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黃老之學的源流

黃老之學的源流

稷下學宮,又稱稷下之學,戰國時期田齊的官辦高等學府,始建於齊桓公田午,位於齊國國都臨淄(今山東省淄博市)稷門附近。

稷下學宮是世界上第一所由官方舉辦、私家主持的特殊形式的高等學府。中國學術思想史上蔚為壯觀的「百家爭鳴」,就是以齊國稷下學宮為中心的形成的。它作為當時學術爭鳴的中心,促成了天下學術爭鳴局面的形成,促進了先秦時期的文化繁榮。

稷下學宮在其興盛時期,曾容納了當時「諸子百家」中的幾乎各個學派,其中主要的如道、儒、法、名、兵、農、陰陽、輕重諸家。稷下學宮在其興盛時期,彙集了天下賢士多達千人左右,其中著名的學者如孟子(孟軻)、淳于髡、鄒子(鄒衍)、田駢、慎子(慎到)、申子(申不害)、接子、季真、涓子(環淵)、彭蒙、尹文子(尹文)、田巴、兒說、魯連子(魯仲連)、騶子(騶奭)、荀子(荀況)等。

當時,凡到稷下學宮的文人學者,無論其學術派別、思想觀點、政治傾向,以及國別、年齡、資歷等如何,都可以自由發表自己的學術見解,從而使稷下學宮成為當時各學派薈萃的中心。這些學者們互相爭辯、詰難、吸收,成為真正體現戰國「百家爭鳴」的典型。更為可貴的是,當時齊國統治者採取了十分優禮的態度,封了不少著名學者為「上大夫」,並「受上大夫之祿」,即擁有相應的爵位和俸養,允許他們「不治而議論」(《史記·田敬仲完列傳》),「不任職而論國事」(《鹽鐵論·論儒》)。因此,稷下學宮是具有學術和政治的雙重性質,它既是一個官辦的學術機構,又是一個官辦的政治顧問團體。

稷下學宮本身有很多功能:其成員即可以充當政府的智囊團,又著書立說進行學術研究,由於廣收門徒,還起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可以說是一所非常成功的大學。戰國時期,三晉紛亂,楚則保守落後,秦雖是新興,文化未盛,齊幾乎始終領導文化潮流。而中國自秦以後的各種文化思潮,差不多都能從稷下找到源頭。如統治中國幾千年的儒學,基本上是孟、荀兩派理論的交替使用;再如鄒衍的陰陽五行學說,一直在中國盛行,並且成為了許多古代科學,特別是中醫學的理論基礎;此外,還有被歷朝統治者隱秘使用,所謂外用儒學,內用黃老的黃老之學。

稷下學宮是中國最早的大學,而在稷下學宮諸子百家中,人數最多、勢力最強、著作最豐、影響最大的當屬稷下黃老學派。為什麼叫黃老學派呢,這是因為孔子講周公,墨子講大禹,孟子講堯舜,道家呢,則講黃帝,所以黃帝被推崇為道家的祖師爺,再往下則為老聃。田駢、 季真、 環淵、彭蒙、尹文等等都是響噹噹的道家代表,更別說那些介於道家與法家、介於道家與儒家或介於道家與墨家之間的人物了。

黃老之學是當時稷下學宮的「官學」。學術界認為黃老之學一開始就受到齊國統治者的支持和利用,使其在稷下學宮中居於主導地位。

那麼,齊國統治者為什麼要這樣做呢?

齊國本是周朝開國大臣姜子牙的封地,姜齊奉行尊賢尚功的國策,很快開發成為強國。春秋時期,一度成為霸主。到公元前386年,失去社會支持的姜氏失去政權,經過幾代努力而獲得齊國上下廣泛支持的田氏,取代姜氏,田和成為齊國君主,日漸衰微的周王朝及其封國都對此表示承認,這一事件被稱為田氏代齊。王族換了,國家依然興盛, 對於這次「篡位」,一直以來很少聽到批評的聲音,甚至很少有人以「篡位」稱呼此事。對此莊子有句辛辣的評論道「彼竊鉤者誅;竊國者為諸侯,諸侯之門而仁義存焉。」(見《莊子·外篇·胠篋第十》)

這是因為老子是陳國人,而田氏的祖先——公子完正是在春秋中期齊桓公時由陳國避亂逃到齊國的。所以,田氏政權選擇了來自南方陳國的老子學說,同時又抬出傳說比堯、舜、禹、神農更早的黃帝來。一方面是要以此壓倒儒、墨、農等家,更重要的是齊威王把黃帝作為田氏的始祖,確是下了一番苦心琢磨出來的。因為田氏是黃帝的後裔,而姜氏是炎帝的後裔。黃帝戰勝炎帝而有天下的傳說,就為"田氏代齊"的合法性找到了歷史的根據。

田氏同時又打著黃帝的旗號來建立霸業,甚至統一六國。古器物銘文《陳侯因敦》記載:"其唯因,揚皇考昭統,高祖黃帝,邇嗣桓文。"大意是齊威王(因即因齊)要發揚他父親桓公午的光榮傳統,遠要以黃帝為祖宗,近要繼承齊桓公、晉文公的霸業。齊威王把黃帝作為田氏的始祖,此說是有歷史根據的。齊威王在銘文中宣揚田氏的祖先是黃帝,又把黃帝與老子的學說結合起來形成黃老之學,以此作為稷下學宮的主體,為田氏建立的政權進行辯護,造成"田氏代齊"的合理觀念。在這樣政治背景下,黃老之學在齊國的稷下學宮形成了。因此,郭沫若說:"黃老之術……事實上是培植於齊、發育於齊,而昌盛於齊的。"這話是很有道理的。

黃老之學是繼儒、墨、楊、法之後興起於齊國的學派,因其有田齊政權的支持,它在齊國的勢力相當大。《史記·孟子荀卿列傳》說:"慎到,趙人。田駢、接子,齊人。環淵,楚人。皆學黃老道德之術。"而且著作也很多,"慎到著十二論,環淵著上下篇,而田駢、接子皆有著焉"。

稷下黃老道家代表人物是文子、列子、范蠡、彭蒙、慎到、田駢、捷子、環淵、宋鈃、尹文等等,其代表作除了已經佚失的《田子》、《蜎子》、《宋子》等等之外,還有留存至今的《慎子》、《尹文子》、以及與黃老道家關係密切的鴻篇巨製——《管子》。

到了戰國晚期,齊愍王窮兵黷武,好大喜功,稷下學宮衰落,稷下黃老學派的傳人也逐漸散去。不久,時任秦相的呂不韋大力召集門客,他們便紛紛投奔呂不韋,成為呂不韋的謀士和助手,並在編撰《呂氏春秋》過程中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呂不韋也在法家思想占統治地位的秦國推行黃老政治,使得秦國的經濟和文化出現了短暫的繁榮景象。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這一時期誕生在楚地的《鶡冠子》,也是黃老道家的重要作品。它和《呂氏春秋》一起,集中展示了戰國末期黃老思想的風貌。近代睡虎地出土的秦代竹簡《為吏之道》中,即含有黃老與文子之學的內容,即是說文子之學在北方的影響直至秦國。

秦始皇執政後,廢除了呂不韋的大多數措施,重新啟用法家思想,並在統一中國的過程中將其意志推行到了全國,不久又實行「焚書坑儒」的文化專制主義政策,使得包括黃老道家在內的百家思想遭到了沉重打擊。但黃老思想在民間的余脈還在。

漢朝取代秦朝以後,當時的丞相曹參在稷下黃老學派的策源地——齊國學到了黃老思想的治國精髓,並將其變為整個國家的指導思想。於是,中國歷史上出現了一個名為「文景之治」的盛世。有了這樣雄厚的現實背景,司馬談(司馬遷之父)對黃老道家思想進行總結。他說:「道家無為,又曰無不為。其實易行,其辭難知。其術以虛無為本,以因循為用。無成勢,無常形,故能究萬物之情。不為物先,不為物後,故能為萬物主。」,道家「因陰陽之大順,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與時遷移,應物變化,立俗施事,無所不宜;旨約而易操,事少而功多。」

另外,當時的淮南王劉安還組織門客編撰了《淮南子》,成為了黃老道家巔峰性的著作。司馬遷受其父的影響,其著作《史記》處處流露出黃老道家的思想,而且因為道家治世帶來了巨大的經濟繁榮,司馬遷還探討了經濟運行規律和企業家精神,成了以後中國古代學術史上絕無僅有的現象。

黃老學派中以偏重於養生和方技的『方士』群體,從戰國末年,即齊威宣王時候,便開始逐漸興起。至秦漢後曾一度大盛。一大批以「養生」、「修仙」為目的的黃老之學的實踐者,在追求長生久視的同時,也自然而然地邁入了人體生命科學的神秘殿堂。正是他們的前赴後繼,勤於實踐,為中醫理論的創建和完善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道教作為土生土長的中國本土宗教,發源於與黃老學派相關的方仙道,繼承了黃老學派的主旨思想,以「道」為最高信仰,尊黃帝和老子為祖師。東漢末年出現的太平道、五斗米道可以視為正式的道教教團組織,距今已有1800年歷史。

道教追求長生不死、得道成仙、濟世救人,將老莊學派以恢復事物的自然本性為終極目的的學說,轉變成為利用事物的自然本性為我所用的宗教信仰。由於道教特別著力於長生之道的研究,不論是早期的煉丹,還是後來逐漸興起的內丹之術,均對中醫養生學有重要的影響,而辟穀、服餌、調息、導引、按摩等各類養生方法也多被道教學者採納加以總結和改進。至於藥物學方面的貢獻,只需以葛洪、陶弘景為例,其重要性便可一目了然。

正因為有著多重的因素,所以道醫在漢唐之間方才盛行起來,對於醫藥的發展帶來了新生的力量和動力,尤其是在養生學及藥物學領域更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復 歸 中 醫 尋 找 本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華佗傳人 的精彩文章:

TAG:華佗傳人 |

您可能感興趣

光的故事:黃老之學
黃老之學的產生及影響
漢初黃老之學的內涵及其興盛原因
黃老之學的應用:文景之治與改革開放
汲黯推崇黃老之學,對其管轄範圍主張無為而治
儒家如何擊敗黃老獲獨尊?大儒曾譏笑黃老之學被罰獸圈與野豬搏鬥
漢武帝獨尊儒術,罷黜百家,為何尊的不是漢初的黃老之學?
一朝天子一朝臣,信奉黃老之學的大師們被劉徹全部換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