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道教第一村,道士修行不忌酒肉,娶妻生子都不誤
攝影/文字:TIM生命過客
時隔一年,又是入秋葉未黃時節,再次登臨黃山腳下的齊雲山,過纜車,上望仙台,覲張三丰故址,觀真仙洞府摩崖石刻,訪道家文化,穿一、二、三天門,漫步月華老街,遙望一柱插天香爐峰,停停走走看看,親切如老朋友久別重逢,二度重遊,咱這是跟隨古代的窮游旅行家徐霞客,再上齊雲山修福問道來了。
站在滿目青山懷抱里,心有所感:山川依舊顏,心頭已滄桑。
齊雲山古稱白岳,位於安徽省黃山市休寧縣境內,自明嘉靖以來始終位列中國四大道教名山之列,以悠久的道教文化、自然丹霞地貌、摩崖石刻人文遺迹、大地天然太極、山上月華天街、地上北斗六大特色著稱,與黃山、九華山鼎足皖南大地,相映生輝,傳說是明嘉靖皇帝求子地,也被清乾隆皇帝譽之為「天下無雙勝境,江南第一名山」。
明大旅行家徐霞客曾於萬曆年間先後兩次入齊雲而登黃山,齊雲山由此成為徐霞客重複登臨的4座名山(天台山、雁盪山、黃山、齊雲山)之一。
香爐峰傳奇一般的聳立在齊雲山間,奇峰兩側是陡峭的峽谷,一行徽式民宅傍山而築,一到日暮黃昏,炊煙裊裊,從山中升起。又逢梅雨綿綿,山中雲霧漫涌,山間景色就兼有世俗人家的煙火氣息和飄渺仙境的畫面,煞是好看。
登高眺望山下,晨靄茫茫,山河秀麗,田野中隱約可見太極八卦圖形。
在山間行走,樹林茂密,自然清新。
傳說中此處有上古靈乙道人駕雲成仙,這裡就成了歷代道徒守望成仙的「望仙台」,旁邊有飛雲亭,可遠觀黃山美景。明代禮部侍郎程敏政在此題詩:黃山白岳相對峙,細看從來無厭時。
穿過望仙樓,走過桃花澗,沿著正德古道,青石斑駁,路邊古迹殘垣,歷歷在目。
幾縷陽光透過林梢,投在苔痕古道上。
山林鬱鬱蔥蔥,澗中鳥鳴聲聲。
傳說張三丰曾於宣德十年(公元1435年)來到齊雲山中隱修,並在這裡羽化登仙。事實上,我一直認為張三丰僅只是個傳說而已。
這即是傳說中的張三丰修道處:混元洞,兩邊洞中有石床,窄小陰暗,僅容一人。
不知道立於何年的石雕像,煙熏火燎,寂寞獨處。
更多的古道觀遺址,湮沒在荒草叢中。
借著這些殘垣斷壁,可以想像古時山中道教鼎盛的模樣。
棲真岩是齊雲山最早道士、唐朝的棲霞真人修行的地方。
歲月悠悠,俱往矣。
齊雲山中的道教文化很有包容意味,這座置於山崖下的小小忠烈岩,就與道教無關,乃是明代為紀念唐越國公汪華所建,此外,還兼容各路神祗於一山,比如,八仙洞供奉的是道教的八仙;而圓通洞供奉的卻是佛教中的南海觀音;羅漢洞供奉著真武帝君,兩旁卻又供奉著十八羅漢;雨君洞供奉龍王;文昌洞供奉文曲星,文曲星本來是主宰功名的星宿,卻被供上了道教神壇。
漫步在「洞天福地」,被這麼豐富的道家文化遺存吸引。
棲真岩雕飾精美的牌坊,可惜年代久遠,殘破不堪了。
一對布滿青苔的倒立石獅子。
丹霞石壁上的壽字岩,為宋代理學家朱熹所題,字高九尺九寸,寬六尺六寸,正好合周易卦數,暗喻陰陽和合之理。
山間徒步,一直有花香縈繞,當下九月下旬,正是桂花盛放時節。
逐級拾階而上,即到「一天門」。
站在一天門,就可看見對面山頂掩映林間的二天門。
一天門為天然石洞,巨石拱頂。
門洞中放置許多歷朝所設石碑,被稱為白岳碑林,其中不乏書法精品,可惜也殘破模糊。。
穿過石洞,回頭看,山形酷似俯卧的大象。
洞天福地里的「眾妙之門」,從真仙洞府中可以感受到濃厚的儒、道、佛合璧的氣息。頗有特色。
馱著石碑的老龜,剝落殘損,想來應該也有幾百年了。
洞里有道士伏案書寫著什麼。披上道袍,從此就告別塵俗了嗎?
真武帝君和環繞周圍的十八羅漢,眾仙雲集洞中。
咱路過的,沾點仙氣吧!
洞天福地最值得留步的,就是頭頂峭壁上的摩崖石刻。歷朝歷代的名人墨客留下的作品,據統計達538處之多,李白、朱熹、唐寅、海瑞、戚繼光、徐霞客、袁枚、郁達夫等歷代雅士都留有佳句墨寶。
題詩留字,吟詠讚頌,都是留給後人珍貴的歷史信息。
哎,字都認不全,似乎有唐朝著名樂師李龜年什麼事兒,這篇文太深奧,咱看不懂。。。
在密密匝匝的石刻下,孤獨的坐著一位青面神仙。
太液玄精
崖壁上的「天開圖畫」「齊雲勝景」,為真仙洞府的顯著標志。
文曲星跟前來了位老婆婆,希望我們能買她的香燭。
這方藍田李氏的石碑,貌似是勸戒碑,不讓亂開採山石的。
洞天福地前的水潭。
走到二天門的門洞。
在山裡兜兜轉轉,不知不覺日已近午。
夥伴們早已走遠,就剩我一步三回頭,東看看西拍拍。趕緊的加快腳步,穿過三天門。
久違的老婆婆,前年來時就看見她,還是坐在這裡,仍然在賣她的香燭。
在月華街的拐角,曾經的明代官方府邸,天官府。
原來這樓的舊主還跟嘉靖皇帝有點兒故事。
月華天街,是比較少見的道士與山民雜居的老街,源於齊雲山的道士可以娶妻生子,不忌酒肉。
月華街實際上從一開始,就是山中諸多道觀的道士聚居村落,是名副其實的道士村,他們甚至在自己的小院門匾上,都刻上了自己所在道觀及自己的名號,比如「三元宮胡伯陽房」,這應當是最早的門牌了吧?
原來在這裡修仙問道之途如此幸福快樂,不戒人倫世俗。難怪齊雲山上月華街有中國道教第一村之稱,其道教文化的實用性和鄉土氣息,可見一斑。
道士家養的小狗,跳躍著搖尾不停。
月華街的另一邊就是峽谷,懸崖邊上的山道石欄系清代宣統年間建造。
道士家的對聯,也是三句不離本行。
三元宮胡伯陽房,這位主兒乾脆把自己的工作單位寫上了:嗯,原來您在三元宮上班呢!
現在的月華街隨著遊人的增加,早已開設了各種農家飯館、客棧、工藝品店。
瞧這兩坨長滿綠毛的大火腿。。。
清末民國時期山上著名士紳丁復先的老宅。
在太素宮前,遙望兀立山澗的香爐峰。記得第一次來的時候,我就在琢磨,這麼陡峭的山峰,從哪兒可以爬上去呢?
太素宮是齊雲山的主要道觀,原名佑聖真武祠,始建於南宋寶慶年間(1225-1227年)。可惜我來了兩次,均在維修中,無法看到全貌。
所幸的是,這回遇上了太素宮裡正在做水陸道場,有不少信眾盤坐大殿,幾位道士在鑼鼓喧聲中,正在做法。
咱中國本土的宗教:道教,其實已經沒多少人了解,我也看不懂。
更多的關於道教的丁點印象,來自歷代小說、故事,比如嶗山道士、金庸老爺子描寫的全真七子等等。
老道士們敲鑼打鼓的。
出太素宮,上後山,又見梅軒道院。
在峽谷邊緣,可以眺望山下田園風光。
以及峽谷內的月華老街。
當然,還有香爐峰。
遺憾的是,來了兩次,因為時間關係,隱於山後的玉虛宮還是再次失之交臂,我不知道還有沒有可能再來休寧,也許這將會成為永遠到不了的地方。
TAG:TIM生命過客 |
※和尚清心寡欲卻都是胖子,道士酒肉不忌卻都是瘦子,知道真相後遲遲不敢入睡
※此人雖為和尚,卻酒肉不忌,生前最愛做三件事,其一便是去青樓
※「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多數人都不知道,後面兩句才是經典
※「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下一句才是精華?其實很多人都不知道
※老闆員工方法論,前輩子酒肉生活,這輩子員工老闆!
※酒肉扔了也不給士兵吃,霍去病真的這麼吝嗇?說出來你可能不信
※女子勸誡男友少交酒肉朋友,男友不聽,姑娘的決定讓他後悔不已
※「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後面還有兩句,很多人都不知道!
※此人竊得皇位,卻勤政愛民,平民一天吃不飽飯,他就一天不吃酒肉
※和尚是員工,方丈是老闆,酒肉穿腸過,佛祖也不留,還說什麼信仰
※酒肉穿腸過,是否也可以修行得道
※你知道和尚為什麼不能食酒肉嗎?不是佛經里規定的,而是這個皇帝!
※因為偷了國庫的錢,出去吃了一頓酒肉,這個皇帝被臣子打了板子
※俗語「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後一句才是精華,卻十人九不知
※酒肉倒掉也不給士兵吃,霍去病真的很刻薄嗎?說出來你都不信
※霍去病為人真的很刻薄,酒肉倒掉也不給士兵嗎?說出來你都不信
※原來「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坐」後面一句才是精髓!,大多數人不知道!
※孫悟空的朋友遍布五湖四海,不過都是酒肉朋友,真正的朋友就三個
※史上最憋屈的皇帝,因為吃了一頓酒肉,挨了大臣們一頓板子
※佛教弟子: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道教弟子:禁食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