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為什麼說攝影記者必須要轉型?

為什麼說攝影記者必須要轉型?

為什麼說攝影記者必須要轉型?

安光系

昨天寫了一篇文章,講老東家將攝影記者崗位取消後轉型做視頻記者的故事。

文章中,我其實是贊同當下大多數攝影影記者轉型做視頻記者的做法,因為,這是適應新媒體的需要。但另一方面,我還是認為,並不一定非要把全部攝影記者一刀切,全部轉崗。

當然,這是一個有爭議的話題。所以,一天時間,才有了一萬多的閱讀和點擊。

劍平、趙昀和他們的團隊,大力發展視頻,一定有他們的道理。作為一個新媒體的代表,澎湃新聞網大力推進視頻的做法應該是值得肯定的。大家可以看到,視頻在這家媒體中的地位處在越來越重要。一個明顯的例子是,視頻被放在了網頁第二明顯的位置。

就一個傳統報人來講,這其實相當於原來報紙的二版新聞。它所處的地位,以及老東家領導人對這個頻道所賦予的期盼,可想而知。

安光系 攝

攝影記者也好,視頻記者也罷,它們所擔當的職責,其實是一樣的。

如果你翻翻以前的新聞攝影史,你就會發現:當初那些紐約的報紙,拼了命的使用照片,目的就是它富有真實性,能夠生動地還原現場。照片帶來銷量,這是不爭的實事。所以,當年美國的報業大戰中,除了著名的黃色幼童之爭外,攝影也在裡面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而攝影記者,在相當長的時間裡是沒有地位的。沒有地位的一個明顯例子,是在長達幾十年的紐約報業史中,照片的後面,永遠沒有攝影師的名字。

拍照拿錢,當時的報紙,並沒有對攝影師有更高的期望。

而現在,媒體變成了網路,當然也需要抓眼球和拉動流量。這個時候,視頻就扮演了當年攝影在報紙里一樣重要的角色。

大家還有一點兒不太知道的是,當你點開視頻,在播放之前,它是可以強行讓你看一段廣告的。而這個廣告,恰恰是網站最重要的收入來源。

至少對大名頂頂的《每日郵報》來講,老總就是這麼理解的。2013年,我曾前後幾次到每日郵報網站參觀,後來又帶該集團的兩名負責人前來中國講課,他們反覆在裡面強調了視頻在未來新媒體大戰中所盼演的作用。

所以,大家理解不同,但並不一定非要去指責我老東家這一做法。在當下的媒體環境下,劍平和趙昀的團隊,採取這麼一個重大措施,一定有他們自己的理解。於我而言,他們也在拼了命努力適應新媒體的節奏--實際上,他們現在所達到的成就,已經遠遠超出我們的想像。

今年的英國大選,現場直播就做的有板有眼。這一切,著實讓我吃驚的。

2012年,在我老家湖北襄陽有一個全國新聞攝影年會。記得北青報一位姓郭的副總編在介紹經驗時,講自己的視覺是「50米效應」。 也就是說,當讀者上報攤買報紙時,在50米遠的地方,就能辨別出北青報來。所以,大照片是賣報的重要元素。

現在,視頻是否也扮演了相同的角色?

任何事情,都不能走的太偏。作為一名曾經的攝影記者,我所擔心的東西和對攝影所賦予的情感,具有普遍性。因為,每個人都害怕改變,每個人都害怕自己被傷害。

我極其贊成雍和老師的留言:

老司機不會開新車,老牛破駕,可憐;新駕駛只會炫技,迷失方向,也可惜。其實,上不了高速,固然慘兮兮,但貨裝的不對,或目標偏了,技術越好,差之毫厘,繆以千里。所以,兩者並不完全矛盾,有些要與時俱進,有些則要堅守。

我還贊成胡楊老師的留言:

人的觀念要與時俱進,但是人的定位不能隨波逐流。要分清楚:什麼是時尚?什麼是永恆的?

商華鴿兄的留言:視頻多的都是活兒,沒見有什麼「作品」。

攝影記者還有出路嗎?

兩條路可走:要麼轉型成為藝術家,要麼轉型成為視頻記者。兩者,只能選其一。

這是當年我讀一個攝影研究生時,老師說過的話。儘管當年覺得距自己還很遠,沒想到,9年後,應驗了。

2017年6月27日草於某酒店,在北京祝你晚安!

附部分網友留言:

還有那些留言的網友們:

鋼大熊

安老師您好,我是在朋友圈看到了您這篇文章,瞬間永久讓我深有感觸。我本人是一個80後,更喜歡靜態的文字和圖片,很少會看視頻新聞。我堅信百年千年之後,能留存下來記錄人類歷史的,肯定是文字和圖片。我認識的很多攝影愛好者都使用一款叫美篇的產品,在上面發表自己的攝影作品,用照片記錄身邊的故事,歡迎您也一起使用,希望可以在美篇上和您多交流學習。

Doul

攝影需要等待已久後的一瞬間,但現在社會快得這麼浮躁,攝影慢慢的就剩下了藝術價值。

傅笛

當人們吃夠了快餐,總會回到慢慢品嘗每道菜的時候。視頻雖然看上去很美,但是靜態攝影帶給人們的沉思和震撼永遠不會被取代~

菲特 ??????

歡迎進入直播時代,5Ging…當如一圖勝千言,好的圖片還是很有市場,但這個市場太小啦。[悠閑][悠閑][悠閑]

韓萌

沒有攝影記者的崗位了,是因為報紙不在了,沒有可以承載照片的載體。沒有必要恐慌,好圖片會越來越稀缺。攝影的歸攝影,視頻的歸視頻,紀錄片的歸紀錄片,電影的歸電影。我仍然認為,現在的短視頻也只是用來傳播的過渡產品,無法替代圖片作品,也無法承載紀錄片。

王小強@米拍

安老師網路浮躁,不如自己安心拍照…[調皮]

任玉明

一:老安,我的想法跟你一樣,攝影記者不應該被淘汰!二:佳能6D機身自帶wifi 功能,不需要買wifi 卡!普通的卡直接就能傳手機里!

圖勝千言

安老師有些過於悲觀了[害羞]中國的攝影的確被時下的傳播方式弱化了,但影像的魅力依然在!新聞不死,媒體不老![微笑][微笑][微笑]

小木

或許,新聞攝影本身就是一種「觀念」。職業攝影記者在20世紀初出現,多源於報刊圖片的需求激增和供給不足;歷經世界大戰與冷戰的「洗禮」,後極權時代的攝影記者,繼續著英雄主義的禮讚,紀實語言的堅守和個人成名的想像;到現在21世紀初的網路時代,報刊等傳統媒體的圖片需求似乎沒有增長,但圖片的供給已是鋪天蓋地。攝影記者於是被這種無情的「供給關係」淘汰,不少人被迫選擇轉型。如今,攝影屬於每個人,所謂的專業,不再是職業的或是器材的,而是觀念的、思想的。被圖像掌握的世界,被網路遮蔽的社會,我們分不清真假;於是,新聞攝影作為一種「觀念」,作為一種對真實和真相的追求,對社會和人類的關懷,更加值得堅守。[勝利]

於穎

這個要交給時間來決定。?或者沒有,我都喜歡做攝影記者這份職業,感謝我門單位還有這個崗位

懶龍-龍骨

好的圖片無法被流媒體所取代,永遠都不會。觀看方式不同,圖片有獨有的力量。把攝影記者崗位全部取消,其實也反映著這個社會的浮躁吧。

大白菜

從生活的角度來看,你是一個藝術家,要堅持自己,特立獨行。從生存的角度來看,隨勢而轉,隨勢而動則更為上策。人生不用懷疑,任何時候的任何決定都不晚。

何斯文

同樣是從武漢大學畢業,一路折騰到北京,慢慢地開了離新聞理想越來越遠,如今,坐在了國貿寫字樓的辦公室,做起了新媒體編輯,每天想著如何寫出領導想要的文章,也是時常擔心干不下去了[尷尬][尷尬]

我愛吃番茄炒蛋和麻婆豆腐

我是攝影畢業的90後,我學了四年的寇德卡,卡帕,呂楠。找工作別人問,會攝像嗎?會剪輯視頻嗎?會…嗎?我:...不會...

王雨婷

或許沒有攝影記者這個崗位了,但是攝影師這個職業還是會繼續存在的。

春天來了

贊同你的看法,平面影像還是需要的!不過崗位是融合了。

Sunsun

最初回國我也這感覺,一個月以後已經天天app出行 手機支付 微信買票掛號訂餐購物 然後給歐洲新回國的朋友們普及現代社會常識了 [呲牙]

囂靜

我們還沒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我們一起學攝影 的精彩文章:

來應聘攝影記者?對不起,沒有這個崗位了!
安靜地做個好攝影師,還是做個全能型的多媒體記者?
山裡學校還有「大眼睛」 湖北大山裡的教學點師生日常生活紀錄
攝影師紀錄大山裡的鄉村微型學校
倫敦大火現場目擊 大火持續6個小時 6人死亡 50多人受傷

TAG:我們一起學攝影 |

您可能感興趣

「如果王思聰要娶你,你會答應嗎?」楊冪「7字」回復讓記者驚呆
盧回應記者犀利提問:你這是什麼問題?
不同地方每天究竟吃什麼?攝影記者用鏡頭為我們找到答案!
伊斯科怒懟記者:你註定要亂寫,何必再讓我回答
想要濃眉哥?鵜鶘記者稱湖人仍需「梭哈」,這是被魔術師慣壞了啊
胡瑋煒的成功,告訴你,為什麼要當行業記者
記者問關曉彤:你怎麼看網友說鹿晗沒演技這件事情?關曉彤霸氣回復,記者無地自容
記者追問范冰冰想要幾個小孩?這麼回答太霸氣了,記者都無言以對!
記者問楊穎:你沒演技為何還要拍戲,楊穎霸氣回復,記者無言以對
記者:你有被自己帥暈過嗎?黃明昊:看我動作?記者:你厲害!
NBA記者的轉會消息源是哪來的?別人為什麼要把商業機密告訴他們?
記者問「你要放棄核武嗎?」金正恩笑而不語
記者問「你要放棄核武嗎?」 金正恩笑而不語
究竟是什麼原因?沙特記者竟豁出生命,也要揭示王室最不堪一面!
毛曉彤父親誓要扳倒毛曉彤,不僅要開記者會,還提出這樣的要求
美記者曾問毛主席:您為何不怕打仗?一句話讓記者恍然大悟
新聞攝影記者如何拍攝最佳的新聞照片?這5點要求必須做到
考辛斯是因為沒人要才去的勇士?鵜鶘記者這回應太打臉,好尷尬!
怎麼打勇士?威少反問記者:我會怎麼回答?
厲害了!何潔真會玩 機場拿微型攝像機追著記者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