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68個狀元身上值得父母借鑒的10大教育啟示,能教出狀元的家庭原來是相似的!

68個狀元身上值得父母借鑒的10大教育啟示,能教出狀元的家庭原來是相似的!


今年,各地的高考成績已經陸續公布,各地的高考狀元也在逐一揭曉中,大家在關注高考狀元的學習方法時,卻很少關注高考狀元的家庭教育有什麼不同。




誠然,並非所有人都要把自己的孩子培養成狀元,但這些高考狀元家長的培養方式,一定是適用於所有希望培養出優秀孩子的家庭的。



接下來大家看到的這篇文章雖然發佈於2016年高考狀元揭曉後,但對家長培養優秀的孩子依然有極大的啟發,值得細讀!





作者:丹媽


公眾號丹媽讀童書


(ID:jingdiantuhuashu)





上周四,讓人忐忑不安的高考成績出爐了,令人驚喜的是表弟考取了650分的好成績,我連忙向舅舅舅媽打探起培養學霸的小秘密。




這幾天,網上頓時也布滿了各種「狀元」採訪實錄,我一連看了好幾夜,省狀元、市狀元、單科狀元……基本把這幾年所有的狀元都研究了一遍,68個狀元,68個家庭,68個故事。



採訪中,我並沒有看到太多「頭懸樑,錐刺股」的日夜苦讀,更多的卻是

孩子們的單純陽光、青春朝氣,以及高分背後完善的人格、健全的心理與縝密的思維

,即使卸掉狀元的身份,這依然是群值得父母驕傲的孩子。




從這68個狀元身上總結了值得父母借鑒的10大教育啟示:














01

學霸也離不開愛的滋養




學霸們的背後並沒有一群舉著鞭子的虎媽狼爸:



「媽媽與備考中的兒子約定,每晚睡前都要「愛的抱抱」,互道「晚安」。




「在大洋彼岸的我,依然會常常懷念全家人圍桌吃飯的情景,在那種朋友式的交談中,我可以暢所欲言地把學校里發生的一切和父母分享,那是每天最輕鬆最溫馨的時刻。」




採訪中,99%的孩子都這樣形容自己的父母——「寬鬆、信任、像朋友一樣」。




而在校園中,愛也一直都在,今年貴州的文科狀元林中文在進入高中時本是班上中考分數倒數第二的學生,整個高一混混度日,老師發現從發掘文文的優點開始,耐心開導,才讓孩子慢慢恢復了學習興趣,畢業時,她給老師的信中寫道

「謝謝您讓我發覺自己的才華,我必將以真善美回報社會」。




?

啟示:

有段話很好地詮釋了愛與成績的關係——「孩子成績差,多半是缺乏安全感,能量在內心衝突中消耗殆盡。在安全中孩子就能探索。足夠的寬容,允許不良;足夠的堅定,糾正不良。」















02

他們熱衷的不是學習,而是思考




安徽狀元說「享受學習才是最高境界」,而教育的本質是教會我們思考。




採訪中,理科狀元們往往都熱衷邏輯與推理,做個生化實驗像是他們眼中的遊戲;而文科狀元們都愛閱讀,善表達,和不同的人聊天也能成為他們的愛好之一。




我想這種善於思考、渴望知識的習慣則源於父母在幼時的啟發:




安徽狀元孫萌的媽媽說「很小的時候老師布置的日記或者作文,如果是一件事,我們就會真的帶孩子去做,如果是一個場景,我們就儘可能帶孩子

去體驗,讓孩子『有感而發』,而不是胡編亂造」。




而孫萌表示在後來的學習中,她也習慣先在腦海里勾勒出相應的「場景」,這樣不僅讓解題的「邏輯性」更強,對知識的記憶也比較深刻,這都得益於爸媽從小「有感而發的」教育。




在培養孩子的求知慾方面,北京理科狀元施沁汝的媽媽說道:「四歲多那會兒,她的外號就叫十萬個為什麼,

我們基本上是有問必答,答不上來也鼓勵她自己探索,

並沒刻意培養,只是單純地想保護孩子求知的慾望,前段時間她突然跟我說,在她四歲多的時候,她就知道真理是無窮無盡的了」。




? 啟示:

我們無法逼孩子學習,卻可以培養孩子對思考的興趣。















03

「靜若處子,動若脫兔」——他們愛學習,也愛生活




生活中,煩了就畫畫,累了就聽歌,壓力大就去跑步……在談到如何面對壓力時,所有的狀元都不約而同的提到了自己的小愛好。




而在校園裡,他們也不是只出現在課桌前的「好學生」,班級活動組織者、社團紅人、校園歌手、班服設計人……他們說「考分固然重要,但如果能在學校收穫知識以外的東西,會更美好」。




寒窗十年,

只有勞逸結合,學習才會成為發自內心的享受

,採訪中一個狀元說到自己從小愛看漫畫,老師在一次家長會後與母親面談,提醒看漫畫會影響孩子學習,母親感謝了老師的關心,表示會多多關注,但同時也解釋道「漫畫是他的愛好,這是他熱愛生活的表現」,對於如何處理興趣與學習之間的關係,母親一直對他表示出尊重與信任。




他說媽媽的作法讓他認識到「學習只是生活的一部分,是我們現階段最重要的,但在搞好它的前提下,參與一些其他的活動,也是我們的幸福。」




? 啟示:

教育的最終目的是讓孩子有能力創造幸福生活,享受生活。















04

言傳身教就是最好的教育




採訪中,孩子們很少提起父母對自己口頭上的教誨,說得更多的卻是

爸媽行動上的感染。




安徽狀元董吉洋說:「偶爾我也會厭學,不想看書,爸媽注意到了,也不說什麼,就把電視關掉,坐下來看書,

看到他們在看書,我也就不好意思不看書了。」




廣東狀元張恆說:「我爸是個比我更愛學習的人,從記事起,半夜裡就經常有人叫爸爸回單位處理電氣故障,他總是『手到病除』,我讀大學時,爸爸作為培訓班裡年齡最大的同學,頂著頸椎病還每天學習,通過了中級繪圖員的考試,爸爸用他的實際行動教給我:知識無盡頭,活到老,學到老。」




? 啟示:

對孩子,說點什麼,不如去做點什麼。














05

學會放手




在聊到「如何培養孩子的好習慣」這個問題時,幾乎所有的狀元爸媽們都提到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從小培養孩子的獨立性。




一名清華學霸在採訪中回憶了一個這樣的故事:我五歲時,天氣很熱,想要喝飲料。媽媽給錢給我,讓我自己去買,我害羞,因為從未嘗試過,害怕,就不肯自己去。




媽媽就告訴我,現在你有兩個選擇,一是自己去買,然後喝,二是自己不去買,那就忍著,回家再喝水。我猶豫了一下,選擇了忍著,媽媽覺得這也是一種選擇,就尊重我,也不評價我,回顧這一路,

是爸媽的尊重與放手讓我學會了遇事不逃,主動思考。




? 啟示:

孩子不可能一輩子生活在父母的羽翼下,只有在一次次的實踐、思考中,孩子才能不斷長大,獨立,超越父母。














06

因材施教




在採訪中我也看到了一些被批判的教育方式,但卻因為用對了人,並沒有遭來孩子的反感。




廣東狀元張恆說自己從小就是個好強又自信的孩子,有時難免還會有點自滿,對此爸爸早已察覺,他清楚地知道孩子不需要再從他的讚美中獲取自信,所以就義不容辭的扮演起了「嚴父」的角色。




「每當我取得一點成績的時候,爸爸雖然偶爾給予肯定和鼓勵,但更多的還是「潑冷水」,及時提醒我的新漏洞,我把爸爸的這種教育方式戲稱為「批評式教育」,也許他的方法看上去和不少教育專家推崇的「讚美式教育」背道而馳,但我卻覺得很適合我。」




另一個故事則來自廣東數學單科狀元吳子維,現在的教育常常反對「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但他的媽媽就是從幼兒園開始,每天吃飯前都出一道加減法給他,以至於小學前他就掌握了三位數的運算。




回顧童年,他說自己當時並不感到痛苦,可能是天生對數學的喜愛,反而覺得一切很好玩,但他也留意到當今許多孩子被父母過早逼迫學習造成的痛苦,他說每個孩子都不一樣,找到適合的才重要。




? 啟示:

教育也不是千篇一律,必須針對孩子自身特點,靈活運用。














07

閱讀經典,培養語感,擴寬思維




腹有詩書氣自華,龍應台、莫言、毛姆、費曼……小時候看世界名著,大了讀大家經典,這是許多狀元在採訪中提到的閱讀之路。




不可否認,閱讀確實是學好語文的關鍵,北京語文高考取得148分的孫婧妍在文中說道:「讀書多了,就會培養出語感。語感是一種玄之又玄的東西,你叫一個

有語感的人

去做卷子,他或許並不能清楚地告訴你那些字詞的正確讀音與寫法,也沒法給你講出來閱讀題的答案為什麼該是這個,因為他做題目憑藉的不是系統的訓練與大量題目的積累,他沒有那種足以歸納成經驗的東西。但是,他一定能做出最正確的答案。」




而閱讀的培育也絕對離不開父母的引導,婧妍說父母從小就愛給她讀故事:「我的父母通過一個個童話、一篇篇傳奇、一段段故事,通過他們戲劇性的朗讀聲和投入的富有張力的表情告訴我,在那些冷漠的方塊字背後,在那些繁複的語法規則背後,在那些千變萬化的讀音背後,那些文字傳達出的精神,

那些講述的聲音蘊含的感情,才是中文真正的所在。」




正如《海的女兒》的內核是愛與犧牲,《夸父逐日》的內核是執著,《秘密花園》的內核是自然與成長,中文的內核,是它所包含的精神,是它所蘊藏的感動。




? 啟示:

閱讀經典,是學好語文的關鍵,更是理解人生的途徑。















08

題不在多,在於總結




96%的狀元並不贊成「題海戰術」,

但99%的狀元都會有一本自己整理的錯題集。




勤奮並不是獲取高分的金鑰匙,北京狀元梁思齊說平常自己用來放鬆的時間很多,但學習起來效率就很高,教育學理論裡面有個「有效時間」的概念,

學習的時候若自己都有一定的計劃和安排,就不會漫無目的地什麼都做。




做題不在量在質,其實題型就那麼多,把盲點都找出來就無敵了。




除了總結能力,

歸納聯繫能力也能讓學習事半功倍

,浙江狀元傅睿在談到學習方法時,就表示自己十分注重知識點之間的聯繫,習慣將各章知識點連成網狀記憶,而且這種聯繫不是僅限於同一科目中,當今高考考的往往是學生綜合知識的運用能力,科目與科目間知識點的串連學習顯得更為重要。




? 啟示:

比起死讀書,傻做題,善於總結,找到方法,才是獲得高分的金鑰匙














09

作息規律,熱愛運動




這點雖然很簡單,但我卻覺得特別重要,也許正是由於學習中並不崇尚「題海戰術」,採訪中98%的狀元都表示自己從不熬夜,甚至備考時也是十一點就睡,保證充分睡眠,作息規律,平時也經常運動。




學習是場持久戰,沒有強健的體魄如何能撐過12年。




? 啟示:

從小培養孩子規律作息,運動習慣,將令孩子受益終生。














10

比成績重要的東西還有很多




比起分數,父母們更在意的是孩子對學習的態度,而除了學習之外,大部分爸媽都表示自己還有更為看重的東西。




安徽狀元丁雅琦的媽媽說:「只要孩子是善良的,能分辨是非,她的道路無論怎麼選擇,我都絕對支持!」——這句話幾乎代表了採訪中大部分狀元爸媽們的心聲。




除了是非道德問題,家長們對孩子其他一切選擇都基本以尊重為主:




「高考前半個月,我還陪孩子一起看電視劇《心術》」;




「備考以來,孩子回家,我們從不過問成績,只問近來狀態可好,想吃什麼」;




「從上初中開始,只要有同學約洋洋出去玩,我從不反對,反而會在玩耍結束後去接女兒,再把女兒的小夥伴一一送回家」……




比起分數,爸媽們更看重的是孩子的安全、健康、快樂、幸福感......




也許這些狀元們最終不一定能成為人中龍鳳,但學生時代養成的思維習慣必將令他們終身受用:譬如獨立思考的能力,神采飛揚的自信,破釜沉舟的執著,苦中作樂的樂觀精神,在奮鬥過程中一刻也不敢停歇的毅力等,

高考驗的是孩子的腦,其實更是孩子的心。




—THE END—




?

作者:丹媽,一名優秀的兒童教育心理諮詢師,同時也是一名擁有10年工作經歷的資深童書編輯,公眾號:「丹媽讀童書」(ID:jingdiantuhuashu)

灼見經授權發布。



MORE

原創系列


??曾國藩家族為何200年出名望子孫240餘,綿延十代未出一個"敗家子"?


??這大概是中國最精英的家庭,一門三院士還有民國女神林徽因


??你看到她「美得不可方物」,我卻看到:即便天賦超人,也要付出全身心的努力


??真正的大學教育應該是什麼樣的?

??養成這3個習慣,你的人生遲早開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灼見 的精彩文章:

掌聲15次,笑聲72場!同濟教授在女兒婚禮上的致辭:做一個受人尊敬的人
別人對你的態度,就是你做人的一面鏡子
這些理工大牛寫的舊體詩詞 把中文系教授看哭了
「請不要隨便亂髮聊天截圖」
碎片化閱讀正在令你變得越來越愚蠢

TAG:灼見 |

您可能感興趣

這個美女也是狀元嗎?歷史上最有名的10位狀元墨寶,終於找到了!
出場28分鐘所有的數據都是零,身為狀元的他還能夠走多遠
船夫出了個上聯難倒狀元,無人能對,400年後另一個船夫對了出來
准狀元蔡恩,在2米29的怪獸面前也是個弟弟!
生在這4個月的孩子,父母的「前世情人」,今年做狀元、有出息!
替補登場砍22分,正負值+18全場最高,同樣是狀元差距太大了
30+4+5,離開保羅後他過得也很好,這才是狀元該有的樣子
替補登場砍22分4助攻,正負值+18全場最高,同樣是狀元差距太大了
13歲就能戰斧扣籃!2024年的狀元怕不是已經出來了
12投0中,6投0中,為培養他犧牲一個21歲狀元,真的值嗎?
養傷229天的新秀終復出,場均6+2+1,卻比狀元還值得期待
清朝狀元9歲出的對聯,200年來難倒無數文人墨客!
近10年的狀元排名,你覺得這樣合理么?
3場89分26助攻,東契奇打出來了,他也打出來了,狀元很尷尬
7場比賽刷出0+0+0,卧槽,他卻把狀元鎖定了
中國古代史上最牛父親:生了3個兒子,其中2個是狀元,1個是進士
中國古代一共出了700多位狀元,為何卻沒幾個取得巨大文學成就?
清朝一共出了114位狀元,此省就有49位,看看你的家鄉有幾位?
慶祝!被保羅壓制8年的狀元,終於證明自己,5年1.7億他配得上
把近20年的狀元一起選秀 誰會成為狀元中的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