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宗首次尋公孫勝,真找不到?為何第二次能找到?
宋江接全家上梁山泊後,公孫勝以回家探母為由離開。
打祝家莊之前,宋江突然提起公孫一清,原著道:「我等弟兄眾位,今日都共聚大義,只有公孫一清不見回還。我想他回薊州探母參師,期約百日便回,今經日久,不知信息,莫非昧信不來?可煩戴宗兄弟與我去走一遭,探聽他虛實下落,如何不來。」
《新水滸傳》
之後,戴宗請命下山。
可到了薊州,一連三日四處打聽,都沒有公孫一清的消息,後又找了兩日,還是沒有消息。
無奈,只好返程。
此次戴宗下山,並非一無所獲,帶回了飲馬川三頭領以及楊林,還結識了楊雄和石秀。
雖然沒找到公孫勝,但帶回這麼多頭領,也算立功了。
不過呢,有一個問題卻值得深思。
尋公孫勝,這是大事,戴院長卻只用了五日去找。主要工作用了五日,與草寇們的交往卻不止五日。
以此來看,戴宗下山純粹應付差事。
應付差事,這可不像戴宗的作風。況且,安排他工作的不是晁蓋,而是與他有生死之交的宋江。
戴宗為何如此呢?
我們還是看一下第二次找公孫勝的起因和安排,原著道:「卻說宋江見折了人馬,心中憂悶,和軍師吳用商量道:只這個高廉尚且破不得,倘或別添他處軍馬,并力來劫,如之奈何?吳學究道:我想要破高廉妖法,只除非依我如此如此。若不去請個人來,柴大官人性命也是難救,高唐州城子永不能得……要破此法,只除非快教人去薊州尋取公孫勝來,便可破得高廉。」
之後,戴宗再次下山,這次帶上了李逵。
看完這次尋公孫勝的起因和安排,朋友們應該發現與第一次的差別。
第一次尋公孫勝,宋江提出。
第二次尋公孫勝,吳用提出。
此時的宋江和吳用,一個梁山泊二把手,一個梁山泊三把手。戴宗呢?服從三把手的安排。
這事兒,有點意思了。
《新水滸傳》
宋江這第一大狗腿子戴宗,此時為何只聽吳用的安排?
因為,此時的宋江,剛剛接受了招安,並未將吳用視為最信任的兄弟。
舊文提到過,吳用設局,用宋江取代晁蓋,成為自己招安路上的最有利幫手。
表面上的二把手或者三把手,其實是一把手,梁山泊的走向,皆出自吳用,宋江只是執行。就好比《西遊記》里的沙僧,只會喊一句「大師兄,師父又被妖怪抓走了」。宋江與沙僧一樣,只要有事,便問一句「軍師怎麼看?」(戲說,原著只是意思相似)
第一次尋公孫勝,宋江提出,吳用附和,並未囑咐戴宗一定要找到;第二次不同,吳用提出,且務必要戴宗和李逵找到公孫勝。
此刻,吳用的命令才是最管用的,戴宗唯命是從。
直到打華州,宋江親身經歷了「遇宿重重喜」之後,吳用才真正的成為宋江最信任的兄弟;吳用也一樣,從那時起,他才真正認可了宋江。
那麼,吳用為何阻止宋江尋公孫勝呢?兩點原因:
1、與公孫勝的矛盾
公孫勝只想與吳用劫富濟貧,並不想招安。當他看清吳用以及新來的宋江後,認為梁山泊變味了,因此藉機走人。
這個矛盾雖然沒有激化,但吳用心知肚明。
解決這個矛盾,最好的辦法便是時間。時間長了,公孫勝可能會想通。
假如沒想通,那就棄公孫勝。不到生死存亡之時,絕不去找他。
2、公孫勝與晁蓋
公孫一清與晁蓋的想法一樣,想將梁山泊作為世外桃源。吳用想用宋江取代晁蓋,公孫勝回來便會礙手礙腳。
所以,不讓戴宗找到他,只是下山走一遭,做做樣子罷了。
《新水滸傳》
打高唐州的時候,不得不請公孫勝回來。而此時,宋江已經具備取代晁蓋的基礎了,即便公孫勝回來,也改變不了接下來發生的事。
以上兩點,便是吳用不讓戴宗找到公孫勝的原因。其心之惡毒,不是一般謀士所能比的。
所以,戴宗不是找不到公孫勝,而是不想找到。
※神行太保戴宗,欺軟怕硬,住在觀音庵,是大奸大惡之人?
※李逵哥哥李達膽小,但他有一點,梁山很多好漢比不了
※梁山泊眾頭領對李逵如何?看得起他嗎?這件事見分曉
TAG:評閱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