為這種模式操作起來最為方便,也易於控制。
首先,我們縮小一下考察範圍,僅將評委會選擇獲獎者這一過程看作是一場博弈。那麼這個博弈的要素可以作如下討論:
參與者(players):參與者就是個體評委。通常來說,參與者數量有限,互相之間信息幾乎透明。有一個屬性不得不單獨提出,那就是在評委在圈內的位階(rank),通俗講就是咔位。下面我們會看到,位階的高低也許會嚴重影響參與者在博弈過程中所獲的收益。
損益(payoffs):評委在博弈中的損益是三個因素的函數——口味偏好、是否服從高位階者以及是否被利益方贖買。假設不存在位階壓制和贖買賄賂的因素,那麼參與者的損益就很簡單——符合TA口味的作品獲勝,參與者獲得正向收益;不符合TA口味的作品獲勝,則參與者獲得負向收益。此類收益一般是無形的,存在於心理層面。
加入後兩個因素後,情況變得複雜。在存在口味衝突的情況下,低位階者如果選擇服從高位階者,那麼也許會有潛在的正向收益(比如……你懂的),反之則可能會有負向收益。此外,參與者如果接受了利益方(比如作者或出版商)的贖買或賄賂,那麼TA投給該作品的票就會帶來直接的經濟或非經濟收益。但是——這裡必須強調但是——一旦交易敗露,那TA的名譽將遭到毀滅性的打擊,這幾乎是不可承受的負面收益。
信息(information):有限的參與者之間相互認識,彼此熟知對方的口味偏好、明了對方的位階,低位階者也大致知道高位階者的胸襟如何——是心胸狹窄、睚眥必報,還是胸襟廣闊、不介意甚至歡迎異見。如此看來,除了賄賂交易(如果有的話)信息是隱秘之外,整場博弈屬於完全信息博弈。加上內部投票和討論過程通常不止一輪,此類評委會科幻評獎博弈就可定性為完全信息動態博弈。
策略(Strategy):假設評委會中的大咖都是胸襟廣闊的前輩,也沒有任何幕後交易,那麼整場博弈就是簡單的口味偏好競爭。每位參與者的策略也就很簡單——忠於自己的口味偏好,為喜歡的候選者儘力爭取,同時盡量拒絕自己厭惡的候選者,以實現最大化收益的目標。
如果評委會中有心胸狹窄的大咔,那麼小咔評委就有兩個策略——順從或忤逆。如果大咔支持的候選者並沒有給你帶來非常嚴重的負面收益,又或者順從大咔的潛在收益比較明顯,那麼你很有可能會選擇順從的策略。反之,你更可能會選擇忤逆的策略。一些道德感原則性更強的評委也許很輕易就做出忤逆的決策。
加入幕後贖買交易的可能性後,博弈就變成不完全信息動態博弈。對此就不多講了,因為我感覺在科幻評獎中這種交易可能性很小。一方面,利益方為一個小小的科幻獎就冒險收買評委,似乎有些小題大作了。另一方面,評委甘冒名譽掃地的風險接受贖買交易,那得是多大的利益或者交情啊?簡言之,對交易雙方而言,這個風險高收益小的策略都不值得採納。
當然,對人性我們還是可以保持一貫的懷疑態度。Mike Resnick在一次對談中就說,操縱三四個人的評委比遊說幾百人更加容易。也正因如此,採用這一模式的科幻獎在影響力和含金量上通常都比不上有大量投票的科幻獎。
不知道Mike Resnick 身後的獎盃都是什麼?推薦閱讀 ->《五分鐘看完美國科幻獎小史》
評委會評獎模式還有一處明顯的薄弱環節,即如何篩選出合理數量的候選項以供評委會評獎。一般來說,你不可能將所有合資格的候選項都拿給評委看,必須有一個初步篩選的程序。初選的結果就是所謂的入圍名單,產出這份名單後,上述評委會的正式博弈才由此開始。各家獎項初選程序各有不同,基本上都還是靠少數人來運作。作者和出版商等利益方在這個階段的遊說(lobbying)付出的代價更小,而起到的作用也許不小。
二. 投票評獎博弈
投票評獎模式想必大家並不陌生,民主社會可謂處處有投票。採用投票模式的科幻獎也有不少,比如星雲獎、雨果獎、軌跡獎、普羅米修斯獎等等。雖然這些獎在很多方面(如投票者資格限定)有所不同,但不妨礙我們取其共性來做博弈論分析。
如果我們做一個高度的抽象,將所有投票者按照他們支持的文化模因(Meme)分成不同的團體組別,那麼投票評獎博弈的參與者就是各個文化模因組別(簡稱「模因組」),成員主要包括代表作者、利益相關者(如出版商、親朋好友等)和數量不等的粉絲。
《軌跡》雜誌曾採訪過Paul Di Filippo,上圖封面中央即為Paul Di Filippo
損益和信息:如果模因組支持的作品獲獎,那組內成員均有正向收益。具體到獲獎作者身上,各種有形無形的收益會比較高。Mike Resnick在談到星雲獎和雨果獎對作者職業生涯有什麼作用的時候,提到了一些雙獎直接的經濟效益:獲獎者的小說銷量增加(雖然也許不多),後續作品更加容易售出,很輕易就能賣出海外版權。
值得注意的是,對於不同的作者,預期收益函數是不同的,比如成名作者對獲獎就沒有新作者那麼渴望。因為模因組數量眾多,相互之間的損益信息並不透明,換句話說也就是每個人都不知道獲獎對其他人有多重要。因此投票評獎博弈就是不完全信息博弈。
策略:這裡我想著重講一下投票博弈中參與者的「拉票」(campaigning)策略。
在一個票倉基數不大的投票評獎活動中,拉票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早期的雙獎只要兩位數的投票就可以拿獎,負者很難不產生這樣的想法:「早知道我拉幾票就可以贏了。」現在星雲獎的獲獎票數也才三位數,雨果獎稍高一些,但也不是什麼高不可及的數字。因此,拉票幾乎無可避免地成為此類博弈中參與者很容易就選擇採用的策略。特別是當別的參與者都採用拉票策略,你不用就只能接受失敗的結果。Resnick就曾不留情面地指出:「拉票甚至成為星雲獎評選過程中比質量(merits)更重要的考量因素,完全不拉票的作品等於自我排除。」
當下,星雲獎和雨果獎的規則中沒有明令禁止拉票。不過,長久以來雙獎默認的潛規則是:如果你過度拉票(excessive campaigning),將會受到某種程度的懲罰。雨果獎官網的FAQ就說:「我們的建議:小心。過度拉票會讓投票者感到反感,通常適得其反。」換成博弈論的說法就是,在損益函數中,適度拉票可以帶來正向收益,過度拉票則會帶來負向收益。
什麼是過度拉票?每個人心中自有桿秤。不過,科幻迷群中還是存在一些共識:
1987年,山達基教組織教眾為教主L. Ron Hubbard的小說《黑色創世紀》在雨果獎刷票。小說順利進入當年雨果獎提名名單,但科幻迷像是被踩了尾巴一樣奮起反擊,在終選投票中將《黑色創世紀》投為墊底,比「無獎」(No Award)還低。這就是給過度拉票負反饋的例子。
L. Ron Hubbard (1911-1986)既是一名科幻、奇幻小說作者,也是山達基教組織(Church of Scientology)創建者。他有關宗教的著作傳播甚廣,甚至創下了吉尼斯世界記錄。
三. 雨果獎的小狗門博弈
從2013年開始,雨果獎就遭遇了「小狗門」的不斷衝擊,並在2015和2016兩年達到高潮。具體的細節我就不贅述。下面我從博弈論的視角來還原這場激烈的有來有往的動態博弈。
動態博弈(dynamic game)是指參與者的行動有先後順序,行動在後者可以觀察到行動在先者的選擇,並據此作出相應的選擇,比如走一步看一步的下圍棋。
博弈的參與者是兩方:帶有右翼意識形態色彩的科幻作者及其支持者(「小狗方」)以及堅持迷群傳統的科幻作者和科幻迷(「傳統方」)。
「悲傷小狗」(Sad Puppies)的第一個策略是號召粉絲刷票。在2014年,主將Larry Correia第一次採用指定「名單」(slate)的方式號召自己的粉絲為名單上的作品集體投票。這一策略取得了有限成功——指定名單的部分候選獲得了雨果獎提名。但隨之而來的是傳統方的反制,與《黑色創世紀》事件類似,進入提名名單的小狗候選幾乎都在終選中墊底。這是博弈的第一回合。
在Vox Day組織「狂暴小狗」(Rabid Puppies)運動後,他的策略更為激進——組織團體刷票(bloc voting)。2015年,他制訂了狂暴小狗名單,並組織了一批同意識形態者(不一定是科幻迷)團體刷票。令人震驚的結果出現了,小狗候選幾乎統治了雨果獎提名名單。根據科幻迷Brandon Kempner的估算,刷票的小狗團隊人數在180到360之間,這足夠顛覆雨果獎原有的秩序。
傳統方在一片嘩然的同時,也做出了反應。他們的第一個策略是號召更多的傳統科幻迷投票反制。結果,2015年的雨果獎終選結果中出現了史無前例的五項「無獎」,而其他類別中小狗候選排位也都低於無獎。與此同時,傳統方也意識到,這種低於無獎的負面名聲式的懲罰已經不足以阻止小狗方繼續挑戰雨果獎。於是,他們拿出了第二個策略——推動雨果獎提名規則的修改。這是博弈的第二回合。
2017年,針對團隊刷票的雨果獎提名規則修改生效,博弈進入第三回合。小狗運動高潮不再,悲傷小狗運動熄火,Vox Day的狂暴小狗名單中也只有12項候選進入提名名單。根據File770的Mike Glyer的數據分析,大約只有80-90名小狗投票者,與前兩年相比大大減少。如果小狗方拿不出新的策略,那麼大概這次的雨果獎小狗門博弈會就此達成新的均衡。
四. 結語
總結一下我們前面的分析,可以得到如下結論:
評委會評獎模式基本上是完全信息動態博弈,評委的口味和位階是影響博弈結果最重要的因素。但在初選過程中易受到利益方的遊說干擾。
投票評獎是有眾多模因組作為參與者的不完全信息博弈。拉票是參與者普遍採用的策略,但評獎的潛規則規定過度拉票會帶來負面效益。
過去幾年雨果獎小狗門事件可以看作是小狗方和傳統方之間的動態博弈。雙方經過幾回合激烈的博弈後已經趨於達到新的均衡。
沒有所謂完美的評獎機制,只有各方博弈形成的均衡。因此,作為旁觀者,我們要對這些科幻獎保持清醒的認識。一方面需要我們兼聽則明,關注不同的獎項;另一方面,我們也不能唯獎項論,要從其他方面汲取美國科幻發展的菁華。
以後提到博弈論,除了囚徒困境和《美麗心靈》的納什,我們還可以想到科幻評獎活動
「中美科幻tour」是什麼?
是未來事務管理局《不存在日報》圍繞美國重要科幻頒獎禮而發起的、一年一度的中美科幻友好交流專題。2016年,在首次「中美科幻tour」中,本報曾對美國科幻星雲獎進行了全程跟蹤報道。今年,未來局特派員遠赴堪薩斯,全程參與坎貝爾獎頒獎禮。接下來的一周內,我們還準備了一系列相關報道、專訪和深度分析文章,敬請期待。
關鍵詞:#中美科幻tour#
題圖:二向箔管理員
責編:布丁
作者:三豐,AI級中國科幻觀察者與資料控。幻譯居、新幻界、星空獎、坐標獎、年度書目等等這些已消失或不知名的品牌後面都有TA的影子。
點擊展開全文
※在這座博物館裡,科幻是共同語言
※對話劉宇昆:好讀者成就好作者
※了解對未來的想像,才能理解世界的現在
※岡恩專欄:如何寫出一個好看的故事
※八十年科幻大師之路,從平凡造就偉大
TAG:不存在日報 |
※如何用一句話概括獲得「雨果獎」的科幻巨著《三體》?
※雨果獎得主劉慈欣編寫了一套少年科幻小說文集,好在這裡
※想要成功的人,不妨讀下雨果的名言,一語道破了一種很巧妙的成功
※雨果·愛情再不是丘比特那遠古的騙子
※雨果的語錄,道出了一個天才的特徵,值得現代人好好學習一下!
※《天津條約》具體有哪些內容,為何雨果稱它是「兩個強盜的勝利」
※雨果獎兩度失聲,中國科幻去哪了
※她曾經在新概念比賽中獲獎,也是第二個獲得「雨果獎」的美女作者
※巴黎聖母院和雨果,如果只能留下一個,會是誰?
※樊振東為啥被雨果爆冷淘汰?這位名嘴一針見血給出答案,說的真對
※當一切沉睡——雨果
※如果你感到生活極端的痛苦,不妨讀一下雨果的名言,讓你涅槃重生
※寫過《巴黎聖母院》的雨果,在火燒圓明園之後寫了這樣一封信
※為什麼雨果稱《天津條約》是「兩個強盜的勝利」?它的具體內容是什麼?
※巴黎聖母院突發大火被燒,火光衝天,讓我想起雨果說過的一句話
※生活需要一點想像力,雨果獎獲獎作品推薦
※雨果說:兩個強盜走進圓明園一個搶一個燒,英國人卻說:燒是讓他長記性
※雨果很經典的一句語錄,卻被人說成病句,但富有哲理,發人深省!
※不戴帽子的周冬雨果然見光死,同框楊紫亮相,洋氣和老氣一目了然
※如何讓孩子學會自主學習和獨立思考?雨果獎獲得者郝景芳老師告訴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