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莊戶人家的事:裹了一輩子腳的俞老太歸西了

莊戶人家的事:裹了一輩子腳的俞老太歸西了

裹了一輩子腳的俞老太歸西了

七月農村的清晨瀰漫著新鮮的莊稼香氣,雞鳴過後馬振華開始起床忙碌,準備著餵過牲口就去攤場,程金花開始叫兩個懶床的孩子們起來一起跟著幹活。這時候街門響了,敲門聲一下接著一下,那麼急促,馬振華去開門,程金花想起了昨夜的那個夢,不禁膽戰心驚。

門剛開,俞發敬「撲通」一聲就跪在馬振華面前把他嚇住了。等楞過神來,馬振華知道了,是俞老太太去世了。果然,馬振華的唐舅俞發敬說:

「老媽走了,我來請你,八點鐘在我那邊議事」

「好的,舅舅。」馬振華扶起來自己的舅舅,然後目送他離開,便叮囑女人去地里拔草,今天的場不攤了。

程金花便拔草邊想著昨夜的那個夢,夢見村委會的那堵牆倒了,怕就怕發生什麼事,結果俞老太走了,宿草號最老的個老奶奶走了,93高齡,對兒女們和宿草號的人來說也是個樂事,畢竟兩個舅舅都已經七十多歲了,再老,恐怕到時候發送時都沒有給背柴頭的人了。

在程金花嫁到宿草號里俞老太就是全村人的老太太,要麼就叫俞奶,要麼叫俞太,自己隨著男人叫大奶奶。她永遠忘不掉自己當新媳婦懷丫頭豆豆時候大奶奶給她送好吃的樣子。做個時候好吃的,放在碗里塞到黑色的大襟棉襖里踩著小裹腳就顛吧顛吧的來了。每次她吃的時候大奶奶總是要給她囑咐,這時候嘴饞點可以,娃娃落地了可千萬別嘴饞,要吃淡口味的,少吃鹽,不能吃青辣子菜,西瓜也少吃。就這樣,懷胎十月,這個侄孫子媳婦和大奶奶建立了良好的關係,每天奶奶媳婦吃飽了就坐在街門上聊天,程金花最愛聽她們那個年代的事情。俞老太也活了大半輩子了,什麼事都給她講。從嫁到俞家到年紀守了寡到拉扯幾個兒女長大,看著他們成家立業。這些都是她一個女人家完成了,用她那小腳一步步地走完的。現在好了,到了享受天倫之樂的時候了。程金花別的都不驚奇,就驚奇那一雙裹著的小腳,標準的三寸金蓮!

按照俞老太的講述,她這雙腳在她生下來不久的時候就被裹上了,因為正在地主家,對於腳的要求是分外高的,因而她娘也格外重視裹腳。聽俞老太講裹腳其實還是有很多條條框框的,當然,裹著除了所謂的好看之外,最多的就是造就了女人的奴性思想,也就造就了她這一輩子。因為她裹腳了,她就必須嫁給俞老太爺,這是她爹早就給安排好的,訂的娃娃親。也因為她裹腳了,她在俞老太爺意外去世以後拖著五個孩子獨自生活,隔壁村的張三想和她在一起過日子也不行,因為她裹腳了,她就必須像忍受那裹腳的疼痛一樣,一個人咽下所有的生活苦難。俞老太還講了那麼一件事。

那是一個冬天的夜裡,孩子們都睡了,她在煤油燈下做鞋墊子,聽見有人敲門,她問是誰,隱隱約約聽見是鎮上的那一群流氓,他們喝的醉醺醺地要進來,俞老太知道他們是滋事,沒有安好心,知道自己是個寡婦不可以把他們怎麼樣。流氓就是流氓,他們一行人翻牆進來,剛剛進來就著急忙慌脫褲子,俞老太心一狠,操起菜刀就像他們衝過去。這些流氓一看嚇壞了,提起褲子就跑,俞老太點著自己的小腳將她們追出了兩公里路,嚇得流氓們跪下來求饒。事後回家俞老太發現自己的小腳在跑的過程中被玻璃扎的血肉模糊也沒有發現。她將玻璃拔了出來,倒了點土,第二天照樣放羊。程金花不由的對這位小腳老太太有了更多敬意。

其實俞老太的大女兒出生時候婆婆就要給女兒裹腳,俞老太不肯,當著婆婆的面將女兒脖子扼住,如果裹腳,就掐死孩子。婆婆嚇得再也不敢提裹腳的事情。

豆豆也記得這個小腳老太太,還在學校里學習了三寸金蓮後回來觀摩了太太的腳好久,了解了更多關於三寸金蓮的事情。

三寸金蓮,最早出現於宋代,是古代婦女傳統習俗的極端發展。人們把裹過的腳稱為「蓮」,而不同大小的腳是不同等級的「蓮」,大於四寸的為「鐵蓮」,四寸的為「銀蓮」,而三寸的便為「金蓮」。「三寸金蓮」之說要求腳不但要小至三寸,而且還要弓彎。太太的腳是標標準準的三寸金蓮。

「塗香莫惜蓮承步,長愁羅襪凌波去;只見舞迴風,都無行處蹤。偷立宮樣穩,並立雙跌困;纖妙說應難,須從掌上看。」這也可稱之為中國詩詞史上專詠纏足的第一首詞。文人們甚至總結出了小腳的「四美」(形、質、姿、神)、「三美」(肥、軟、秀)。這種審美心理事實上包含了濃厚的性意識,明末清初文人李漁在其《閑情偶寄》中甚至公然聲稱,纏足的最高目的是為了滿足男人的性慾。由於小腳「香艷欲絕」。玩弄起來足以使人「魂銷千古」,他竟將小腳的玩法歸納出了48種之多。如:聞、吸、舔、咬、搔、脫、捏、推等。可以說,在古代小腳是女人除陰部、乳房外的第三「性器官」。在古典名著《金瓶梅》中就有「羅襪一彎,金蓮三寸,是砌坑時破土的鍬鋤」之類的說法。可惜,這樣的淵源對於太太毫無意義,她年輕守寡,被訂了娃娃親,好不容易對張三產生感情,迫於社會輿論壓力也沒有好的結果,也詮釋了纏足的另外目的。

纏足似乎還有另一個目的。由於腳小不便於行走,讓女人纏了足就可以防止「紅杏出牆」。就如同中世紀的歐洲男人為女人製作了貞操帶。而實際上,除了少數的富裕人家女子外,大多數小腳女人不得不為生計而奔波,她們付出的艱辛,要遠遠超過一個天足的女人。而太太就是這樣,一輩子奔波辛苦!也有人說纏足是為了使女人在行走時必須繃緊大腿根部的肌肉,於是保持陰道的緊窄,從而讓男人獲得更大性快感。世界男女兩人構成,女人始終是為男人服務,男人的附庸!

當然,纏足作為一種習俗,也造成了另外一些習俗的形成,如賽足會,就是女人們在農曆六月初六這天,向人們展示自己的小腳,以博得好評為榮。

當然,社會在發展,纏足在歷史上也曾被禁止過。清朝曾多次明令禁止,太平天國也曾頒布過類似法令。但直到辛亥革命後,從城市到鄉村的纏足之風才逐漸被廢除。今天,我們還可以看到一些有一雙被稱為「解放腳」或「半裹腳」的婦女,而那些真正的「三寸金蓮」已幾乎不見了。纏足的消亡,顯示了婦女的解放和地位的提高,也標誌了中國已從傳統走向現代。就這樣,在傳統和現代的轉變後俞老太,這位被裹了一輩子的小腳老太太走了。

日子擱置夠了就要發送出殯,在棺槨下坑時候俞老太的兒子將當年母親救姐姐時候留下的 物品也隨著埋起來,想起了母親說過的那些裹足方法。

試纏

纏腳的時候讓女孩坐在矮凳子上,盛熱水在腳盆里,將雙腳洗乾淨,乘腳尚溫熱,將大拇趾外的其他四趾盡量朝腳心拗扭,在腳趾縫間撒上明礬粉,讓皮膚收斂,還可以防黴菌感染,再用布包裹,裹好以後用針線縫合固定,兩腳裹起來以後,往往會覺得腳掌發熱,有經驗的人不會一開始就下狠勁裹,最好是開始裹的時候輕輕攏著,讓兩隻腳漸漸習慣這種拘束,再一次一次慢慢加緊,這一個時期可以從幾天到兩個月左右。

試緊

纏的時候慢慢收緊,讓足部肌膚受到的壓力一次比一次緊些,這時還不能太緊,以兩腳能忍受的小痛為度,在這期間把腳趾勒彎纏使腳向下略卷。纏的時候預先纏第二、第五兩個足趾,纏得向腳下蜷屈,連帶的第三、第四兩個趾頭也就跟著向腳下蜷屈。試緊的時間也須要數天到兩個月左右,在這期間,裹腳布漿得較硬,捶去皺摺,略緊地纏在腳上,使腳受慣硬裹腳布及緊纏的壓力,接著才能真正用勁裹緊。

裹尖(裹腳趾)

纏的時候,要用勁把裹布纏到最緊的程度,每次解開來重纏的時候要將四個蜷屈的腳趾頭由腳心底下向內側用勁勒過,每纏一次要讓腳趾彎下去多壓在腳底下一些。同時還要把四個蜷屈的腳趾,由腳心底下向腳後跟一一向後挪,讓趾頭間空出一些空間來,免得腳纏好以後,腳趾頭擠在一起,腳尖太粗。一直要纏到小趾壓在腳腰底下,第二趾壓在大趾趾關節底下才可以,裹尖的時候往往得把腳趾向足底扭到屈無可屈的程度,再用裹布緊緊地勒住,纏的時候第二趾的趾關節和第三、四、五趾的趾關節受到很大的扭屈,每纏一次就得把幾個扭傷的關節再傷害一次,纏的時候痛苦難當,纏好要用針線緊緊地把裹布縫起來,硬擠進尖頭鞋裡,然後要求少女到處走動。走動時重量壓在內彎跪折的八個腳趾上,把關節扭傷得更厲害,腳趾頭因為才彎進去還沒緊貼在腳掌上,走時腳趾關節容易長雞眼,要時常用針把雞眼挑掉。

白天一雙腳痛得寸步難行,到了晚上一雙腳放在被子里不但痛,而且蒸熱燠悶,有時簡直像炭火燒著一樣痛苦,睡覺時只能把腳放在被子外,半夜起來捱著腳哭痛是常有的事,有的痛得去解開裹腳布,但被發現了就是挨一頓毒打,然後再狠狠的地回去,經常一夜未眠整夜把腳貼在牆壁上取一點涼,第二天一早醒來,又得再解開裹布纏得更緊,纏到最後第三、四、五的腳趾關節會嚴重地扭傷甚至脫臼,扭傷脫臼的時候腳會腫得很厲害,皮膚也變成瘀紫色,痛苦至極,但是裹得仍是日緊一日,直到腫消了腳趾都纏到腳底下去,這才算完成了裹尖的工作,接著便可進行裹瘦的工作。

裹瘦(裹腳頭)

腳裹尖的時候,四個腳趾都已經蜷回到腳掌底下,可是卻未必能熨帖靠在腳底下,裹瘦的工作是把小趾骨(也就是外把骨)向下向內推蜷入腳心裹,把小趾跟的部位向腳心內側往下用勁拗下去,然後用裹布勒著帶緊,裹尖時二、三、四、五腳趾不過壓在腳底下一半,裹瘦時要把外把骨纏倒,足趾當然壓入腳心內側更多,纏到最後,第三、四、五個腳趾尖要能碰到腳掌內緣,才算完成裹瘦的工作。

裹瘦的時候,裹腳布纏到最緊,整個力量又特別著力在小趾跟的部位,往往因為血液循環不良,造成小趾跟部也就是外把骨的位置壓瘡潰爛。纏的時候要把小趾骨用勁向下推,四個腳趾也順著向腳掌內緣再推進去,使勁把裹腳布纏緊,纏好以後兩隻腳可能痛得半天不能走路,要勉強掙扎著,才能用腳後跟墊著走,走一步痛一下。坐下時是一陣陣抽痛,睡覺時也會又漲又痛,如果腳上潰爛化膿了,那漲得更難受,得把腳用枕頭被子墊高,有時得把腳跟擱在床欄上壓著神經發麻才好受一點,天氣熱時足內發燒痛得更厲害。痛得輕時睡了覺,兩腳還痛得抽痙,或一夜頻頻痛醒,飲食無味。解開裹布,往往潰爛的部位和裹布緊緊粘著,勉強撕下來,便是一片血肉模糊,差不多得用六個月的時間,強忍痛苦挨到腳趾頭都抄到腳內側邊,由腳內緣能摸到腳趾頭,這樣才算是瘦到家。潰爛的傷口,處理不當往往愈來愈嚴重,到最後甚至會導致小趾腐爛脫落形成慢性骨髓炎,多年不愈。由此可知,要纏得一雙小腳,真是得歷盡千辛萬苦,無怪乎纏足婦女對其小腳的呵護,勝於一切。

裹彎(裹腳面)

腳掌裹瘦了以後,接著進行裹彎的工作,裹彎是要在腳底掌心裹出一道深深的陷凹,陷凹越深,腳掌弓彎的程度愈厲害,裹到腳掌折成兩段,前段的腳掌與腳跟緊靠著,中間一道深縫有時深達四五公分,小趾夾在深縫裡,腳背因為腳掌彎折的關係,向上膨起成高坡狀,有些纏不好的腳背膨起如球。裹彎了以後腳的長度就明顯的縮短,標準的小腳要求的是三寸長,也就是10厘米左右,裹彎的過程靠的是在纏的時候把腳跟往前推,把腳背往下壓,前後施力束緊,大拇趾經此一束,立刻向下低垂,腳心慢慢現出凹形,再用勁去纏,弓彎愈甚,大約半年左右腳就可以纏成弓形。一般而言,纏足裹彎的時候痛苦情況稍為緩和,但是在南方有些地方腳掌裹瘦並不十分下工夫,到了十幾歲才開始裹彎,裹的時候又要求特別短小,這時候痛苦就非常厲害,甚至痛得在床上翻滾。如腳裹瘦不夠工夫,就直接把腳裹彎,往往裹好以後腳會變成向內鉤援內彎,像香蕉一樣的腳形十分難看。腳由平直拗成拱橋狀,再成馬蹄狀,直到腳尖腳跟緊靠在一起,腳弓縮得無可再縮的時候,才算是裹成一雙標準的小腳。

纏腳纏裹的過程,簡單地說就是裹尖的時候將外側四個腳趾蜷握,並將腳掌上的外側縱弓部分拗屈。裹瘦的時候腳橫弓向下拗屈,並進一步對外側縱弓拗屈。裹彎的時候才將腳的內側縱弓拗屈,並進一步將外側縱弓拗得更徹底。腳裹好以後,腳掌上用於緩衝衝撞力量的腳弓消失了,走路時得用膝關節和踝關節做緩衝。因為腳掌裹瘦到僅剩大拇趾,走路時腳掌向前推的力量很小,多以腳跟著地,運用大腿的力量運步,小腿肌肉萎縮不發達,所以纏腳了以後小腿也跟著變細,大腿則反而增粗,也有人走路時用大拇趾球和腳跟一起著力的,這樣走路就變成外八字走路,也是小腳常見的走路形態。

特殊裹法

纏足的過程,主要是把關節扭屈,並把腳上的橫弓和縱弓扭到最大的限度,所以標準的裹腳方法都是用布條纏裹扭曲,把關節屈到極限,扭傷、脫臼幾乎是必然發生的,等關節扭過去腳自然蜷曲弓小,這是正常的裹腳方法,但是在有些情況幼女裹腳起步較晚,或是不了解纏腳的正確方法,或是有些要求裹出特別纖小的情況,這時候除了用裹布纏裹以外,也有很多是藉助其他方法的。

夾竹片

這是北方比較常用的方法,北方纏足較重纖瘦,因此,在裹瘦以後,腳趾全部蜷折到腳底,腳掌內外緣雖纖瘦卻有幾處關節旁凸的位置,如要裹得更瘦,就用兩片竹片,夾在腳掌左右用裹布緊纏,纏得時候生硬的竹片緊貼靠在腳骨關節上,痛苦可知,往往在關節凸起的部位,由於摩擦的關係會導致潰爛化膿。雖然如此,北方尤其山西省仍有很多人用竹片夾入行纏,目的除了把腳裹得特別纖瘦以外,還可以把大拇趾裹得尖細,腳跟也能一併裹得瘦窄,整隻腳裹出來又窄又直,纖如柳葉,細瘦可憐。所以雖然裹的時候少女往往痛澈心脾,晝夜哭泣,但是為了一雙瘦削正直、傲視眾人的小腳,還是吞下淚水忍痛力纏。與夾竹片相似的裹法,有人用大約三公分寬的竹片,用布包著墊在腳跟兩側和後面,幫忙把腳跟束小,也有人用銅板或一片凹形木片壓在腳的內外踝纏裹,還有人怕腳裹彎的時候,腳面凸出太厲害形成鵝頭,就用一個銅錢壓在腳面上纏裹,這些方法都是硬生生地把腳用堅硬的東西束上去,來改造不夠滿意的小腳腳形,姑不論效果如何,僅少女在纏束過程所經歷的那種刻骨銘心之痛,對現代人來說,可真是極不文明和不人道的做法。

石板壓迫

舊時代家中有很多器具是用石頭制的,石磨或洗衣服的砧板,是婦女最容易拿到的重物,於是腳纏得不稱心如意時,就有人拿石板去壓腳,石板壓腳最常用於腳向內歪、內拐的情況,正常裹腳裹彎的時候是直接往下彎曲,但外縱弓還沒裹彎,也就是還沒裹瘦的情況下就進行裹彎,大拇趾會向內側拗曲,這時候整隻腳就像鐮刀形內彎,改正的方法就是脫下弓鞋盤坐著讓腳心相對,雙腳置於硬木板上,用重石板放上去壓,剛壓上去,歪屈的腳掌受壓迫,當然十分痛苦,壓過一個小時以後兩腳從膝蓋以下就麻痹了,有時怕石板的重量不夠還要用手按在石板上增加重量,讓內拐的腳掌矯正回來,通常連續每天這樣壓上一兩個月,才能顯出效果,腳經過這樣壓迫以後,除了內彎的情況改善,腳掌變得較纖瘦,腳趾蜷彎的程度也較理想,同時腳變得兩側平直周正。

石板壓迫以後雙腿麻木,有人以為麻木是因血液循環不良,怕因腳的血液循環不良導致雙腳壞死,所以壓麻木了以後多會要求少女起來行走或是做洒掃的工作,可是雙腳麻木如何行走,有時還得用兩個人扶著到處走動活動血液循環。壓石板一般是坐著施壓,也有人睡覺時躺著施壓,腳上穿睡鞋,放在木板上,再壓石板,壓石板的目的是為了改善歪拐的腳形,也有人只是為了把腳裹瘦而用石板來壓迫。(資料整理來源網路)

土埋到了俞老太的棺槨上,又一座新墳墓在宿草號林場出現,喇叭聲啞,朦朦朧朧中俞老太邁著小步步向沒有苦難的天堂走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老家在甘肅 的精彩文章:

TAG:老家在甘肅 |

您可能感興趣

回到 淳樸的大陝北,你知道莊戶人家的「民以食為天」食什麼 嗎
田永翔:莊戶人家過大年——新桃換舊符
通天河莊戶供獻童男女給金魚精吃到底是不是一場公平交易?
看見莊戶大門上寫著「五福臨門」,乾隆勃然大怒,直接將其發配寧古塔
北京順義焦莊戶村用地道講述抗戰歲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