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宋朝的滅亡和人民抗元鬥爭

宋朝的滅亡和人民抗元鬥爭

蒙古蒙哥汗死後,忽必烈自鄂州返回開平。一二六○年三月,召開宗王大會,繼承汗位,成為蒙古的大汗。忽必烈得到投降蒙古的漢人地主的支持,定都燕京,建立起新的封建王朝,一二七一年建號元朝。

在忽必烈(元世祖)建立封建統治的同時,漠北蒙古貴族中的保守勢力,另行擁立宗王阿里不哥作蒙古的大汗。忽必烈經過連年激戰,打敗了阿里不哥派的抵抗後,才又把兵鋒轉向了宋朝。

新建的強大的元朝再次出兵,目標已是最後消滅宋朝的統治。南侵的元軍也以降附的金、宋漢軍作主力,而不只是不習水戰的蒙古騎兵。在賈似道當權的年代,南宋的潼川安撫使劉整在一二六一年以瀘州等十五州三十萬戶叛變降蒙。一二六七年,劉整向忽必烈建策,進攻南宋,必須先取襄陽,由漢水渡長江,宋朝可滅。次年,忽必烈以劉整為都元帥,隨同征南都元帥阿術(兀良哈檯子)進侵襄陽。劉整與阿術計議,造戰艦五千艘,練水兵七萬,作渡江滅宋的準備。

元軍要取漢水南岸的襄陽,必先破北岸的樊城。一二六九年春,元軍圍攻樊城。京湖都統張世傑領兵拒戰,失敗。七月,沿江制置副使夏貴領舟師至新郢,又被阿術戰敗。賈似道派愛將、呂文德婿范文虎部來援,又敗。范文虎乘輕舟逃跑。一二七○年,原孟珙部將李庭芝出任京湖制置大使(呂文德已病死),領兵出援襄、樊。范文虎又給賈似道寫信說:「我領兵數萬人襄陽,一戰可平。但願勿使聽命於京帥(指李庭芝),事成之後,功勞全屬恩相(賈似道)」。賈似道接信,命范文虎從中牽制李庭芝,借故停兵不進。范文虎在郢上買歌童舞女,日夜尋歡作樂。

元兵圍攻襄、樊不下。忽必烈又派史天澤到前線部署。史天澤采張弘范(張柔子)議,命張弘范軍駐鹿門,斷絕襄、樊糧道。一二七一年,派東路元軍圍襄陽。陝西、四川各地元兵出動,牽制宋軍。六月,范文虎率領士兵和兩淮舟師十萬到鹿門,阿術夾江為陣,宋軍大敗。范文虎夜間逃遁。戰船甲仗都被元軍奪去。

襄陽由呂文煥(呂文德弟)駐守,被圍五年,城中糧絕。一二七二年,李庭芝屯郢州,得知襄陽西北有清泥河,發源於均、房,造輕舟百艘,召募民兵三千人,乘船去襄陽。民兵領袖張順、張貴乘船領先,船上裝備火槍、火炮、巨斧、勁弩,順流而下。元舟軍封鎖江口,無隙可入,張順等斬斷元軍設下的鐵鏈、木筏,轉戰一百二十里,黎明到達襄陽城下。城中宋軍踴躍過望,勇氣百倍。一時不見張順。數日後有屍體浮起,身中四槍六箭,仍手執弓矢。張順已在作戰中犧牲。張貴入城後,又派能潛水戰士二人,泅水去范文虎處投書,約定自郢州發兵夾擊。呂文煥、張貴等到期舉炮發舟出戰。郢兵不來。張貴誤認元兵為郢兵,倉促接戰,身被數十創,戰敗被俘。阿術見張貴勸降,張貴堅持不屈,被害犧牲。

一二七三年初,張弘范又向阿術建策,截江而出,斷絕襄陽和樊城間的聯絡,水陸夾攻樊城。樊城孤絕無援,被元軍攻破。守將范天順力戰不屈。城破,自縊而死。守將牛富率百餘人巷戰,殺死元兵甚多,最後身被重傷,投火自盡。樊城破後,駐守襄陽的呂文煥竟在二月間叛變降元。

襄、樊相繼失陷,南宋朝中震動了。給事中陳宜中上書,說襄、樊之失,都是由於范文虎怯懦逃跑,請把他斬首。賈似道不許,只降一官,知安慶府。監察御史陳文龍說:文虎失襄陽,還讓他知安慶府,是當罰而賞。賈似道將陳文龍貶官。太府寺丞陳仲微上書說:「失襄之罪,君相當分受其責。誤國者回護恥敗的局勢而不敢議,當國者昧於安危之機而不後悔。只有君相幡然(幡音帆f1n)改悟,天下事還可為。」賈似道大怒,將陳仲微貶斥出朝,任江東提點刑獄。京湖制置使汪立信寫信給賈似道說:「今天下之勢,十去八九,而乃酣歌深宮,嘯傲湖山,玩忽歲月,緩急倒施。為今之計,只有二策:將內郡的兵調出充實江上,可有兵七十餘萬人。沿江百里設屯,平時往來守御,有事東西並起,戰守並用,互相應援,這是上策。和敵人講和以緩兵,二三年後邊防稍固,可戰可守,這是中策。二策如果不能行,就只有等待亡國。」賈似道看後,把信扔到地上,大罵說:「瞎賊(汪立信病一目)怎敢這麼胡說!」隨即將汪立信罷免。襄、樊失陷後,賈似道拒絕一切救亡的建策,一意孤行,坐待滅亡。

一二七四年七月,度宗病死。謝太后(理宗後)召大臣商議立帝。賈似道反對立楊妃所生的長子趙昰(音是sh@),擁立全後的四歲幼子趙顯做皇帝。賈似道依然專朝政。趙昰封為吉王,弟昺封信王。

元軍攻下襄、樊後,忽必烈召阿術等還朝。阿術說:在作戰中看到宋兵虛弱,不如以前,現在不滅宋,時不再來。忽必烈下詔,水陸並進,大舉滅宋。元兵二十萬,由左丞相伯顏統領,分兩道進軍。伯顏、阿術一路,由襄陽入漢水過長江,以降將呂文煥為先鋒。另一路由左丞相合答等率領,自東道取揚州,以降將劉整為先鋒。咸淳十年(一二七四年)十二月,阿術軍自漢水渡江,淮西制置大使夏貴領戰船三百艘逃跑。鄂州都統程鵬飛投降。伯顏以四萬兵守鄂州,自領大軍東下,直指臨安。一路之上,黃州、蘄州、江州、德安、六安等地宋守將望風而降,范文虎也在安慶降元。

鄂州失守,群臣紛紛上疏,要賈似道親自出兵抗元,賈似道被迫出兵。一二七五年二月初到蕪湖,與夏貴部會合。賈似道出兵不戰,就先派使臣到元軍議和,請許宋朝稱臣納幣。伯顏不許。賈似道命孫虎臣統領步兵七萬人駐守池州的丁家洲,夏貴領戰船二千五百艘橫列江上,賈似道自領後軍屯魯港。伯顏的大軍夾岸而來,用大炮猛擊。孫虎臣軍大敗,逃到魯港。夏貴臨陣,不戰而逃,阿術部乘勝追擊,宋水軍潰敗。賈似道自魯港乘小船逃到揚州。經此一戰,宋水陸軍主力全部瓦解了。

賈似道出兵時,汪立信受命為江淮招討使,去建康府募兵,援助江上各郡。汪立信在蕪湖見賈似道。賈似道說:「端明,端明(汪立信授端明殿學士),不用公言,以至於此。」汪立信說:「平章,平章,瞎賊今日更說一句不得。」還說:「今江南無寸土乾淨,我去尋一片趙家土地上死,但要死得分明。」汪立信到建康,見守兵已潰,率數千人到高郵。魯港兵敗,汪立信見宋朝將亡,自殺殉國。

賈似道敗逃後,上書謝後(太皇太后)請朝廷遷都逃跑。謝後不準。陳宜中任相,上書請斬賈似道。謝後罷賈似道官,貶到循州安置。在路上被押解人員殺死。

元兵乘勝南侵,宋沿江制置大使、建康守臣趙溍(音晉j@n)逃跑,建康降元。鎮江、寧國、隆興、江陰等地宋守臣棄城逃跑。太平、和州、無為的守臣相繼投降。伯顏率大軍逼近臨安。臨安守衛空虛。謝後下詔,要各地起兵「勤王」。

勤王詔下,各地大批官員都在準備投降元朝,不予響應。立即起兵勤王的是張世傑和文天祥。張世傑原是金將張柔的部下,張柔降元後,張世傑率部投宋,這時駐守郢州,領兵入衛臨安,途中收復了饒州。右相陳宜中因他來自元軍後方,不加信用,調換了他原來統率的軍馬。狀元出身的文天祥這時任贛州知州,接到詔書後,立即在當地募集兵士兩萬人,入衛臨安。友人勸他說:「現在元兵三道而進,你以烏合之眾萬人去迎敵,無異於驅群羊去斗猛虎。」文天祥說:「我也知道如此。但國家一旦有急,征天下兵,竟無一人一騎前往,我深以為恨。所以不自量力,以身赴難,或許天下忠臣義士聞風而起,社稷還可保全。」文天祥的妹夫彭震龍、門客劉洙等,也都隨從起兵。四月間,文天祥領兵到吉州。陳宜中和朝中投降派官員竟說文天祥「猖狂」,「兒戲無益」,要他留屯隆興府,不準來臨安。

元兵繼續進軍。一二七五年三月間,臨安危急。主管軍事的樞密院官員和御史官都相繼逃跑,朝中一片蕭條。謝後急切下詔說:「我朝三百餘年,待士大夫以禮。現在我和新皇帝遭難,你們大官小官都不曾說一句救國的話。朝中的官員離職逃走,外邊的守臣丟印棄城。御史官不能給我糾彈,二三宰相也不能統率。正在里外合謀,陸續在半夜逃跑。你們平日讀聖賢書,自許如何,乃在這時作這種事。活著有什麼面目見人,死後如何見先帝?」宋朝亡國在即,謝後的惱怒焦急,並不能阻止士大夫的逃跑。「讀聖賢書」的士大夫們,只求降元作官,並不顧什麼面目。謝太后徒喚奈何了。

張世傑受命總都督府各軍。四月,湖北制置副使高達以江陵降元。元朝任高達參知政事。元兵東下,所過之處,宋守臣相繼迎降。元兵到揚州。鎮守揚州的李庭芝、姜才拒降堅守。阿術、張弘范軍來戰,姜才肩中流矢,拔矢揮刀而前,元軍稍退。姜才入城死守。五月,張世傑部劉師勇收復被元軍佔領的常州。浙東一些已經降元的州城,又與張世傑軍會合,兵勢稍振。七月間,張世傑與劉師勇、孫虎臣等結集戰船萬餘艘,駐於焦山,與元軍對戰。張世傑命令以十船為一方,非有號令,不得發碇(起錨)。阿術、張弘范以大船發動火攻。宋軍死戰,不能前進,多投江而死,舟師大潰。張世傑奔耑山(耑音船chu2n),劉師勇回常州,孫虎臣去真州。

文天祥繼續請求入衛,得朝廷允准。八月間到達臨安,被派到平江作知府。元兵分三路大舉進攻。一路沿江入海,取嘉興府的華亭,一路取常州,一路從建康攻打餘杭縣西北獨松嶺上的獨松關。陳宜中以為獨松關是臨安的門戶,又調文天祥領兵去援助。十一月,伯顏率領的元兵攻下常州,知州姚*■(音銀yín)、都統王安節(王堅子)戰死。劉師勇以八騎突圍走平江。元兵隨後又攻下了獨松關,守將張濡(音如r*)逃跑。文天祥援兵未到,獨松關已經失守。平江也被元兵攻破。文天祥只好返回臨安。

南宋王朝這時由狀元出身的留夢炎任左相,陳宜中任右相兼樞密使。文天祥到臨安,與張世傑商議,勤王兵馬尚有數萬,決一死戰,萬一得勝,淮東出兵截殺元兵後路,國事或許還有轉機。文、張聯合提出這項建議,陳宜中等一意求降,不予採納。元兵破獨松後,臨安危在旦夕。十一月底,左相留夢炎棄官逃跑。十二月初,右相陳宜中得謝後允准,派柳岳到元軍求降。伯顏不準。

一二七六年初,元兵阿里海牙部圍攻潭州三個月後,潭州城破。知州李芾(音費fèi)堅持拒戰到最後。元兵入城,李芾對部下沈忠說:「我一家人不能受作俘虜的侮辱,請你把我全家殺死,再殺我。」 沈忠哭泣允許,殺李芾全家後,也把自己一家殺死,最後自刎殉國。潭州破後,袁、連、衡、永、郴、全、道、桂陽、武岡等州軍相繼降元。宋朝更加危急。

留夢炎逃跑後,謝後命吳堅為左丞相,在朝堂宣布。來上朝的文官,只有六人。謝後又命宗正少卿陸秀夫等去元軍求降,請稱侄或侄孫。伯顏仍不許。再派監察御史劉(音節ji5)到元軍,請奉表稱臣。伯顏許在長安鎮議降。文天祥、張世傑請三宮(太皇太后、太后、皇帝)入海,由他們領兵背城一戰。陳宜中不許,隨即向元軍送上傳國璽和帝顯的降表投降。伯顏要陳宜中出議投降事。陳宜中在夜間逃往溫州。張世傑見臨安無望,領兵南下,準備繼續抗元。

南宋王室決意投降,右相逃跑。謝後加給文天祥右丞相兼樞密使的稱號,要文天祥與吳堅等去元軍議降。文天祥與伯顏爭辯不屈,又怒斥南宋降將。伯顏放吳堅等回臨安,將文天祥扣留在軍營,隨後又押解北去。三月,伯顏入臨安,榮王與芮投降。伯顏將全後(度宗後)和帝顯等俘虜北去。謝後因病暫留臨安,隨後也被押解到燕京(元大都)。統治達三百年之久的趙宋王朝宣告滅亡了。

元軍入臨安,南宋滅亡。各地軍民仍然繼續堅持抗元戰鬥,在宋代的歷史上,寫下了最後的篇章。

淮東地區的鬥爭——南宋亡後,夏貴以淮西全境降元,淮東揚州、真州等地拒不奉詔,堅持據守。

李庭芝、姜才守揚州。元軍派李虎到揚州勸降。李庭芝將李虎殺死。元軍又派使者以謝後手詔招降。李庭芝在城上對使者說:「奉詔守城,沒有聽說以詔諭降。」帝顯等南宋皇室被元軍俘虜北上,途經瓜洲。姜才領兵數千人出戰,企圖中途截奪皇室,被元兵擊退。元阿術軍派兵扼守高郵,斷揚州糧道。揚州城中糧絕,兵士以牛皮、■糵(音聶niè)作食物,仍然拒戰不屈。元軍再度招降,又被李庭芝拒絕。一二七六年七月,李庭芝、姜才領兵去泰州,準備南下抗戰,命朱煥守揚州。朱煥降元。阿術軍進圍泰州。李庭芝、姜才戰敗被俘,遇害。元軍攻真州,守將苗再成英勇戰死。

閩、廣和江西的鬥爭——一二七六年初,臨安危急時,秀王趙與擇護從九歲的益王(原封吉王)趙昰和六歲的廣王(原封信王)趙昰出海,二月到溫州。禮部侍郎陸秀夫和將官蘇劉義等到溫州,往見陳宜中,商議起兵。張世傑也從定海到來。三月,陸秀夫、陳宜中、張世傑等擁趙昰、趙昰到福州。五月間,擁立益王珪作小皇帝,改元景炎樹起宋朝的旗幟,圖謀恢復,繼續抗元。陳宜中任左相兼樞密使,李庭芝任右相,張世傑任樞密副使,陸秀夫簽書樞密院事,蘇劉義為殿前指揮使。宋兵仍有十七萬人。

文天祥被押解途中,經過鎮江,乘元兵不備,在夜間逃出,走到真州。堅守揚州的李庭芝以為文天祥投降後又來勸降,令真州守將苗再成拒絕。文天祥去揚州不成,改道經高郵、通州從海上逃到溫州。福州新建的小朝廷派人來溫州召文天祥。五月間,文天祥到福州,建議從海道恢復兩浙,陳宜中不許。七月間,文天祥在南劍州建立都督府,號召各地起兵,奪回江西。原隨從文天祥起兵的江西兵士,被元朝遣散。劉洙召集一部分舊部來到福建。福建當地人士也參加了文天祥的隊伍。十一月,文天祥移兵到汀州。

這時,元兵自浙江南下,進入福建。知南劍州王積翁逃跑,南劍州失守。陸秀夫、張世傑護衛帝■逃上海船。元兵攻佔福州,進至福安縣,秀王趙與擇戰死。十二月,帝■等的海船停泊在廣東惠州附近,在水上流亡。

景炎二年(一二七七年)正月,文天祥率部移駐漳州龍岩。三月,又移到南嶺下的梅州。五月,越過南嶺進入江西。江西各地紛紛起而響應。彭震龍在永新起兵,收復縣城。文天祥的另一妹夫吉州龍泉人孫栗也在本鄉起兵。吉州人民一直在自發地起來抗元。泰和縣針工劉士昭曾經聯絡當地人民,企圖奪取縣城,被元兵捕獲。劉士昭血書「生為宋民,死為宋鬼,赤心報國,一死而已。」自殺殉國。南安軍巡檢(低級軍官)李梓發起兵守城,元兵萬餘人猛攻不下,到文天祥進兵時,仍然在堅持據守。江西各地人民頑強不屈,堅持戰鬥,為文天祥進兵準備了條件。文天祥依靠人民群眾的支持,進入會昌,在雩都大敗元軍,進而攻下興國,收復贛州和吉州的屬縣。文天祥駐興國指揮軍事,分派趙時賞、鄒■(音馮féng)領兵攻打贛州和吉州的州城。一時之間,頗有復興的氣勢。

元朝隨即派出騎兵,由江西宣慰使李恆(西夏人)率領,發動反攻。圍攻贛州的文天祥部被元兵打敗。元兵乘勝進攻興國大營。文天祥北上,企圖與吉州鄒■部會合。行至中途,鄒■部也被元兵擊潰。八月間,文天祥走到廬陵,遭到元兵追擊。文天祥部下的老將鞏信率領兵士數十人守住方石嶺的山口,掩護文天祥撤退。鞏信身中數箭,仍坐在大石上巍然不動。兵士中箭負傷,也依然倚岩石挺立。鞏信等全部犧牲後,元兵從山下望去,以為仍有兵士把守,不敢輕進。文天祥得以率部撤走。次日,文天祥部又被元兵追及。趙時賞自稱是文天祥,被元兵捉去,被害犧牲。文天祥躲過追兵,退到汀州,整頓殘部,又轉到循州,屯兵南嶺山中。文天祥這次進兵江西,依靠人民群眾的支持,迅速取得勝利,又以寡不敵眾,迅速遭到失敗。文天祥部與帝

昰的小朝廷失掉了聯繫。這年冬天,即在南嶺山中度過。一二七八年二月,才又進兵海豐,向潮州移動。

這年三月,帝昰在廣州灣的碙洲(碙音岡g1ng)病死。陸秀夫、張世傑又擁立八歲的衛王趙昺作皇帝,改元祥興,繼續打著宋朝的旗幟。除宜中見恢復無望,又乘機溜走,逃往占城。六月間,帝昺的小朝廷遷到大海中的厓山,作為最後的據點。

元朝以張弘范為都元帥,李恆為副,率領水軍和騎兵,海陸並下,進攻閩、廣,企圖最後消滅宋軍的殘餘。鄒■在吉州敗後,仍率領余部在江西戰鬥,這時也到潮陽來會師。元兵大舉南下,文天祥在十二月退出潮陽,轉到海豐北的五坡嶺,準備進山固守,不幸被元兵追上。鄒■自殺殉國,文天祥被俘。

祥興二年(一二七九年)正月,元朝的水軍大舉進攻厓山。張弘范把文天祥也押到船上。元軍的艦隊經過珠江口外的零丁洋。作了元朝俘虜的文天祥,想到當年在贛州起兵時贛水的皇恐灘,面對零丁洋,抱定至死不屈的決心,作詩說:「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四年)。山河破碎風拋絮,身世飄搖雨打萍。皇恐灘頭說皇恐,零丁洋里嘆零丁。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史冊)。」元軍艦隊到了厓山,張弘范要文天祥寫信給張世傑勸降。文天祥寫出他的過零丁洋詩,作為回答。

張弘范統領的元朝水軍,共有戰船五百艘,這時只到達三百艘。張世傑有戰船一千艘,兵民二十餘萬。兩軍在海上對陣。張世傑把宋水軍結成一字陣,用繩索將船隻聯結設防。帝昺、楊後和小朝廷的官員全部上船死守。元兵用火攻,被宋軍擊退。張世傑統領的宋軍,這時在兵力上還處於優勢,但只作防守的準備,無意出擊。正月底,元朝戰船陸續到達。李恆也從廣州領兵趕到。二月初六日晨,元朝的水軍發起猛攻。元軍用炮石、火箭作掩護,突破宋水軍陣角,跳上宋船,短兵接戰。宋軍大敗。陸秀夫見無可挽回,抱帝昺投海死。宋官兵或戰死或投海殉難。戰鬥到黃昏結束。幾天後,海上陸續漂起的屍體有幾萬具。張世傑擁楊後乘小船突圍而出,退到螺島,招集殘部,圖謀再舉。四天後遇大風,海船覆沒,張世傑等都死在海里。宋朝這支殘存的抵抗力量,也完全覆沒了。

張弘范得勝而回,把文天祥押解到元大都,關在獄中。元朝統治者用盡一切辦法,勸誘文天祥降元,都被拒絕。宋朝的狀元宰相留夢炎,逃跑後投降元朝作官,奉命到獄中勸降,被文天祥罵走。無朝又派俘擄來的亡國皇帝趙顯去勸降。文天祥只是連聲說:「聖駕請回」。文天祥決心寧死不降,在獄中作《正氣歌》說:「是氣所旁薄,凜烈萬古存。當其貫日月,生死安足論!」文天祥被關押三年余,在拒絕了忽必烈的親自勸降後,被元朝殺害,英勇就義。

厓山敗後,曾經上書指責賈似道而遭到貶斥的陳仲微,流落到安南,仍然企望以「回天力量」反元復宋。四年後,病死在安南。臨終作詩說:「死為異國他鄉鬼,生是江南直諫臣。」安南國王作詩哭悼說:「痛哭江南老巨卿,春風搵(音問wèn)淚為傷情。」「回天力量隨流水,流水灘頭共不平。」表達了對陳仲微抗元鬥爭的同情和支持。

四川地區的鬥爭——自宋朝南遷以來,四川軍民一直堅持反抗民族壓迫和侵掠,具有光榮的戰鬥傳統。南宋亡後,在閩、廣地區堅持最後鬥爭的同時,四川人民也還在堅持戰鬥。

堅決抗元的王堅被調離後,部將張珏(音覺jué)奉命守合州。四川地區一直在和元軍反覆展開激戰。一二七五年,元軍大舉向四川進攻,敘州、瀘州(江安州)等地的守臣相繼投降。張珏拒絕了元軍的兩次招降,堅持據守。一二七六年,南宋朝廷在臨安投降時,張珏在積極備戰,計劃收復失地。元軍圍重慶,張珏派遣張萬率領水軍到重慶,協助守城,出擊元軍。六月間,收復瀘州,大敗元軍,解除了重慶之圍。十二月,重慶守臣迎張珏入重慶,任四川制置使。

帝顯降元,詔諭各地投降。張珏拒不奉詔。得知趙昰、趙昰進入廣東後,派兵士探訪下落,並在釣魚城營建宮殿,準備迎趙昰來四川,重建宋朝。一二七七年六月,元軍大舉進攻,佔領涪州、萬州。十一月,瀘州被元軍攻破,守臣王世昌自殺。元軍集中兵力包圍了重慶。

元軍派瀘州降將向張珏寫信勸降,張珏拒絕。一二七八年初,元軍猛攻重慶。張珏出城激戰。元將汪良臣(汪德臣弟)被射中四箭。張珏終因寡不敵眾,退守孤城。張珏部將趙安開城門降元。元軍入城,張珏仍率部巷戰。敗退後乘船東下,被元軍追到。張珏被俘後,仍然拒不投降,一二八○年被元朝殺害犧牲。

元朝滅亡了趙宋,但人民群眾的反抗鬥爭並沒有由此而終止。在元朝統治下,各族人民繼續不屈不撓地展開了反抗階級壓迫和民族壓迫的搏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宋朝 的精彩文章:

他率兵取得了宋朝最輝煌的軍事勝利, 卻最終皈依佛門
精彩一點:南宋四位中興大將:第三製造岳飛謀反,第一敢於直面罵秦檜
古畫中的女人:為了追求時尚,各種豁得出去
歷史上著名民族英雄的他,生在這樣一個國家,命運卻早已註定

TAG:宋朝 |

您可能感興趣

洧川人民的抗日鬥爭
南非人民反抗荷蘭和英國殖民侵略的鬥爭
明朝末年封建統治者對人民的掠奪和人民反礦監稅使的鬥爭
倭寇的騷擾和抗倭鬥爭的勝利
抗聯戰士的浴血鬥爭
清軍搶奪農民軍的勝利果實和農民軍的抗清鬥爭
中國革命歷史故事:『潘家峪慘案』『人民的鬥爭
埃及人民反抗奧斯曼帝國統治和法國侵略的鬥爭
7隻軍犬被蚊子咬死,中國邊防軍人與蚊子的「鬥爭」
《老人與海》:做個與生活鬥爭的硬漢
近代 | 金以林:內鬥,蔣介石與國民黨派系鬥爭
迪士尼公主奮起鬥爭,共同抵抗邪惡的敵人!
正說宦官:東漢三個女人與一群宦官的殘酷鬥爭,奏響了亡國的序章
人性的鬥爭是最無奈的
文明的三個層次:戰爭、鬥爭和競爭
這個地方全景展現了江寧人民抗戰鬥爭史
女英雄趙蠶同吳藍田的鬥爭
在民族解放鬥爭中的英雄氣概
封建家天下制度權力鬥爭的悲劇:漢武帝鉤弋夫人之死
歷史中的風雲變幻:人與自然的無止境「鬥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