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川,一個非同尋常的雲南
我最先知道劍川,是我的一本講石窟的書,把劍川石鐘山列到中國十大石窟里。
等我去翻專門介紹劍川的書後,發現劍川的自然和人文都非常的豐富,和我之前去的雲南好不一樣,這成為我去劍川這個非經典線路的動力。
劍川隸屬雲南大理州,位於大理西北,距州府109公里,據麗江99公里,人口以白族為主。
沙溪鎮寺登街原是滇藏茶馬古道上的一個驛站,離縣城32公里。沙溪鎮所在的沙溪壩子被群山環繞,站在石鐘山上俯瞰沙溪壩子,一幅美景在眼前展開。
不要以為這是一個多麼偏遠的所在,驛站當年的繁華,都毫無遮掩地顯露出來。
飛檐翹角的戲樓,曾上演過多少個悲歡故事;
建於明永樂年間、距今300年的興教寺,這個國內僅存的明代白族阿吒力佛教寺院,曾有多少善男信女在這裡傾聽梵音;
這個跨空12米,高6米,長35米的玉津橋,曾響起多少次騾馬嘚嘚的蹄聲。。。
而如今,寺登街,不再有馬幫,也沒有遊客,她那麼安靜,好像微風吹過這高大的柿子樹,都可以聽得見。
老人和孩子坐在街邊,他們已不習慣那種人來人往了,當看到我這個外鄉人,不禁露出驚異的神情。
被稱為雲南懸空寺的寶相寺,始建於元,現存建築是康熙年間重修的。
在寺院里可以仰望緊靠著崖壁修建,彷彿懸在空中的懸空閣和玉皇閣。
這是重檐歇山頂的懸空閣。
這是三層六角樓閣的玉皇閣。
寶相寺也沒有遊客,但有很多猴子。我看到一隻猴媽媽抱著著猴寶寶,看上去寶寶已經死了好久。我怕猴寶寶傳染了猴媽媽,趕忙告訴工作人員,希望能他能做點什麼。
石寶山的支峰石鐘山,屬於丹霞地貌,但它又比普通的丹霞地貌更為有趣,它特殊的紋路,使山岩看上去有些像松子,有些像烏龜背。
哈哈,觀音岩旁邊的這個,好像一個石蛋。
石鐘山石窟,又叫劍川石窟,從南詔(時間相當於唐)到大理國(相當於宋),經曆數百年形成的(約649-1094年),在1961年就是國保了。
石鐘山石窟分布石鍾寺、獅子關和沙登箐三處。古人真是會選地方,這三個地方都是這種好玩的丹霞地貌。
刻於南詔末年的一佛二弟子二菩薩,它的位置就在沙登箐一顆大大的松子山包下面。
石鍾寺對面的獅子關,山上布滿了一塊塊的小石包。
鏡頭拉近些,看清楚點,左上方這個,的確好像一隻獅子。
這個小石包凹陷的位置,雕刻著高鼻深目的觀音化現梵僧。它雕刻於大理國時期,離現在800多年了。
南詔王異牟尋議政圖。窟約正方形,高和寬約1.7米,深0.4米。有造像9軀。中間坐在龍椅上的就是南詔第六世王異牟尋。哈哈,這個龕是絕對的地方特色。
劍川還有一個景風公園,要特別講講。景風公園裡有一座景風閣,是清朝的趙藩倡議修建的,寓意是要敬仰先賢遺風。
成都武侯祠里著名的攻心聯就是趙藩寫的,「能攻心則反側自消,自古知兵非好戰;不審時則寬嚴皆誤,以後治蜀要深思」。
單單為了這個我一定要去景風閣看看。我希望可以站在趙藩當年站過的地方,和他凝望同樣的景物。那麼,當年,趙藩有沒有也看著這個可愛的獅子柱礎笑了呢。
後來我看到公園裡有個指路牌,寫著趙藩墓,原來趙藩是劍川人。我問一位當地人,他說墓在山上還有1公里。我趕時間就沒去。但,至少,我已經盡量去親臨了。
喜歡霏霏希望旅行,請關注跟上霏霏的腳步。備註一下,文章中的圖片都是我自己拍攝的,我不喜歡盜圖的人。
TAG:跟上霏霏的腳步 |
※霸氣!千載只一鑿——木,無不可雕!東陽、徽州、潮州、劍川木雕
※開鑿於南詔大理國年間的劍川石鐘山石窟是中國南方最具代表性的石窟之一
※劍川七日深度游:滇西北最不能錯過古鎮,原汁原味文化和民俗民風
※劍川第一美食山老腿:讓詩人舒婷都無法淡定,最愁竟然是火腿不夠
※劍川古城人家的梅花情緣
※劍川古城:茶馬古道的重要一站,現在就像現實版的清明上河圖
※走近劍川黑陶和木雕
※大理劍川石寶山寶相寺失火,官方別急著撇清責任!
※劍川:文獻名邦 蝴蝶泉邊有奇緣 劍川木雕 栩栩如生名四方
※劍川太子會:活動始於中原,現白族傳承,全城迎太子,盼國泰民安
※游劍川縣甸南鎮獅河下河村仙子山記
※劍川段昆云:白族有種樂器叫「愛情衝鋒槍」,他就是最好的槍手
※劍川石鐘山記
※劍川興藝木雕這次亮相不簡單!
※劍川的大木作,帶你重溫民間絕活技藝
※劍川邂逅徐霞客:三百年住過老房子還在,楊氏後人講述他來家故事
※茶馬古道——劍川縣沙溪鎮寺登街
※探秘劍川黑陶:匠人說老祖宗傳承沒有秘密,但燒制噙滿心血和汗水
※劍川羊岑馬鍋頭:茶馬古道後人誰不糾結,哪個漢子沒有馬幫情懷?
※白族阿吒力民俗音樂傳習所在白族大縣——劍川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