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快樂呢?讓我們來了解一下快樂的本源
《人類簡史》第一部分「認知革命」可以說是全書最開腦洞的一部分,然而接近尾聲還有一章也不容錯過,這就是第十九章——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
人類經歷了認知革命,農業革命,科技革命,直到現在,整個社會秩序,政治、日常生活和人類心理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然而,我們真的更快樂了嗎?
有科學家針對不同收入人群的快樂感做了一些研究,卻得出了這樣的結論:金錢確實會帶來快樂,但是有一定限度,超過限度以後的效果就不那麼明顯。所以,對於在經濟階層底層的人來說,確實錢越多越快樂。這個結論有點像一句我們常說的話:錢不是萬能的,但沒錢是萬萬不能的。
但是如果是生活中的一些突發事件,比如中了個百萬大獎,會給我們帶來什麼樣的影響呢,研究結果表明,中大獎的也只能給我們帶來一段時間的快樂感,這種快樂隨著時間會慢慢的減弱。
關於快樂最重要的一項發現在於:快樂並不在於任何像是財富、健康甚至社群之類的客觀條件,而在於客觀條件和主觀期望之間是否相符。其實快樂真的非常簡單,有一個小小的夢想,去實現它,你就得到了快樂。
再深入到快樂化學成分來看,我們能夠快樂的唯一原因,就是身體內發出快感的感官感受。那些剛中了樂透、剛找到真愛的人,之所以會快樂地跳了起來,並不是因為真的對金錢或情人有所反應,而是因為血液中開始流過各種激素,腦中也開始閃現著小小的電流。
照這麼說,想辦法讓人的大腦中持續保持著這樣的激素水平是不是就能讓人快樂了呢?答案是否定的,因為人類的生化機制就像是個恆溫空調系統,不管是嚴寒還是酷暑都要想辦法保持恆定。雖然遇到某些事件會讓溫度暫時有波動,但最後總是會控制調整到原來設定的溫度。
最能抓到快樂精髓的就是著名的新世紀(New Age)口號:「快樂來自內心。」金錢、社會地位、整形手術、豪宅、握有大權的職位,這些都不會給你帶來快樂。想要有長期的快樂,只能靠血清素、多巴胺和催產素。
在一項著名的研究中,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丹尼爾·卡尼曼讓受試者把生活中的時間分段,再一一評估這些時段,最後得出一個總的結論。比如說帶小孩這件事,絕大多數時間裡,我們要換尿布,餵奶,孩子哭了還要哄,雖然大多數時間並不是伴隨著快樂的,但是最終結論是,大多數家長都說孩子是他們快樂的主要來源。
這讓我們得出了另一個結論,快樂並不是愉快時間比痛苦時刻多就快樂,相反,快樂要看的是某人生命的整體;生命整體有意義、有價值,就能得到快樂。
如尼采所言,只要有了活下去的理由,幾乎什麼都能夠忍受。生活有意義,就算在困境中也能甘之如飴;生活無意義,就算在順境中也度日如年。不管任何文化、任何時代的人,身體感受快感和痛苦的機制都一樣,然而他們對生活經驗所賦予的意義卻可能大不相同。
如果我們將生活切成以一分鐘為單位來評估當時是否幸福快樂,中世紀的人肯定看來相當悲慘。然而,如果他們相信死後可以得到永恆的祝福,很有可能就會認為生活真是充滿了價值和意義;相對而言,現代世俗子民如果不信這一套,就覺得人到最後就只有死亡,遲早會被遺忘,沒了任何意義。
上面說了關於快樂的兩種可能性,如果快樂是在於感受快感,想要快樂,就得操縱我們的生化系統。如果快樂是在於覺得生命有意義,想要更快樂,就得騙自己騙的更徹底。還有沒有別的可能呢?
兩千五百多年來,佛教系統地研究了快樂的本質和成因,也正因為如此,最近有越來越多的科學團體開始研究佛教哲學和冥想。
佛教認為,快樂既不是主觀感受到愉悅,也不是主觀覺得生命有意義,反而是在於放下追求主觀感受這件事。人類的主觀感受沒有任何實質或意義。主觀感受就只是一種電光石火的波動,每個瞬間都在改變,就像海浪一樣。不論你感受到的是快感或不快,覺得生命是否有著意義,這都只是一瞬間的波動而已。
如果我們太看重這些內部的波動,就會變得太過執迷,心靈也就焦躁不安、感到不滿。每次碰上不快,就感覺受苦。而且就算已經得到快感,因為我們還希望快感能夠增強或是害怕快感將會減弱,所以心裡還是不能感到滿足。追求這些主觀感受十分耗費心神,而且終是徒勞,只是讓我們受制於追求本身。因此,苦的根源既不在於感到悲傷或疼痛,也不在於感覺一切沒有意義。苦真正的根源就在於「追求」主觀感受這件事,不管追求的是什麼,都會讓人陷入持續的緊張、困惑和不滿之中。
所有的主觀感受都只是一瞬間的波動,而且別再追求某種感受。如此一來,雖然感受疼痛,但不再感到悲慘;雖然愉悅,但不再干擾心靈的平靜。於是,心靈變得一片澄明、自在。這樣產生的心靈平靜力量強大,那些窮極一生瘋狂追求愉悅心情的人完全難以想像。
這好比一個人已經在海灘上站了數十年,總是想抓住「好的海浪」,讓這些海浪永遠的留下來,同時又想推開那些「壞的海浪」,希望這些海浪永遠不會靠近。就這樣一天又一天,這個人站在海灘上徒勞無功,被自己累的幾近發瘋,最後終於用儘力氣,癱坐在海灘上,讓海浪就這樣自由的來去。忽然發現,這樣多平靜啊。
我們現在會使用主觀幸福感問卷,希望找出來我們主觀認定什麼時候有幸福感,而且認為找到特定的情緒狀態就是找到了快樂。但相反的是,許多傳統哲學和宗教(如佛教)則認為,快樂的關鍵在於追求真我、真正了解自己。大多數人都以為自己的感覺、想法、好惡就組成了自己,但這是一大錯誤。他們感覺憤怒的時候,心裡想「我很生氣,這是我的憤怒」。於是這一輩子做的,都是想要避開某些感受並追求另外某些感受。但他們從來沒有發現,苦真正的來源不在於感受本身,而是對感受的不斷追求。
如果真的是這樣,我們過去對於快樂這件事的歷史認知,就有可能都是錯的。或許,究竟期望是否得到滿足、感受是否快樂都不是重點,真正重要的問題在於人類是否了解自己。
關於快樂本源的研究,還在繼續,但是,我們或許能夠從這些前人的思考中獲得一些新的認識。多給自己一些小目標,並實現它們,去讓自己不斷的獲取這樣的滿足感帶來的快樂,去讓自己的生活過的更有意義,抑或走進自己的內心深處,尋求內心的平靜。我們其實並不在意快樂的本源,只在意,我們能夠快樂的生活著。
※開啟登山之旅
※喝了這個湯,腦容量可以翻倍!
※Ratatouille:殘羹剩飯翻身成為高級餐廳美食佳肴的勵志故事
※身體被掏空了還剩點什麼
※周一!準備迎接噴涌而出霸氣側漏的骨膠原吧!
TAG:公眾號 |
※《本源》:我們從哪裡來?要往哪裡去?
※作為父母我們應該讓孩子聽我們還是聽孩子說,本源之道
※回到音樂的本源,《夢想的聲音3》在「好哭」之外還有什麼?
※我們修行就是要去掉障礙,回複本源
※「天地人合一」是否回歸本源?它與圓成佛道是一還是二?
※分享:《本源》一書提出的假說:人類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
※球鞋復古風愈發「回歸本源」,我們需要的是極盡笨重的「丑鞋」嗎?
※這就是孫悟空的本來面目!不是混世四猴,而是天地本源
※球鞋復古風愈發「回歸本源」,我們需要的是極盡笨重的「丑鞋」嗎? | 每周鞋評
※本源法師:發願往生西方入不退地 這個不退是哪裡?
※今天晚上7點半一起來聽本源法師講如何能得佛華嚴三昧?
※他是孔子最崇拜的人,沒有他,儒家就沒了本源!
※我的書法價格大跌,只是泡沫瘋狂之後回歸本源
※今晚7點半一起來聽本源法師講《佛說無量壽經》,為您打開通往極樂世界的大門!
※本源法師:傷害你的人其實都是來成就你的人
※微動畫:讓愛回歸本源,重新變得簡單
※今晚7點半一起來聽本源法師講《佛說無量壽經》,佛陀如何成就莊嚴極樂凈土的故事!
※什麼是本源能量?什麼是與本源能量對齊?如何與本源能量對齊?
※造成桔梗悲運一生的根本源頭不是奈落,一切的罪魁禍首其實是他?
※《上古捲軸6》如何才能不負眾望?B社需要回歸本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