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是一種「打練分開」的拳法
【導讀】內家拳之所以看起來根本就不像是打人的樣子,就是因為本來這些動作就不是為了打人而設計的,而是為了提高身體的機能而設定的。內家拳的各種招數套路僅僅是練法,而不是打法。
真正能夠克服人類天性的障礙,達到比較完美境界的拳法,我以為應該是練法與打法分開的拳法。因為「打」的時候,強調的是最強的力;這個目標一旦確立,在有效打擊對方的時候,難免對自己的身體有過分的使用,所以很容易傷身,所謂的未傷人,先傷己。例如拳擊,就是典型的「打練合一」。
外家拳中很多都是練法即是打法,練為戰,這種拳術很容易上手,也相對比較實用。但是容易留下內傷(內臟損害),四五十歲以後,外家拳手的能力和身體素質都會快速下降,留下很多遺留問題,有些拳師往往壯年就莫名其妙的死去了,這都是練法不當留下來的問題。
一、太極實戰之謎
一種練法與打法分離的高妙拳法!如果練拳的時候,強調對身體素質的全面提高,然後用提高後的身體機能(速度,力量,靈巧性等)來進行對抗,就必須把「練法」和「打法」分開才行。這種拳法,上手一般會慢一些,剛開始看不出太明顯的效果。但是一旦功成之後,又是一般的外家拳所無法對抗的了。其實這就是內家拳的原理!內家拳之所以看起來根本就不像是打人的樣子,就是因為本來這些動作就不是為了打人而設計的,而是為了提高身體的機能而設定的。內家拳的各種招數套路僅僅是練法,而不是打法。
可惜,懂得內家拳練法的人很多,懂得打法的人卻很少,甚至大多數練拳的人,根本就不知道還有「打練分開」這一說。有些「某某拳第幾代正宗傳人」練了一輩子的拳,居然不知道自己的拳僅僅是「練法」而已,根本不知道本門還另有一套「打法」和心訣。內家拳的推手(不僅僅是太極,別派也有類似的方式)看起來很像是打法,師傅示範一下推手,徒弟以為就是「打法」了。其實推手也只是「練法」之一,不是打法。僅僅知道練法的人,是不能實戰的,因此現在的很多所謂「內家拳」基本上都是只能自己內部玩玩而已。
由於內家拳的傳承中,特彆強調學生的「德行和資質」。剛開始入門的時候,師傅都是只教「練法」的。反正師傅也是天天這樣練,學生沒有理由說老師沒有教真功夫。但是如果學生的資質不好,或者是老師發現學生的德行品性不佳,就肯定不會傳授「實戰心法」的。也就是如何把練法變化成「打法」,只有當徒弟的「練法」已經具有一定的基礎之後,師傅幾句話「一點」就通了。如果缺了這「一點」,一輩子也就是一套糊塗拳。如太極一脈,學了太極的練法,未必懂得太極的打法。現在練太極的人很多,大多數「傳統套路」其實都是有來源的,都有一定的道理,的確是老祖的傳承。但是後人在練的時候,如果不懂實戰打法,這些練法就起不到真正的實戰技擊作用,就變成體操了。
太極拳第三個階段是「無意」,也就是常常說的「無招階段」了。這個時候,手中有拳,心中無拳。一切都因應對手的變化而變化。出招非招,乃是相應而接招應招。一招出手,看似平平無奇,但是隨手施為,卻有莫大的威力。這是武術的最高境界。拳經所謂的「拳無拳,意無意,無意之中是真意」。也是所謂的「因敵變化顯神奇」階段了。
這第三階段的拳法,就是太極的要領和高明之處。可惜的是:絕大多數練太極的人,卻連第二階段都沒有達到。因為他們想跳級直接到第三階段,結果永遠在第一階段裡面轉。很多太極老師教學生們要「無意」,要放掉攻防的意識。卻不知道這種話只能對已經「有意」的,具有明顯攻防意思的人來說。對於很多連門都沒有入的人,哪裡能談「意無意」?他們僅僅是在「無明」階段,「本能」階段,必須先具有攻防意識後,才能進一步提高,談「無意」的境界。
二、練法和打法的關聯各派太極風格特點略評
練法和打法是有一定關聯的。如果懂得打法的人,可以從各派的練法,個人的套演練法特點,就可以看得出來他們的打法。因此,嚴格地說,「打法」即使師傅不教,只要真正把練法練對的話,也是可以琢磨出來的。當然,這要練者很有「天賦」,對攻防的感覺要很好才行。
我看楊氏太極的時候,發現楊氏拳真打起來的話,實戰中應該常有的,確有大師風範。其拳雍容大度,舉手應招輕描淡寫,出手看似平凡無奇,卻無人能擋。怪不得當年的楊露蟬及其父子號稱「楊無敵」,這不是沒有原因的。可惜的是:此拳如果不懂打法,就這樣照套按貓畫虎的練下來的話,練出來的拳就是託大的「找打拳」。楊氏的某嫡系後人,被太極圈內的人稱為「楊白菜」,皆因其拳雖然傳自父祖,打起來很「質樸大方」,但是由於失去了其祖「大氣簡潔」的外表下包含的超強實力和自信,結果是只要練了幾年拳人,幾乎誰都能打他,把他當成「白菜」了誰都能吃。這實在是令人嘆息!
同樣是得自楊氏親傳的吳式太極拳,初看起來有點怪模怪樣的。坦率說,與楊氏的拳法相比,拳架有些「小家子氣」。但是如果懂得練法和打法之間聯繫和區別的人,一看就知道:吳氏的創拳人與楊氏拳,恰好走了拳的一體兩端:吳氏的攻防實戰是小巧靈活和變化多端,強調身法步法,手法的巧妙應用,其出拳必定是招數巧妙,常常匪夷所思地制人。假如與楊氏對敵,您的感覺是「無力」,怎樣做都沒有辦法應對的話,如果與吳式對敵,你的感覺就是手忙腳亂,「防不勝防」了。當然,這是指得了吳氏真傳的人。如果僅僅得了一套吳氏的套,雖然天天練,卻不懂其中的變化竅要,不明拳理的話,練出來的東西,就是花拳繡腿,看起來複雜,其實根本無法實戰,只能在門人內部「實戰表演」的時候用來玩而已。
孫式的太極拳,也間接來自於楊氏。其特點正好介於兩拳之間,打起來很簡潔,然而架子動作偏小。不過孫式的太極,大家能夠學到的僅僅是練法。如果我所猜不錯的話,孫氏太極的打法,是取自於形意的取中、用中、破中,對手很難防住的。但如果不明形意攻防之理,僅僅練孫氏太極的套路,恐怕也是打不了人的。
最後說說陳氏太極拳。這一派太極自稱是「太極拳的創造者」,所謂的「天下太極出陳溝」。拍的幾個電視劇等也這樣,所以造成了人們的這種普遍印象,似乎太極拳就是陳家的家傳。不過最奇怪的就是:其他所有的太極門派套路演練中都是很輕巧柔和的,沒有發力的動作;就陳氏拳有發力,與其他太極拳完全不是一個路子的。如果它真是「太極拳的創造者」,怎麼教的徒弟一個個都「很不肖」呢?要不就是陳溝人「保守」一點,對外只傳「假貨」,真貨自己留下來。可是,當年這些拳家(孫,吳等),都是「練家子」,怎麼這麼好騙呢?還當寶貝似的傳給後人好好練?可見這種說法,實在太難以自圓其說了。
陳氏太極能不能打人呢?當然能了。練好了此拳,一般人應該不是對手。不過無論力量和速度,可能都比不上專門的內家真傳太極門人,以及專門的外家拳拳手。原因就是因為陳氏把練法和打法混在一起了,所以反而有點內不內,外不外的,算是怪怪的吧。我認為陳氏的拳,只能達到拳法中的第二階段——有意。這也很不錯了,相對於其他好些自稱「正傳人」,打著「無意無招」的皮相,卻實際上只能在第一階段(無明)打轉的太極們卻根本就無法與人實戰過招的拳派相比,陳氏拳已經是相當「實用」的了。可惜,練了陳氏拳,肌肉力量和動作慣性定型後,恐怕就難得進入第三個階段了,更別指望「階及神明」了。
我自己現在比較喜歡看看吳氏,孫式的門人演練的太極套路。從中能夠看到太極變化多端和奇妙之處。趙堡的太極是最有特點的,雖然都稱趙堡拳,但似乎裡面又分了很多區別,「架子」很多,大中小架,忽雷架,顫架等等,讓人目不暇接。其實只不過是後人練拳的不同風格表現罷了。我認為現在的諸多太極(北派)源於趙堡,從拳架上來看是有依據的。因為她的個性很豐富,恰好暗合拳意。一個楊露蟬,教出來的徒弟個個不同,太極本來就是依據練者的個性和修為,而在表面上有一些區別的,趙堡拳自然也一樣了。
趙堡太極看歸看,練歸練。我認為練太極的話還是應該走「大氣優雅」的路子。但是這個「大氣優雅」中,需要藏有無窮的變化,不然就是獃子拳了。所以我不時去看看這些很有特點的拳,以及一些不太有名的太極拳,對於開闊練拳的思路,還是頗有益的。
太極拳演練的時候,看起來實在不像是一種可以實戰的拳法。不僅慢,而且動作似乎也不夠直接,東摸西摸的樣子。這種理解其實也對,因為我們看到的,都只是太極的練法,而非打法。實戰的時候,用「練法」去應對的話,恐怕早就被打趴了!
不過我也發現,懂得太極的練法和打法不同的人似乎很少了。很多派的「大師」,把祖先留下來的拳套一招一式的分學,詳細告訴大家這一招是怎麼用的。比如野馬分鬃就是接住對方的手,然後向外旋轉下壓,另一手輔助向前扣住對方大臂,將對方按到地上等等。這種教似乎很受歡迎,還博得了「公開門內不傳奧秘」的美名,而且門內的人們在互相練的時候也覺得「很有用」。但是懂行的人看了會笑掉大牙的。
很簡單:如果太極的打法就是這種樣子的話,基本上真的就是「找打拳」了。坦率說,真打實戰的話,一個初練拳擊一兩年的新手,就可以擊敗這些照貓畫虎,比著拳招「實戰」數年甚至數十年的「老太極」了。老話裡面就說「好拿不如賴打」,真打起來誰跟你這樣慢慢的玩?我相信這些門人們總有一天會發現:師傅教的攻防辦法,只能在內部互相比試一下,互相喂招玩兒,根本就拿不出去的。
可「徒弟們」往往以為這是因為「不到」的原因。其實,照這種樣子練拳的話,別說十年不出門,一百年也練不出來的。因此很多「太極門人」,都只能與本派的人們「過招」,在互相「喂招」中,假想自己的拳「很有實戰價值」。
太極的「練法」練什麼?與所有的技擊一樣,主要就是練力量和速度。太極的練法是「有招」的,這就是大家都知道的各派多少式的招數套路。門人們利用這些有形的招數,來去除身上的僵勁,並練成整體勁,同時提高身體的協調性和靈活性。所謂的太極的「無招」,是指打法而不是練法;打法就是「無招」的,沒有具體的方式,只有基本的原則,也就是「打法心訣」。
真太極的打法,估計見過的人很少,就算見到了也不會認識的。因為它與平時見到的太極拳方式,是完全不一樣的風格。給人的感覺就是「特別快速和威猛」,根本不像是「軟綿綿,慢吞吞」的內家拳,而像是極剛、極猛的「外家拳」。這種打法,是「一觸即發」,快得令人驚異:在交手的一瞬間,整個身體就走完了一個完整的勁,達到所謂的化發一體,力量和速度都很驚人。但是從外形一般人是看不出來這種內在勁的變化,甚至連交手的當事人就是被打出去也莫名其妙的了。所謂的「疾如風,快似電,還嫌慢!」,就是太極一派的打法。
內家拳的打法中,有一句話讓人很不好懂,就是「打人如親嘴」!如果內家拳沒有練到一定的程度,告訴你這句話也是沒有用的,你根本就用不出來。實際上,內家拳打人的時候並不是「舒展大方」的,可能並不好看。內家拳講究手不空出,只在接到對方的勁之後才出拳。這樣最佳的出拳機會,就往往與對方靠得很近,就像是兩人要親嘴一樣。這樣的距離上,練外家的人由於需要用腰腿擺動的力矩來獲得肌肉力量的殺傷力,因此就根本、就無法貼身發力。可是真正練內家拳的人,講的就是「力不出圈」,就是專門在身體的重心周圍發力,因此發出來的力量奇大。這種專門在別人無法發力的近身距離內,以別人無法發力的身體姿勢,來發出超強力量的拳派,完全做到了「出人意料之外」。因此,一旦出手,對手就只有一條被打飛或者當場被擊垮在地。
內家拳在練的時候,身體要求是舒展大方。可是在「打」的時候,身體要求卻相反像是一根繃緊的彈簧一樣,身體似乎是被壓著的,但隨時準備彈起來。說的好聽一點,身體就是特別像是正在捕食的豹子,或者說是捕鼠的靈貓。而對手,對於這樣的一種姿勢,往往是「不堪一擊」的,他們幾乎沒有機會來拚命。更要命的是:他們即使打人出手後,身子依然保持捲曲的樣子,因為它隨時有下一次的出擊。所謂的「太極者,長拳也,如長江大河,滔滔不絕」,中間是沒有斷點的。因為太極的打法一旦出手就是連綿不絕的兇猛進攻,不給對手任何機會,不讓對方有機會,怎樣做到呢?很簡單,就是攻防合一。拳出手後,第一是「不後退」的要訣,「硬打硬進無遮攔」,第二是連消帶打,不會給時間讓對手來反應和調整的。
薪火相承
※太極不是擂台拳(下)
※走出太極人群的誤區 練太極趁年輕
※太極拳心得之抱元守一即太極
TAG:太極 |
※太極拳法是一種拳而不是表演
※太極拳法巧破三勢的練習,這個方法很實用!
※兵家的影響—太極拳是戰略拳法
※金庸小說最強的拳法,太極拳與它相比不值一提,拳法中還包含16種奧妙!
※太極拳法要自然 切莫一味求慢練
※一拳超人:邦古的碎岩拳是入門拳法,領悟呼吸法,可施展神殺拳
※這種拳法還是第一次見——半步崩拳
※格鬥狂人深夜苦練拳法欲再次打假,太極粉絲:你太粗野了
※陳式太極拳實用拳法拳理9
※《倚天》中最高深拳法,威力不輸張三丰的太極拳,卻被人們忽略了
※武當拳法為何都是鷹拳、蛇拳、猴拳動物拳?這就要問問張三丰
※太極、八卦、九宮、形意四種技擊拳法!每一種都可以縱橫天下
※一拳超人:餓狼的神殺拳到底是什麼拳法?為何能與埼玉一戰
※聖鬥士:最強三種拳法,牛角拳可以一擊破水晶牆!
※陳氏太極拳實用拳法第六式——白鶴亮翅的注意事項
※金庸武俠中三大拳法排名,太極拳屈居第二,因為它還不夠柔
※李連杰功夫片被「虐」的最慘的一次,拳法用盡,都沒打贏對手
※一拳超人:餓狼掀翻三名頂尖英雄,勝利秘訣並非拳法而是抗打體質
※太極大師王戰軍避談格鬥狂人:太極拳實用拳法六要領,你知道么?
※傳統武術中能打的拳法,形意拳之十二形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