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能以風光取勝的黃土高原,為什麼變成了中國人的「精神高原」?
本文轉自公眾號:星球研究所
ID
:
g
o
n
glulvxing
偉大源於苦難
文 | 星球研究所
關於黃土高原
有兩個非常有趣的現象
其一
許多人提到黃土高原
貧瘠、荒涼的景象便會湧現腦海
就連中學地理課也對黃土高原區別對待
地理教材在介紹中國地形分區時
往往都會突出介紹各個地方的正面形象
例如以「白山黑水」介紹東北三省
以「魚米之鄉」概括長江三角洲
對於戈壁沙漠遍布的塔里木盆地
也會著重強調它是富有礦藏的寶地
唯有黃土高原的「待遇」與眾不同
教材中有一多半的篇幅
都在講述它的水土流失、生態惡化
為什麼黃土高原會以種種苦難形象示人
?
(人教版地理教材中,黃河水庫下泄的「泥水」被用於說明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嚴重;下圖為黃河小浪底水庫在沖砂過程中所產生的涌水
;
圖片源自@China Daily)▼
其二
中國四大高原中
青藏高原、雲貴高原、內蒙古高原
人們對其大美風光無不如數家珍
唯有對黃土高原的認識相當貧乏
似乎只有「面朝黃土背朝天」
相比之下
黃土高原
文藝作品的聲名要響亮得多
從柳青的《創業史》
到路遙的《平凡的世界》
再到陳忠實的《白鹿原》
這些黃土高原上產出的偉大作品
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的精神世界
未能以風光取勝的
黃土高原
為什麼變成了中國人的「精神高原」?
(
下圖為電視劇版《白鹿原》劇照)
▼
要解答這兩個問題
我們必須要了解
黃土高原上究竟有什麼事物
能讓黃土高原如此特別
Ⅰ
按照歷史順序梳理
最先出現在黃土高原的
不是它物
正是
黃土
2000萬年以前
青藏高原已經
隆起至
相當的高度可以阻擋來自印度洋的水汽
亞洲內陸從此陷入乾旱
出現了大面積的沙漠
不但如此
青藏高原還改變了大氣環流
的路徑
大風在沙漠中捲起持續不斷的沙塵暴
沿著青藏高原的邊緣
到達今天甘肅、陝西、山西境內
接連遇到六盤山、呂梁山、太行山的阻擋
沙塵顆粒在山脈西側不斷沉降
(紅色箭頭為冬春季風向,地圖源自@Google,星球研究所標註)
▼
2000萬年後
一粒粒不起眼的沙塵
居然堆積成了厚達50-80米的
黃土
黃
土高原
誕生了
這是一個大致被太行山、秦嶺、古長城所圍合的區域
橫跨青、甘、寧、陝、晉、豫
、內蒙古
7省區總面積高達47.8萬平方公里
它集中了地球上70%的黃土
是世界上最大、最厚、最連續的黃土覆蓋區
(黃土高原範圍示意圖,並非僅僅是很多人以為的陝北;廣義的黃土高原還會囊括河套地區、鄂爾多斯高原)
▼
黃土高原的誕生過程
註定了它不可能像其它高原那樣
相對完整
沙塵堆積出來的土體疏鬆、極易滲水
遇水便會迅速分散、崩解
黃土高原周邊山地發育出(或流經)的200多條
河流
立即展開了強大的侵蝕攻勢
如位於甘肅慶陽的
蒲河
洪水期的河水將兩岸山體剝蝕殆盡
沖刷出了寬達500-600米的河谷
(請將手機橫屏觀看,注意兩岸的道路和梯田,攝影師@陳明)
▼
侵蝕更為「兇猛」的則是
位於
陝西北部的
無定河
它長達491公里、
水量不及渭河1/6
輸沙量卻幾乎與之接近
在無定河的許多河段
河水肆意橫流、
行無定所
切出了相當於河面數十倍的寬闊河道
無定河因此得名
(陝西橫山縣波羅古堡附近的無定河,攝影師圖蟲賬號@Mark_GG)
▼
這些河流大多攜帶著泥沙
匯入
黃河
使得黃河形成
「一石水、六斗泥」的奇觀
有如泥漿的河水顯露出更加強大的威力
狂怒咆哮、泥沙俱下
就連
壺口瀑布
的岩石河床也無法抵擋河床至今仍以每年1米左右的速度向後崩塌
如果崩塌之勢不能止歇
若干年後壺口瀑布必將蕩然無存
(壺口瀑布後移的速度有不同數據:據歷史地理學家史念海的推算,從公元527年至813年,每年後退5.1米;公元813年至現代,每年後退3.3米;攝影師@王晉陽)
▼
黃土高原更大的敵人則是
暴雨
當地的降水主要集中於夏
季
且雨勢兇猛
土體尚來不及吸納水份,
就被雨
洪沖毀
大風
以及土體自身的
重力
也加劇了這一過程塌陷、滑坡
、
泥石流等頻頻發生
高原被分割成無數塊子區域
分割後面積較大的平坦地面被
稱為
塬
(亦
稱「原」)
如洛川塬、長武塬、白草塬等等
其中
董志塬
長約80公里,寬5-18公里
面積約750平方公里
是黃土高原上面積最大的塬
(甘肅一個不大的
塬
,四周為深切的溝谷,平坦的塬上有村莊和農田,
攝影師@
許兆超
)
▼
當侵蝕加劇
大塬再次崩塌、分割
形成
長條形的脊狀地形
即為
墚
(音liáng)
(請將手機橫屏觀看,甘肅慶陽西
峰的一處墚,上方為梯田,兩側形成了明顯的溝谷,
墚的一個個小山頭並未完全分開;
攝影師@陳明)▼
繼續侵蝕、
繼續崩塌
墚就會完全斷裂分開
形成一個個獨立的圓錐形丘陵
即為
峁
(音mǎo)
(請將手機橫屏觀看,拍攝於
甘肅慶陽西
峰,上方為梯田,頂部如同一個腳印,
攝影師@陳明)
▼
侵蝕、
侵蝕、侵蝕
分割、分割、分割
47萬平方公里的黃土高原
逐漸化為千溝萬壑、支離破碎
(可點擊放大看,拍攝於寧夏彭陽縣,
梯田遍布山頭,
攝影師@林生庫)
▼
Ⅱ
大約163萬年前
黃土高原上出現了
人類
公元前5000年-公元前3000年前
人類的活動範圍已經基本遍布高原
黃土之上發展出的
仰韶文化
可謂當時華夏大地上的「經濟文化中心」
其遺址點眾多、農業發達
遠遠超過其他文化
(圖中綠色部分為仰韶文化,基本覆蓋黃土高原)
▼
究其原因
是因為當時黃土高原的生態環境
比今天要宜居得多
這一狀況一直保持到了春秋戰國時期
據地質
學家郭正堂院士的推算
當時黃土高原的森林覆蓋率高達
53%
(現在僅餘7%)
《史記》曾記述了周天子、秦文公
在陝北、隴東的森林草原上追逐鹿群
《詩經》則描寫道
(《詩經·小雅·鹿鳴》)
▼
「呦呦鹿鳴,食野之苹。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不過好日子並不太長
黃土高原脆弱的生態環境開始惡化
森林植被大量消失
塬退化為
墚、
墚退化為峁
水土流失愈發嚴重
(請將手機橫屏觀看,陝西靖邊縣密密麻麻的黃土溝壑,讓土地已經無法利用,近處紅色為丹霞地貌,攝影師@射虎)
▼
因為自秦漢以來
強盛的農耕王朝開始在中國反覆出現
幾乎每一輪農耕王朝的興起
就會帶動一輪黃土高原植被的大破壞
秦代
蒙恬
「將三十萬眾」
北修長城、
屯田開荒
森林覆蓋率降至
42%
唐代營建宮室、城市
大規模採伐黃土高原上的木材
森林覆蓋率再降至
32%
北部沙地開始南侵
(《全唐文》卷737)
▼
「(榆林)廣長几千里,皆流沙」
明代繼續在長城沿線屯墾
黃土高原自然環境進一步惡化
許多地方已經失去自給能力
(
明代許綸《九邊總論》)
▼
「四望黃沙,不產五穀,不通貨賄,一切草糧仰給腹里矣」
清代推行獎勵墾荒制度
黃土高原上的大量草原、林地被開墾為農田
森林覆蓋率降到歷史極值
4%
有的地方甚至到了無水無柴的地步
(《延綏鎮志》)
▼
「城中無泉,山中無薪,頗有水火不足之慮」
Ⅲ
惡化的環境極大影響了人類的生存
黃土高原上最有共鳴的記憶開始不斷上演
它就是
苦難
如
行路之苦
水土流失愈發嚴重的黃土高原
溝壑縱橫看似距離不遠的地方
卻極可能上下翻越多次
導致人們的交流非常困難
(陝西省延川縣黃土高原上的土路,攝影師@楚羿)
▼
這一點在陝北民歌中表現得淋漓盡致
(歌名《淚蛋蛋泡在沙蒿蒿里》
,曾用於電視劇版《平凡的世界》片尾曲《神仙擋不住人想人》,
演唱賀國豐
)▼
「羊啦肚子手巾呦三道道藍
咱們見個面面容易哎呀拉話話的難
一個在那山上呦一個在那溝
咱們拉不上個話話哎呀招一招個手
瞭 瞭
我淚格蛋蛋拋在哎呀沙蒿蒿個林」
時至今日
對外交通狀況雖然大幅提升
但在土質鬆散的黃土高原上修路
也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
拍攝于山西省榆社縣雙峰水庫,太焦鐵路8171通勤車,
攝影師@張晏名-情系京廣線)
▼
行路難
平整土地、建造梯田就更難了
這裡糧食畝產極低
人們必須盡量多
開墾土地
以求更多收成
結果開墾越多、環境越是惡化
光山禿嶺也就
越多產量仍是無法保證
如此惡性循環的結果
使得人們的生活一直在溫飽線上掙扎
這是
溫飽之苦
(陝西省延川縣
,攝影師@楚羿)
▼
還有長期的
戰爭之苦
黃土高原地處農牧分界地帶
長城內外皆
是爭戰的焦點
戰爭造成黃土高原生靈塗炭
如同無定河邊那首千古名句所描繪的
(唐代詩人陳陶《隴西行四首》)
▼
「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裡人」
即使硝煙散去
高原上聳立的殘垣斷壁
依然在提醒人們當年的戰爭記憶
(無定河南岸明代長城的一部分,名為
波羅古堡
,
攝影師圖蟲賬號@Mark_GG)
▼
還有
災害之苦
生態環境惡化之後
風災、旱災、蝗災頻繁發生
公元7世紀-20世紀前半葉
僅有記載的大旱災就達236次
平均每6年發生一次
(乾旱的黃土高原
)
▼
如此眾多、頻繁的苦難持續千年
從秦漢到明清
幾乎不見改善的趨勢
清代官員
曾在奏疏中寫道中
(延為延州,即延安
)
▼
「 天下之民莫窮於延」
憑藉一代又一代人的述說
黃土高原終於一躍成為了
中國最「苦難」的高原
它的苦難形象也便在人們心中紮下根來
Ⅳ
20世紀上半葉
累積的苦難終於在黃土地上爆發
最苦難的地方變成了
革命聖地
延安
一個新時代誕生了
(延安寶塔山夜景,攝影師ZOL論壇@北京老孫)
▼
那些生於斯、長於斯的人們
也開始從苦難中反思、吸取氧分
升華出了一系列偉大的作品
從苦難中發源的筆墨
幾乎成了中國當代最動人、最深刻的思考
苦難的黃土高原終於變
成了
中國人的精神高原
(代表作品之一《平凡的世界》1990年版封面)
▼
今天
對苦難的回憶仍在文學影視作品中繼續
但苦難本身已經漸行漸遠
黃土高原上的工業化進程
讓人們不再困守於墚墚峁峁
大量土地
重新被草木覆蓋
如果假以時日
黃土高原極有可能贏得一個綠色新生
(變綠的黃土高原,攝影師@任永華)
▼
而我們也應該用更全面的眼光
來欣賞黃土高原的極致風光了
例如土林地貌
(請將手機橫屏觀看,
拍攝于山西省太谷縣范村鎮,日出時分的土林地貌與太焦鐵路,
攝影師@張晏名-情系京廣線)
▼
波浪谷
(靖邊波浪谷
,
攝影師@夢之境)
▼
水景
丹霞(靖邊龍州水庫
,對面岩洞為古代崖居,
攝影師@射虎)
▼
土箭
(注意畫面中的人,攝影師@連登岳)
▼
古村落
(擁有1000多年歷史的山西
省盂縣大汖村,「
汖」方言音
chǎng,攝影師圖
蟲@達蓋爾)
▼
梯田
(寧夏彭陽縣,
攝影師@林生庫)
▼
星球研究所
一群國家地理控,專註於探索極致的自然風光
加微信號:
nayizuochengg
加入
「那一座城」
讀者會
合作諮詢QQ:
3159178733
※廣州丨一把風筒吹出來的燒烤江湖。
※中國哪裡的羊肉最好吃?
※江南皮影:無人接力的「獨角戲」。
※倫敦丨一個混跡街頭的癮君子,用一本雜誌幫助了無數流浪者。
TAG:那一座城 |
※為什麼黃土高原能夠勝出?
※高原的精靈
※黃土高原的抗干神器
※人去高原會「高反」,而高原人到低海拔地區:像醉酒!
※高原君是怎麼讓地球變冷的?
※青藏高原:我的精神原鄉
※黃土高原地表「支離破碎」和「溝壑縱深」的成因是什麼?
※如果地球再一次將海洋變成高原,像青藏高原那樣,人類會毀滅嗎?
※閃耀在高原的詩意
※黃土高原上的「天府之國」,為何消失了?
※要是黃土高原種滿樹,黃河能變清嗎?
※這邊,「氂牛」晒成了高原黑 那邊,「老高原」攜女極限挑戰
※被譽為,高原推土機的猛犬,野性難馴,高原地域的王者
※黃土高原,一首大詩
※讓人讚美的高原景色,使人感動的高原民族
※青藏高原如果變成肥沃的平原,唐朝時期的世界會變成什麼樣?
※黃土高原為什麼這麼苦?
※戰鬥機在高原地區出現「高原病」,自行火炮在高原會有不良反應嗎
※彩虹無人機集體上高原!打破中國無人機不能高原作戰謬論
※黃土高原為什麼這麼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