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養老設施設計中這 5 點最值得學習,都是經驗總結
GIF/66K
周燕珉
清華大學建築學院教授
國家一級註冊建築師
周燕珉教授自 1988 年起赴日本留學工作多年,深入體驗當地的社會生活,期間對日本養老設施產生了較為濃厚的興趣,通過做義工、實地調研等方式對日本養老設施形成了較為全面的了解。1995 年回國後,致力於老年建築的設計、研究和教學工作,多次邀請日本友人到中國分享日本養老設施的先進經驗,每年帶領中國的建築師、開發商和學生赴日本參觀學習。
這些經歷令她對日本養老設施在過去二十餘年的發展變遷深有感觸,希望從中擷取一些印象最為深刻的要點構成本文,與讀者分享。
1
中日社會背景與養老設施發展概況
中國和日本都是世界人口大國,截至 2014 年,中國人口 13.7 億,日本人口 1.26 億,分列世界人口排名的第一位和第十位。日本比中國提前二十年進入老齡化社會,在人口結構上講,已呈現出深度老齡化的狀態,65 歲以上人口的比例高達到 26%,且高齡老人所佔比例較高;我國於2010 年前後進入老齡化社會,目前 65 歲以上人口比例為 10%,其中以年輕老人居多(圖 1)。
圖1 中日兩國人口年齡結構的比較
(圖片來源:作者根據日本統計局和中國國家統計局數據繪製)
中日兩國的政策法規也存在一定的差異,例如建築日照規範上的差異就使得兩國養老設施的樓棟形式存在較大不同(圖 2)。中國建築規範中對老人居室的日照條件有明確要求,更加推崇通過自然的、被動式的途徑解決建築的通風采光問題,而且人們在挑選住房時非常看重朝向,因此通常需要將老人居室盡量布置在建築的南向,形成了以廊式建築為主的樓棟形式。日本建築規範中未對日照做出明確規定,當地人也並未表現出對建築日照的強烈需求,因此在設計養老設施時,為了便於管理,多採用組團式和圍院式的樓棟形式。
圖2 中日兩國養老設施常見樓棟形式的比較(圖片:作者改繪)
除此之外,文化背景、生活習慣等方面的不同也給兩國養老設施的建築設計帶來了一定的區別。
2
日本養老設施設計經驗總結
建築設計與運營管理的緊密配合
日本養老設施的發展起步較早,至今已形成了成熟、完善、連鎖化的運作體系。日本建築師與運營方經過長期的磨合,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在建築設計與運營管理之間的配合上已相當成熟,這一點最為突出地表現在養老設施輔助空間的設計之中。
日本養老設施非常重視輔助空間的設計,集成式布置和回遊動線串聯是兩個核心的設計要點。在日本養老設施當中,通常會將大量的輔助空間集中布置在臨近公共活動廳的位置上(圖 3),通過一條連續的回遊動線串聯起公共浴室、公共衛生間、污物處理室、儲藏間、護理站等輔助用房(圖 4)。這樣的布置方式有助於提高工作人員的服務效率:
圖3 輔助空間的集中式布置
(圖片來源:作者改繪,原圖來自《建築設計資料103ユニットケア:特別養護老人ホーム?介護老人保健施設》)
圖4 回遊動線串聯起各個輔助用房
(圖片來源:作者改繪,原圖來自《建築設計資料71:特別養護老人ホーム》)
一方面,護理員可以一邊從事後勤工作,一邊照看到公共空間中的老人;另一方面,在老人吃飯、洗浴等所需人手較多的時間段,附近的工作人員可以實現相互間的協作,減輕工作壓力。除此之外,集成式的布置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空間的利用效率,有助於節省建築面積。
相比於日本養老設施成熟完善的輔助服務空間設計,我國養老設施的設計當中,對輔助空間關注甚少。雖然我國在養老設施的建築設計規範中對輔助空間的面積做出了相應的規定,但為了提高床位數,增加出房率,建築師經常壓縮非居住部分的建築面積,而輔助空間往往首當其衝。
曾調研過一家北京的老人院,由於最初設計時沒有預留足夠的輔助空間,把原本留給護理員使用的衛生間改為了老人用的洗衣房和開水間,導致護理員在工作期間不得不使用老人卧室中的衛生間,給雙方都帶來了很大的麻煩。
除了使用面積不足之外,對使用需求缺乏深入調研,是導致輔助空間設計質量低下的另一重要原因。
建築動線設計完善
在日本養老設施當中,十分重視動線的設計。完善的動線設計不僅能夠提升養老設施的服務效率,還能夠創造出適用於老人的高品質生活空間。無論是在組團式還是圍院式的平面布局當中,回遊動線都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
圖 5 中所示的是日本一家失智老人照護組團的平面圖,建築圍繞兩個內庭院組織老人居室和輔助用房,形成兩個彼此相連的環狀空間。徘徊是失智老人較為普遍的行為特徵,回遊動線中不存在斷頭路,老人只需順著走廊的方向行進就不至於迷路,當回遊路徑行經不同區域時,老人的方向認知將得到加強,他們會選擇自己喜歡的場所駐足、觀察,為產生對話和交流提供了可能性,這對延緩失智老人病情的發展有重要作用。
圖5 日本某失智老人照護組團中的回遊動線(圖片:作者改繪)
當然,回遊動線不僅適用於失智照護組團,對各類養老設施都具有重要意義。對於老人而言,回遊動線能夠滿足他們在室內散步的需求。對於護理員而言,回遊動線能夠加強設施平面各功能空間之間的聯繫,縮短工作距離,提高工作效率。而對於建築本身,回遊動線所形成的內庭院有效改善了建築的通風采光條件,提供了良好的景觀,提升了空間品質。
在我國,為滿足日照規範,養老設施多採用廊式的樓棟布局,在這樣的樓棟平面形態當中無法形成回遊動線,給運營效率和空間品質帶來的一定程度的損失。建議規範中關於老人居室朝向和日照條件的要求能夠予以適當的放寬。
建築設計考慮了與應急防災的有效對接
日本是個地震頻發的國家,在災難來臨時,老人應對起來是較為困難的,因此在養老設施的建築設計當中,非常注意應急防災方面的考慮。
1、防火門的設計
日本對於建築的防火分區有明確的要求,不同的防火分區之間需要通過防火門加以分隔。在參觀日本養老設施的過程中發現,其中防火門的設計非常簡潔實用。
圖 6 中所示的防火門平時完全打開,通過固定裝置緊貼在樓道兩側的牆面上,不影響輪椅、擔架床、送餐車等大型設備的正常通行。在火災發生時,通過統一控制,防火門會自動關閉,隔絕火焰和煙霧,確保人員的安全逃生。
圖6 消防門緊貼牆壁,平時不影響正常通行,火災時自動關閉(圖片:作者拍攝)
2、排煙窗的設計
出於防火排煙的考慮,日本養老設施中對窗進行了特別的設計。在窗的頂端設有一道開啟扇,火災發生時,可操作排煙窗的控制搖柄打開排煙窗,利用室內外的氣壓差實現自然排煙,為室內人員的逃生爭取時間(圖 7)。
圖7 火災時通過控制器將上方窗扇開啟,排出煙氣
(圖片來源:作者改繪,原圖來自《一目でわかる建築計畫》,照片為作者拍攝)
3、陽台的設計
日本養老設施當中,同一層的陽台大多是相互連通的,並與走廊、樓梯間、公共起居廳等空間相連,在火災、地震等災害發生時,可為老人提供除走廊之外的第二條緊急逃生通路(圖 8)。此外,在平時的使用當中,陽台作為老人居室向室外空間延伸的部分,是老人休閑、觀景、曬太陽的好去處,空間的連通可促進老人之間的交流;與此同時,陽台通路優化了工作流線,有助於縮短護理員在工作過程中的行走距離,提高工作效率。
圖8 養老設施同層陽台整體連通,提供第二條緊急逃生通路
(圖片來源:作者改繪,原圖來自:《建築設計資料集成:福利醫療篇》)
4、消防栓的設計
日本養老設施中的消防栓水龍帶採用了較為輕質的材料(圖 9),火災發生時,力量較小的女性護理員也可在第一時間操作消防水槍,參與到滅火自救的行動之中。
相比於日本,中國養老設施在應急防災方面的考慮尚不充分,一旦遇到危險情況,後果往往不堪設想。日本的應急防災設施能夠很好地配合養老設施來進行設計,並照顧到一些特殊的使用需求,十分值得我們學習。
圖9 消防水龍帶採用輕質材料,便於女性護理員使用(圖片:作者拍攝)
設施設備的人性化設計
日本養老設施當中的設施設備十分注重人性化的設計,充分考慮了老人與護理員的使用需求,以下舉出三個例子進行具體的分析。
老人居室衛生間中的洗手池通過靈活可變的設計,滿足了自立老人和輪椅老人的使用需求。當使用者為自立老人時,洗手池下方的可用作儲藏櫃。當使用者轉變為輪椅老人時,可將櫃門和柜子內的隔板卸下,把洗手池下方放空,方便輪椅老人接近(圖 10)。
圖10 洗手池的設計照顧到了不同老人的使用需求(圖片:作者拍攝)
日本養老設施衛生間中安裝的扶手從人體工學的角度進行了仔細的推敲。如坐便器側面 L 型扶手的設計,就充分考慮了老人的坐下和起身時的姿勢動作(圖 11)。扶手的水平部分是一塊平板,距地高度為 700mm,既便於老人撐扶,又可用作臨時置物檯面。垂直部分的扶手粗細適當、質感舒適,距地 700-1400mm 的高度適合老人抓握和施力。
圖11 衛生間扶手設計充分考慮人體工學要素(圖片:作者拍攝、繪製)
圖12 餐桌椅設計為工作人員提供便利(圖片:作者拍攝、改繪)
圖 12 中所示的餐桌椅設計為養老設施中的工作人員提供了便利。由於老人院中的護理員以女性居多,搬運大件傢具相對吃力,因此節省人力和體力成為了餐桌設計的出發點。首先,圓形餐桌被等分為了兩個半圓形的部分,這樣即便是女性護理員也能夠較為方便地搬運圓桌。其次,在桌椅面板的背面都設有條狀的凹槽扣手,便於施力。
除此之外,桌椅的設計還考慮到了打掃衛生時的需求,在清理桌椅下方的地面時,護理員只需要將椅子稍稍提起,將扶手間的空隙插入桌面,即可騰出地面空間,免去了來回移動椅子的麻煩。
在我國,養老設施專用的設施設備設計才剛剛起步,相應的產品尚未大量出現。但隨著我國老齡化程度的進一步提高,對專用設施設備的需求量將是十分巨大的,需要我們給予足夠的重視。
空間氛圍的情感化設計
除了對使用功能的充分考慮,日本養老設施的設計還照顧到了老人在情感方面的需求,並體現到了空間氛圍的營造當中,下面以我們參觀過的一家養老設施為例進行具體說明。在養老設施入口處設置的接待台兼做小賣部(圖 13),琳琅滿目的商品使這裡格外引人注意,不時會有老人駐足觀看或挑選商品,為護理員與老人之間的交流提供了很好的機會。
在交流之中,護理員不僅能夠了解每位老人喜愛的商品,還能藉機關心他們的身體和心理狀況,給予必要的幫助;而老人的交流願望能在這裡得到充分的滿足,他人的關心和尊重會給老人帶來一整天的快樂。
圖13 護理站兼做小賣部,促進老人與護理員之間的交流(圖片:作者拍攝)
護理組團的入口空間形成了親切的氛圍。整個空間採用溫暖柔和的木頭作為主要材料,水族箱、換鞋座位、木格柵門等元素的組合運用營造出了家庭般的生活環境,使生活在養老設施中的老年人也能夠像居住在自己的家中一樣感到放鬆、有安全感(圖 14)。
圖14 護理組團入口空間氛圍親切,給人以家一般的感受(圖片:作者拍攝)
在公共起居廳內,布置有木質餐椅、單人沙發椅、多人沙發等各類座位,基本能夠照顧到老人對座位軟硬、高低的不同需求。座位擺放的位置和組合的方式也為老人的使用提供了臨窗曬太陽、圍坐交流、獨坐觀景等多種可能性。座椅選擇與布置的多樣化,體現出了對老人個人意願的尊重,使老人能夠根據各自的需求和喜好自由選擇相應的座位就坐(圖 15)。
圖15 公共起居廳內的座椅布置為老人提供自由選擇的空間(圖片:作者拍攝)
現階段我國養老設施的設計當中,建築師更多關注的是基本功能的組織和視覺效果的營造,而很少從老人的心理感受出發來思考設計問題,因此生成出來的建築空間難免會略顯生硬。日本設計師將對老人心理感受的細膩關注融入到設計當中,形成了親切的、富有情感的建築空間,值得我們學習借鑒。
寫在最後
日本在老年護理和養老設施的人性化設計方面處於世界領先地位,中國和日本同為東方國家,老人的思想觀念是比較相近的,因此日本養老設施的先進經驗對我國具有借鑒意義,值得學習。
雖然在實踐層面上,中日養老設施的設計定會存在多多少少的差異,但日本設計師的態度和方法非常值得我們學習。作為建築師,我們只有深入調研和理解使用者的需求,廣泛積累相關的知識和經驗,與運營管理方形成密切配合,才能在養老設施設計領域做出真正的好設計。希望本文能夠給從事建築設計工作的讀者們帶來些許的啟發。
來源:世界建築導報
作者:(文 / 圖)周燕珉,清華大學建築學院教授
秦嶺,清華大學建築學院碩士研究生
End
投稿郵箱
※建築師送給父親最好的禮物,莫過於一座高級定製的農民房
※世界級建築大師的醫療建築作品集
※醫院 ICU 建設還是得先搞好「裙帶」關係
※MDT診療模式對門診及手術中心的布局有何影響?
※美國註冊建築師林之剛:慈悲的機緣,傳承七十年
TAG:築醫台資訊 |
※實拍日本那些值得我們學習的設計
※年入20萬的新手養殖戶,總結生態養殖的經驗教訓,值得學習
※產品經理該如何學習,我的5點總結
※日本值得我們學習的
※日本衛生間設計好,在中國卻不適用,唯獨「這個」值得學習!
※別不服!日本這些好習慣真值得學習
※印度街上這個習慣最值得學習,國內有很多人想學,卻沒成功
※養了20年雞的老農對病雞治理的總結,值得我們學習
※期中複習最全攻略!日常學習也能用得上
※你的新年學習計劃在這裡
※日本這個國家,有什麼值得學習的?
※提高學習成績的7個關鍵點——平時從不預習和複習
※為什麼我學習了很多大廠的設計經驗還是進不了大廠
※我在日本旅行兩個月,生活中的一些細節值得我們學習
※設計學習是一門減法的學習
※教育打造人才強國,日本的教育有哪些值得我們學習?
※深度學習半年計劃
※VR設計培訓可以沒基礎學習
※最強UI設計系統學習班,開班倒計時4天!
※日本的衛生間設計的太好了,考慮很周到,值得我們學習與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