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為何國內科研人員不敢這麼干?

為何國內科研人員不敢這麼干?

最近有兩篇文章在朋友圈傳開了,看看來自朋友圈的報道:

1.美國有個不怕延畢的醫學生,用藍細菌的光合作用給大鼠的心臟供氧。

路人甲:機體不會排異細菌?腦子瓦特了?

2. 美國有個不怕退學的生物狗,閑得沒事兒去研究DNA複製子的兩條鏈同不同步。

路人乙:教科書上說肯定同步,學了多少年了?!

GIF/403K

這些研究成果不斷突破人類的固有知識庫,突破了基本的科學常識,這是在向延畢和退學發起嚴重挑戰的課題啊!只能說膽子真大。

不禁在想,如果這些研究課題膽你敢跟你現在的導師提,什麼後果?

估計非死即殘。好好的樣本庫不去做個ELISA,好好的信號通路不去做個WB,好好的ceRNA機制不去扯一扯,好好的circRNA資料庫不去利用,好好的DNA甲基化不去想想,你居然還有時間開腦洞?!你爸媽供應你這麼多年,容易嗎,不想著趕快畢業,想啥呢?不想著趕快多發幾篇SCI,升職加薪,榮升"××學者",想啥呢?

來看看路人甲乙丙丁對這些研究的評論,總結下來就三類人:

為了博眼球,有些文章報道誘導網友否認教科書;

不明真相的吃瓜群眾,開各種腦洞,但其實是對科學的調侃和淡淡的輕蔑罷了;

網路噴子,噴制度,噴國情,咱們除了沉默不好說什麼的,畢竟找找存在感嘛。

這些評論可見一斑,可以看出國人對待科學研究是什麼態度了。

國內外科研確實有太多區別,太大差距了。

1

科研的本質是什麼?

每年從國外回來很多這個學者那個博士後的,他們會討論一些國外實驗室的情況,可能是表達方式或者聽眾故意斷章取義的緣故,讓人覺得國外的科研,其實國外實驗室之間也是為了申請基金、申請項目打得焦頭爛額,爭得面紅耳赤,有很多教授品行也不好,有太多科研混子了,為了好申請項目容易些,教授們也得經常出來露臉混圈子拉關係,也有學術造假,描述得似乎國內外科研沒啥區別的,但國外的科研真的只有這些嗎?如果真的是這樣,為何國外尤其美國的科研成果卻這麼璀璨和令人羨慕,這個不得不反思的,或者道聽途說的一些負面評價會不會有可能只是自我安慰呢?這是有可能的。

要客觀評價這些言論,而且探究科研的本質究竟是什麼,為了去實現自己的科學想法,為了去探尋個人的科學真理,肯定需要金錢和資源去支持,在這樣的前提下去爭取有限的資源,這合情合理,那麼這就涉及到一個話題:科研的本質是什麼?

「將科研的動力從明顯的功利目標逐步轉向探索未知世界這樣一個純粹的科學目標,培養真正的科學精神,這是科研的本質」

咱們是不是經常看到一些祥林嫂般的抱怨:「古代中國的科學技術很長時間處於世界領先地位,只是到了近現代才落後於西方。」

至於原因,其中有一種解釋是這樣的,現代科技的發展,前提是數學(邏輯)的發展,中國沒有建立起數學(邏輯)的體系,而西方的數學在近代遠遠超過中國,為科學的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其次,封建社會跨度太長,對科學禁錮太嚴重。第三,也是最根本的一點,中國傳統文化中缺乏正確的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說白了就是科學的靈魂。

這些是客觀存在的歷史遺留問題。

引用狄更斯的《雙城記》第一句話,這是最好的時代,這是最壞的時代,這是智慧的時代,這是愚蠢的時代;這是信仰的時期,這是懷疑的時期;這是光明的季節,這是黑暗的季節;這是希望之春,這是失望之冬;人們面前有著各樣事物,人們面前一無所有。

2

國內外科研差在哪兒?

個人覺得差在科研動機以及國民對科學認可度,你覺得呢?

科研動機,說的直白一點,其實就是你為何要參與科研活動?你為何要學習醫學學習生物?大部分醫學生和生物科研人學這個專業不是發自興趣,而是被選擇。

應試教育對大部分孩子的興趣開發是有害的,社會價值觀也沒有及時矯正這種錯誤,就像封建制度禁錮了中國科學的發展幾千年一樣,應試教育對於科學精神的培養沒有太大的幫助,所以個體在追求科學真理的動力持續得不會太久,當生活的巨大壓力襲來的時候,當社會價值觀中對榮譽、財富、權利的崇拜部分慢慢大行其道的時候,科學研究的發動機就會慢慢停下來,取而代之只會是內心深處的功利主義。

你丈母娘跟你要房子車子的時候,你能一門心思做科研?

你爸媽盼著你掙大錢過上好日子的時候,你能一門心思做科研?

看著你金融或者IT同學大把大把賺著鈔票的時候,你能一門心思做科研?

醫學生的各種規培、專培更是讓人崩潰,且不說時間久,哪怕是工資高點也行啊?誰誰30了連家都養不起,還有心思做科研。

當然不能簡單地一句話推到國情上,其實國內科研改革已在路上,且行且珍惜。

實驗室氛圍和對學生的尊重也是非常關鍵的,美國NIH的一個博士朋友跟小編描述那裡的實驗室氛圍,她所在的美國實驗室里,師生關係非常平等和諧。有科研問題,老闆都會組織大家一起討論,申請新項目時,老闆也會讓大家都出謀劃策,並且非常尊重學生們的意見。而國內的狀況,老闆或領導們高高在上,組會或學術討論大都會演變成「批鬥會」:「你這麼做不對,你這麼做根本沒有意義,你這想法根本不可行」。學生們一旦反駁一句,便會被冠上不尊敬老師領導的罪名。久而久之,學生們都不再敢發表自己的觀點,於是乎又被老師們說成是思維不活躍,沒有創新創造力。科研工作上都一樣繁忙,但國外的博士們大都過得瀟洒自由,而國內的博士生們的很多都感覺被壓制的苦悶。

國外做科研的人對科學有一種發自內心的瘋狂,以前咱們經常看到某些文章回顧那些為了真理作死自己的一些經典案例,什麼一個俄國人為了找到糖精的成分嘗遍了藥物化學實驗室所有的化學品,哪裡都舔一口;什麼頭被砍掉15秒內還能有意識也是基於一場賭博;居里夫人對於放射元素的研究開創了先河,卻也獻出了自己的生命;還有做實驗把自己直接炸飛的案例,等等。幾千年來,有太多為科學付出生命代價來獲取真理的人和事,連死都不怕的人更不會怕延畢退學找不到工作,這類人去做科學研究,咱們怎麼和人家比?錢學森、袁隆平等老一代科學巨匠能做到這種程度,但畢竟只是個別。

2015年,以在六家頂級期刊上《美國醫學會雜誌》、《柳葉刀》、《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細胞》、《自然》和《科學》上,發表的新發現總數來看,中國的生物醫學研究隊伍在前十名中排在第四位,但前提是咱們的R&D研發投入是僅次於美國的。

小編在平常的講座《lncRNA為主題設計並發表SCI文章》中總是會講到一組數據,如下

10年時國內lncRNA文章只有6篇,全球109篇,不到1/10;

到2015年時,全球文章發表1302篇,中國就有656篇,佔了半壁江山;

不過4分以上的lncRNA文章我們佔到了1/3,10分以上的文章我們只佔到1/7左右。

中國約2/3的lncRNA的文章集中在1~4之間,其實就是灌水的文章!

這只是中國科研創新性不夠的一個縮影,典型的代表,我們已經習慣了當「科研追星族」,國內很多課題組,課題的開展都以熱點為導向,以熱點為導向的科研,可能會紅一時,但沒有深厚的根基,難成大氣候;以問題為導向的科研,則更容易成體系,從而更有意義和長遠影響力。

安下心來,找准問題,與其追逐熱點,何不努力讓自己成為熱點?(你問小編說這話良心疼不疼?小編壓根沒良心!)

留言:你覺得國內外科研有哪些區別?

關注後獲取《科研修鍊手冊》1、2、3、4、5,基金篇精華合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張聊科研 的精彩文章:

大牛是這樣寫標題和摘要的
提升SCI論文逼格?試試這些方法!
居然還有這種操作?
有關lncRNA不得不看的十篇綜述!
想發5分的文章,又不想灌水?so easy!

TAG:小張聊科研 |

您可能感興趣

科研人員也P圖?沒想到你們是這樣的攝影師
科技界熱議:什麼阻礙了科研人員「獲得感」
國科委出台《意見》:減輕科研人員不必要的負擔
誰說文身就是社會人?還有可能是科研工作者
航母艦載人員不慎跌落海里怎麼辦?看看我國科研人員是怎麼預防的
鼓勵科研人員做科普,不能只說說而已
搞科研必然影響教學?我明白了為何總有人這麼說
張雙南:中國科研人員申項目時常被問「外國人都沒做過,你做這個幹什麼」
放權賦能政策頻出,科研人員真的能「我的科研我做主」嗎?
做實驗做到懷疑人生?沒經歷過這些怎麼能叫科研人
我國新建航母忽然冒出濃煙!為何科研人員專家都拍手叫好?
不會搞科研當不好老師?
搞科研的人最討厭做什麼?
放權賦能政策頻出,科研人員真能"我的科研我做主"?
科研人員抑鬱了,別拿工作說事兒
你有「社交恐懼症」嗎?我國科研人員發現小鼠為啥「社恐」了
外科醫生為什麼不愛搞科研
中國科研專家圓桌會:為什麼我們造不出美國人那樣的晶元?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留學科研人才想要回中國?
科研機構買不起的恐龍化石,幾乎都掌握在這群人手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