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境象」:展望自我的變形與「變態」

「境象」:展望自我的變形與「變態」

龍美術館·「展望:境象」

2017年6月24日,龍美術館(西岸館)舉辦「展望:境象」開幕。這是展望藝術生涯至今最大的個展,也是藝術家首次於上海舉辦的大型個展,展覽中將呈現其從藝二十多年來,不同時期創作的關鍵作品,以及最新作品。龍美術館(西岸館)展廳為此被打造成洞穴式空間,呈現展望所構造的「流動之境」和「生生象」。此次展覽由國際知名策展人、目前任職東京森美術館館長的南條史生先生策劃,以下「鳳凰藝術」為您帶來現場報道。

▲ 中國當代藝術家展望

「我的宇宙源頭是一塊石頭。」 ——展望

這句話出自展覽2011年作品的《我的宇宙》,時隔六年之後的2017年6月24日,展望的首次最大個展,便在上海西岸龍美術館召開。在這次大展中,首次集中呈現其從藝二十多年來,不同時期創作的關鍵作品,以及最新作品。我們將在這次展覽上,見到其展望宇宙大爆炸中,曾經的和正在發生的時間切片,正如他在六年前完成這件作品,再思考後,所說:

「這件作品可以深入、展開、考古,這塊石頭炸開了我整個的精神世界。現在每一塊石頭,都歸我。」

▲ 龍美術館(西岸館)「展望:境象」開幕式現場

▲ 龍美術館(西岸館)「展望:境象」開幕式現場,龍美術館館長、收藏家王薇致辭

▲ 龍美術館(西岸館)「展望:境象」開幕式現場,策展人南條史生致辭

▲ 龍美術館(西岸館)「展望:境象」開幕式現場,藝術家展望致辭

藝術家展望說,選擇在上海西岸龍美術館這個巨大的空間做展覽,其源頭應當追溯到四年前第一次踏進這座黃浦江畔龍美術館的時候:

「當我看到這個空間時,太驚訝了,結構簡單,但非常讓我興奮。它具有一種洞穴空間的特徵,它對我會產生一種共鳴性。藝術家在創作的時候,會鑽到精神的一個洞穴空間中,而外界都是現實生活的世界。藝術家在創作中是很難完全走出來的,只有到展覽結束,才會慢慢走出這個洞穴,如我在太湖石展覽的那段時間。洞穴的概念是我感興趣的點,我喜歡這個空間,四年後,我的作品終於在這個空間展出了。」

▲ 龍美術館(西岸館)「展望:境象」布展現場

▲ 龍美術館(西岸館)「展望:境象」展覽空間

確實如此,如此巨大的空間,半圓形的拱形門,上下台階幽暗的巨大石壁,真如同一個深入地下的洞穴迷宮。來自日本的國際策展人南條史生為這次展覽布下了規劃,在藝術家展望這二十多年的創作生涯中,南條史生選擇了十五組作品成為本次展覽的呈現,大約佔藝術家全部創作作品的三分之一。而這個選擇是有一條主線的,當「鳳凰藝術」記者問起展望,其他的作品是否是他藝術創作思想的另一些分支時,他說,其他的部分也是他的主幹,但這次所展出的作品,則具有一種主線在裡面,成為一種展望其雕塑語言中最核心的部分。策展人南條史生說:

「這次在龍美術館舉辦展望個展,將按照大致的時代線索展出展望從早期至今多種多樣的創作實踐。此外,展覽整體還將以緊湊的結構呈現展望作品創作理念的變遷。雕塑創作究竟意味著什麼,其構思、概念和造型的方法論又是什麼——藝術家對上述問題的考察也會體現在展覽當中。展望作品中蘊含著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引用,對工藝技術的開發,以及現代生活與空間的對話等諸多問題。這些問題都為我們思考當代藝術提供了重要線索。創作理念的變遷並不是指各種偶然的想法或猶疑的集合,而是具備必然性的進化歷史。這一變化過程中始終保持有一種展望式的一致性,最終象徵的則是生生流轉的人生。」

▲ 南條史生,1949年生於東京,2006年11月起擔任森美術館館長。他曾作為日本國際藝術交流會官員(1978-1986)和森美術館副館長(2002-2006年10月),策划過多個展覽。

▲ 龍美術館(西岸館)「展望:境象」展覽現場《假山石》

展望認為他的藝術生涯有一種暗藏於形體表面之下的脈絡,它時常隱藏其中,通過對過去作品「完成」的時間切片上,往往能開啟一段新的切片,而它又是隱藏於形的。在2004年,展望對他曾經所做的關於《假山石》和其他一些不鏽鋼雕塑開始拍照,而這一拍就是好幾年。然後突然有一天,他開始注意到照片中自己在不鏽鋼曲面反射出的鏡像,他想把照片中的自己做成雕塑:

「一些變形的形狀,它很像我目前精神上的某種狀態。其實這種東西在生活中很難找,只有在特殊石頭鏡子的反射中才能找到,一種超越我所具備的一般知識的那種想像力。然後我把這些東西捕捉出來,選了四個圖像將它們還原成立體。」

▲ 龍美術館(西岸館)「展望:境象」展覽現場《應形》

而這就是在《我的宇宙》完成之後的新作《應形》的來歷。在這個作品結束之後,展望發現,他雖然將不鏽鋼鏡面中的自己做成了雕塑,但是他永遠只能看見鏡面中自己的正面,而無法看到背面,背面對他來說是一個想像之物,如何能達到鏡像中的背面呢?展望在思考這個問題。

在新的作品中,展望試圖解決它,他將自己的身體通過3D掃描,變成一個模子,使用一種輕型材料扣出人形,接下來就是對人形進行破壞和再塑造,用推、拉、揉、捏、拽等很多手法去改變其形體。有時甚至會脫掉衣服,腿腳全上,對自己的人形進行破壞性塑造。於是,這件作品便叫做《幻形》,如果說自己的模型就是自己的一個鏡像的話,那麼用這種方式,就是解決了之前關於無法抵達鏡像背面的問題,它呈現出一種立體對立體的轉換,而不是之前二維對立體的方式,展望這樣描述道:

「我的實驗是這樣進行的:就象畫家面對一張白紙,雕塑家面對一堆泥,而我面對我自己,掃瞄我自己的形象做成模具,再翻製成泥胎,面對這尊泥胎開始破壞,瓦解,分形,拉扯,總之就是在已有的形的情況下,通過破壞、分解,幻化而生成,就如同觀看石頭鏡中自己身體的變化。如果用漢字歸納我的動作大概有26個:挑、按、擰、拉、摁、揉、拽、滾、擠、折、割、捏、攪、揪、摸、撕、扎、打、撥、抹、抓、抽、拍、挖、撓、捆。這些動作與形的形成幾乎是並存的,所有形不是我塑造的,而是動作下的產物,我不想表達什麼,因此對我來說它們都是動名詞。」

▲ 龍美術館(西岸館)「展望:境象」展覽現場《幻形》

▲ 展望在創作《幻形》的過程中,對新型材料輕質土做成的人形雕塑進行推、拉、扯、揉、擺等非常規的雕塑再塑

展望的雕塑語言始終在前進,如同大爆炸之後,宇宙的膨脹,這對於他來說,就是一種自生系統。一種藝術家主體性的自生,從原本之初往外的生長和擴展。在《幻形》結束之後,展望發現人是有限度的。他之前覺得他應該跟鏡像是一樣的,在假山時前,他是完整的,可以改變雕塑。而在使用超輕粘土時,他假設自己就是鏡子,對其進行雕塑的形體改變。但在這過程當中,他卻發現自由是有限度的:

「腦袋裡出現的形象和變化,有限度。比如畫一百種不同的蘋果,一開始可能還好,但要畫兩百個、三百個的時候,人的腦力就是有限的。於是,便進入重複的狀態,這時就需要超越自己。」

▲ 開幕現場,嘉賓合影,左起:翻譯家、文化學者、北京大學法語系主任董強教授、藝術家汪建偉、龍美術館館長、收藏家王薇、毛繼鴻藝術基金會寧崢、藝術家徐震

▲ 開幕現場,嘉賓合影,左起: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館長張子康、藝術家隋建國、青年藝評家張未、資深媒體人曹丹

▲ 趕赴展場的藝術女人們,左起:藝術家周力、藝術家喻紅、藝術家向京、藝術家姜傑、藝術家陳妍音、藝術家、策展人、媒體人肖戈

▲ 開幕現場,嘉賓合影,左起:藝術家牟桓、藝術史學家、策展人、藝評家呂澎、藝術家張曉剛

▲ 開幕現場 龍美術館創始人、收藏家劉益謙和友人在現場

▲ 開幕現場藝術家展望和長征畫廊創始人盧傑

這種對粘土進行拓撲式的變形後,他發現,無論如何改變形體,但永遠無法抵達形體的內部,對此,在今日龍美術館展覽開幕之前的座談會《藝術的邊界與未來》上,青年藝評家張未,就說,無論我們想要怎麼抵達事物的內部,都是及其困難的,就如同你想要知道這塊石頭的內部,就用東西將它切割開,結果卻發現,切開後的,所得到的並不是石頭的內部,而是又多了一個石頭的表面。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展望開始進入了自我思維的洞穴深處,想讓自己進入太湖石的內部。當他在與藝術家、策展人及當代藝術理論家蘇磊的溝通與交流中,發現了解決這個辦法的途徑。展望把人的身體想像成無數的粒子,然後這些粒子再通過處理和變形,就可以得到一種「內部」的世界。於是,他們找來了很多科學研究者,向他們請教,但很多人都無法給出令展望滿意的方案,直到有一次,在接觸數學家的過程中,發現了流體力學:

「終於有一次解決了這個問題,一個科技公司,用數學來解決。我認為物理實現不了,但是粒子有可能實現。我是點組成的,岩漿也是點。流體力學,人類經歷了三個階段:物理流體力學、理論流體力學和七十年代的計算流體力學。用數學可以解決大自然的問題,把自然轉換成參數,進行運算,用演算法解決我們想像中無法實現的事情。」

▲ 龍美術館(西岸館)「展望:境象」展覽現場《象變》黑白無聲錄像

於是,展望用3D掃描自己的身體然後粒子化,之後置入同樣粒子化的流體場中,通過計算流體力學的演算法和計算機指令模擬熔岩在自然界中無數可能的變化,變化中形象和流體環境之間的自動隨機關係,促進諸多完整的獨立形象逐步發生形變,最終消融於粒子構成的流體場中。

▲ 龍美術館(西岸館)「展望:境象」展覽現場《隱形》

▲ 龍美術館(西岸館)「展望:境象」展覽現場《隱形堆》

而這,就成為了展望今年的最新作品。《象變》就是這個「流體場」的視覺化呈現,暗合了文化景觀內部瀰漫的「熵」的狀態。展望從流動的瞬間抽取被異化的形象,精選出其中一件直接3D列印輸出成十二米的立體模型,再用不鏽鋼敲制,經烈火噴燒烤色形成最終形態。現場以懸掛方式將作品置於空中,真實地還原了隱蔽的數字象變中流動的瞬間,猶如從虛空中降下的既熟悉又陌生,包羅萬象而又無解的某種象形。

而《隱形堆》由八十一件隱形單體組成,這些隨機選取的異形被按照真人的尺度3D列印直接輸出,藉此我們如同窺視無窮盡的信息生產和流變,及其繁雜無序又無意義的堆積,或許它也在提示我們如何通過認識這些未知形象得以解讀未來,展望說:

「我們的物理世界再小再大是有尺寸的,而在數學世界中,沒有尺寸的限制,無限大與無限小。」

▲ 龍美術館(西岸館)「展望:境象」《藝術的邊界與未來》講座會,左起:青年藝評家張未,國際策展人南條史生,藝術家展望,藝術家、策展人、當代藝術理論家蘇磊,策展人、藝術評論家馮博一

▲ 龍美術館(西岸館)「展望:境象」新聞發布會,左起:龍美術館館長、收藏家王薇,藝術家展望、國際策展人南條史生,翻譯

在談到未來的創作時,展望說,他做這件作品的時候,永遠不知道下件作品是什麼,但是它會給出一個提示,下一個作品一定是建立在這個作品基礎之上發生的,這在展望來說,就是他所強調的「自生系統」:

「我的方法就是建立我和作品創作、實踐、材料,使用材料的互動上。材料帶著我走,我帶著材料走,互相引領。思想也是在這個過程當中產生的,我沒有什麼空泛的思想,我就是跟著我的作品走,作品能給我帶到哪就去哪。所以我說我永遠都不知道下一部作品是什麼,等它一旦產生了,它給我帶到一個新的地方。」

或許,這對於展望來說,正如那件2011年的《我的宇宙》一般,這不是起點,也不是終點,它是所有過程之中的時間切片,在下一個切片中,它將會為展望帶來說什麼,還是未知,但對於他來說,每一塊石頭,都是他自己的。

其他作品介紹

▲ 龍美術館(西岸館)「展望:境象」展覽現場《中山裝軀殼》1993 – 2010 青銅

▲ 龍美術館(西岸館)「展望:境象」展覽現場《空靈 .空 – 葬中山裝》彩色有聲錄像(部分)

1994年5月19日中山裝系列第一次展出與中央美術學院畫廊。作品用中山裝穿在布制的人體空殼上固定,其掙扎的外在形態與空洞的內核,隱喻了當代社會和文化所處的困境。並且由此,藝術家開始了一系列關於表面與內在,個體與環境的關係的討論。2003年值廣州三年展之際,其中十五件布制中山裝被置於「棺」中展出,於展覽結束日被葬於廣東美術館後院地下並賦碑文銘記。此次展出三件作品均為青銅複製,復原了1994年個展現場局部。

▲ 龍美術館(西岸館)「展望:境象」展覽現場《新藝術速成車間——石膏像》1998,石膏,木頭

《新藝術速成車間》創作於藝術家1998年參加的北京地下實驗藝術展「生存痕迹」期間,藝術家為觀眾準備了古今中外的經典石膏像及雕塑工具,觀眾通過將泥直接覆蓋在石膏像表面,而創作出新的雕像,接著再翻製成新的石膏像。任何沒有雕塑功底的觀眾都能在短時間內像大師般創作出一件新雕像。藝術家透過這件頗具反諷意味的工作坊形式作品隱喻了當代社會中過於流行的快餐文化對於經典藝術的膚淺濫用。

▲ 龍美術館(西岸館)「展望:境象」展覽現場《小宇宙5#》2017 不鏽鋼

在《我的宇宙》中,藝術家以巨石爆炸的場景來模擬了宇宙大爆炸的最初形態,而此件作品,得以從一個「宇宙」的切片來觀察它的誕生,被砸碎的石頭以不鏽鋼材質固定在不鏽鋼鏡面板上,靜謐如宇宙的真空,觀看這件作品,如同步入宇宙的靜止碎片,每一個瞬間流失的細節都被囊括於其中。

▲ 龍美術館(西岸館)「展望:境象」展覽現場《打開》2012,不鏽鋼

這是現場唯一被打開、可以看到其內部的作品,不鏽鋼假山石的表皮被敞開後露出其中空的內在現實——與華麗外表完全相反的粗糲痕迹。此件作品透露出藝術家對現實情狀的懷疑態度,以及渴望發掘或展示出內在真想的願望。

▲ 龍美術館(西岸館)「展望:境象」展覽現場《素園造石機——山陣》2010 – 2017,石粉、鋼板

▲ 龍美術館(西岸館)「展望:境象」展覽現場《素園造石機——一小時等於一億年》2010,彩色有聲錄像,13』 19』』

此件作品源於藝術家對自然的山川地貌形成過程的濃厚興趣,2010年藝術家和工程師共同設計並製造了一部大型機器,命名為「素園造石機」——它的密閉玻璃箱內部產生出機械模擬的風、雨、浪、震和光等大自然力量,而這些作用力對混合好的強力石膏粉進行維持一小時的「自然」塑造,固化為石頭,達到近上億年才能產生的山川效果。首次展出於北京今日美術館,造石機在展覽現場連續8天運作並生產石頭,結束日即為展覽開幕日。

「素園造石機」在人的操控下生產下生成的石頭既是天然之物也為人造之實,在這裡人類與大自然的平行、共生關係透過另一種視野闡述。此35件「山」為重新啟動素園造石機製造生成,有著自然沖刷痕迹的鋼板底座成為作品的一部分。

▲ 龍美術館(西岸館)「展望:境象」展覽現場《碎碎石》2013 – 2015,不鏽鋼

石頭在拓制過程中損壞,藝術家將拓制後破碎的石塊再次拓制,再次損壞,共拓四次,並按照時間順序排列拓制結果,顯示了主題在被製造的過程中逐步被分解的趨向,同時也展示了無意義的消耗過程。

▲ 龍美術館(西岸館)「展望:境象」展覽現場《分形結構 2#》2009 – 2016,不鏽鋼

藝術家嘗試對一塊不鏽鋼石頭持續切分,以此行為不斷趨近於「石頭」內核,其內部則外露成為新的皮層,整體被切分成自相似的個體,表達著藝術家對於宇宙之整體與個體同時存在,又能合二為一的體認。隨機分形的現場被保留下來,既能觀看到自然對於石頭形態的塑造,又能發覺人為的因素。

▲ 龍美術館(西岸館)「展望:境象」展覽現場《石隱 2#》2012,亞克力樹脂

利用透明的特製亞克力翻制出一塊石頭,再將拋光的透明石頭鑄入相同的透明材質里,只有憑藉著細微燈光可以觀察到隱遁其中的石頭,似有似無,或深藏於心。

展覽信息

「展望:境象」

藝術家:展望

策展人:南條史生

開幕:2017年6月24日

展期:2017年6月25日 – 2017年8月22日

地點:龍美術館(西岸館),上海徐匯區龍騰大道3398號

(鳳凰藝術 上海報道 撰文/李鵬 採訪/李鵬 責編/李鵬)

紅色預警,高能來襲!

「鳳凰藝術」的有鹽君又來搞事情啦!

這是一個不無聊的群,

隨時搶到DIY、插花、陶藝、音樂、戲劇、親子等活動優惠券和大紅包哦!!

第一時間Get各種好玩又不貴的活動!!

掃有鹽君二維碼,帶你入群哈!!

這麼好的新展覽 不點圖去看看?

▲ 基里科&莫蘭迪——義大利現代藝術的光芒

▲ 易英 / 劉波 油畫風景寫生展

GIF/431K

▲ 就地起舞:日常空間中的舞蹈與影像

▲ 聲東擊西—東亞水墨藝術的當代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輕芒 的精彩文章:

Objective-C基礎知識點總結
目前最牛手機「一加5」開箱
2016/17 「巴黎大都會」高級手工坊系列
好心塞:你日常美容方式,大錯特錯!你中幾槍?
懶人新助手,窗寶w850試用心得

TAG:輕芒 |

您可能感興趣

論態度的變形
迷你版變形金剛 可在空中改變形態的飛行機器人
改變形象?上坂堇變瘦引發熱議
變形記!看你的傢具如何變
液態金屬不僅會變形還會變色
我的變形金剛故事
變形計:史上最囂張變形,知道的他去變形,不知道的以為老大出行
我和變形金剛
如何讓形狀、圖表不變形
變形計:最不需要「變形」的富二代,走進商場後,瞬間原形畢露!
由於變形性疝氣變異引起的空腸阻塞:罕見的急腹症表現
眾籌活動:流水帶走光陰的故事,改變了我們《變形金剛·時代》
「我們的故事」健走變形記
象神符號的各種變形
《變形計》闊少帶奇葩物品變形,當看到它真實面目後,網友炸鍋了
變體飛機,空中的「變形金剛」!
《變形記》完全就是「富二代」的遊戲,網友:變好很難,變壞卻很快!
有液態金屬就意味著「變形機器人」嗎?
《變形記》中最正的妞,變形結束竟然拐走「變形計保鏢」,網友:手段高明
變醜是心臟病徵兆,眉毛變短、指甲變形這些變「丑」癥狀可能是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