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的咸陽之行是他一生中的轉折點
劉邦上任泗水亭長以後,在維持治安秩序方面,堪稱卓有成效。但在行為上仍惡習不改,諸如醉卧酒肆之類,實在不成體統。這種情況自然會有人向沛縣衙門舉報或反映,但由於沛縣衙門的事務由蕭何一手把持,當然不會向縣令反映。時間久了,縣令也聽說劉邦的放蕩輕狂,但當他問詢蕭何時,蕭何始終一心維護劉邦,為他解圍。朝中有人好做官,劉邦在縣裡有了蕭何,便穩坐泗水亭長的位子。
秦始皇統一天下後,在京城咸陽大興土木,從全國各地徵人去咸陽服徭役。沛縣當然也在其中,要向咸陽派遣役夫。這可是個難題,役夫們早已習慣了在本鄉居住,忽然千里迢迢去京城,水土不服,再加上旅途疲勞,生活艱苦⊥途中免不了有人逃亡。因此,必須派遣一個精明強幹的吏帶隊。沛縣縣令前思後想.認為劉邦這位亭長將混亂的泗水亭治理得井井有條,倒頗有能耐,便命劉邦帶
領本縣役夫去咸陽服役。
劉邦在沛縣呆了這麼久,既有在縣城內當無賴頭子的經歷,又有當泗水亭亭長的經驗。他集盜賊與捕快於一身,實在覺得沛縣無法讓他大展其能。這次得以帶領役夫們去咸陽見識世面,他像出籠的小鳥一樣興奮。
劉邦受命後,準備行裝,招募役夫,編製隊伍,擇日動身。出發的那一天,一班相識縣吏都來送行,並且每人送二百文錢作為路費。獨蕭何給的最多,有五百文。劉邦一一謝過,告辭而去。
劉邦的咸陽之行是他一生中的轉折點。抵達咸陽城,辦完公事,他就在城裡閑逛。高大的城牆,如尤的車馬,使他覺得大開眼界,感慨萬千。這時始皇健在,架車巡視於都城中。劉邦得以在旁遙望,的確威武異常,至御駕經過,他仍然瞧個沒完,大發感嘆:「大丈夫原當如此也。」
劉邦出身農民,地位卑微,沒有項羽那樣顯赫的家世背景,所以他說不出「彼可取而代之也」這種大逆不道的話,反而羨慕地感慨「大丈夫當如此也」,含蓄地流露了自己的抱負。他說的「大丈夫」到底指誰?是指秦始皇,還是指他自己?大概劉邦當時也沒仔細想過。但無論如何,他內心的躁動畢竟反映了出來,他再也不滿足於在小縣城中當無賴頭子或地方小吏了, 這種剛剛萌生的模糊願望,一旦外部條件改變,便上升為他孜孜以求的人生目標了。
同樣對秦始皇出巡發表感慨,項羽開門見山地說「彼可取而代之也」,而劉邦卻拐彎抹角地說「大丈夫當如此也」。兩人的不同的表達方式與所用語言,不僅體現了兩人在年齡、經歷和氣質上的差異,也體現了兩人不同的性格特徵:項羽陽剛而劉邦陰柔。這種不同的性格特徵深刻地影響著兩人各自的命運和結局。
劉邦完成使命後,帶領役夫們平安返回故里。沛縣縣令對劉邦大加讚賞,但井沒有給他陞官,仍讓他繼續做泗水亭亭長。
劉邦已當了數年亭長,年過三十,仍舊尚未娶妻。他本好色之徒,怎耐得住寂寞,便經常光顧娼寮。但他還不滿足,又與一個曹氏女子關係曖昧。往來多時,曹氏有了身孕,生了一子,劉邦給取名為肥,交由曹氏撫養。此事人人皆知,自然無人願意下嫁劉邦。劉邦既有外婦,又有兒子,覺得有沒有家無所謂,自己獨身反過得自在。於是對娶妻一事,根本不放在心上。
※精彩發現:草根帝王劉邦被皇后逼迫帶病出征,最終新傷舊傷一起來病死了
※呂后獨放了她一條生路,兒子後來當了皇帝?
※楚漢才子篇 (2):劉邦,斬蛇起義,推翻秦朝
※歷史時刻:劉邦為何輕視儒生 後因此人一番話改變看法
※帝王故事之劉邦選賢
TAG:劉邦 |
※劉邦的出生即身世之迷,是這樣的
※一代平民皇帝,劉邦的一生,原來他是一個這樣的人
※項羽手下的一員虎將,在此戰中差點抓住劉邦,創造一著名的典故
※劉邦的開國功臣中被人忽視的一位,後來反而成了一人之下的丞相
※他出生在沒落的貴族,生活貧苦,跟隨劉邦之後,成為了大將軍
※劉邦一生最後的那段日子
※劉邦崇拜的兩大偶像,一人只大他三歲,一人影響他一生
※劉邦一生最害怕的人並不是項羽,而是他
※劉邦有幾個老婆,劉邦一生中最愛的女人是誰
※在這3點上劉秀的影響力不如劉邦,一位奴隸出身的帝王更推崇他!
※劉邦一生最大的敵人,不是項羽而是他,終其一生也未能戰勝此人
※劉邦生前廢不了劉盈的太子之位,除了四個老人之外呂后集團才是主要原因!
※盤點歷史上的傀儡皇帝,第一個乃劉邦之子,最後一個人盡皆知
※劉邦與喪夫之婦風流一夜,生下一子,開創出了後來漢朝盛世
※劉邦:前半生的頹喪、後半生的傳奇,他是怎麼做到的?
※她是項羽部將的妾室,被劉邦霸佔寵幸一次,生一子為大漢開創盛世
※劉邦一生留下來兩首歌,一首英雄之歌,一首悲情之歌
※他是劉邦最鄙視的兒子,出生便被打入冷宮,後來竟成為一代聖君
※他是被劉邦逼反的第一個異姓諸侯王,後代卻生出了千古一帝
※張良一生效忠劉邦,最後一次獻計,卻和劉邦作對,是否惹殺身之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