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讀宋堯平《北侗婚戀習俗》

讀宋堯平《北侗婚戀習俗》

侗族青年學者宋堯平的民族文化專著《北侗婚戀習俗》由中國文聯出版社出版。全書共計35萬字,系黔東南州侗學會的「黔東南侗學研究叢書」書目。該書為宋堯平花十年時間在侗族北部方言區實地走訪和搜集資料編寫而成。書中主要以侗歌為載體,系統地記錄了天柱、錦屏、劍河等侗族北部方言區青年男女通過玩山趕坳談情說愛到訂婚、結婚、生子的全過程。其中包括預約、初會、結伴、成雙、說媒、提親、吃籃子、過彩禮等多個環節。唱的歌種有玩山歌、玩山白話、好事酒歌等。

暑假回到故鄉,收穫多多,其中之一,就是得到鄉賢宋堯平先生的一本贈書,書名為《北侗婚戀習俗》,這是我期待已久且非常喜歡的一本好書。因為這本書所記錄和描述的文化習俗,是關於我的家鄉的,為我所親歷和熟悉,同時又為我所憂慮和擔心。

「北侗」這個概念,在侗族知識分子中間有些不同看法,有人認為侗族本身是一個整體,不分南北,所以不宜以「南侗」「北侗」相稱,以免造成誤解,讓外人誤以為是兩個不同的族群。但實際上,「南侗」「北侗」的提法,既是源自語言學上的區分,也是源自風俗本身的差異,其稱呼有其歷史的繼承性,是一種客觀存在。所以,在《北侗婚戀習俗》這本書中,其習俗流傳的地理範圍是很清晰的,就是「北侗」,即「北部侗語方言區」,具體來講,就是指的天柱、錦屏、劍河、三穗、新晃一帶。這一帶的風俗跟「南部侗語方言區」有何差異呢?仔細講來這種差異就包括語言的、服飾的、生活習俗的,甚至包括生產方面的,但總體來講,差異最大的還是「漢化」程度。南部侗族受漢文化影響較晚,因而侗族原生態文化保留較多,而北部侗族受漢文化影響較早,對漢文化的接受也較多,所以漢化程度普遍比南部侗族要高。也正因為這樣的「漢化」,所以長期以來,人們在對侗族文化的研究上,恰恰是很不重視「北侗」的,其實「北侗」文化雖然有「漢化」成分,卻自成風景。比如,本書中收錄的「松把」(白話),就是一種很值得研究的獨特的侗族文化現象,是典型的侗漢文化結合的產物,可惜我們對這部分文化內容太不重視了,以至於人們對侗族文化的了解大多僅僅停留在廣泛保存於「南侗」的「三寶」(即鼓樓、大歌、風雨橋)層面,其實真要了解侗族文化,北部侗族的習俗是繞不開的,北部侗族的婚戀習俗更是別具特色。

從前,「北侗」人的婚戀是從「花園」的「初相會」開始的。這裡的「花園」指的是任何一個可以通過唱歌來相識相戀的場合與環境,不是具體的「公園」,而是一種借喻和修辭,泛指一切談情說愛的地方。通常情況下,「花園」多半選擇在路邊大樹腳、茶山上,風景優美的山坳口等等。那時候的年輕人,無論男女,只要到了適當年紀,就開始學習唱情歌,先是在家裡結伴學唱,學到了一定程度,就結伴與陌生的異性相約到「花園」唱歌,然後在唱歌中相識相戀,最後才委託家人去「討籃子」,進入婚禮程序。因此,過去的「北侗」,歌才是真正的媒人,而「花園」,則是真正的歌的海洋,也是情慾潮湧的世界。歌聲孕育了愛情,也培育著文化。從「玩山」到「釀海」,「北侗」人經歷的是一種優雅的禮義人生。可惜如此優雅的一種文化傳統,在最近的二十年里幾乎中斷了。我年少時多次親自見識過那種歌潮翻湧的情景,直到上個世紀的八十年代中期,我依然在石洞街頭看到年輕人在尋找意中人時如潮水般涌動的場面,遺憾那樣的情景似乎就永遠定格在那個遙遠的夏天,之後就再難看到這種場面了。不再唱歌的年輕人的婚戀如今普遍面臨巨大的困難,雖然偶爾有人通過網路或打工也找到了對象,但找不到媳婦的年輕人卻突然多了起來,幾乎每一個村都有十幾個甚至二十幾個大齡青年找不到媳婦。年輕人總是率先接受外來文化,也率先品嘗到了傳統文化中斷的苦果。

我很高興看到在宋堯平先生的《北侗婚戀習俗》一書中,「北侗」人優雅的婚戀習俗過程得以完整記錄下來,這是一份珍貴的文化遺產。事實上,「北侗婚戀習俗」在2005年就列入貴州省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可見這習俗的價值是得到了眾所公認的。宋堯平先生花了十年時間收集整理這一習俗,他的工作是認真而細緻的,收集的素材是真實可靠的,描述也是詳實而科學的。縱然這本書描述如他這般的認真細緻,但是他有限的文字,也依然只讓我們窺見到了北侗婚戀習俗浩瀚歌海中之冰山一角。我期待將來有一天,還有更加全面而厚重的記錄和研究著作出現,好使我們真正得以見識這一文化遺產的完整面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民族宗教網 的精彩文章:

《天上人間——廣西龍勝龍脊壯族文化考察札記》
白俄羅斯師生在廣東學習中國傳統文化
華文出版社推出《絲綢之路名家精選文庫》
湖南鋪頭村:百年「首富屋」 醉美古苗寨
苗族理辭:民間規約 和諧自治

TAG:中國民族宗教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