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從「無賴」到皇帝:劉邦的成功之道是什麼?

從「無賴」到皇帝:劉邦的成功之道是什麼?

【引言】

毛澤東云:中國有兩部大書,一部是司馬遷的《史記》,另一部是司馬光的《資治通鑒》,都是有才氣的人,在不得志的情況下撰寫的。唯其有才,故能寫出好書,值得閱讀;唯其不得志,故能寫出深刻的書,值得參悟。

司馬遷縱橫恣肆,直抒胸臆。《貨殖列傳》,閱盡人間百態;《刺客列傳》,沉鬱凄美,蕩氣迴腸。《史記》不虛美,不掩惡,盡顯真精神。

司馬光厚德載物,憂國憂民。《資治通鑒》專取關國家興衰、系生民休戚,力求警鐘長鳴、讀史明智,「善可為法,惡可為戒」,赤子之心淋漓盡致。

如果說《史記》展現了道家的自由與洒脫,那麼《通鑒》則體現了儒家的使命和責任。鑒於《資治通鑒》用294卷的篇幅,記載了戰國之趙宋建立前1362年的歷史(若加上倒敘則超過1400年),涵蓋了「二十四史」中十九部正史的內容。其內容之深厚、史實之繁複,則是《史記》所不能比的。

我們的讀史,選擇了《資治通鑒》。

上起公元前403年,下迄公元959年,一千三百多年間華夏大地究竟發生過怎樣波瀾壯闊的歷史?300多萬字的《資治通鑒》,只是執政者「鑒於往事,有資於治道」的治國寶典嗎?普通人如何從這部煌煌大著中進入中國歷史的深處,領略中華文化的深沉智慧?應鳳凰網國學頻道邀請,歷史學家、清華大學人文學院教授、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張國剛先生開闢《品讀<資治通鑒>》專欄,為我們作詳細解讀。

王夫之《讀通鑒論》認為,讀史之旨趣,可以自淑、可以誨人,可以知道而樂!這個「道」是什麼呢?如何去達到這個「道」的境界呢?是司馬遷的無拘無束,還是司馬光的家國情懷,這則是可以任由讀者諸君去選擇的。

專欄作者:張國剛,清華大學人文學院歷史系教授,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曾為聯邦德國洪堡學者,主要致力於中國古代史、中西文化關係史的研究。

【張國剛讀史專欄】

品讀《資治通鑒》(8)劉邦的領導風格

劉邦說話比較幽默,司馬遷的妙筆又力求傳神。因此,一副嬉皮笑臉的劉邦就躍然紙上。司馬光的《資治通鑒》雖說比較正兒八經,卻也依然保留了這種風格特徵。

「劉邦,字季,為人隆準、龍顏,左股有七十二黑子。愛人喜施,意豁如也。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產作業。」(卷七)

草莽出身的劉邦,沒有專門學習領導力之類的管理課程,他的領導風格既自出杼機,又中規中矩,不離大道。

影視劇中的劉邦形象

劉邦自己總結的成功之道

公元前202年,劉邦定都洛陽(二年後遷都長安),宴會群臣,酒酣耳熱,一向行事不拘的劉邦,竟然一本正經地總結其成功經驗來。劉邦詢問群臣:「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項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而且預先申明要講真話,「毋敢隱朕,皆言其情」。群臣恭維說,你陛下與大家一同分享勝利的成果,項羽卻不能。劉邦說,你們知其一,不知其二。他自己娓娓道來:

「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填國家,撫百姓,給餉饋,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眾,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三者皆人傑,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項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所以為我禽也。」

大家都很佩服劉邦的結論。

劉邦把成功歸於張良、蕭何、韓信,說他們才是人中豪傑啊!說明他不僅有自知之明,而且有知人之智。假如做進一步的分析,劉邦用蕭何是可以理解的,蕭何與他是發小啊。劉邦用張良也是可以理解的,子房出身高貴(韓國相門之後),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劉邦起事不久,與子房相遇於留,二人就有合作關係。張良的智謀是久經沙場考驗的。最體現劉邦識人用人魄力的是用韓信。

韓信

韓信的家鄉淮陰(今屬江蘇淮安),離劉邦的故鄉沛縣(今屬江蘇徐州)、項羽的故鄉下相(今屬江蘇宿遷)並不遠。項羽大將龍且瞧不起韓信,因為韓信年輕時膽小怕事,忍受「胯下之辱」。大約這也是韓信在項梁、項羽叔侄手下,一再獻計卻不得重用的原因之一。

韓信少年時代的平庸,這事情項家軍知道,劉家軍一定也知道。劉邦以漢王之尊,入主漢中,韓信隻身來投,不得重用,可想而知。但是,經過一系列事故,在夏侯嬰、蕭何的力薦下,特別是在蕭何月下追韓信之後,劉邦一改先前的輕視態度,拜韓信為大將,你就不能不佩服劉邦的氣度。

第一,劉邦的大將周勃、灌嬰、曹參、王陵、樊噲,都是從沛縣起兵的老革命,論年紀、資歷、軍功,都在韓信之上。任命年僅28歲的韓信為大將軍,凌駕諸將之上,劉邦不僅要說服自己,還要說服軍中高層。看後來陳平來投之時,劉邦用以監護諸將,周勃等一片反對之聲,不難想像,重用韓信時的阻力,一定更大。事實證明,諸將都能服從韓信,劉邦能把自己的意志貫徹下去,體現了其非凡的領導力。

第二,韓信拜將之後,提出的「漢中對」,分析劉項雙方的戰略態勢,提出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策略,劉邦相見恨晚,立即付諸實施,表現出高度的判斷和決斷能力。彭城之敗後,劉邦又採納韓信建議,開闢北方戰場,授以數萬之中,令其獨當一面。並且故意南下出兵宛、葉,把項羽引向南陽方向,配合韓信在北邊開展的軍事行動。

第三,如何駕馭韓信這樣的軍事天才,也考驗著劉邦領導智慧。首先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劉邦重用韓信,言聽計從(漢中對、北方戰場的開闢等已如前述)。韓信破齊,龍且救齊被殺,項羽感到了危機,派武涉去遊說韓信,策反韓信背漢。韓信謝絕說:「臣事項王,官不過郎中,位不過執戟;言不聽,畫不用,故倍楚而歸漢。漢王授我上將軍印,予我數萬眾,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聽計用,故吾得以至於此。夫人深親我,我倍之不祥;雖死不易!幸為信謝項王!」可見,劉邦的恩德感召了韓信。

其次是「用人要疑,雖疑要用」。劉邦駕馭韓信,並不僅僅停留在恩寵籠絡上,而是有制約措施。韓信的監軍張耳,是劉邦的兒女親家。韓信手下的大將周勃、樊噲等,都是劉邦的鐵杆心腹,韓信的軍隊保持著對於劉邦的忠誠,破趙之後、滅楚之後,劉邦輕易就把韓信的軍隊收回了。因此,韓信要想背叛劉邦,並不那麼容易。

能識人,能用人,能駕馭,在用韓信問題上,劉邦的領袖風範表現得淋漓盡致。

對手項羽的弱點:匹夫之勇

晉朝人阮籍在遊歷滎陽成皋古戰場之時,對於楚漢之爭,發出感慨:「世無英雄,遂使豎子成名。」阮籍的這番感慨很是寒酸,因為與他相比,劉邦是英雄無疑。但是,這句話里也透漏出他對項羽的不屑。意謂項羽的無能,才成就了劉邦。

項羽最大的特點是「剛猛」。秦二世元年九月起兵於會稽郡,擊殺郡守殷通。攻克襄城,屠殺生靈無噍類。北上救趙,擊殺卿子冠軍宋義,奪得上將之位。巨鹿之戰前,破釜沉舟,豪氣萬丈,擊破秦軍,諸侯軍不敢仰視,膝行而前。章邯投降,坑秦降卒二十萬於新安,毫不手軟。進咸陽後,屠城焚宮室,殺降王子嬰。正如韓信所指出的,項羽的這些剛猛行為,有些只是「匹夫之勇」,更多的則是殘暴不仁。

與項羽的任性妄為不同,劉邦很注意愛惜羽毛。年輕的時候,就有大度之名,「仁而愛施,意豁如也」。他之所以被派往西進關中,是因為楚懷王君臣認為,沛公平素是「寬厚長者」。一路上受降入關,激烈的戰爭並不多。入關之後,約法三章,秋毫無犯。斷然拒絕誅殺投降了的秦王子嬰,說:「始懷王遣我,固以能寬容。且人已降,殺之不祥。」(卷9) 劉邦很注意經營自己的聲譽。

項羽

垓下之戰,敗局已定。項羽黯然神傷地對部下說:「吾起兵至今,八歲矣;身七十餘戰,未嘗敗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於此,此天之亡我,非戰之罪也。今日固決死,願為諸君快戰,必潰圍,斬將,刈旗,三勝之,令諸君知天亡我,非戰之罪也。」(卷11)項羽認為自己的失敗是天意,不是因為不會打仗。這就是大錯特錯。從司馬遷到司馬光,無不加以批駁。統帥的作戰能力當然重要,但是並不是決定性因素。吳起批評說,世人選將,常觀於勇。勇者之於將軍,乃數分之一耳!統帥最重要的能力不是挺矛弄槍,而是運籌帷幄,知人、用人。韓信、陳平這樣級別的帥才、智囊都離開項羽而投奔劉邦,范增也負氣而走,發疽而死。人才沒了,項羽焉能不敗!

從公元前206年,到公元前202年,楚漢之爭延續了四、五年,彭城之敗後,劉邦屢戰屢敗,屢敗屢戰,不屈不撓。劉邦是下一盤大棋,除主戰場上的相持之外,還在北方戰場、敵後地區,互相策應,包抄的戰略布局,破壞敵方糧道的戰術安排,都構成一個整體的部署。項羽則被牽著鼻子走,雖然局部戰爭都贏了,整個戰場卻輸了。

項羽把失敗的原因歸結於天意,不僅是推卸責任,也是為了挽回面子。項羽做出潰圍、斬將、拔旗,三勝之的豪舉,給自己留足了面子,寧死也不認輸。或者說,明明輸了,但不是我不行,是天不佑。

被漢兵追殺到江邊,項羽很鎮定。江邊有船夫勸他過江,捲土重來。項羽是笑著回答船夫的:「天之亡我,我何渡為!且籍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無一人還;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縱彼不言,籍獨不愧於心乎!」(卷11) 你看,在生命的最後時刻,除了「天命」的託詞之外,還是面子!無顏見江東父老,「面子」不好看,是擊垮項羽最後一根稻草。

劉邦最大的特點:務實與理性

與項羽愛面子不同,劉邦的最大特點是務實。劉邦能夠把握住根本利益與次要利益的關係,把面子之類的事情看得最不重要。

劉邦西進的第一站是在陳留。酈食其來見劉邦,大約所託之人只是一個騎卒,身份不高,介紹的又是一個窮酸的儒生,劉邦不太重視。酈食其被引見時,劉邦正岔開腳丫,讓二女子給他洗腳。這是很失禮的事。但是,當酈食其顯露出不同凡響的氣度,劉邦馬上整衣冠禮見。聽酈食其高談合縱聯橫的謀略,劉邦馬上請客吃飯,問「計將安出」。這中間前倨後恭的變化,毫無扭捏作態的中間過渡。

務實需要理性,審時度勢。劉邦入咸陽,住進了阿房宮,很是享受秦宮的金寶美人,狗馬之物。先是樊噲、後是張良提醒他,沛公是要做富家翁呢,還是要成就天下業?劉邦猛然清醒,立即搬出阿房宮,還軍灞上,以待項羽所率諸侯大軍,表現得很理智。

鴻門宴

遭到項羽猜忌後,劉邦放下身段,以負荊請罪的方式去項羽軍營釋嫌。鴻門宴上更是卑辭厚禮,卑躬屈膝。劉邦始終忍氣吞聲,身段柔軟,躲過了一劫。項羽分封十八諸侯,最先入關中滅秦的劉邦,被安排到了漢中為王,因為項羽、范增忌憚劉邦在關中會如魚得水。此時的劉邦,真想與西楚霸王拚命。但經蕭何、周勃等一勸,劉邦很快就放棄了魯莽想法,乖乖去了漢中。有一個地盤,總比與項羽拚命找死強。

理性的結果難免冷酷。彭城失敗,劉邦回老家接家眷。孩子們與大人們走散了。劉邦接上兒子女兒上車。後面項羽的追兵逼得緊,劉邦幾次推兒女下車,要獨自逃跑。是隨從夏侯嬰一次次把孩子們抱上車。劉邦甚至要用劍逼夏侯嬰,不要管孩子。這件事讓劉邦背黑鍋,面子丟大了。其實,也許劉邦意識到孩子們跟著軍隊一起逃命很危險,放下孩子,楚軍未必就會加害他們,否則在亂軍中反而會遭受不測。事實上,劉邦的其他家屬被抓,並沒有被害,只是當做了人質。

退一步說,劉邦確實是為了逃命而放棄孩子,這也需要深入討論。「舉大事者不顧家」(項伯語),大約是古人的普遍認識。正因為劉邦活著,劉邦的家人有人質價值,才都保住了性命,後來由於雙方和解,還都釋放了。設想一下,假如劉邦被俘,劉邦的孩子是否能保住性命呢?這就不好說了。在廣武山楚漢對峙之時,項羽威脅要烹了劉邦老爸。劉邦笑嘻嘻地說:我爸即你爸,你要烹了老爸,別獨自吃了,分我一杯羹!殘忍的項羽還是忍住了沒有動手。這不僅是因為項伯在旁勸說「舉大事者不顧家」,而且也是因為,劉項之爭不是私怨,而是爭奪天下的大事!

理性務實,處理家國問題態度冷酷,在處理功臣問題上,更顯得如此。韓信功高蓋世,漢高祖之所以有天下,軍事上大抵皆韓信之功也。可是韓信在楚王的位置上也就一年左右,劉邦就以莫須有的罪名,把他降為淮陰侯。從此韓信因為「失職怏怏」,滿肚子牢騷,五年之後,因為涉嫌謀反被呂后殺掉。劉邦是現實主義者,兵不如楚軍,將不如楚王,韓信的楚國成為大漢江山的安全隱患,卧床之策,豈容他人酣睡!把韓信主持的藩國撤掉,改封為侯,劉邦心裡才踏實。司馬光認為,高祖確實有負於韓信,但是,韓信也是咎由自取。

理性務實地處理功臣的恩怨,在雍齒和季布兄弟身上看得更清楚。

雍齒曾經隨劉邦造反,為劉邦留守豐邑(今江蘇豐縣),卻投降了魏國的周巿,劉邦攻打不下,搞得很難看。後來雍齒輾轉又歸附了劉邦,由於立功很多,劉邦一直懷恨在心,卻沒有動手。但是,張良告訴劉邦,陛下依靠這些將領得天下,諸將人人爭功,卻擔心不僅得不到分封,反而會因為往日的過失遭到清算。張良建議,要想穩定各位有功將領人心,你要封一個大家都知道你最恨的人為侯,大家才放心。劉邦不計前嫌,就選擇了雍齒。擇日舉行宴會,封雍齒為什邡侯,食邑二千五百戶,果然穩定了人心。

季布的情況也是這樣。季布是項羽手下著名猛將,多次追擊漢軍,窘困漢王。劉邦稱帝後,懸賞千金緝拿季布。季布隱姓埋名,髡髮毀容,藏匿民間為奴。有人告訴劉邦,說季布是能人啊,逼急了南走越、北走胡,豈不是為淵驅魚為叢驅雀嗎?不錯,季布是項羽大將,楚漢相爭,為項王出力的人還少嗎?能夠都抓捕殺凈嗎?認為應赦免季布。劉邦採納了這個意見,請出季布,命為郎中之職。漢文帝時季布官至河東郡守。

季布的同母弟丁公,本名丁固,也是項羽的部將,卻命運迥異。公元前205年的彭城之敗,丁公追擊劉邦,形勢危急。劉邦說,兩賢狹路相逢,何必逼迫太甚!丁公就放了劉邦一馬。及至劉邦登基,丁公想來邀賞。劉邦卻說,丁公為項羽將,不忠,有私心,項王之所以失天下,就是有丁公這種人。劉邦把丁公捆綁在軍中作為反面教材巡迴批判,最後還是殺了(「帝以丁公徇軍中,……遂斬之」)。司馬光作「臣光曰」,對此大加讚賞,不僅不說劉邦刻薄寡恩,反而稱讚高祖能「斷以大義」,「其慮事豈不深且遠哉!」(卷11) 就是從鞏固政權的高度看問題,不為兒女子的恩怨所左右。

總之,與項羽的「沽名釣譽」相比,劉邦既注意維護自己寬厚長者的「仁者」形象,又務實、理性處理當下利益和根本利益的關係。持中用權,存道馭術,作為一個開國領袖,劉邦確實高人一籌,項羽不是他的對手。至於嬉皮笑臉的劉邦形象,那不過是體現了劉氏領導風格的外衣而已。

推薦書目:張國剛著《資治通鑒與家國興衰》,中華書局出版。

《張國剛品讀<資治通鑒>》專欄鏈接:

《資治通鑒》為何開篇說三家分晉?清華教授專欄品讀

戰國初霸的崛起之路:領導人最重要的品質是什麼?

能力強是非多 戰國名將吳起為何死於非命

身死法存:商鞅變法如何為中國兩千年歷史奠定基調

不僅靠虎狼之師:三大策略鑄就秦國統一大業

從棄兒到「祖龍」:你不知道的秦始皇

堡壘從內部攻破:他才是滅秦第一「功臣」

*本文系鳳凰網國學頻道獨家專欄,經作者授權發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劉邦 的精彩文章:

詩里乾坤大:由劉邦、項羽的詩作來評判二人境界之高下
古代中國人到底有多血性?看看刺殺劉邦的大臣就知道了
見天不殺,見地不殺,見鐵不殺的他,一代兵仙,死在一個卑鄙女人的手下!

TAG:劉邦 |

您可能感興趣

和珅是如何跟乾隆皇帝成為親家的?
甄嬛傳:立四阿哥為皇帝的密旨到底是真是假?甄嬛又是怎麼知道的?
如何評價朱元璋?到底是鐵腕皇帝還是無情君王?
楚漢相爭,若無劉邦,項羽能建立大楚帝國,成為皇帝嗎?
漢高祖劉邦到底有什麼過人之處,他算是古代最厲害的皇帝?
稱謂由天子君王變為皇帝,皇帝的「范」從何而來?
崇禎皇帝盡做英明皇帝所做之事,為什麼最後還是成為亡國之君?
為什麼說項羽在咸陽一把火,最終卻讓劉邦當上了皇帝?
永元之隆:漢和帝是一個好皇帝嗎?
崇禎皇帝盡做英明皇帝所做之事, 為什麼最後還是成為亡國之君?
歷史上劉章怎麼沒當成皇帝?劉章是怎麼死的?
甄嬛傳:甄嬛懷了龍鳳胎之後,為什麼不讓皇帝和太后告訴第四人?
宋朝皇帝的忌諱最奇葩,終於知道為何有靖康之恥了
漢獻帝不甘心成為傀儡皇帝,可是無奈遇到了曹操
始皇帝是贏姓趙氏?笑話,豈有秦國之君而稱趙氏乎!
如何評價孝敬皇帝李弘?他到底是怎麼死的?
除了趙佶、康熙,你知道的文藝皇帝還有哪些?
解密漢高祖劉邦是如何從市井無賴成為一代開國皇帝!
漢朝的兩個開國皇帝,劉邦和劉秀誰更厲害?有什麼差別?
劉邦和趙匡胤同是開國皇帝,為何兩人對功臣名將的待遇,卻大相徑庭?原因是這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