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朝匈奴百年戰爭系列連載(二):簡評
漢匈戰爭數百年,前期匈奴呈進攻態勢,佔據主動權,隨著漢朝的全面反擊,漢朝逐漸佔據上風,到最後匈奴再無正面交鋒的能力,這之間到底發生了什麼變化呢?本文從幾個角度出發,點評漢匈兩國的實力水平。
馬匹和騎兵
匈奴是一個游牧國家,可以說是生活在馬背上,這樣的國家自然不缺乏馬匹和騎兵,在巔峰時期,人口不過百萬的匈奴竟有40多萬騎兵(《史記》語)!再看同一時期的漢朝,劉邦本人還得坐著牛車出門。為此,漢朝歷代統治者都制定了馬政,馬匹數量、質量都有了長足的進步。到了漢武帝全面反擊匈奴時,漢朝軍隊已經擁有了和匈奴旗鼓相當的騎兵。
河西之戰,霍去病攻下河西走廊,從此漢朝獲得了廣袤的養馬場,而匈奴的騎兵優勢不復存在。
與同時期的世界大國相比,漢朝騎兵成熟的較晚,早期的騎兵都以騎射為主(因為那個時候還沒有馬鐙,不利於騎手保持穩定),不過很快漢朝也擁有了重型騎兵部隊,連馬匹也披有盔甲,這也是漢軍取勝的關鍵。
弓箭和弓弩
弓箭和弓弩可以說是漢朝(甚至可以說是古代中國)的黑科技,在騎兵處於劣勢的時候,弓弩一度是漢軍抗衡匈奴的利器。漢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李廣的四千騎兵被匈奴四萬騎兵包圍,形勢岌岌可危,李廣親自使用強弩射殺多名匈奴將領,成功突圍。天漢二年(前99年),李陵的五萬步兵被八萬匈奴騎兵包圍,亦是靠著弓箭堅持到了最後一刻。
漢成帝時,陳湯談到這個問題時說:一個漢朝士兵可以抵得上五個匈奴士兵,無非是匈奴刀劍、弓弩水平低下,如今他們學會了漢軍技巧,但一個漢朝士兵還是能抵得上三個匈奴士兵。
說個題外話,微軟公司出品的《帝國時代》,裡面的中國就是一個以農業和弓箭為特長的國家,其中鼎鼎有名的連弩我用的屢試不爽。
游牧和農耕
匈奴居無定所(當然還是依賴於水源),沒啥農業,遇到天災人禍要麼搶劫別人要麼等死。這也是匈奴總是搶劫漢朝邊境的原因之一。漢朝是農耕國家,有固定的土地、村莊和城市。所以這場戰爭從一開始就是不對等的:匈奴軍隊來無影去無蹤,毫無徵兆的侵略,等到漢朝軍隊集結完畢反擊時,又逃之夭夭,漢軍連往哪裡追都不知道。下一次又是這樣,所以戰爭前期,漢朝軍隊總是吃癟。
但後來漢軍還改變了策略,漢武帝時期已經摒棄了陳舊的戰車,改以騎兵為主力,用匈奴人的方式奇襲匈奴部落——匈奴人雖說習慣了天天搬家,但總也離不開水源吧,也不會呆在貧瘠的草場吧,總還是會露出蹤跡的。
游牧軍隊固然兇狠,但農耕軍隊也有其優勢,就是軍隊紀律和訓練。白登之圍,四十萬匈奴(當然可能誇大了)圍攻漢軍先頭小部隊,圍了七天也沒幹掉劉邦,一定程度說明匈奴軍隊缺乏攻堅能力,後來幾次入侵,每次也只是搶劫完就跑路,如果漢軍堅守城池,多半也打不下了。漢明帝時期西域疏勒保衛戰,匈奴有十倍的兵力優勢,圍了大半年也沒打下來,漢朝援軍一來,立馬就跑。這就是為什麼漢軍經常以少勝多。
農耕國家的一大優勢就是綜合國力,尤其是漢朝,其文化、經濟、科技,對周邊國家部落完全就是吊打態勢,不光是軍事上取得勝利,更能通過軟實力同化敵人。相對應的,到了唐朝,周邊國家也逐漸進化為農耕國家,唐朝對外征討就吃力了很多,再到宋朝,周邊國家各個都是名為游牧、漁獵實質為農耕的國家(遼、金、西夏、元,莫不如此),結果嘛……就不多說了。
簡評
漢朝是怎麼打贏戰爭的呢?簡而言之就是用流氓的方式打趴流氓,再用文化人的方式和流氓講道理。最後流氓們要被幹掉了(河南、漠南、河西、漠北四場戰役一共殲滅匈奴二十多萬,匈奴損失了大半青壯年),要麼跑路了(一路跑到中亞),剩下的洗心革面決心做好人(歸順的匈奴人以改漢名、習漢字為榮)。
TAG:虛懷地若谷 |
※連載(13) | 傅建文:悲愴的六年抗日戰爭前史
※(總第357篇)【經典小說連載】一(大秦帝國之陽謀春秋)第十二章
※《穿越千年詩國》連載(第三十四章)
※長篇抗日史話《葛嶧烽火》連載之三:諾言(顧勤功)
※(總第321篇)【經典小說連載】五(大秦帝國之陽謀春秋)
※(總第365篇)【經典小說連載】四(大秦帝國之陽謀春秋)
※《偷星九月天》連載九年終於大結局!九月一女侍二夫?
※(總第403篇)【經典小說連載】二(大秦帝國之鐵血文明)
※(總第430篇)【經典小說連載】三(大秦帝國之鐵血文明)
※『般若行願大智慧』 ? 「晚年」 ? (連載二)
※(連載五)英雄的偵察兵
※(總第426篇)【經典小說連載】四(大秦帝國之鐵血文明)
※(連載四)英雄的偵察兵
※薦讀|長篇連載小說《雁痕》(十七)
※(總第400篇)【經典小說連載】四(大秦帝國之鐵血文明)
※連載 | 行走在大宋的江湖世界裡 第三卷(二十二)
※連載‖郵說改革開放四十周年(8):對越自衛反擊戰(下)
※小說連載:《月伏長寧》四十三
※小說連載:四季錦第121章,第二篇!
※【二郎傳說】連載之二: 仙翁泄天機,二郎害小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