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我們和原宿文化幕後的推動者聊了聊

我們和原宿文化幕後的推動者聊了聊

一個新男士生活方式媒體

位於日本東京的原宿地區一直都被認為是亞洲的潮流藝術中心。在這裡曾經誕生了無數我們所熟知的潮流品牌,從藤原浩創辦的品牌Fragment Design,到高橋盾主理的Undercover,再到宮下貴裕打造的Number(N)ine等等,每一個品牌的發展都彷彿訴說著原宿曾經的文化盛世。

但是在原宿有一家藝術畫廊,它的成立曾經為整個原宿的文化興起,無論從潮流到音樂還是時尚藝術方面的發展都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它就是由Masayuki Nishimoto在2016年重新打造的藝術畫廊The Mass,前身為Common畫廊。

這家畫廊曾經吸引了無數潮流,藝術界名人,爭先恐後的在此作展。例如潮流教父藤原浩、插花大師東信,還有之前我們有報道過的《Untitled》一書關於東京1971年到1984年的時裝發展史的展覽都在The Mass舉辦。

藤原浩在The Mass展覽

《Flower Huddle》

《71-84》

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促使這些原宿大佬們都願意將潮流,時尚相關的文化展覽都放在The Mass中舉辦呢?接下來不妨讓The Mass畫廊創始人Masayuki Nishimoto為大家親自解讀一下吧!

The Mass畫廊創始人Masayuki Nishimoto

首先跟大家聊聊你的背景吧,以及哪些原因讓你選擇去了美國?

我出生在日本岡山,從小特別喜歡運動,所以當時花了很多時間在體育愛好方面。大約15歲左右的時候搬去了美國費城,並在那裡求學。去國外求學很大一方面原因是受到我哥哥的影響,因為他一直住在倫敦,並且長年周遊於世界各地,他這方面的經歷對我影響很大。

剛到美國的時候我的記憶里只有那些自己熟悉的體育運動,並且一句英文也不會講,一切都是從零開始。高中畢業之後我在紐約呆了一段時間,因為這是一座在我心裡一直所嚮往的城市。直到2001年的時候我回到了東京,開始了我的大學生涯。也正是這個時候我的哥哥告訴我,這可能是我人生中最後一次自由的時間了,他建議我放肆去玩,努力去看看不同的世界。正是這句話促使了我在大學的那幾年瘋狂的去週遊世界,同時也導致了我的大學用了6年才順利畢業。

從岡山到美國生活的那一刻起,是否對你的人生起到了很大的轉折?後來你是如何接觸到藝術世界的?

這是肯定的,別說去美國,就是從岡山到東京對我來說已經影響很大了。那時候我還小,總感覺自己不會交到適合自己的朋友。在一個因為家庭管教比較嚴格,所以我童年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運動,然後參加各種體育活動,從棒球、游泳、再到足球等等。我也根本沒時間和朋友一起出去玩,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當我去了美國之後,我的價值觀才開始真正的轉變。

當來到費城的那一刻起,我漸漸的對滑板、Hip Hop、時尚、藝術開始感興趣。並且去嘗試玩滑板,學習做DJ,自己還專門買了一些設備在家裡玩。不過對於滑板我要提一句,當玩到最後和所有人一樣,彷彿遇到了一個門檻,再也沒有超越過去,所以後來玩的也慢慢少了起來。

當我第一次接觸到藝術的時候,我才發現體育運動是一個按照數字和速度計算的限制性世界。對於我個人來說,它並不是很好的能夠反映出一種自由感和創造性。而藝術和文化則不一樣,它改變了我的一切。有了這些知識,你可以有很多不同的思維方式,無論從概念、風格、還是技巧方面都讓我的思想得到了空前的解放。

在創辦The Mass畫廊之前,你還經營過Common畫廊,當時這個畫廊主要做哪些工作?

在我經營Common畫廊的時候,大部分時間都是將畫廊租給一些剛起步的潮流時尚服裝品牌。因為那時候原宿有太多的新晉服裝品牌,而且每個設計師都很有想法,我也非常願意和他們一起合作。一方面我可以對原宿文化有更深的了解,其次跟這些服裝設計師和藝術家合作與交流也會給我帶來更多的靈感。

你大學讀的是英國文學,是什麼原因卻讓你進入了藝術的世界呢?

當我在美國的時候,經常會讀一些雜誌,例如《Relax》、《Studio Voice》等,裡面經常會寫到紐約發生的一些事情,其中也有很多藝術家的故事,這時候才讓我認識到紐約和東京的不同。

也就在那時,我開始考慮是不是要做點什麼了。當時我最喜歡的還是滑板、街頭文化、藝術這三方面。我就在思考,不是藝術家的我如何才能參與到藝術之中?直到有一天我讀到一篇文章是關於紐約藝術家Rostarr的,沒想到兩周之後我竟然在街上碰到了他。當時我就直接追上去問:你是Rostarr嗎?他說:是的。我就趕緊問他要了簽名。

紐約藝術家Rostarr

從這一刻起我才真正意識到藝術和藝術家不只是存在於雜誌,書本之中,它是真真正正的存在於我們的生活之中。也正是這一原因才讓我萌發了創辦畫廊的想法,因為我想和藝術家們一起工作,並且讓藝術走進每個人的生活。一開始我們只是做了一個小的藝術機構,經過多年的堅持才變成今天的The Mass。

我個人的知識體系中對於商業的理解主要是兩個方面:做一些沒人做的事。做一些別人不想做的事。就這麼簡單。所以對於通常需要兩小時的工作,因為不懂,我們寧願花費8個小時去做,要知道我們所擁有的只有時間,你懂嗎?一開始我們合作的藝術家主要是藝術學校的學生、塗鴉藝術家、以及日本當地的藝術家,後來逐漸發展到現在,成為了一個國際性的藝術家平台。

當我還在開設Common畫廊的時候,我的顧客有80%-90%都是20-30歲的青年群體。我們所展示的藝術品也都並不昂貴,所以也會讓他們從接觸藝術品的同時慢慢去開始收藏。無論是藝術家還是我個人以及顧客,大家都在一起成長。

你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想要去做The Mass畫廊的,這裡面有什麼故事要給大家分享的?

大概是在3年前的時候開始。從2011年3月日本大地震之後,這件事改變了我很多想法。我覺得是時候重新去改變一些事情了。一開始我想重新去設計畫廊,但是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對,各種質疑的聲音也讓我漸漸的陷入了沉思,最終我決定放棄一切商業性質的東西,把整棟建築做成了一個自己的藝術社區,也就有了現在你所看到的The Mass畫廊。

原宿作為東京最重要的文化地區,經歷了很多變更,從上世紀90年代到現在,你看到了哪些變化?對比現在,它還是90年代的樣子嗎?

從地理區域上來說,現在的原宿比起當年來說要大了一些,但同時也失去了很多。在這之前我們還專門做了一個關於原宿70年代的服裝文化展,大家也一起討論了原宿為何能變的這麼有趣的話題。從最初的歷史來看,只是因為這片區域的租金比較便宜而已。這也是現在所有創意開始的原因,因為環境所決定的。不過對於我個人來說其實原宿很大程度上是沒有被開發的。

現在很多年輕人都在討論我們這代人,他們會抱怨說我們佔據了大部分資源,給予他們成功的機會所剩無幾。但對於我來說,我並不認為我有著一份很成功的工作,因為前人已經為後人鋪好了所有的道路,我們要做的只是保證這條道路能夠順利通行罷了,所以找到自己的定位才是最重要的。不過如果某天有人告訴我原宿開始變得無聊了,那我會覺得自己可能是有一部分責任的。

接下來你將會和哪些藝術家合作?還有沒有其它想要實現的項目?

所有的合作都是一步一步來的,當然也不是都如我們所願,不過時間能證明一切。我們的目標就是提供一個線下平台,能夠讓大眾有更多的機會去接觸到這些藝術家和藝術品。

在創辦這家畫廊之前我跟很多人聊過,藝術家們問的最多的問題就是,這是一家什麼樣的畫廊?你們只打算做街頭藝術,還是要做當代藝術?以後會不會做美術館?等等。但是我不想把自己限制在一個類別之中。

比如我們之前和一個俄羅斯先鋒藝術家合作的時候,所有人都說這種藝術應該放在博物館做的。但是我們卻在The Mass把它成功舉辦了。為何要把既定發生的事情,放在既定發生的環境中呢?換個環境說不定反而會產生更好的效應。這時候你總能聽到一些積極或者消極的聲音,不過有人去討論,去思考總歸是好的。但是切記,最終真正了解想要做什麼的人是你自己。所以更多的時候,我更加鼓勵別人去獨立的思考和切實的行動。

The Mass Gallery

地址:東京都澀谷區神宮前 5-11-1

營業時間:12:00-19:00

休館日:周二&周三

作者:秦澤華

原創文章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您可後台留言獲取轉載授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太格有物 的精彩文章:

Supreme這23年來到底X過多少服裝品牌?
我看了他們的時髦搭配 有點get到北京復古跑該怎麼穿了
香港高級定製店鋪,讓你的西裝24小時不變形

TAG:太格有物 |

您可能感興趣

偶爾停下來,欣賞一下我們自己的文化
了解這些文玩的文化含義後,你就不會覺得它們「血腥」了
易中天變身「動漫學霸」講經典故事,帶給孩子一場生動的傳統文化之旅
為什麼品牌們都開始尋找自己的文化?
棋盤就是我的人生,聊聊《龍王的工作》中的將棋文化
社會對宅文化的歧視,是不是動畫進步的絆腳石呢?
了解了娘化文化後,我覺得日本人已經瘋了
素笛軒全新欄目已經上線,喜歡茶或是想要了解茶文化的小夥伴趕緊看過來吧!
今天,我們一起來談談中國人的文化自信!
現在國內看動漫的並不少,為什麼人們依然認為動漫是小眾文化?
聊一聊,中美送禮文化的不同之處
沒文化的朱元璋如此發聖旨,竟引發了一場運動
我們需要文化自覺
「我們的節日」彰顯文化自信
《火影忍者》實境展大熱,而築夢文化說這才只是開始
李士金中國文化課堂教學改革生態述論——本來只是想說西廠說完之後反而讓自己有了新的感悟
藝術生:專業性較強的你們,文化課是否拖後腿了呢?
不要再糟蹋自己的文化了!
揚子為何會娶「沒文化」的黃聖依?看她在民宿做的四件事情就懂了
我們該需要怎樣的「閑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