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什麼來拯救你?東北三煤城轉型新路徑(中)
文/劉荒 王炳坤
產業結構過於單一的格局,在資源枯竭和轉型加速雙重擠壓下,正在發生動能轉換的新變化。隨著煤炭產業對這些城市支撐作用日漸式微,以民營經濟為主體的一批新產業不斷崛起,成為引領當地經濟發展的生力軍。
以遼源市為例,2016年上半年煤炭行業完成工業總產值6.3億元,佔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重僅為0.9%,再以「煤城」冠之恐其實難副了。一些新業態、新體制和新機制,從城市經濟舞台邊緣逐漸走向中央,成為接續經濟發展的新動能。
目前,阜新市農產品深加工、液壓裝備、氟化工等重點產業集群已接近工業總量的半壁江山;雞西市石墨新材料、食品、藥品三產業占規上工業總產值的37%;遼源市高精鋁、襪業、農產品深加工、建築機械等接續替代產業占工業的比重已接近80%。
阜新液壓:東邊日出西邊雨
幾輛駕校的教練車正在空曠的廣場上練習倒樁,除了一層門庭有幾個房間出租給商家外,四層辦公大樓多數房間門窗破損、桌椅全無……這副衰敗破落的景象,讓人無法將它與當年號稱國內三大液壓企業之一的阜新液壓件廠聯繫在一起。
這家因改制遲緩、經營不善,2010年正式停產的國有企業,長期以「空殼」來掩飾其典型的「殭屍企業」特徵,但其產業基礎、人才優勢和銷售渠道等產業積累的釋放,催生出上百家民營液壓企業如同雨後春筍般湧現,阜新液壓產業得以重獲新生。
曾擔任20年廠長的孫貴和,今年已經77歲了,但他仍能一口氣說出二、三十家民營液壓企業與液壓件廠的歷史淵源:「這家的老闆就是從我們廠下海的,那家的總工程師曾是老廠的技術員……」
據孫貴和老人回憶,早在上世紀90年代,這家國營老廠就已積弊頻現:職工收入差距拉不開,一些高技術員工就出去單幹,還回來挖老廠的熟練操作工;國企生產成本居高不下,而民營企業卻能以較低價格打入市場,搶老廠的客戶。
作為當地第一批民營液壓企業,阜新北鑫星液壓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偉追憶起當年從「小作坊」起步的經歷:「我們1991年成立時,只是給阜新液壓件廠做配套加工泵殼,後來國企砍掉了一批配套商,我們沒活兒幹了,這才咬緊牙關自主開發液壓件成品。」
阜新德爾汽車部件股份公司是當地最大的液壓件企業,動力轉向泵產品市場佔有率高達25%。當年從阜新液壓件廠辭職下海,如今又帶領這家公司上市的董事長李毅說,體制一變、大有不同,民營企業在市場撲騰的艱辛,也是他在國企時未曾想像的。
經過20多年發展,阜新市已形成包括生產成品和整機、泵體泵蓋、液壓元器件,以及鑄造品企業在內的完整產業鏈條。如今,因產權變換而實現重生的液壓產業,已被阜新市列入十大重點產業集群。一批龍頭整機企業與百餘家上下游企業相互配合,互為補充,共同成長,多數企業在市場低迷時期,都展示了較強的抗風險能力。
阜新市經信委主任高正民告訴記者,液壓件這個傳統產業之所以能「遍地開花」,實現新舊動能轉換,核心是市場,關鍵在產權。
雞西石墨:「騰籠換鳥」中的產業升級
近年來,在煤炭市場起落波動中,雞西人嘗到甜頭也吃盡苦頭,逐漸找到了一條轉型發展之路。雞西市大項目辦主任黃祖文說,雞西要實現經濟成功轉型,就必須跳出煤炭產業看雞西,加快實施「兩黑一綠一葯」的主導產業發展戰略。
這其中的另一「黑」,就是繼煤炭之後的石墨產業。雞西已探明石墨資源儲量6.62億噸,礦物量5192萬噸,佔全國儲量的30%左右。2016年,全市石墨產業實現產值15.3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的8.3%。此前,石墨產業雖然實現了規模化開採,但資源配置不優、產業集聚不強、科技含量不高,始終沒有擺脫原材料、初加工的束縛。
近年來,雞西市以打造「中國石墨之都」為契機,深度開發「原字型大小」,提高原料就地加工轉化率和增值率,推動石墨產品由初級向精深加工躍升,加快蓄能材料、超硬材料、密封材料、傳導材料、石墨烯等8大石墨產業鏈建設。
走進雞西浩市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記者看到一顆顆金剛石在陽光下熠熠生輝。公司副總經理王國利告訴記者,「按傳統思維,人們一提到資源行業就想到傻大黑粗,而我們以石墨為原料,已成功加工出高硬度金剛石。」
在雞西市恆山區、麻山區以及雞冠區的3個石墨產業園區,招商引資有一條新規則:不再「飢不擇食」,而要「擇大選優」。在國內外享有盛譽的柳毛石墨礦,礦石儲量3.5億噸,早期引進的企業「占窩」10年仍在搞初加工,雞西市委、市政府下決心「騰籠換鳥」,重新引進了新能源汽車的「領頭羊」——北汽集團進行精深開發。
「中國石墨之都」不僅是資源豐富的代名詞,更是高端產品的誕生地。在多家石墨高技術企業的攻關下,雞西市已開發出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球形石墨、高純石墨、可膨脹石墨等數十個高附加值、高技術含量產品。
雞西市深度開發石墨產業的新思路,吸引了來自北京、深圳等地的14戶行業領軍企業入駐,目前項目總投資200多億元。設計投資70億元的中韓(雞西)石墨烯產業園,創造了產業項目建設體量、質量和開工速度之最,為雞西轉型發展積攢了後勁。
遼源襪業:「互聯網+」與「甩手掌柜」
「我們這兒除了產業基礎,人才、市場、區位都沒有優勢,怎麼才能把襪業這塊『肥肉』,從南方人的盤子里生生夾過來呢?」在遼源市東北襪業園產業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田中君講述了當地襪業成長的故事。
遼源襪業已有百年歷史。自上世紀80年代末開始,當地一批國有襪廠、棉紡廠相繼倒閉,留下的民營襪企星星點點,一度只是國內知名襪業品牌的「代工廠」。
經過多年市場洗禮,遼源襪業逐漸走向規模化、規範化和品牌化。全市擁有襪企1200多戶,從業者2.75萬人,年產棉襪超20億雙,2016年銷售收入達80億元,成為遼源轉型的新支點。發生這樣的逆轉,東北襪業園起了關鍵作用。
2005年,東北襪業園一期工程建成時,遼源市僅有37戶襪企,如何吸引它們入駐?田中君提出要「實實在在賠3年」,對這些企業減免房租費、水電費、採暖費等,走出了引入企業的第一步。
為降低襪企原料和市場兩頭在外的運營成本,襪業園還搭建了金融、研發、諮詢、培訓等8大平台,提供場地、襪機和流動資金,支持大學畢業生和當地企業主「零成本」創業。
如今,這裡辦稅、貸款、證照年檢等服務一條龍,從棉紗、染色,到物流、包裝等配套企業應有盡有,從機器租賃、配件維修,到金融服務、人才培訓等配套服務一應俱全。
2009年就來到園區創業,如今已擁有50多台襪機的企業主張亮說,過去有一大半精力都用在融資、處理政府關係上,現在園區服務周到,這方面可以當「甩手掌柜」,只需一心忙生產就行了。
產業要素的充分聚集,產業鏈條的高度完整,為遼源襪業構建了新的優勢,得以在南方同行的「圍剿」下殺出一條血路,形成「南有諸暨、北有遼源」的行業格局。
面對未來的轉型升級,早已在市場打拚多年,嗅覺異常靈敏的東北襪業園,如今瞄準創新創業和「互聯網+」帶給產業的價值。隨著2000名大學畢業生在園區創辦或加盟企業,高水平人才的湧入給遼源襪業帶來了「鯰魚效應」,樂於接受新鮮事物的大學生們,又成了推動園區「互聯網+」的生力軍。
目前,東北襪業園與阿里巴巴合作,在網上建立了東北首條產業帶。通過網路平台整合包裝設計、印刷、倉儲等配套資源,不僅進一步降低成本,還提高了接單、設計、發貨等環節的效率,其獨創的「7天供應鏈」模式,比國內常規供貨流程的耗時節省一半以上。
記者觀察
轉型要讓市場唱「主角」
液壓、石墨、襪業在三座煤城早已有之。分析它們從小變大、由弱到強,進而成為經濟轉型新動能的原因,市場才是最大驅動力。
在一些地方,政府官員熱衷於「無中生有」搞規劃、盲目跟風扶持新產業。殊不知,那些缺乏產業基礎和比較優勢的項目,即便政府投入再多補貼資金、出台再好的優惠政策,仍然是扶不起的「阿斗」。
相比之下,將選擇權、培育權交給市場,讓我們看到了轉型的另一種路徑。從液壓企業互為配套合力形成產業鏈,到石墨產業放棄粗加工延伸產業鏈,再到襪業園區做好平台服務、搭上電商快車,在市場的支配下,企業立足供給、面向需求的結構性改革的探索,給人希望。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指出,要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資源型城市培育替代產業,實現新舊動能轉換,就應該讓市場唱「主角」。
從小小棉襪成為遼源經濟新支點的轉型實踐中,人們不難發現,「產品的經還是企業念得好、產業的戲還是市場唱得好」,地方政府的開放和開明程度,恰恰體現在改善營商環境和尊重企業家創新精神的擔當上。
內容整理自新華每日電訊
※最新探索:東北三煤城轉型新路徑(上)
※煤礦不重視安全生產管理?你是不是對我們有什麼誤解!
※這個瀕臨破產的小礦竟成了「南疆標杆」
※淮南礦業進軍天然氣產業
TAG:中國煤炭報 |
※山西:「雙創」浪潮湧 轉型氣象新
※廣東南海區:轉型邁向「品質經濟」
※【聚焦】加快醫藥產業轉型升級 山東聊城聚焦中藥創新
※長江南京段「綠色蛻變」:「繁忙」江岸轉型親水港灣
※北汽拉來摩登天空推新品牌IP:徐和誼治下的北汽轉型之路
※張一山北京癱逗笑眾網友 成功轉型拓寬戲路
※綠地西南文創戰略正式發布 助推西南城市轉型升級
※轉型鐵人的馬英九,邀請你來台灣比鐵三!
※轉型最成功的新聞小花?城寨女孩陳凱欣為香港尋出路
※金沙江畔 「俏明珠」彩色寧南華麗轉型
※他山之石?徐州轉型發展啟示錄三:地級市如何扛起「中心城市」大旗
※煤城轉型發展,七台河GDP增速領跑黑龍江
※二三線城市企業如何轉型互聯網
※網貸平台轉型的三條路徑
※同屬資源型城市,為何淮南、淮北沒能像銅陵一樣成功轉型?
※聽西藏:高原農民轉型記
※百信銀行專家劉東慶:現金貸轉型的8條路
※頭條-石獅服裝城:在轉型升級中綻放新活力
※童星爆紅新捷徑?原來童星要轉型得走這麼多路!
※全球能源轉型的中國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