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稻田種養結合技術:鴨子和水稻共存

稻田種養結合技術:鴨子和水稻共存

技術概述:稻田種養結合技術是指根據水稻生態特徵、生物學特性與家鴨、河蟹、河蝦、河魚等的生活特點設計出的一種高效立體種養模式。該項技術能減少化肥農藥投入,節約農本,減少環境污染,改善稻田生態環境,既穩定了糧食種植面積、又可提高水稻品質,大幅增加經濟效益。該技術在我省興化、姜堰、盱眙、丹陽、浦口等地均有示範應用。

增產增效情況:稻田種養結合技術每畝可產優質無公害稻穀350-400公斤、優質蟹蝦50-60公斤、河魚150-200公斤,扣除生產成本,每畝純收益較常規稻作提高2000元左右。

技術要點:

1、稻鴨共作。是一項以水田為基礎、種優質稻為中心、家鴨野養為特點,以生產無公害高效益稻鴨產品為目標的大田畈、小群體、少飼餵稻鴨共育生態種養結合新技術。該項技術利用家鴨在稻間野養,不斷捕食害蟲,吃(踩)雜草,耕耘和刺激水稻生育,能顯著減輕稻田蟲、草、病的危害,同時排泄物又是水稻的優良有機肥,使水稻健壯生育,具有明顯的省肥省葯省工、節本增收和保護環境的多重功效。主要技術要點如下:

田間工程建設要求水源充足、灌溉方便,田塊平整,田埂適當加高至20—30厘米,寬60—80厘米,發揮鴨的役用效果。要在稻田邊陸地上為鴨子搭建簡易鴨舍,以避風雨,以供憩息。每4—5畝田塊設初放區20個平方米。在田塊四周設置圍欄,防禦天敵、保護鴨子,簡易的尼龍網圍欄或電圍欄均可。

水稻栽培。移栽稻特別適宜於稻鴨共作技術,栽植密度應適當稀於常規種稻,行距可採用8—9寸,株距則適當擴大到6—7寸,畝栽1.0—1.2萬穴,基本苗5—6萬。栽秧後一直保持適當水層,絕不將渾水排出,水少時適當添進新水,保持水層高度,在鴨子從田間撤出後,待水淀清,才漸漸排水或讓水自然落干,以後可採用乾乾濕濕的灌水方法。盡量做到不施用化肥、農藥、除草劑,或減少用量,確保施用時期及安全性。可採用調節水稻的抽穗期、頻振殺蟲燈誘殺等辦法進行防治。

養鴨技術。肉用鴨品種選擇小中型個體、成年鴨每隻重1.25—1.5公斤左右,如高郵鴨等。要育好雛鴨,適宜放入稻田的苗鴨一般以7—10日齡為宜,做好育雛準備工作,如育雛室、運動場、馴水池等,以培養適宜稻鴨共用技術的役用鴨。栽秧後水稻一活棵就要儘早放入鴨子,最遲不超過10天就要放鴨入田,宜選擇晴天的上午九至十時為宜。一般每畝地放12—20隻。雛鴨在育雛時以人工飼餵為主,放入稻田後即應逐步轉向自由採食為主,適當飼餵為輔。水稻抽穗揚花時,將鴨子及時從稻田裡收上來,以免對稻穗造成危害。

2、稻魚共作。是利用稻魚共生原理,在不改變水田種稻的前提下,適當加高加固田埂,開挖少量溝坑,稻魚混養的一種生態種養模式,具有投入少、周期短、見效快、穩糧增收、提高農田綜合效益等特點。主要技術要點如下:

稻田設施。選擇水源充足、排灌方便、土壤保水性強、土壤肥沃的田塊。一是加固加高田埂。一般要求埂寬0.3米,壓實,埂高0.50米,埂不裂、不漏、不垮,在滿水時不能崩塌跑魚;二是開挖魚溝、魚溜。種稻前在田間挖掘魚溝、魚溜,魚溝一般深30厘米,寬50厘米,一般挖在稻田邊緣。面積較大的稻田,可以在田中開挖「十」字型「﹟」型或「艹」型魚溝,溝溝相通,四通八達。魚溜的位置、數量、大小可根據稻田自然地形,面積大小靈活設置。原則上設在注水口附近,或在稻田中央。形狀有方圓兩種。方形一般為2—3米見方,深0.65—1米。圓形魚溜一般直徑3—4米,深0.65米。魚溝和魚溜的配置,一般在稻田的較低部位;三是開挖進、排水口,設置攔魚設備。攔魚柵可用鐵絲網,高度一般應高出堤埂0.3米,下端要扎入田底0.3—0.5米。如進排水有管道,管口應用鐵絲網包紮結實,以確實防止逃魚;四是搭棚遮陽,避暑降溫。在魚溝、魚溜上,用蘆葦、樹枝葉搭一些簡易的涼棚,可以改善它們生存環境,以利其生長發育.

稻田養魚生產技術 一是品種選擇。水稻應選擇莖葉粗壯、抗倒伏力強、耐肥抗病蟲害的高產品種。稻田養殖的魚類應以草、鯉魚為主養對象。二是魚种放養。稻田養魚一般放養大規格魚苗(10—15厘米),每畝放養200—300尾。三是稻田養魚的管理。放魚時間上應掌握在不影響稻苗生長的前提下盡量早放,以便延長魚的生長期。放苗前一般用5%的食鹽水浸泡7—10分鐘。田間管理上應採取淺灌和曬田相結合方法。淺灌主要是在水稻生長前期進行,中、後期管理需要逐漸加深田水,特別是在揚花葉穗時,水稻對水需求大,這樣同魚體逐漸長大,需要更深的水位相一致,魚稻不發生矛盾。三是施肥噴葯管理。稻田施肥分基肥和追肥兩大類,一般基肥用量佔2/3,追肥佔1/3.稻田基肥以綠肥、人畜糞、塘泥等為宜。施肥前先排淺田水,讓魚集中在魚溝、魚溜中,然後在稻田中分片撒施化肥。

3、稻蟹共作。稻蟹共育是指利用稻田的淺水環境輔以人為的措施,既種稻又養蟹,達到稻穀與河蟹雙增收目的一項高效種植模式。主要技術要點如下:

田間工程建設。養蟹田塊應選擇靠近水源、水質良好、無污染、進排水方便的地塊,以黏壤土為宜。要求田埂厚實,不滲漏,通電,交通方便。田間要開挖環溝、田間溝、暫養池。環溝沿田埂內側四周開挖,一般溝寬上口1米,下口0.5-0.6米,深0.6-0.8米,成環形;田間溝要求挖成十字溝或井字溝,一般溝寬0.6米,深0.5米,並與環溝相通;暫養池在田塊一邊,面積約佔田塊的3%-5%,溝深1米。築高田埂,一般埂高0.5-0.8米,坡度1:3,夯實,並用雙層農用塑料薄膜沿稻田四周鋪設防逃裝置,用木柱固定,埋入土內10-20厘米,高50厘米。建好進排水系統,做到灌得進、排得出,水位易於控制。排水地基要夯實,不留縫隙,閘門用鐵絲封好,防止河蟹逃跑或敵害生物進入。

蟹种放養。放養前採用人工或機械捕捉方式清除田內野雜草、青蛙、老鼠等敵害生物。移植水花生、水葫蘆、浮萍、細綠萍等浮水植物,移植面積占溝池水面的40%-60%,為河蟹提供食物,並為其脫殼提供附著物。蟹种放養前先在暫養池中強化7-10天,待水稻返青分櫱後再放入大田中飼養,以提高成活率。蟹種下塘前應用10%食鹽水浸洗20分鐘消毒,選擇規格整齊、體質健壯、爬行活躍、附肢齊全、無病無傷者放養,淘汰老齡蟹。每畝放河蟹700隻。

飼養管理。發揮稻田的資源優勢,培養好天然餌料。同時按河蟹的不同生長發育階段科學投餌。日投入餌料數量以河蟹體重的7%左右為宜,每天投餌2-4次,並強調多點投喂,投均投勻,使之吃飽吃足。同時,根據其晝伏夜出的生活習性,傍晚一次投喂量要佔全天總餌量的60%左右。另外,脫殼前的餌料中應加入適量脫殼素,促其順利完成脫殼過程。飼養期間要勤換水。水質要求為無污染的地下水(嚴禁使用污水),換水時間應在當日上午10時左右內外水溫基本相同時進行,避免換水前後水溫變化過大,對河蟹生長造成不良影響。稻田水位一般應保持5-10厘米,並隨時觀察水位、水質,水位過低要及時加水,水色過深應立即換水。

蟹田水稻栽培。水稻品種應選擇莖葉粗壯、抗倒伏力強、耐肥抗病蟲害的高產品種。養蟹稻田在秧苗移栽前要施足基肥,基肥品種以有機肥為好,最好是餅肥,時效長,效果好。一般可畝施人糞尿250~500千克,餅肥150~200千克,缺少有機肥的地區也可用無機肥補充,總施用量以基本保證水稻全生育期的生長需要為宜。秧苗移栽前2~3天,對秧苗施一次高效農藥,以防水稻病蟲害的傳播和蔓延。通常採用淺水移栽,寬行密株栽插,發揮邊際優勢,提高水稻產量。秧苗栽後的一個星期內,特別是秧苗返青前,要盡量減少河蟹進入秧田,以免影響秧苗成活。

4、稻蝦連(共)作。水稻小龍蝦連作和共作模式,是指在水稻田裡通過一定的田間工程改造,合理套養一定數量小龍蝦,發揮小龍蝦除草和排泄物增肥等功效,實行水稻小龍蝦共生,以取得生態環保、高產高效的模式。這種模式可實現「田面種稻,水體養小龍蝦,蝦糞肥田,稻蝦共生」的效果,是一種把種植業和水產養殖業有機結合的立體生態農業生產方式,符合資源節約、環境友好和循環高效的農業經濟發展要求。主要技術要點如下:

田間工程建設。稻蝦共(連)作的稻田應選擇低洼低產地區,水稻和小龍蝦種養使用的水源應符合農業用水和漁業用水標準。一是挖溝。水稻收割後,用小型挖掘機沿稻田四周距田埂內側2.5~3.0米 處開挖環形溝,溝面寬1.2~1.5米,溝底寬0.6~1.0米,溝深0.8~1.2米,環形溝不封閉,在稻田的一端留10.0~20.0米不挖通,便於插秧和收割時插秧和收割機械通行。二是加固加高田埂。利用小型挖掘機開挖環形溝挖出的泥土,加固、加高、加寬、壓實田埂,防止小龍蝦在田埂上掘洞。田埂高於水稻單作田埂高度的0.3~0.4米,避免引起田埂塌陷和水土流失。三是設置防逃設施。進水口用25目聚乙烯網片製作長方形網袋;排水口用25 目金屬網片,並安裝倒檐,防止小龍蝦逃逸;進排水口設置在斜對角線上。田埂上的防逃設施可採用石棉瓦材料或農用塑料薄膜,防逃設施高0.4米左右。

小龍蝦投喂。一是做好茬口銜接。水稻小龍蝦連作模式,當年水稻收割後的9 月底或10 月上旬~次年6 月上旬養殖小龍蝦;5~6 月上旬專田育秧,6 月中旬~9 月底種植水稻,以水稻種植為主;5~6 月上旬用地籠捕撈小龍蝦,留下部分規格較大的小龍蝦苗種與水稻共作,作為後備親蝦培育。二是小龍蝦投喂。一般8 月中旬~9 月上旬,每畝投放15公斤 親本蝦。補投親蝦與水稻共作時間為30~40天。蝦生育期間要投喂植物性飼料,補充維生素和微量元素,次年的3~6 月每隔15天 投一次水草,用量為每畝80~120公斤。在小龍蝦種蝦投放前,在溝內深水區水草處投放一些有益活餌料生物,如水蚯蚓、田螺和河蚌等,一方面能有效提高小龍蝦品質和規格,使小龍蝦增產,另一方面,可以減少投入,降低生產成本。

稻蝦種養管理。一是選擇適宜的水稻品種。稻蝦連作稻田水稻生長季節為6~9 月底或10月上旬,因此選擇生育期應在150天左右的莖稈矮化品種。6 月中旬大田中小龍蝦捕撈基本完成後,開始移栽秧苗,移栽密度每畝1.3-1.4萬穴。二是巡田控水。在3~6 月連作小龍蝦生長季節,早晚巡田一次,觀察小龍蝦攝食和活動等狀況;根據觀察情況及時調控水位,通過水位的適當升降減少水位波動,使水溫始終適合小龍蝦的生存和生長。水位變化幅度在0.3~0.6米之間。稻蝦連作期間,第一年水稻收割後至越冬期結束,大田水位控制在0.3~0.5米,環溝水位控制在0.8~1.2米;第二年水稻插秧前,大田水位控制在0.4~0.6米,環溝水位控制在1.2~1.5米;避免小龍蝦減少蛻殼次數。稻蝦共作期間,留田小龍蝦數量較少,水位控制以適宜水稻生長為主,採取淺灌即排,誘導小龍蝦集中到環溝中,環溝中水位控制在0.8~1.0米。三是施肥。為保證水稻產量和小龍蝦安全,選擇生物複合肥。緩慢將大田水排至近干,小龍蝦會主動遷移到環溝中,然後採取少量多次,分片施肥的方法,促使肥料較快沉澱於底泥中,隨後加水至正常深度。次年的2 月底~5 月底每隔20天施1 次充分發酵的有機肥。嚴禁使用對小龍蝦有害的化肥,如氨水和碳酸氫銨等。四是分段曬田。曬田按照乾濕交替的原則,重點抓好兩次曬田。第一次烤田7 月中旬開始,烤田持續時間7~10天,烤到大田土壤表土出現裂縫為止,抑制水稻的無效分裂。第二次曬田水稻成熟時9 月下旬開始,緩慢排水使大田田面露出,小龍蝦會選擇掘洞或遷移到環溝中,一致曬到大田土壤板結乾裂,便於收割機作業。五是病害防治。在投放親蝦前用生石灰水對蝦溝進行消毒;定期潑灑EM 菌液調節水質。六是捕撈收割。小龍蝦起捕時間集中在4 月上旬~6 月中旬。採用蝦籠誘捕,捕大(30克 以上)留小,適時捕撈。從4 月下旬開始不斷將達到商品規格的小龍蝦起捕上市,使在田小龍蝦密度不斷降低,提高生長速度,到6 月中旬結束捕撈。第二次曬田後收割機從環溝閉合處進入大田收割水稻。

適宜區域:灌溉水源充裕、有市場需求的水稻產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龜仙說 的精彩文章:

田藕泥鰍的種養模式介紹
消費者如何才能購買到真正的有機食品呢?
國際視野:各具特色的國外生態農業
生態家告訴你生態農業和有機農業的區別是什麼
農業休閑旅遊中農家樂的房頂空間這樣設計才能更吸引人!

TAG:龜仙說 |

您可能感興趣

啤酒鴨子、豉油雞、鹵鴨翅、無水燉雞、手撕雞、薑母鴨、麻油雞等10種雞鴨的做法
這種「鴨子」機器人或許能成為水稻種植的新幫手
美食推薦:羊血豆腐,紅燒鴨子,麻辣干鍋田雞,黃瓜豬肝
日本工程師研發出鴨子機器人,可幫稻田除雜草和蟲害
母鴨護犢:哪能讓紫水雞欺負小鴨子?
潛水小白也能花樣浮潛,讓旱鴨子開外掛的潛水神器
關於小雞和鴨子的故事
育兒簡筆畫帶蝴蝶結的小鴨子,親子繪畫素材
美食推薦:土豆燜鴨腿,雞絲木耳,蛋黃焗南瓜,紅燒鴨子
螞蚱、螳螂、鴨子的畫法
狗狗和鴨子,跨越種族的友誼
鴨子會孵蛋嗎?為何小鴨子都是母雞孵化的?
鴨子「溺水」被金毛救起,網友:求鴨子心理陰影面積
小伙做旱地游泳機:讓旱鴨子體驗游泳樂趣
川菜-魔芋鴨子
靈異漫畫《老煙鬼5》旱鴨子大戰水鬼
美食推薦:啤酒鴨子,肝腰合炒,剁椒雞翅,老乾媽醬排骨
手工摺紙大黃鴨的步驟 黃色鴨子的折法圖解
自家養的鴨子好吃,媳婦燉蓮藕鴨肉湯,三個孩子都吃得特別香
曲阜的特色美食:孔府宴、神仙鴨子、烤花攪鮭魚,來了一定要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