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蜀漢亡國最根本的禍根,其實就是輸在了一個制度上
東漢末年群雄並起,到最後逐漸形成了魏蜀吳三國鼎立的格局,然而這種局面僅持續了半個多世紀就被後來的司馬家取而代之,一統了天下。
在這個過程中,蜀漢是最先亡國的,那麼其根本原因究竟是什麼呢?後勤補給困難!
在古代的戰爭中,如果雙方將領指揮能力都差不多的話,那麼後勤補給就成了最關鍵的因素。後勤補給意味著啥?意味著將士能否填飽肚子,意味著能否振奮軍心。如果肚子都吃不飽,還有哪個士兵願意跟著軍隊打仗呢?沒當逃兵就已經很不錯了。
三國中曹魏為何能夠獨佔鰲頭,佔據老大的位置?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曹操率先推廣了「屯田制」。
由於接連的戰爭,各地的農田都荒廢了,根本就沒人種地,各諸侯的軍隊都時常因為缺糧而捉襟見肘,無論是河北的袁紹、淮南的袁術還是徐州的呂布、關中的馬超等等,都曾因為缺糧而導致本來可以勝利的戰爭最終以失敗收場。
曹操在佔據了許昌之後,沒有浪費中原土地肥沃的優勢,調撥了部分士兵前去開墾種植,當年便囤積了上百萬斛的糧食,從此軍心穩定,交戰時不再有缺少糧草的窘境。後來曹操也僅僅用了十年時間就統一了北方。
到了後來的三國鼎立時期,曹操依舊繼續擴大屯田的規模,尤其是在與東吳、蜀漢接壤的邊境線上。僅在關隴地區,就分別設有陳倉、槐里、長安、上邽等數個墾殖基地,這些邊境線上的「建設兵團」,通過數年的休養生息,逐漸形成了穩定的凝聚力。
我們再來看蜀漢,在這方面可以說是極為落後的。
蜀軍每次兵出祁山,都交通不便,雖說諸葛亮有天縱之才,製造出了木牛流馬來運送糧食,可這也遠水解不了近渴啊。小說演義中的「六出祁山」,就是多次因為糧草的問題而丟失了大好機會,最後只能是對天一聲長嘆了。
另外還有一點,那就是蜀漢的地理位置。
我們都知道,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蜀軍從海拔只有400多米的四川盆地,滿載軍械武器,一路北上,爬到海拔3000多米的甘肅、青海境內,接著再往東進攻關中地區,先不說是否會有高原反應,就光是行走這麼多路程就能夠把隊伍累得夠嗆,更何況還是運送糧草,這個成本太大了,蜀漢的財政根本就無法長期支撐。
而此時的魏軍在黃土高原上嚴陣以待,屯田已有數十年之久,糧草補給十分充裕,可以說人家是吃飽了喝足了坐在家門口,就等你上門呢。
當然了,以諸葛亮的聰明才智,自然也看出來了問題的所在。所以蜀國要想戰勝魏國的話,就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速戰速決,只有不停地騷擾偷襲才能夠有可能獲得良機,因此不顧勞民傷財,九伐中原,為了就是能夠儘早地解決蜀國的困境。
可魏國的司馬懿同樣也不是吃素的,他也同樣深知這個道理,明白對付蜀國只需以逸待勞就可以了,依靠著自身龐大的屯田基地,與蜀軍玩持久戰,消耗戰,多次按兵不動,逼得蜀軍糧草耗盡,最後自己乖乖地退回四川盆地。
歷史,終究還是按照既定的軌跡延續了下去。
編後:公眾號古歷小軍(gulixiaojun)同步開通啦,更多精彩內容歡迎訂閱哦!
※現在的它被譽為「霸都」,是三國時期三大城池之一,有一成語跟它有關
※三國中實力老二的東吳,為何總給人軍隊很少的感覺,事實真的如此嗎?
※劉表手下也有「五大虎將」,可他卻因為這個原因放著不重用
※揭秘:《三國演義》中諸葛亮的另一種火攻,同樣也很厲害
※此人更勝諸葛亮一籌,可惜英年早逝,不過卻為後人留有一用兵成語
TAG:古歷小軍 |
※阿根廷隊其實是輸在了這兩個字上!
※日本是公認最乾淨的國家,我們和日本比究竟是輸在教育還是制度?
※這場戰爭,原本是中國勝利的,最後竟然輸在了談判桌上
※日本輸在一人身上,這一場的選擇,都是在為那醜陋的十分鐘還債
※龍珠,吉連其實完全可以打贏悟空,最後還是輸在了同伴身上
※《紅樓夢》中最成功的母親,最終卻輸在了一個字上
※二戰德國輸在哪?這個極端的說法很多人不信,但也是事實
※斑爺被坑的最慘的三次,一次是輸在輕敵,兩次輸在過分相信!
※最怕你一直努力,最後卻輸在臉上。
※一個老人的告誡:活得很「喪」的人,往往輸在了這三個習慣上!
※大部分人的輸,其實從父母那一輩開始就輸了不是輸在家境,而是輸在「三觀太正
※原來你的腿不是胖,只是輸在了這個小細節上
※戴景耀慘遭淘汰,無法復活,本來必火的,卻輸在了這兩個字上面
※看完日本的「開學第一課」,才知道原來中國孩子早就輸在了起跑線……
※德國打不過蘇聯都怪天太冷?都是借口,主要輸在了這點上
※測試眼力:很多人輸在了最後一個找茬上!
※可以說,那些被素顏毀了的女明星都輸在了眉毛上
※婚姻中的三道坎,熬過去就是一輩子,多數人輸在第三道坎上!
※立志當武則天第二的皇后,身體作資本拉攏朝臣,卻輸在一個太老實
※影視劇中的穿幫鏡頭,第一個已無語,沒想到輸在最後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