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書生一時失意,出家當了和尚,卻痴迷女子沒差點誤了性命!
有詩讚曰:滿腹經綸不做官,吃齋念佛花和尚。遇女不知仔細觀,到頭還是監寺憐。
自古以來,哪個才子不愛美人,哪個才子見了美人,兩眼不放光,腿能邁得開步?今天我們來說一個妙和尚,至於他妙在何處,且往下看。
GIF/447K
妙和尚,俗名趙柳仁,自小是飽讀詩書,是七步成詩,出口成章,一點也不為過,就是有一樣,他已經參加了三次的科舉考試,是次次落榜,年年無名,這可惱壞了他,心想,我哪次題目答得不是合題合理,這主考官是什麼狗眼,斷不得好文章,識不得好人才,罷了,看來我這輩子是沒有命做官了,不如剃了這一頭的毛髮,出家做個和尚,也圖個六根清凈,兩袖清風。
一時間他對仕途失去了興趣,想到便做到,他跪在父母面前,哐……哐……哐……三個響頭,以謝父母的養育栽培之恩,以別父母的牽掛之思。而後,父母含淚送別了自己的兒子。
趙柳仁來到路口,心想,尋個什麼樣的寺廟好呢?離家太近的話,妨礙我的修行;路途太過遙遠的話,我又不樂意去,這抓耳撓腮,思來想去的,尋到一個好去處,報國寺。
報國寺可是皇家寺廟,不是一般的寺廟可比的,在京城的邊郊,算一算距離。離家正好,不遠不近。趙柳仁心中大喜,看定了方向,就頭也不回的消失在了莽山中。
過了三日,京城城郊,去往報國寺的官路上,出現了一個生面孔,這人不是別人正好是趙柳仁,這兩百里的路程,尋常人得走個五天左右,趙柳仁只用了三天時間便到了,也不曉得是不是他日夜都不休息,都用來趕路了。
你說奇了怪了,這早去晚去都是和尚,也不急在這兩天啊,也不曉得他急個甚急。
趙柳仁來到山門前,整了整衣袖,就進去了,來到大雄寶殿,跪在佛前,哐、哐、哐、三個響頭是擲地有聲,可見其心之誠,後起身,跟監寺說明了來意,監寺沉吟了一番,心想:「看此人書生打扮,舉止不凡,像是有慧根的樣子,我且收了他再說。」
於是對趙柳仁說道:「我觀你相也是個有學識的善施主,這樣子吧,你且在我的座前當一名行者吧,日後我找機會為你討得官方文牒,再來剃度與你。」
原來此朝為了控制僧眾的數量,頒布了一項控僧令,出家之人必須有官方賜予的文牒,才算是真正的和尚,其餘的都被強制還了俗,遣返回家了。原來是前朝之時,出家之人太多,導致田地荒蕪,朝廷這才不得不下了此令。
趙柳仁當下一想,行者雖比不得和尚,但也將就吧。於是成了監寺座下的行者,自此以往,每日做的是挑水劈柴、誦經念佛;吃的是饅頭稀粥,竟是一點葷腥見不得,一月之日還沒到,趙柳仁就已經厭煩了離世生活,不覺懊惱了起來。
心想:我當初瞎尋思個甚,不老老實實的考取我的狀元,以我這文曲之才,說不定已經是了,現在倒好,狀元不是狀元,和尚不是和尚,只屈得一個末名的行者,這何日是個頭啊?細想來愈加苦悶,撿起地上的碳頭,就在牆上憤筆疾書,寫得一詞。事畢,又去誦經了。
某一日,當朝王爺受皇帝之託,來報國寺還願,散發眾僧御棕,之後,在監寺的陪同下查寺行走,待行到某一處時,看到牆上的詞,深感作者的怨念之大,又感其才氣,心想此人應該是個落榜秀才。遂問監寺道:「你寺里可有人做得了此詞?」
監寺脫口而出,「有一人,為我座下行者。」王爺回道:「喚我跟前來,我自有話問他。」監寺當下應允,尋來了趙柳仁。
王爺問道:「這你是作的否?」趙柳仁答曰:「是小僧所作。」王爺大喜,當即吩咐趙柳仁又作了一首,趙柳仁當即脫口而出,王爺起了愛才之心,便替他討來了文牒,了了趙柳仁的一塊心病。
適逢八月十五,王爺喚家丁招趙柳仁前來助興,待趙柳仁到了府上的時候,碰巧夫人帶著一眾丫鬟從花園過,不知道怎麼瞧的,這趙柳仁一下子就看上了巧娘,眼睛盯在她的身上就再也捨不得移開了,只見得此女長得是眉目如畫、白璧無瑕、千嬌百媚、明艷動人,果真是一位風華絕代的小美人。
巧娘抬眼望去,倆人正好四目相對,巧娘是羞紅了臉,低下頭去,不敢再看他。
這趙柳仁回到寺廟中,第二天就卧床不起,監寺過來查探一番,便嘆了一口氣,搖了搖頭就走了,難道這趙柳仁患的是絕症不成?非也,非也,此病非絕症,只是無葯可依,需人才可治,你當他患的是什麼病?原來是相思病。
昨夜趙柳仁躺在床上,腦袋裡想的全是巧娘的模樣,只是痴痴傻笑,這人都不在,你笑給誰看?結果第二天就是心口疼,起不來床,患了妄想之症了。
又過了些日子,王爺又喚家丁去招趙柳仁前來,沒想到,多日不能下床的趙柳仁,立馬變得生龍活虎,去王府的路上腿腳似兔子快。
等行到某一處,忽然趙柳仁愣住了,眼睛直直的看著前方的來人,這可不就是朝思夜想的巧娘嗎?腿再也邁不動了。
只是他不知道今日之巧娘絕非那日他所見的巧娘。只見得此巧娘是面窄如狐,高翹鼻樑,多了幾分騷氣。卻不知道是甚變的,只知道絕非人。
巧娘道:「你這個花和尚盯著人家作甚,好害臊咧。」
趙柳仁這才反應過來,笑說道:「娘子生的這般出塵脫俗,和尚我不覺就多看了兩眼。」
巧娘掩面咯咯一笑,聽得趙柳仁是心肝一顫,不能自已。問道:「王爺喚我無府上,我尋思就能見到你了,沒想到你自己卻出來了。」
聽到此處,嬌娘面有憂色,眉頭蹙起,趙柳仁問道:「娘子這是怎麼啦?」
巧娘嘆了一口氣,緩緩說道:「自那日,和尚你眉目傳情與我,你倒是自顧離去了,害得奴家的心也跟你走了,這不趁著這日子我才偷跑出來,私會與你。」
趙柳仁先是吃了一驚,隨後大喜,笑道:「不光娘子如此,我回寺後,也是大病不起,今日聽聞王爺召喚,這才病癒,不想在此遇到了你,咱兩一路行走吧。」
趙柳仁的腳動了,卻不見巧娘的腳動,趙柳仁問道:「娘子為何不移步?」
卻見得巧娘臉上似有哭意,嬌嬌迪迪的說道:「若是回到府中,你我見面次數屈指可數,又要捱受那相思之苦。」
巧娘一哭,趙柳仁當下失了主意,攙問道:「娘子意下如何?」
巧娘頓時來了精神,「奴家此番逃出府,就沒打算在回去,不如你我尋個好出去,自是快活不過。」
這一言,可嚇得趙柳仁不輕,這不就是私奔嗎?這可是死罪啊。
巧娘看出趙柳仁猶豫,頓時冷哼一聲,「和尚若是不肯,我自回府去了。」說罷,拂袖掩面,邁出了兩小步。
趙柳仁一看美人上心了,心一橫,腳一跺,唉一聲,就抓住了巧娘的胳膊。「罷了,你我自是尋個好去處恩愛快活吧。」
巧娘偷得一樂,這才轉過了身來,兩人商量一番,尋得鄉下一所去處,是夜夜恩愛,自是快活不說。
那日,王爺差人喚趙柳仁來府,等了好久,也不見人,又差人去喚,到寺中一問,這人不是出去了嗎?這兩地都不見人,難道是丟了不成?
監寺回想起趙柳仁的之前種種,心生不妙,於是四下尋找,聽聞的有人在鄉下見過,便一路尋訪。
等他尋得趙柳仁時,只見得趙柳仁此時已經骨瘦如柴,似病入膏肓般,又見一女子在他側酣睡,監寺眉頭一皺,心想,這女人渾身一股騷氣,眉尖兩點痣,狐面尖嘴,這不是妖怪是甚,便拿出禪杖,當頭一棒,要了巧娘的命,只見趙柳仁驚喜了過來,只見得屍體變作了一隻白狐狸。
趙柳仁頓時沒了膽,嚇得蜷縮起來,監寺甚話也沒有說,提著趙柳仁就去了王府,趙柳仁看得眼前又是一個巧娘,頓時眼睛睜的大大的,說不出話來,心裡只有一個疑問,「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原來監寺打死的巧娘是一隻小狐狸,適逢八月十五,在王府偷見得兩人眉目,便變作巧娘的模樣,想要尋趙柳仁,不料,報國寺乃是佛門之地,她進去不得,無奈只得伺機而動,巧的是,那一日,趙柳仁出了寺廟,她便半路攔了下來,騙得趙柳仁,兩人去了鄉下,說是快活,其實是夜夜吸食趙柳仁的精血,故此趙柳仁落得這副模樣,人不人,鬼不鬼。
後市傳曰:滿腹經綸不做官,吃齋念佛花和尚。遇女不知仔細觀,到頭還是監寺憐。
你們喜歡這個故事嗎?
※故事:我無意中買了一根老奶奶的紅蠟燭,卻解決了我的終身大事
TAG:安寺勁 |
※民間故事:餓死鬼生前是個書生,不吃嗟來之食,是不是錯了
※民間故事:走無常!書生兩入陰間,差點回不來!
※故事:書生途中遇見走失老太太,耽誤了考試,卻得到了好前程
※都說百無一用是書生,孔子怒了:哪個犢子說的,咱出來練練!
※故事:父母不在了,被舅舅趕出家門,幸運遇見書生
※書生跳水為救婢女,沒想卻因此而救了自己一命,逃過一劫
※因為考卷拆不開,本來是這個書生的狀元歸了別人,那這事兒怨誰呢
※書生去世叫家人別埋葬,三天後突然復活,說出陰間的秘事
※朱元璋帶頭做了件昏庸的事,他的後人也紛紛效仿,3位書生因此錯失狀元
※書生和女子相愛,不久女子哭著說自己投胎了,讓書生十五年後找她
※婢女替小姐嫁給窮書生,後來成為一品誥命夫人,但這不是真的
※民間故事:佛渡有緣人,書生與一個瓷娃娃的不了情
※民間故事:書生髮善心救一對落難的母女,竟因此中了狀元
※農夫出一上聯:水裡打樁,進一寸,浸一寸,書生許久才對出,你呢?
※楊家將的最後一抹餘暉,本是一介書生,卻也被迫上了戰場
※民間故事:半夜別好奇!更不要出門!書生夜宿寺廟,老和尚擔心!
※清朝奇案:書生髮現和尚囚禁婦女,被抓後差點做了活佛燒死!
※年羹堯失勢後,一窮書生對他不離不棄,得到一寶貝,從此衣食無憂
※此女嫁誰誰倒霉,死了5任丈夫,爺爺眼光獨特,將她嫁給一窮書生
※文弱書生借宿尼姑庵,險些喪命,皇帝卻做了一個出人意料的舉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