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國對中國心懷鬼胎,於是此人站出來說:明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
中國素來講究以和為貴,於是就有了外交使臣,他們背負著使命出使外國,加強友好,互通有無。不過,漢朝時,漢元帝派遣一個使臣出使外國,卻換來截然不同的結果。因為幾個月後,使臣回國稟報:「我把這個國家滅了!」為何一場出使會變成征戰?此人又是誰?緣何還能憑藉一己之力滅掉一個國家?這事還要從漢朝時,中國最大的鄰國說起。
漢宣帝時期,匈奴內部矛盾激化,五個單于爭奪王位。為了得到漢朝的支持,勢力最大的呼韓邪單于和郅支單于都將自己的兒子送到了漢朝(實為人質)。後來郅支單于得勢,向西攻破了呼偈、堅昆、丁令,兼并了三國並把他們統一起來。但壯大後的郅支單于質疑漢宣帝曾經偏心呼韓邪單于,因此對漢朝派遣的使者並不待見,言語中還多有諷刺。
公元前49年十月,漢宣帝駕崩,皇太子劉奭繼位,是為漢元帝。建昭三年漢元帝派遣陳湯和甘延壽出使西域。
陳湯年輕時飽讀經書,學識淵博又精明事理。後經人大力舉薦,被任為郎官,幾年後又被任為西域都護府副校尉。
此次初始西域,是陳湯主動請纓。擅長謀略的他,其實對匈奴有著自己獨到見解。在出使外國的途中,他同甘延壽謀劃說道:「蠻夷畏懼強者,這是他們的天性。西域原本就是匈奴地盤,現在郅支單于威名遠播,勢必會趁次機會吞噬周圍國家,如果長期放縱他們,一定會成為我朝的隱患。」同時,陳湯又分析道:「郅支單于地處偏遠,雖然看似不利於漢朝出兵攻打,但他們沒有堅固的城牆和和強勁的劍弩自守,我們只需發動西域附近屯田的官兵,率領烏孫(一個依附漢朝的小國)的部隊,一直打到他們城下,他們逃亡又沒有可去的地方,堅守又不能自保,大漢王朝的千載功業可以一朝而成!」
甘延壽也認為是這樣,就準備上奏請示這件事,陳湯又說:「這事情如果上報朝廷,必定會召集眾大臣討論,有些人安逸慣了,一定不希望現在興起戰火。」甘延壽猶豫著沒有聽從。正好他近日身體不適,需要靜心調養,陳湯便假託朝廷命令,獨自調發屯田官兵和其它小國軍隊。甘延壽知道後,驚慌地爬起床,打算阻止他。陳湯發怒了,按住劍叱責甘延壽說:「部隊已經集合了,你想壞大家的事么?」事已至此,甘延壽只好聽從。於是,二人便帶領著四萬漢兵、胡兵一路向郅支單于駐地挺進。
剛開始,郅支單于聽說漢朝軍隊到了,想逃走,但當得知周圍各國幾乎都有派軍參與這次征討,知道沒有退路的他,只好堅守城池自保。但正如陳湯分析所言,沒有堅固的城牆和和強勁的劍弩郅支單于都城很快被大軍攻陷。
此次攻城,一共斬殺丁關氏、太子、名王以下一千五百一十八人,俘虜了一百四十五人,收降了一千多人,把他們都分給了有城市的各國所派出的十五個王。
後來,回國後的陳湯在他的上表書中言道:「天下本該一統,以前有唐和虞,如今有強漢。匈奴呼韓邪單于自稱北藩,無心向漢,今日不除,來日必為大患。到時候群雄(其它國家)盡效,大漢必然國無寧日。如今以雷霆之勢將其攻滅,用以向世人展昭:我大漢國力昌盛,凡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
※皇帝為了讓人感受「皇恩浩蕩」,於是重用這種官,沒想到卻把國家拖垮了
※和珅除了貪污巨款,還幹了件除了皇帝以外 誰都不敢幹的事,可謂「色膽包天」
※此人15歲登基,接手了個破爛國家,皇城攻破時,卻被4個年幼的娘娘拉著不讓逃
※清朝一家族,康熙說「只要大清在,保你百年榮華」,結果雍正一登基就被抄家
TAG:大史話 |
※「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你可知道這句話的出處?
※他在歷史上留下一句「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他發出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的最強音,為何匡衡卻堅決不讓他封侯
※「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的陳湯,背後有多骯髒,語文老師不敢說
※中國古代最豪邁的十句話,其中一句: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中國古代史上最霸道的一句話——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是誰指揮了漢朝那次長途奔襲的「斬首」行動?
※漢朝為什麼喊出「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跟明朝的軍力比怎麼樣
※「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非漢武帝所言?漢代四郡,曾因他而設
※「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的大將陳湯,終因什麼毀了大好前程?
※博人傳:明明犯下滔天罪過,最後卻安然無恙,只因為她背後有人!
※假傳聖旨還能被封侯,因一句「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而名垂青史
※「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陳湯立下不世奇功,為何卻不受待見
※漢朝君臣留下的霸氣語錄,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不是最霸氣的!
※歷史上最霸氣的奏摺,陳湯的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偷犯強漢者又該咋處理?看看這個朝代的做法吧
※孫悟空明明犯了殺戒,為啥還是能成佛,只因猴哥的真身是他
※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偷犯強漢者咋處理?看看這個朝代的做法吧
※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歷史上非常強盛的西漢時怎樣滅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