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今晚我們只談戲劇——第71屆托尼獎側記

今晚我們只談戲劇——第71屆托尼獎側記

2017年6月11日,第71屆托尼獎頒獎典禮現場。重頭戲是大量的音樂劇表演。

今晚我們只談戲劇——第71屆托尼獎側記

文 | 徐征

(駐美媒體人)

「感謝奶奶賣了她的訂婚戒指,我才能來到紐約成為一名演員。」第71屆托尼獎最佳音樂劇女配角得主蕾切爾·瓊斯(Rachel Bay Jones)在台上說。她出生於演藝世家,父母都是莎劇演員。19歲那年,她用奶奶賣戒指的錢搬到紐約,在戲劇圈籍籍無名了數十年。她說,她等得實在太久了。

等得更久的,是出演復排音樂劇《你好,多莉!》女主角的貝蒂·米勒(Bette Midler),雖然已貴為一代傳奇巨星,但在此次獲得最佳音樂劇女主角之前,她只拿到過托尼的特殊獎項。從1966年出演《屋頂上的提琴手》算起,已經過去了整整五十年。「我要感謝所有托尼獎的投票人,」貝蒂·米勒在她超長的獲獎致辭里說,「這些投票人里,有許多和我約過會。」

相比之下,《致埃文·漢森》(Dear Evan Hansen)里的本·普拉特(Ben Platt)就幸運太多。父親是《魔法壞女巫》的製作人,本11歲開始演戲,17歲出演青年版《悲慘世界》里的冉阿讓。此次他的競爭對手多是數次提名獲獎的前輩。但他的獲勝幾乎毫無懸念,也由此刷新了最佳音樂劇男主角的年齡下限,23歲。

《致埃文·漢森》(Dear Evan Hansen)海報

托尼贏家贏在何處

去年被《漢密爾頓》橫掃11項大獎的托尼可以說毫無懸念,今年好戲紛呈,反而給戲劇愛好者增加了許多樂趣。

此次最大贏家無疑是《致埃文·漢森》,一舉包攬音樂劇類別中六項大獎。在音樂劇巨制越來越多的百老匯,《致埃文·漢森》和兩年前的托尼得主《歡樂窩》可謂以簡潔取勝的清流。《致埃文·漢森》只有八個角色,樂隊只有八人。《歡樂窩》共九個角色,樂隊七人。兩部戲都以內心戲見長,關注特殊群體,試圖觸碰觀眾內心深處的隱秘部分。這樣,一來觀眾不會被繁複的配角和炫目的舞台效果分散注意力,二來也降低了製作成本。

《致埃文·漢森》講述了自閉症高中生埃文·漢森的故事。他的同學因抑鬱症自殺,漢森暗戀死者的妹妹,但極度自卑不敢表白。為了寬慰這家人,漢森偽造郵件,謊稱自己是死者生前好友,並以紀念同學的名義,在社交媒體眾籌一個象徵二人友誼的蘋果園。劇組將社交媒體搬上舞台,臉書和推特在舞台的投影上滾動,原本就已混為一體的虛擬和現實,邊界更加模糊不清。

該劇到今年年底的票已幾乎售罄,目前周票房超過120萬美元。與酒吧、搖滾音樂節相比,看劇是一個相對保守和過時的娛樂方式,劇場里歷來以年長的觀眾居多。但《致埃文·漢森》吸引了大量年輕人到劇場,他們抱成一團哭著看完,紅著眼睛在散場出口倚著長長的欄杆排隊,等著出演漢森的本·普拉特簽名,爭先恐後地講述自己與漢森有太多共鳴。

本·普拉特在《致埃文·漢森》中唱了11首歌,三首是獨唱,戲份吃重。一直縮在自己殼裡的漢森逐漸打開心扉,接納家庭,直面愛情。到母親擁抱漢森時,觀眾席上抽泣之聲已此起彼伏,動情之處甚至有人哭出聲音。已無法對心上人一家繼續圓謊時,漢森瀕臨崩潰,他無法面對質詢,退縮到舞台一角,彷彿耗盡了最後一絲氣力,縮肩駝背,聲淚俱下。長年累月地陷入這樣的情緒波動里,一周八場,周而復始,這樣的消耗對演員來說,用殘忍來形容並不過分。本·普拉特這尊托尼,著實來之不易。

如果說《致埃文·漢森》是本·普拉特的一枝獨秀,《遠道而來》(Come From Away)則是群戲的力量。這部戲講述一架飛往美國的班機,因「9·11」迫降在加拿大一個小鎮數日,飛機上成員與小鎮居民結下了深厚的感情。該戲情節簡單,短小精悍,是《致埃文·漢森》最大的競爭對手,最終摘得最佳音樂劇導演獎。它沒有明星,也沒有重點突出某一個角色,演員靠簡單的服飾變換(如摘帽脫帽)分飾幾角,合唱、群舞,音樂充滿動感,很容易調動起觀眾的興奮點,是典型的傳統百老匯風格音樂劇。

本·普拉特在《致埃文·漢森》中唱了11首歌,三首是獨唱,戲份吃重。一周八場,周而復始,這樣的消耗對演員來說,用殘忍來形容並不過分。本·普拉特這尊托尼,著實來之不易。

最佳話劇得主《奧斯陸》(Oslo)以巴以和談為背景,再現了拉賓和阿拉法特在白宮前的歷史性握手背後的故事。《奧斯陸》的劇作羅傑斯(J.T. Rogers)非常喜歡寫歷史潮流裹挾個人命運的題材,他認為,「新聞給了我們更敏銳的思維,戲劇卻可以舒張我們的感受」。《奧斯陸》得來十分偶然,羅傑斯約一位外交官朋友喝酒時,外交官說自己和妻子曾參與了奧斯陸和談,希望能有人寫寫。這簡直是故事自己送上門,自然讓羅傑斯大喜過望。

《奧斯陸》層次鮮明,衝突交織,來自不同陣營、不同宗教文化背景的代表最終互相理解。前一秒鐘大家還吵得不可開交幾乎崩盤,後一秒鐘因為闖進了兩個德國遊客,一群人馬上又裝作若無其事稱兄道弟來掩飾。隨著和談成功,代表們也帶著友情各歸故土,但尾聲里,各自獨白交代了這場和談並沒有換來真正的和平,用現實撕裂了戲劇帶來的虛幻。

同樣撕裂虛幻的還有摘得最佳導演的話劇《有傷風化》(Indecent)。該劇也是基於真實事件的創作,上世紀20年代猶太劇作家將猶太劇目帶到美國,因劇中有女同性戀情節,被判為有傷風化,以致有人獲罪入獄。在劇末,離開美國回到歐洲的猶太戲劇人,為了延續藝術忍飢挨餓,卻仍然逃不過「二戰」中猶太人的命運。他們戴起六角星,排成一列,燈光一冷,兩位女主角在幻想中出列嬉戲,舞台上大雨傾瀉,她們在雨中擁抱親吻,彷彿獲得新生。然後燈光一暖,所有人的袖口中漏下大量細沙,伴隨著一句「塵歸塵,土歸土」的旁白。該劇因此還獲得了最佳燈光設計獎。

托尼獎給誰看?

每年托尼獎的編導似乎都要不斷拷問自己,這台晚會到底是要給誰看?為了讓還沒來得及飛到紐約看劇的觀眾也能看懂,開場曲通常會選用一些以往的知名音樂劇中的段落。而今年的頒獎晚會一反常態,開場串燒都是當季新戲。

主持人凱文·史派西以埃文·漢森的造型出場,左手打著石膏,右手模仿著本·普拉特咬指甲的動作,他身後的布景則出自提名新劇《土撥鼠之日》。如果不是在紐約按時追劇,這個開場恐怕會讓人摸不著頭腦。顯然,編導將觀眾定位劃給了已經貢獻過票房的人。

凱文·史派西第一次主持托尼獎,他自知和托尼獎不太搭調,自嘲說自己在候選主持人里排第15,如果將來其他人都不肯主持奧斯卡的話,他也願意試試。選擇凱文·史派西,無疑是編導對於廣大電視觀眾的熟臉策略。然而托尼獎歷來是音樂劇的主場,史派西的氣質和唱跳功底,與之前音樂劇出身、唱作俱佳的休·傑克曼和尼爾·帕特里克·哈里斯等人都相去甚遠,最後只能揚長避短,靠扮起《紙牌屋》里的總統扳回一城。

凱文·史派西第一次主持托尼獎。

《紙牌屋》劇照

托尼獎的定義是「美國戲劇最高獎」,按照音樂劇和話劇兩個分類頒獎。但話劇的風頭和地位都很難與音樂劇相提並論。百老匯一個季度的十幾億票房裡,話劇只佔一個多億。不過,音樂劇雖風頭正勁,卻始終被認為通俗膚淺。去年「血洗」了托尼獎的《漢密爾頓》作者林·曼紐爾·米蘭達(Lin Manuel Miranda)在頒獎時,還特意表達了對音樂劇的支持:「能成為美國百老匯音樂劇這一光輝傳統中的一員,我感到十分自豪。」

托尼獎對票房的影響是巨大的,戲劇市場對獎項的反應精準得近乎殘酷。每年典禮結束後,獲獎劇目票房就會持續攀升,而顆粒無收的劇目則會應聲下跌。

在托尼的頒獎典禮上,重頭戲從來都是大量的音樂劇表演段落,各家製作人為了能在托尼上表演幾分鐘而擠破頭。這短短几分鐘的表演,能讓本來就票房緊張的戲變得更加一票難求,也能讓一些半死不活的戲再靠暑期遊客多苟延殘喘一會兒。

劇場表演受制於場所,在網路還不發達的時代,這樣全國大規模的直播,是這些劇作接觸大眾的惟一契機,重要性不言而喻。隨著百老匯票價的節節攀升,觀眾「試錯」的成本也逐漸升高。在眼花繚亂的劇目和有限的信息里,托尼獎幾乎是大多數觀眾能抓住的僅有稻草,讓他們在有限的選擇里不至於錯得離譜。

戲院離政治有多遠

儘管戲劇圈堪稱是「左派中的左派」,此屆托尼獎卻沒有大打政治牌。除了主持人調侃了一句「CNN是最值得信賴的假新聞」,只有嘉賓史蒂芬·科爾伯特在頒獎時,拿總統開涮了一下。

科爾伯特說,華盛頓有一出每四年就要「復排」一次的全民大戲,按說應該上演四年,但因為「戲評」太差,會不會提早下檔還未可知。他還說今年的版本從上世紀80年代起就在離百老匯不遠的第五大道上演,指特朗普80年代在第五大道上建造的特朗普大廈。又暗諷該製作是昂貴巨制,主演讓人難以置信,至於化妝髮型就更加??呃,不可說,不可說。

此外,凱文·史派西扮演了一段比爾·柯林頓。因《致埃文·漢森》里有偽造郵件的情節,「柯林頓」便說本·普拉特雖然歌唱得不錯,但偽造電子郵件賬戶這事,還是我媳婦更擅長。

《凱撒大帝》,劇中的金髮凱撒(左二)洗著金浴缸、西裝革履,最後被政敵亂刀捅死。

這不代表如今的戲劇圈真的跟政治不相干,相反,戲劇圈與白宮的衝突已經升級。百老匯上,奧威爾的《1984》已經開演,寓意明顯。數條街外,還有一部叫《建起那堵牆》的新戲,劇中主角分別是支持特朗普的德州沒落白人中產和受過高等教育的自由主義黑人。連電影導演邁克爾·摩爾也要在百老匯踩上特朗普一腳,想排一部講述「一個國家選舉了一個瘋子」的戲。

不過,特朗普也並非牆倒眾人推。最近達美航空和美國銀行相繼宣布取消對紐約公共劇院當季莎劇的贊助,因為他們認為,今年的劇目《凱撒大帝》玩過了頭。劇中的金髮凱撒洗著金浴缸、西裝革履,最後被政敵亂刀捅死。撤銷贊助的消息引起輿論嘩然。紐約公共劇院的總監Oskar Eustis發聲稱,凱撒的故事告訴人們,民主是多麼脆弱,如果有人試圖用非民主手段來追求民主,這個故事當為他們敲響警鐘,「而不能學著暴君的樣子對抗暴君。」

莎士比亞在《凱撒大帝》中寫道:「多少年以後,我們這一場壯烈的戲劇,將要在尚未產生的國家,用我們所不知道的語言表演!」經典之所以是經典,因其有穿越時光的力量。莎翁的台詞,戲裡戲外的「劇情」,今天依然入時。這恐怕是托尼後生們可望不可即的。但他們或許可以嘗試,讓戲劇的歸戲劇,凱撒的歸凱撒。

刊於《財新周刊》2017年第25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財新文化 的精彩文章:

鈴木忠志:努力創造一種永久之花
教堂鐘樓盛開了金屬尖頂——評羅密歐·卡斯特魯奇《俄狄浦斯》
陳方正:阿爾法圍棋隨想
江鑄久:從吳清源到AlphaGo
二十年後,羅伊的新書

TAG:財新文化 |

您可能感興趣

2月14日,這段歷史我們不應忘記
152年來,我們首次相約月下
2月10日晚,我們在家裡等著你!
18套冬季日常穿搭夠你半個月不重樣啦,讓我們從2017美到2018!
我們住在2月13
150年一遇的紅月亮?31日晚上我們一起來「月會」!
你栗的戀愛日記:我們521天啦
今夜河內,像不像我們的2001?
30天我們一起學手繪!打卡第九天
30天我們一起學手繪!打卡第七天
一部基督徒主演電影,2018年1月16日全國上映!我們為中國電影祝福!
30天我們一起學手繪!打卡第六天
2017那些讓我們熬夜追完的網劇,第一部就高達9.0分!
法戰任務線 直播陪你肝!2月14日晚8點我們勇奪黎塞留!
我們會記住這個29歲的年青人,就像2050年也一定會有人記住我們一樣
30天我們一起學手繪!打卡第八天
一年只開四個月,人均7000的晚餐我們吃了什麼?
30天我們一起學手繪!打卡第五天
30天我們一起學手繪!打卡第十九天
我們歡聚一堂,迎接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