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十二五」期間我國金屬礦業採礦科技進步及展望(二)

「十二五」期間我國金屬礦業採礦科技進步及展望(二)

2.4 地下礦山智能採礦技術及裝備

由於自動化、智能化開採技術遠落後於國外礦業發達國家,我國地下金屬礦開採效率和生產安全性受到嚴重製約,無法滿足礦業快速發展的需求,因此,急需開展以採礦生產過程智能化監控及採礦裝備智能化運行為目標的地下金屬礦智能開採技術與裝備研究,突破智能開採關鍵技術,為提高我國礦山企業和裝備製造企業的市場競爭能力,促進我國從礦業大國走向礦業強國提供技術支撐。「地下金屬礦智能開採技術」是「十二五」期間國家863重點項目,由北京礦冶研究總院、北京科技大學、東北大學、中南大學、長沙礦山研究院等單位承擔。該項目包括8個方面:「智能中深孔金液壓鑿岩台車」、「地下高氣壓智能潛孔鑽機」 、「地下智能鏟運機」、「地下智能礦用汽車」、「地下金屬礦智能採礦爆破技術與裝備」、「地下金屬礦泛在信息採集與井下無線通訊」、「地下金屬礦開採智能調度與控制」和「地下金屬礦設備精確定位與智能導航」。

李葉林、馬飛等[49]對液壓鑿岩機的雙緩衝系統動態特性及性能參數進行了優化,得出相關模型及最佳工作參數,為新型智能鑿岩機的研製提供了理論依據。張永璽、李東明等[50]採用LabVIEW虛擬儀器技術成功提取某型液壓鑿岩機開孔衝擊頻率,為實現對液壓鑿岩機的智能控制、衝擊性能分析、在線監測、故障診斷等工作提供參考。周建庚、李東明等[51-52]設計了一種能同時攜帶16根鑽桿,通過液壓迴路及控制電路,實現鑽桿自動接卸功能的鑽桿庫系統;兩人還對基於模糊 PID 控制技術的鉸接設備行走控制進行了模擬,為設計鉸接設備自行走控制系統提供了依據。智能中深孔全液壓鑿岩台車的成功研製實現了鑿岩參數智能匹配與控制、高精度布孔定位、全自動鑽桿裝卸、隨鑽信息採集、軟特性自動防卡桿等功能,大大提高了鑿岩台車的自動化、智能化水平。

豆龍、李東明等[53]採用電液伺服技術作為潛孔鑽機智能換桿機械手的主要控制方式,進行數學建模,採用PID控制器對其進行優化調節,通過模擬實驗,實現了潛孔鑽機無人操作下的換桿作業。何小平、李東明等[54-55]在潛孔鑽機靠近鑽具位置設置穩定桿,並在穩定桿上布置感測器,通過鑽桿徑向力的變化情況對鑽桿的偏斜情況進行預判斷,及時調整鑿岩參數,以避免鑽桿的偏斜;並且兩人採用ANSYS軟體對潛孔鑽機鑽桿進行模擬分析,在鑽桿應力應變的最大處安裝應變片的安裝位置,對感應採集的預兆變化數據進行處理與判別分析,及時合理地調整潛孔鑽機的鑿岩參數,保證潛孔鑽機鑽孔施工質量,提高鑽孔效率。地下高氣壓智能潛孔鑽機的成功研製實現了鑿岩參數自動匹配及智能控制、深孔鑿岩偏斜率控制、自動排序鑽桿車和多設備協同作業等,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郭鑫、戰凱等[56]以國產KCY-2 型地下鏟運機為試驗對象,設計了自動稱重系統,結合大量的試驗,找到了靜態和動態的稱重規律,並編寫稱重演算法,其精度滿足工業使用的要求。李恆通等[57]結合地下鏟運機的工況特點,提出了考慮換擋趨勢的改進型節能換擋策略,並進行了模擬試驗驗證,達到節能減排的目的。石峰等[58]將地下鏟運機目標路徑規劃、偏差計算及自主行駛控制有機結合,在減少計算量和控制複雜性的同時,較好地適用井下巷道各種環境條件,得到地下鏟運機較理想的自主行駛控制效果。李建國、戰凱等[59]通過模擬測試,在模擬巷道環境下,利用2m3 鏟運機驗證了基於最優軌跡跟蹤的方法可實現鏟運機的無人駕駛。在凡口鉛鋅礦成功應用的地下智能鏟運機實現了鏟運機在井下巷道內無人操縱、自主行駛,使操作人員遠離井下惡劣、危險的工作環境,保護鏟運機司機安全,提高採礦作業效率並降低採礦成本。

劉立等[60]以自主研發的鉸接式地下礦車為原型,基於開源圖形引擎OGRE開發出鉸接式地下礦車駕駛模擬系統,使用光線投射方法,虛擬出激光測距感測器,為地下礦車智能控制技術研究提供了良好平台。肖成勇、石博強[61]提出了融合案例與規則的混合推理方法,建立了基於規則和案例的集成診斷專家系統模型,並開發了基於Web的電動輪卡車遠程集成診斷專家系統,提高了故障解決和生產恢復速度,節省維修費用,預防設備出現嚴重故障。肖成勇、朱雙明[62]設計了車載監控器和電動輪卡車遠程監控與維修系統,電動輪卡車的運行狀態信息實時上傳遠程監控中心,實現電動輪卡車遠程監控和計算機輔助維修。趙鑫鑫、張文明等[63]根據發動機輸出動力特性,計算得出礦用汽車的車速、油門開度和加速度三參數動力性換擋規律,結合道路狀況識別方法、車輛載荷、駕駛員操作意圖,制定了礦用汽車多參數動力性換擋策略,實現車輛的動力智能控制。應用於焦家金礦的35t智能卡車是首次將交直交輪邊驅動技術應用於地下運輸設備,是世界上首台雙動力、四輪獨立電驅動、無級變速、自動差速的坑內運礦卡車,填補了行業空白,滿足地下金屬礦山高效運輸的需求。地下智能礦用汽車的研製實現了駕駛行為感知與預測、動力分配、駕駛意圖判斷及智能駕駛,保障司機駕駛安全的同時,提高了運輸作業效率。

李鑫、查正清等[64]綜合利用電子信息、自動控制、人工智慧等技術,對混裝車的行走機構、自動尋孔、自動送管、液壓系統、計量系統、控制系統等進行了針對性的研究開發和安全設計,通過在礦山應用,作業人員減少50%,裝藥效率提高50%,炮孔利用率提高20%,爆破綜合成本降低30%,實現地下礦爆破裝葯安全、環保、無人化和少人化,技術及裝備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田豐、查正清[65]為地下混裝炸藥車研製了一種新型履帶式自動送管器及其電液比例控制系統,通過在杏山鐵礦的實際應用,實現上向扇形炮孔的機械化送管,在退管裝葯過程中根據混裝炸藥輸送速度進行比例調速控制,並且具備孔深探測等自動化功能,滿足地下礦生產實際需求,顯著降低工人的勞動強度,減員增效作用明顯。馮盼學、楊志強[66]採用非接觸式三維激光精密探測系統C-ALS,精確獲取爆破後采場空間的三維形態,結合數字化三維礦山軟體3DMine,成功實現爆破過程精準數字化、可視化建模及控制,並準確、定量評估爆破效果(損失率、貧化率、垮落等),大大提高數字化、智能化開採水平。地下金屬礦智能採礦爆破技術與裝備的研發實現了鑽孔孔口快速數字化定位測量、炮孔參數快速數字化測量、爆破空間三維分析,地下裝葯車遙控尋孔術、智能裝葯,開發了地下金屬礦採礦爆破三維智能優化設計與評價分析軟體、採礦爆破作業過程的監控與管理信息化平台,並在凡口鉛鋅礦的實際應用中取得巨大成功,技術及裝備智能化水平達到國際領先,為全面實現智能開採邁出了新的一步。

金楓、戰凱等[67]通過介紹國內外地下金屬礦無線通訊技術的主要特點及發展現狀,分析各技術的適用場地及性能,指出透地通訊、REID、ZigBee及Wi-Fi等無線通訊技術能夠減少礦山組網成本和周期,實現全區域的信號覆蓋及靈活的網路擴展,而且能夠提供更為豐富和高效的功能和應用,具體選擇何種技術須根據礦山生產管理方式、成本控制、財務預算等實際需求而定。張達、金楓等[68]結合礦山實際應用需求,設計了一種高帶寬、高功率的礦用Wi-Fi通信基站BWAP,實現了雙射頻300Mbps無線通信及千兆乙太網交換,並能夠在井下直線巷道中提供不低於2000m的通信能力,解決了通信速率低、發射功率小的問題,顯著提高了礦用無線通信網路的技術水平。地下金屬礦泛在信息採集與井下無線通訊是礦山安全生產管理的「耳朵」,支持多種主流網路及現場匯流排的無縫接入,支持海量感測器信息的通用接入與管理,實現對礦山環境和生產設備狀態信息的實時採集與分析;通過快速準確的信息傳達、正確無誤的操作執行、廣泛的覆蓋面,實現靈活的組網通訊,提高監控質量,加快救援進度,為地下金屬礦的高效作業及人員安保提供了有力支持。

蔣成榮、彭平安等[69]利用Dimine軟體在三維空間中通過模擬開採技術與人機交互相結合,編製了北洺河鐵礦3a滾動計劃,並應用於生產組織和管理,顯著提高地下礦山生產計劃編製工作效率。王李管等[70]基於Dimine數字礦山軟體,應用計算機圖形學、面向對象編程技術,開發了一種智能化的井巷掘進工程炮孔設計系統,實現了炮孔的設計、編輯和輸出功能。陳忠強、王李管等[71]以鑽孔和坑道調查獲得的參數為樣本,通過建立礦岩地質塊段模型,應用區域化變數統計函數進行節理分布規律統計,利用Dimine自然崩落塊度模擬系統軟體,實現了某銅礦首採區礦岩崩落塊度大小和分布範圍的模擬與預測,為實際生產設計與控制提供寶貴的決策依據。李曉梅、賈明濤等[72]以反應式導航為基本原理,採用模糊邏輯法,利用基於拓撲地圖的結點追蹤方法和基於導航線的識別及障礙物的定位技術,實現了井下自主鏟運機的安全導航,有效提高鏟運機導航的工作效率及井下作業的安全性。李寧、王李管等[73]藉助粗糙集理論中的信息融合演算法,把多感測器監測的各特徵量作為對故障分類的條件屬性集,建立故障診斷決策表,利用決策表屬性約簡演算法提取出故障診斷規則,實現對風機故障的快速準確診斷。熊書敏、王李管等[74]提出一種將全路徑網路作為漫遊相機運動軌道的互動式漫遊方式,可供用戶互動式地在網狀的地下巷道內快速巡視,且畫面流暢,基於有限狀態機的漫遊器實現方式使得軟體結構清晰,便於編碼、測試和維護,在實踐中收到良好的效果。地下金屬礦開採智能調度與控制技術實現了地下開採環境建模與動態更新、生產裝備姿態與工況高模擬實時模擬及基於實時數據的生產狀態更新與維護等,該技術推動礦山向數字化時代升級,提高礦山智能化水平,以信息化、可視化技術實現礦山更佳精細化的管理與生產一體化。

鄒冬旭、張維存等[75]設計了一套相對完整的編碼信標識別定位方法,並開發出軟體,通過實驗室測試,取得良好的結果,有效地實現運動設備的識別和定位,為無人駕駛採礦設備的自主行駛系統提供定位導航信息。孟宇、劉立等[76]採用視覺測距方法計算地下礦用車輛與路標之間的距離,依據三角定位原理推算出車輛所在位置,演算法的定位效率與精度基本能夠滿足車輛自主行駛的定位要求。劉剛、陳樹新[77]提出了一種基於ARM 32位單片機的電傳動礦車非電量在線測量方法,實時精確地測量動力系統中電機轉速、轉矩,電機冷卻水的溫度、流量和壓力等參數,經過數據處理後通過CAN 匯流排遠程傳輸到任何具備CAN 介面的設備,實現了在線測量,結果精度高。楊超、劉立等[78]針對地下自主鏟運機,設計了基於PID 型迭代學習控制理論的運動軌跡控制演算法,實現了實驗室環境下地下自主鏟運機樣機運動軌跡的快速、平穩、準確控制。地下金屬礦設備精確定位與智能導航技術實現了巷道路徑信息與導航軌跡自動匹配、地下巷道與路徑空間環境感知、定位誤差修正及補償、路徑優化與避障、高速精確定位等,為地下採礦設備的智能化、無人化技術發展奠定了基礎。

地下礦山智能採礦技術及裝備課題研製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地下礦智能化主體採礦裝備,攻克地下礦智能採礦爆破、生產過程智能控制與調度、設備精確定位與智能導航、泛在信息採集與高速通信等智能開採的關鍵技術難題,初步建立了我國地下礦山智能開採技術體系,推動了我國採礦技術向智能化方向發展,增強了我國礦業的核心競爭力;同時,通過產學研聯合,創建了我國地下礦智能開採技術創新人才團隊和具有特色的創新基地。該技術成果對於提高礦山生產效率和生產安全性,提高礦產資源利用率和礦山企業經濟效益,推進我國採礦技術水平升級具有極其重大意義。

2.5西部高海拔地區高效安全採礦技術

我國地處中緯度地區,2500m以上的高山高原地區佔1/6,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區,西部地區一直被認為是我國礦產資源的後備「糧倉」,區域蘊藏著豐富的礦產資源。尤其以西藏地區為代表的多金屬礦資源極其豐富,但同時受到高海拔、高氣壓、缺水、缺氧、高寒等自然條件的不利影響,此地區的資源開發一直存在很大的阻力。高海拔採礦受缺氧、紫外線輻射等影響,工人的工作能力嚴重下降,甚至誘發高原反應;設備的工作效率也會降低,使用壽命短。因此,針對西部高海拔地區的特點研究生產能力大、機械化程度高、安全保障性強的採礦技術十分必要。

原野等[79]對西藏甲瑪銅多金屬礦礦岩節理裂隙進行現場調查,獲得節理裂隙的特徵,採用工程岩體分級標準,對礦區分布的主要岩組進行岩體質量分析評價,為礦區穩定性分析提供了理論依據。萬串串等[80]針對甲瑪礦高寒、缺氧開採環境,推薦採用大直徑束孔高分段空場嗣後充填採礦方法,並運用理論計演算法、爆破漏斗試驗法、經驗類比法等,給出了大間距束孔布置參數,為實現甲瑪礦大規模機械化開採奠定基礎。於世波等[81]採用多種理論解析方法和數值模擬方法,對甲瑪礦不同條件下的采場境界頂柱、礦柱及采場頂板穩定性進行了綜合優化分析,針對采場境界頂柱厚度在32 m上下,建議采場寬度分別取15,12m,為礦山大直徑深孔大規模採礦的實施提供了指導。許文遠、郭利傑等[82]根據甲瑪礦實際條件,對可行的充填系統工藝進行了方案比選及論證,確定採用深錐濃密機與立式砂倉協同製備高濃度充填料漿技術、尾砂連續供料與交替放砂技術,實現了甲瑪礦大流量穩定連續充填,單套充填系統能力達180m3/h,全尾砂高濃度穩定連續充填系統方案減少了充填設施配置數量,降低了系統投資,簡化了系統管理。王賀等[83]開展了大直徑束孔高分段空場嗣後充填法開採對甲瑪礦上覆貧礦體的岩體移動規律等研究,並分析此種方法對地表坡體及露天坑的影響,為有效控制覆岩移動奠定了基礎。

曹輝、解聯庫[84]針對採用垂直束狀深孔爆破方式回採的試驗采場,通過布置多點位移計和鑽孔應力計,採用自動採集和人工採集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回採過程中的岩體應力和變形情況監測分析,了解深部礦體開採過程中地壓變化規律及分布特徵,為深部開採過程中較為嚴重地壓問題的預防監測方案提供設計依據。蔡永順、張達等[85]針對不同尺度岩體安全監測的需求,提出了「宏觀與微觀結合,整體與局部協同」的「最優化」原則,採用微震、應力、應變、位移等監測技術監測某磷礦試驗盤區礦柱回採過程中的地壓活動,研究地壓活動規律,驗證不同尺度的監測技術之間優勢互補的特點,指導了礦柱的安全回採。余樂文、張元生等[86]研製出一種操作簡單、高效的手持式一體化空間信息測量裝置,測量距離最遠達83m,測量誤差小於1cm,提高了測量工作效率。袁子清、彭威等[87]針對某鐵礦山設計了一套時效性與準確性強的先進礦山地壓在線監測系統,得出井下開採活動對地壓活動的影響規律,有效指導井下安全開採與采場爆破參數優化。欒黎明、李國清等[88]研發了包括基礎網路平台、監測監控系統、通信與指揮系統以及基於三維GIS信息管理系統等在內的集成化安全生產管理系統,集視頻監控、人員定位、安全生產信號採集與安全保障控制、安全信息的集成共享等於一體,通過在三山島金礦投入運行,顯著提高了生產現場安全信息的精準度和調度指揮效率,保障了礦山安全生產。王久玲、李國清等[89]通過對西藏某銅多金屬礦井下作業人員生理指標的現場測定,從定量化角度評判礦工的健康水平及勞動效率,分析其環境適應能力,為高原礦山科學規劃勞動強度、改進作業環境提供參考依據。

西部高海拔地區高效安全採礦技術針對西部地區礦產資源大規模開採的技術難點和高海拔大規模開採的安全防範等問題,開展了高海拔條件下大直徑束孔高分段空場嗣後填充採礦方法等研究,形成了礦區地壓活動特性與規律、礦山地壓安全監測與預警等技術,研發了大型金屬地下礦山集成化安全生產監控系統,建成了高海拔地區高效採礦示範基地,為我國西部地區特殊條件礦產資源開發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同時,我們應該根據礦產資源分布及賦存情況,從實際出發,以科技創新為動力,保證設備質量,加速研製過程,推動技術攻關,結合國際成功經驗,通過探索與實踐,選擇最適宜的採礦方法和技術,發展具有地區特色的礦山開採系統。

2.6超大規模超深井金屬礦山開採安全關鍵技術

隨著淺部礦產資源的枯竭和地下開採深度逐漸趨深,使得我國地下金屬礦山建設逐漸向超大規模超深井發展,設計礦石生產規模超過1000萬t/a,有些甚至達到2000~3000萬t/a;設計開採深度達到1200m以上,個別甚至接近2000m;深井開採已經步入初級發展階段。伴隨著超大規模超深井礦山項目實施,充填工藝、運輸、提升等設備的安全標準、檢測檢驗規範以及深井地壓及岩爆控制、通風降溫等安全生產問題凸顯,嚴重製約了地下金屬礦山的建設和生產安全。「雙超礦山」開採難度大、技術要求高,國內沒有成熟的安全技術、標準規範,開展項目研究十分必要且及時,對於今後我國礦山行業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超大規模超深井金屬礦山開採安全關鍵技術」是國家安全監管總局第一批安全科技「四個一批」的重大科研攻關項目,由中國安全生產科學研究院、中國恩菲工程技術有限公司、北京礦冶研究總院、中南大學、北京科技大學、華北理工大學等承擔,以思山嶺鐵礦、陳台溝鐵礦、岔路口鉬多金屬礦、泥河鐵礦等6個在建或擬建的超大規模超深井礦山作為依託礦山,進行科研攻關,該項目分為「超深井建井施工安全管理及超大規模採礦工藝協同關鍵技術研究」、「超深井大載重高速提升與熱害控制及岩移預測關鍵安全技術研究」、「超大規模金屬礦井運輸與大流量高濃度充填關鍵技術研究」三大方向7個方面。

張傳余等[90]以思山嶺鐵礦為背景,採用普通鑽爆法短段掘砌混合作業方式掘進井筒,單滾筒、雙滾筒主副提升機,並對方案和設備進行了分析驗算,以滿足各生產環節的相互匹配,並實行項目法管理,確保工程順利進行。王繼生等[91]對模擬試驗台鋼絲繩進行建模和模擬,研究鋼絲繩上提和下放過程張力和變形的變化規律,為提升系統的設計提供數據支撐。吳富祥等[92]以雲南某超深井、高地壓、富水複雜鉛鋅礦山為例,採取單段豎井提升工藝,選用成套進口提升機,以滿足提升能力和運行安全的要求。黃英華等[93]採用三維數值模擬方法對某金礦開採過程進行模擬計算,得出超深井急傾斜薄礦脈開採的地表最大下沉量和地表岩移範圍的變化規律,為合理圈定深部開採岩體移動影響範圍提供了依據。甘德清、高鋒等[94-95]構建了高濃度全尾砂充填料漿輸送的臨界流速模型,分析了管徑和濃度對臨界流速的影響規律;並採用數值分析的方法,研究高濃度全尾砂充填料漿在不同直徑管道中的輸送阻力損失規律,分析濃度、充填倍線等因素對輸送阻力損失的影響關係;為地下礦山超大規模充填開採提供了理論基礎。游波、吳超等[96]基於深井受限空間環境安全人工智慧模擬實驗系統的研究平台,選取人體生理反應評價指標開展深井高溫影響模擬試驗,探索溫度對人體生理及工作效率的影響,為研究深井受限空間高溫作業危害和制定相關的職業健康標準提供了科研依據。桑華、江軍[97]以印度RA礦為例,採用長段掘砌平行作業方式及進口大型提升懸吊設備,簡化井內布置,預埋井筒裝備用的螺母盒,順利完成開拓深度超過1500m的超深立井施工。陳慶發、蘇家紅[98]對現有採礦與環境關係協調理念進行梳理分析,引入協同理念,提出「協同開採」新命題;以某礦多空區條件下碎裂資源的開採為例,開展協同開採技術應用研究,發明採礦環境再造分層分條中深孔落礦採礦法,完成主要礦層的協同開採方案設計,為複雜難採礦體開採指明了新的發展方向。

超深井金屬礦山熱害控制安全技術研究以思山嶺鐵礦和泥河鐵礦作為依託礦山,歷經2a多,不僅完成了熱害綜合評價預測模型和按需通風準則的構建等深井熱害相關技術研究,而且提出了《金屬非金屬礦山安全規程》關於熱害控制的相關修改和補充條款草案,並初步擬定了《金屬非金屬礦井熱害防治設計規範》(建議稿),為深井礦山設計和建設提供了技術支持。

超深井大載重高速提升關鍵安全技術研究以華夏建龍思山嶺鐵礦和雲南馳宏岔路口鉬多金屬礦為依託礦山,開展了超深井大載重高速提升系統安全間隙研究,超深井大載重高速提升系統配套設施研究,超深井大載重高速多繩摩擦提升鋼絲繩失效形式研究,超深井多繩、單繩纏繞式提升及相關安全標準規範研究和超深井大運量膠帶接力輸送系統可靠性研究,在剛性罐道和鋼絲繩罐道安全間隙確定原則與計算方法、深井大載重鋼絲繩失效機理、深井大載重膠帶接力輸送系統可靠性等方面對我國超大規模超深井礦山的設計、建設具有指導意義。

超大規模金屬礦井運輸與大流量高濃度充填關鍵技術研究以河鋼礦業公司司家營鐵礦和田興鐵礦、西藏華泰龍礦業公司甲瑪銅多金屬礦、五礦邯邢礦業公司李樓鐵礦為依託礦山,經過3a科研攻關,研發出了超大能力充填的尾礦高效濃密與均質製備技術、大流量高濃度充填料漿管道輸送安全控制技術、超大規模礦山井下有軌運輸系統及智能化安全調度控制技術等創新性科技成果,編製完成了《超大規模金屬地下礦山尾砂充填安全技術規範》和《超大規模金屬地下礦山有軌運輸系統設計規範》建議稿;對於解決我國超大規模金屬礦大流量高濃度充填和井下有軌運輸問題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和推廣價值,將進一步推動礦山以更加高效先進的技術工藝提升產線實力,提高持續盈利和競爭能力,為我國超大規模礦山開發建設提供有力技術支撐。

超深井金屬礦山開採地表岩移預測和安全控制關鍵技術研究以雲南馳宏鋅鍺股份有限公司、中國五礦集團公司、中國黃金集團公司為依託礦山企業,歷時約2a,其中針對超深井急傾斜薄礦體空場法開採岩層移動,在夾皮溝金礦進行了井上下現場調查工作,對礦山各種岩性取樣並進行室內岩石力學實驗,對夾皮溝金礦深井開採多因素分析進行了多次數值模擬計算,最終完成科研攻關,達到預期效果。

超大規模超深井金屬礦山開採安全關鍵技術課題通過產學研用相結合,對超大規模超深井地下金屬礦山開採過程中的建井施工、採礦工藝、提升運輸、通風降溫、充填、岩移預測等重大問題的關鍵技術進行科技攻關,研發出深井提升鋼絲繩檢測裝置、大處理能力的尾礦濃縮貯存裝置、超大規模金屬礦井運輸智能控制系統等關鍵裝備,制定了超深井建設施工、超深井熱害控制、中厚薄礦體深部開採岩體移動影響等方面的安全生產標準,為超大規模超深井礦山的建設施工及安全生產提供法規標準和安全科技支撐。「超大規模超深井金屬礦山開採安全關鍵技術」研究及成果轉化將最大限度綜合利用礦產資源,促進礦業可持續發展,對保障金屬礦山安全生產意義重大。

(下轉 3採礦技術展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金屬礦山 的精彩文章:

TAG:金屬礦山 |

您可能感興趣

阿里蟬聯全球科技品牌中國第一:四項技術中國將趕超美國
中國銀行業誕生金融科技航母
第四次科技革命 中國重在補短板
科技與生活的激烈碰撞 第十五屆香港春季電子產品展
中國生物工程學會第三屆青年科技論壇在津召開
三星S9:再次證明三星是一個純商業科技公司
中國流動科技館三明巡展在大田縣啟動
第十二屆上海金融服務洽談會 暨上海國際金融科技與裝備創新展
盤龍葯業要成為萬興科技「第二」?
二戰中的黑科技
蝌蚪君探訪第三十八屆北京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
一線 | 中國匯頂科技進入韓國三星供應鏈
數字貨幣:在「偽創新」與「新技術」之間突圍——金融科技法律政策觀察第1期
基礎研究迎來黃金髮展期,與建設科技強國「三步走」吻合
SBC?中國新一期加速營開啟全球招募:瞄準數字健康、農業食品科技領域
四大炫酷黑科技助力中國家居「新零售」
第十二屆光華工程科技獎初評候選人公示
國際化科技期刊的創辦與運營——2018科技期刊國際化戰略與策略研修班(一)
光谷「中國芯」再引強援!聯發科技武漢二期項目落戶光谷
二戰納粹德國黑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