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陝西:拓展「一帶一路」教育圈

陝西:拓展「一帶一路」教育圈

■砥礪奮進的五年 神州看教育③

大漠孤煙,駝鈴聲聲;西風古道,胡馬徐徐。站在十三朝古都西安的城牆上,歷史的畫卷,不經意間就在眼前鋪開。

這裡,是古絲綢之路的起點。2100多年前,漢武帝派張騫出使西域,開啟了中國同中亞各國友好交往的大門,開闢出一條橫貫東西、連接歐亞的絲綢之路。商貿往來,文化交融,與世界擁抱的熱情和渴望,在這裡世代相傳。

「我的家鄉中國陝西省,就位於古絲綢之路的起點。」2013年9月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對哈薩克進行國事訪問時,在納扎爾巴耶夫大學發表重要演講,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宏偉構想,重新激發起陝西人四海交友的熱忱。至今,短短几年間,陝西教育與「一帶一路」各國互通有無、互學互鑒,搭建起了推動教育、文化乃至經濟共同發展進步的「朋友圈」。

搭建文化融通的橋樑

在西北大學中亞學院,記者見到了一群膚色、發色各異,但都說著一口流利中文的留學生。

馬山,來自吉爾吉斯斯坦的東幹人。他的祖先,百餘年前從陝西遷至中亞;他的家鄉,被稱為「陝西村」。「我一直希望來中國,看看我的祖先們生活過的地方,我的父母也很支持我。」這個外表看上去幾乎與中國小夥子沒什麼區別的男孩靦腆地說,「畢業後,我要回家鄉當教師,向他們傳遞中國文化。」

來自土耳其的留學生白振國,在51天里,背著行囊,穿越中國7個省份,行程3萬公里,乘坐200多個小時的火車,用鏡頭和文字記錄下旅途中的每一個瞬間。「這份文化之旅的體驗是我最美好的回憶,中國文化令我如痴如醉!」

正在攻讀國際經濟貿易專業的留學生李韓來自烏茲別克,對中國印象最深的是美食文化。他說:「我要做好一座橋,一座連接中國與烏茲別克的橋,那是貿易之橋、友誼之橋!」

……

西北大學中亞學院成立於2014年1月,致力於為中亞地區發展培養技術性、複合型人才,幫助中國學生學習中亞語言、文化。院長任惠蓮介紹,該院對中亞各國留學生採取中亞學院和所學專業聯合培養的模式,成立3年來已培養了1000餘名中亞學生。

「他們對西安、對中國都有深厚的感情,他們學習中國文化、了解中國文化、傳播中國文化,有利於未來中國與世界各國更好地合作交流。」任惠蓮說。

為實施民心相通工程,2016年,西北大學與絲綢之路總商會簽訂聯合培養國際學生合作協議,2017年設立絲綢之路獎學金,專門用於資助優秀的外國博士生和高端人才。

南非前總統曼德拉曾說:「用理解之語溝通,印入腦海;用鄉音之語溝通,刻在心田。」語言是了解和走近一個國家最好的鑰匙,是絲綢之路國家間溝通的紐帶。

西安外國語大學不斷拓展語種專業,打造國際化人才培養平台。在該校波斯語的課堂上,來自伊朗的外教佳樂戴著耳機,用流利的中文和學生互動。由於對學生極其認真負責,他剛剛被評為陝西優秀外籍教師。

該校東方語言文化學院院長馬福德介紹,目前,學校已有22個與「一帶一路」相關的小語種專業,採用「多語種+」的培養模式,畢業生都很搶手。「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培養具有國際視野、通曉國際規則、能夠參與國際事務和國際競爭的應用型、複合型非通用語種人才,是我們的職責和使命。」

服務沿線國經濟社會發展

搜索一篇中文文章,點擊翻譯按鈕,頁面馬上顯示出英文的全文譯文。在西安外國語大學,記者看到了神奇的「一帶一路」語言服務及大數據平台,學生們正在這裡學習「技術寫作與編輯」課程。

這個平台的神奇之處在哪裡?平台負責人曹達欽介紹,系統涵蓋英語、韓語、日語、俄語、德語、泰語等多個語種,可通過人工電話口譯與機器翻譯結合的方式,為來到中國的「歪果仁」量身定製一個沒有語言障礙的「百事通」。這個「百事通」不僅啥事都能問,還能提供24小時全天候服務。

「前不久,在2017年絲綢之路國際博覽會舉行期間,該呼叫中心以遠程口譯的方式為參展商及語言服務需求方提供了大量的電話口譯服務。」曹達欽說。據了解,此前,該平台已應用於杭州G20峰會及「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基於大數據提取及分析結果為國家領導的決策部署提供參考。

在陝西,各高校都積極利用自身的資源優勢,為「一帶一路」經濟社會發展貢獻智慧。

我國某企業在吉爾吉斯斯坦實施工程項目,去之前在中國招了百餘名工人,到了吉爾吉斯斯坦才發現,沒有該國的勞動用工許可,這些工人都不能在本地作業;另一家企業則因為遭到外匯管制,不得不退出吉爾吉斯斯坦的市場……

西北政法大學國際法學院院長劉亞軍及其團隊,在國內多家赴中亞國家投資的企業調研時發現,由於不懂法律,很多企業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損失。考慮到陝西是在吉爾吉斯斯坦投資最大的省份,在中國貿促會的支持下,劉亞軍及其團隊花大半年時間,收集了吉爾吉斯斯坦關於知識產權保護法、投資法在內的30多部法律,最終整理出10萬多字的吉爾吉斯斯坦國別法律研究報告,為企業在土地、金融、知識產權保護等方面提供了操作性極強的風險防控指南。

「這份報告,會由貿促會發放到企業手中,將大大降低他們在國外投資的風險和損失。」劉亞軍說,「今後,我們將針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一一整理法律國別報告。」

西北政法大學還組建了法律智庫——「絲綢之路區域合作與發展法律研究院」,該研究院學科優勢名聲在外,外交部、教育部等部委多次向其進行法律諮詢,外交部還邀請研究院研究人員參與《中國堅持談判解決中菲南海爭議》白皮書撰寫。西北政法大學副校長王瀚說,這個研究院是西北地區開展「一帶一路」法律合作交流中,最大的教學、科研、人才培養和對外合作基地,也是國內首家針對「一帶一路」中亞沿線國家開展法律培訓的機構,為中國企業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開展合作,提供重要的法律支持和風險防範培訓。

西北大學在2014年與陝西煤業化工集團簽署「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千人培訓計劃」合作協議,計劃從2014年開始,用10年時間為在吉爾吉斯斯坦的中國石油公司培養1000名左右石油化工類應用技術人才,有的採用「請進來」的培養模式,吉爾吉斯斯坦工人來陝西,學習漢語、石油化工專業技術課程等;有的採用「走出去」的培養模式,學校派教師赴吉爾吉斯斯坦對吉方員工進行漢語、中國文化、企業管理及專業技能培訓。至今,該項目已為吉爾吉斯斯坦培養石油人才200餘名。

交流合作貫穿古今

「踏遍天山人未老,掀起月氏蓋頭來。」被稱為「現代張騫」的西北政法大學文化遺產學院教授王建新,近20年來數百次往返於絲路古道,最終把尋找大月氏的目光放在了中亞烏茲別克、塔吉克接壤處適宜游牧的山前地帶。2013年,西北大學與烏茲別克科學院考古所簽訂了「西天山西端區域古代游牧文化考古調查、發掘與研究」合作協議,一支由十多人組成的中烏聯合考古隊就此成立。

幾年來,去西北大學採訪王建新的記者常常「撲空」,因為他大部分時間都在考古發掘現場。而他的團隊在烏茲別克考古取得的令人振奮的成果卻不斷傳來:在西天山的所謂空白地帶,新發現了數百處古代文化遺迹,發掘了迄今規模最大的康居貴族墓,基本弄清了古代康居的南部邊緣,還建起烏茲別克考古史上首座保護大棚,千里之外便可監控其保護狀況。

烏茲別克科學院考古所所長阿穆爾丁感嘆,烏國境內國際合作的考古項目,中國人有事前、事中和事後的整體計劃,發掘面積小,發掘後重視保護遺址。中方打下了良好基礎,今後會推廣中國夥伴的做法。

除了和烏茲別克的考古合作,近年來,西北大學不斷發揮文化遺產保護方面的科學和人才優勢,在綿延數千公里的絲綢之路沿線開展考古發掘和文物遺產保護,同時,建立西北大學絲綢之路研究院、推出第一套中東阿拉伯國家通史著作——《中東阿拉伯國家通史》,完整地串起了東西交往的歷史。

西安交通大學則把目光投向現代文明的共榮發展和與絲路沿線國家的高等教育合作。2015年,該校發起並成立了絲綢之路大學聯盟,目前已吸引了35個國家和地區的135所高校加盟,形成了跨世界五大洲的高等教育合作平台。

在這個國際化的「朋友圈」里,聯盟高校在校際交流、人才培養、科研合作、文化溝通、政策研究、醫療服務等方面開展交流合作,共同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高素質、複合型人才,服務「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及歐亞地區的發展建設。這個「朋友圈」還在不斷地發展壯大,各高校好友間成立了若干學科子聯盟,人才聯合培養模式也不斷深化。

西安交大校長王樹國說:「教育的作用在於讓民心相通,我們成立絲綢之路大學聯盟,就是要搭建一個公共平台,讓世界各國共建共贏共享。」

「陝西地處古絲綢之路經濟帶起點,同時,擁有歐亞論壇、上合組織論壇、自貿區等平台,在絲路沿線國家教育國際交流合作方面,既有很好的基礎,又有優越的條件。當前,陝西省高校正在全力發揮區位和科教資源優勢,全方位推進絲路沿線教育合作交流。」陝西省教育廳副廳長劉建林說。

2014年3月,西北大學李建超等教授繪製完成了「絲綢之路路線圖」,古絲綢之路從長安出發,經中亞到羅馬,沒有國界。如今,在陝西高校的努力下,沒有國界的絲綢之路正在煥發新的活力和生機。(本報記者 易鑫 馮麗)

相關報道見五版

《中國教育報》2017年06月27日第1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河南大學:聘近百名中科院專家擔任導師
禁毒宣傳進校園
北京市教委回應網傳延慶學生受辱事件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

您可能感興趣

跳出城牆看世界 「一帶一路」建設的「陝西力量」
陝西:文化搭橋 促進「一帶一路」民心相通
「三個經濟」助力陝西融入「一帶一路」新格局
一腳踏三省,三省一條街,一街有三語!陝西「最傳奇」的古鎮
教育要聞:陝西召開全省教育大會
陝西東部唯一一座窯洞式佛教建築——小華山寺
陝西第一縣神木
歷史古城變身「網紅城市」 「文化大餐」帶火陝西旅遊
陝西一秦國古墓,考古隊挖出一隻「綠色小狗」,專家:立刻送北京
中國陝西省積極融入「一帶一路」 不斷地擴大對外開放
陝西 秦渭一劍
陝西已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投資76個項目
陝西洛南秦嶺山中一個以花命名的山村,這裡建立了一個養蜂基地!
陝西四大鐵路樞紐站,其中一個還是縣級車站
陝西行第五站——古城牆,碑林
旅遊一陝西1《兵馬俑+大雁塔+壺口》世界第八大奇蹟的神奇魅力
陝西的三秦是指的哪三秦?
這座城市是陝西的第二大城市,全國優秀旅遊城市!值得一去!
【陝西傳媒網】一張全家福,一場跨越時空的團圓
陝西靖邊縣教育局帶領學校出租辦公樓一至三層經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