扯個關於體制的閑淡——要永遠保持離開體制的能力
《 扯個關於體制的閑淡》
作者:小女巫惠惠 編輯:百年樹人
百年樹人(bnsr100)原創文章,轉載請聯繫授權
昨天轉了一篇文章叫《要永遠保持離開體制的能力》,看到小裁縫扯得蠻好,於是也想扯一扯。
平心而論,一個歷盡艱辛擠進體制的人,初始總是難免有點兒小慶幸的,倒不見得是沾沾自喜,可能許多時候只是對努力終有回報的一種自我認可。
竊以為尤其是在內陸二三線城市謀生的人,能否躋身於體制內謀得一碗飯,那真是冰火兩重天,它所帶來的一系列連鎖反應堪比核爆。即使在看臉時代,那些縱有國色天香的女子,若不能端得一碗"公家的飯",斷難逃出在婚姻市場上如閑魚般被世俗法則挑來撿去迅速邊緣化的命運,其中甘苦,不身在其中的人難以體味。
我的一個頗有思想,大學期間就沉湎於研讀老莊的師兄,多年前甘願放棄市重點中學的光榮教職,千方百計地考了公務員,從此開始了據說是許多人垂涎的灰色人生,而最終只能在飯局會議和麻將桌上繼續踐行自己的老莊思想和過盛的智慧。每次見他,都對體制忿忿不平,卻也絲毫沒有要跳出來的意思。
公眾號當紅作家周沖自爆自己多年前離開體制,辭職北上,還曬出了辭職信,多篇文章都拿這個作噱頭,而我想的卻是,一些人如果沒有走紅,許多黑歷史大概的確是永遠不會被公之於眾的。淌不過去的河,還有必要宣稱自己從未濕鞋嗎?
一位據說是只上過小學三年級的人成了作家,"小學三年級"就成了賣點,噱頭,關鍵詞,身份標識和撬動地球的槓桿;一個半文盲恰逢改革之初的亂局渾水摸魚歪打正著成了腰纏萬貫的暴發戶,"半文盲"便成了"讀書無用論"的最好註腳,如此作態不一而足。
其實我打心眼裡討厭這些人有意洗白和誇大自己的黑歷史,小人物人微言輕,不足輕重,但公眾人物說話不當,容易混淆視聽,誤導年輕人。不過反過來講,人家說的就是自己的天才成長之路,你若就此生搬硬套,認為自己也可以像韓寒一樣不上大學只為成為意見領袖少年偶像而生,如此這般,最終被人帶溝里,那只能說明自己智商欠安,似也怪不得別人。
一個相識於論壇最終相知於現實的朋友——法務工作者和寫作者傾城,在衙門混事兒多年,當年曾看到某位我敬仰的先生在文中為他寫下"衙門好行善"的勸誡,而他最終還是離開了,大概是行善不易吧,聞之頗覺黯然。之後又看到他在自己的文章中說,「趁我們還有勇氣離開」,才知並非放逐,而是自覺的不惑之選,於是甚感安慰,祝福他,前路走好。
可能是因為人們扯什麼"當下的苟且"和"詩與遠方"的話題扯得臭大街了,於是看到了這樣一則網上消息——名曰「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四個孩子四輛自行車,一路向西,最大的12歲,彈盡糧絕之後,迷路了,然後——就被帶到了派出所。
其實稍有心智的人都知道,生活許多時候並非只是"苟且"與"遠方"的兩元對立這麼簡單,因為並非所有遠方都是"詩"的,也有可能是另一種"苟且"。被拐賣不也是"遠方"嗎?
然而,明知如此,許多人還是不會拒絕上路,因為,沒有在通往遠方的道路上苟且過的人,不足以語人生。只有在路上,才知道究竟是"苟且"還是"詩"。"詩"過,"苟且"過,且"詩"且"苟且",證明我來過,我活過,我追尋過,甚至迷失過,如此而已。
比"遠方"的"苟且"更可怕的,其實是"溫水煮青蛙"式的,無所不在的厭倦感,於婚姻,於人生,於個體,都是如此。那些年陸續爆出詩人餘地等等自殺的消息,我始終不信他們是死於貧窮,詩人是今天才窮的嗎?詩人還怕窮嗎?我想他們一定是死於絕望——那種一眼望到頭卻永遠也耗不到邊的灰色人生,想來就頹廢喪氣乃至不寒而慄。這樣,我們就應該最大限度地理解,為何三四十歲被稱為"倦怠期","危險期",至於是否要考慮重新洗牌,理性如中年者,那當然是綜合評估的結果。
裁縫說得公允:「永遠保持離開體制的能力,並不是叫你馬上離開體制",大意就是說,要保持對生活的熱忱,居安思危吧。
常見有一種論調說,這個社會完蛋了,因為精英都被體制收編了。我覺得這更是扯卵淡,真正的精英豈止是體制可以收編的?一個藉以棲身的外殼,怎麼可以安放得下一顆天生愛自由的不羈靈魂?西方那麼多宮廷御用藝術家,「吃皇糧」當真對他們的藝術成就有所削弱嗎?如果說中國本質上就是個依附型的社會,那麼,縱然暫時跳出體制之外,也終究跳不出五行之外,因此想想,還是歇了吧。
我的一個憤青女性朋友張口閉口喜歡說,「你們這些體制內的人」,其中的睥睨不言而喻,言下之意我們都是「體制內寄生蟲」,後來我學到一個詞兒,叫「體制內正能量」,並列舉了好些極富正義感的學者大咖。然後又有言論說,體制內沒有正能量。搞得當時的我好像做了賊,生怕自己稍不留神就成了過街老鼠。
之後就開始納悶兒,為何自己十數載寒窗苦讀謀得的這一碗飯,到頭來卻像時刻虧欠了誰一樣?都說封建社會的科舉制不好,而那時候若中了頭彩,可是光宗耀祖普大喜奔人人艷羨的大好事兒啊。
想想,這真是十分奇妙的尷尬體驗。
看到一個公眾號文章說,《不要因為法國總統娶了大自己24歲的老師就過分誇大師生戀》,突然發現自己越來越喜歡這種溫和,公允,實事求是,負責任,去情緒化的言論,可能是年齡和閱歷的緣故,我希望把它解釋為"成熟"而不是"衰老"。
世上沒有完美的活法,因為沒有絕對的自由,人人都得練平衡木,這是生存的必修課。
看到我們的老阿哥——導師李俊國先生的一條好玩的微信,特摘錄如下:
叫了個滴滴車,來了一寶馬,司機膀大腰圓,掛一個大金鏈子,一路和我聊人生。他說:「我是拆遷戶,4套房子,5000萬存款,股票丫愛怎麼跌就怎麼跌,因為老子不買!我有車有房,有自己的生意,自己當老闆,要多自由有多自由。除了我爹誰也命令不了我」。我說:「前面左拐。」他說:「好的。」
莞爾。
如今的我,睡著美容覺,吹著英吉利的海風,徜徉在溫莎公園看松鼠在樹上作揖的同時在想,如果沒有老帕,我將如何生活?
說實話,這對於好歹冒充了多年的"女權"的我來說,無疑是一種巨大的心理不適,好像我的一生可以總結為:前半生,沒花過男人的錢(我爸的除外);後半生,沒花過自己的錢,That"s all?
我們去快遞公司寄東西,老闆娘說:你老公真好,每次都搶著付錢,你不知道我一個客戶,她的白人老公載她來寄個快遞都很不情願呢,什麼都要AA,不符合咱們的中國國情。
我笑而不答,其實心裡想說的是,這好像也不是我想要的生活吶。
於是決定——搞!事!情!套用傾城先生的一句話——
趁我們還有能力踐行的時候。
百年樹人(ID:bnsr100)關於家庭教育智慧的平台,主要內容發表的關於家庭教育的理念、精髓的文章、故事等,為了讓各位家長朋友們能夠真正接觸和了解家庭教育的核心,也為了您孩子的成長記憶有個更美好的未來。
TAG:思享國 |
※你真的要離開體制嗎?
※沒有「能隨時離開的能力」,就別看不上體制內的穩定
※為了鞏固權力,楊堅制定了一套新的體制,加強朝政權力
※脆弱的權力平衡:明治憲法體制的進步與危險
※少問部隊哪些不合理,多問自己有沒有擺脫體制的能力
※體制內,也有詩和遠方
※離開體制的HR
※別在怪身體不行了!中國籃球不給力,基本功和體制是關鍵!
※努力在教育體制機制改革上走在前列
※春節回家必備:體制內的穩定VS體制外的收益,哪個好,怎麼選?
※看不上體制內的工作,以為體制外是天堂
※那些離開體制的年輕人
※從未進入體制的殭屍,連愛情也是奢望
※為什麼真正需要救命的時候,「中國製造」的體制性優勢就失靈了?
※市場監管體制改革設想
※被部隊體制化後,離開部隊,你還能適應這個社會嗎?
※AI量體制衣遇困境,裁縫真的能「高枕無憂」嗎?
※自我矇騙的文化體制
※經濟體制改革 激發高質量發展動力活力
※晚清只進口武器而不改變體制的原因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