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風電葉片的3D列印系統性高效製造方法

風電葉片的3D列印系統性高效製造方法

隨著世界性能源危機日益加劇和全球環境污染日益嚴重,推進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利用已是大勢所趨。風能作為一種清潔的可再生能源,已成為世界各國的新能源發展的重要方向。葉片作為風力機的關鍵部件,其良好的設計、可靠的質量和優越的性能保證了機組的正常運行,也決定了風機的發電性能和功率。葉片的設計與製造是風力機組的核心技術,不僅要求葉片具有高效的專用翼型,即合理的安裝角、升阻比、葉尖速比和葉片扭角分布等,又需通過複合工藝與材料保證其質量輕、結構強度高、抗疲勞等方面的要求。

一方面,由於空氣動力的複雜性,葉片外形的精確設計非常困難。傳統的水平軸風力機多採用正向設計,即先設計並完善葉片的幾何外形結構直到滿足相應的氣動性能要求。但是正向設計要面臨很多問題,比如確定所需的氣動特性沿葉展的分布,所需的轉子特性不能確定等。採用逆向設計則能克服正向設計的不足,通過三維建模與原始的葉片實體模型進行比對,實現葉片的設計驗證,還可以縮短設計周期和降低製造成本。

另一方面,葉片的製造工藝也經歷了從手糊成型到真空灌注成型、從開模成型到閉模成型的過程。外形簡單的小型葉片通常采 用模壓成型的方法,但以低成本方式難以製造包含複雜幾何形狀以及多種材質的葉片,成為葉片製造行業的發展瓶頸。而3D列印技術具有生產周期短、製造材料豐富、可製造複雜形狀模型等特點,在工業上得到了廣泛應用。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種風電葉片的由逆向三維建模、輔助以有限元分析修正、最終3D列印實現的系統性高效製造方法。

提出風電葉片3D列印系統性高效製造方法。首先,採用逆向設計完成了葉片三維掃描,獲取點雲數據與三 維模型;通過有限元方法進行靜力與屈曲分析,用以結構尺寸的微調;最終,利用3D列印技術做出了實體樣件模型。結果證明所提出的方法可行,且在類似風電葉片這樣複雜型面構件的高效集成製造與自動化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1製造方法與設計分析

1.1製造流程

風電葉片3D列印系統性高效製造流程如圖1所示。首先,三維激光掃描機對目標葉片進行逆向掃描,獲得三維模型並取得特徵參數;然後通過有限元模擬,分析在特定載荷環境中葉片的失效情況,從而進行特徵參數的修正,使其滿足使用要求;最終,優化的幾何模型通過3D列印技術製造成為實體。

1.2逆向測量

本文使用的風力電機葉片原型為美國SWWP公司的AirBreeze葉片,具體參數見表1。 使用的儀器為德國Breukmann的三維激光掃描儀,獲取葉片型面的原始精準數據,考慮葉片的邊緣特徵提取,對葉片進行了貼標記點的處理,如圖2所

示。

1.3靜力與屈曲穩定性分析

由於有限元法在製造前可預先發現潛在的問題,可通過模擬各種實驗方案來減少時間和成本,所以,將有限元法與逆向設計結合,通過對葉片的應力、變形、疲勞等參數的分析,能即時對葉片結構細節進行修正。 用有限元進行靜力分析時,其理論基礎是變分原理,常見的是最小勢能原理與最小余能原理。對於最小勢能原理,須假設單元內位移場函數的形式存在 E=U?W

(1) 式中:E為勢能;U為彈性應變能;W為外力勢能。 當對象被離散成很多單元和節點之後,各節點位移構成位移列陣δ,泛函E可寫成各單元泛函之 和,E=?? Ei。Ei取決於δi,不同的節點位移列陣使E值不同,則有 E=E(δ)=E(u1,u2,···,uN)

(2) 式中,ui(i=1,2,···,N)為泛指位移。根據該條件和E得到N階代數方程組,求解後得δ。 屈曲穩定性分析是指在結構的線性剛度矩陣中引入微分剛度的影響,而微分剛度由應變-位移關係式中的高階項導出。設結構線性剛度矩陣為Ka,考 慮應變-位移的高階非線性微分剛度矩陣為Kd,一般存在有 Ka=PaKd

(3) 式中,Pa代表所施載入荷。對於特定Pa,稱為臨界屈曲載荷Pcr, λ= PcriP

(4) λ為屈曲因子,P為外載荷,所求屈曲臨界載荷為Pcr=min(λi)Pa,當其λ

1.43D列印製造

逆向掃描獲得的葉片三維模型需要轉換為3D 列印中的.STL文件格式,經過處理後,導入3D印表機完成實體製造。考慮到實驗室設備及葉片結構特性,採用熔融沉積成形(FusedDepositionModeling,FDM)工藝進行製作。 FDM工藝選用設備為國內Tiertime公司的InspireD2903D印表機,由於工作台X-Y平面成形尺寸為255mm×290mm,葉片總長為550mm,所以將尺寸縮小為原始的1/2。考慮葉片外形與支撐去除影響因素,擺放時將葉片沿邊緣豎立擺放,分層厚度設置為0.1mm,材料為ABSB501絲材,其主要力學性能參數為:彈性模量2×103MPa,抗剪模量318.9MPa,質量密度1.02×103kg/m3,張力強度30MPa。

2結果評價

2.1三維模型獲得

葉片逆向掃描獲取的點雲數據如圖3所示。

由於測量時難免存在誤差,特別是在葉片邊緣與葉型截麵線進氣邊等曲率變化劇烈的部位獲得的數據會不可靠,故要對點雲數據進行預處理並篩選出異常數據。通常數據預處理的原則是:

(1)葉身曲線至少保持導矢連續,保證曲線光順度良好,避免出現尖點;

(2)葉面曲線上不允許出現多餘的拐點,防止出現局部的突起與凹陷;

(3)曲率變化均勻,避免出現顯著的膨癟現象。 對數據進行修復:

彌補邊緣缺損的壞面與洞;

刪除重複的面片,通過平滑與減少雜訊,最終補償測量誤差帶來的影響,提高模型重建的質量。

考慮到葉片根部螺紋孔的特徵,在掃描時難以獲取,因此,對螺紋孔進行後期的修復處理,最終獲得葉片的三維數據模型。

2.2靜力分析與屈曲模態雲圖

利用有限元分析可以獲得葉片在極限揮舞彎矩下的靜力分析結果,如圖4所示。從葉片的整體應力來看,葉片最大位移發生在葉尖處,葉根處變形位移最小;而從整體應力看,葉根是葉片的主要承力部位。 根據葉片的整體穩定性分析,可以得到不同階的屈曲模態分析圖,圖5所示為二階屈曲模態。說明 該工況下葉片不會發生屈曲,而且隨著載荷的增加,當達到或超過屈曲載荷時,葉片會發生局部屈曲,主要位置位於葉片最大弦長截面區域後緣處及靠近葉尖位置的後緣處。

2.3製作的葉片

採用FDM工藝製作完成葉片樣件後,去除支撐材料並進行打磨、拋光等後處理,獲得的葉片如圖6所示。 通過測量,獲得樣件的平均尺寸精度約為0.16mm/100mm,葉片原型的原定尺寸精度為±0.18mm/100mm,因此,樣件精度在誤差範圍內,符合製作要求。

對比材料特性及成形工藝,原始風力機葉片材質為尼龍纖維,其主要機械性能參數均優於FDM工藝方法所用的ABS材料。因此,為了能夠直接3D列印出滿足使用要求的產品,還須對FDM的絲材材質進行改變或進行複合工藝添加增強相。

逆向工程、有限元分析、3D列印三者有機結合,形成了高效系統性的風電葉片製造方法;就風力發電葉片的三維建模、失效判定、製造流程的具體環節進行了詳細闡述。實驗證明,這一系統的 方法切實可行,對葉片的即時優化和快速生產有很好的參考價值。

(1)我們主要就該系統性製造方法進行了具體的實驗,而在葉片幾何特徵的提取和修正方面只是給出了初步的功能架構,具體的實現需要進一步的研究。

(2)葉片的強度除了由結構保障外,很大程度上與所使用的材料相關。雖然3D列印工藝受材料、尺寸精度等條件制約,卻可以很方便地同纖維鋪設或沉積工藝進行複合,從而實現複合材料構件的製造,這也是今後的研究重點。

編輯:南極熊

作者:吳鏑,劉賽,楊國策,高琪 (上海第二工業大學工程訓練中心)

溫馨提示:

在南極熊發布的《2017年中國3D列印格局》白皮書中,惠普是一個舉足輕重的3D列印大玩家。本99元的白皮書,包含3份電子版資料:

《2017年中國3D列印格局》白皮書(158頁);

2016年、2017年全國部分3D列印招標中標信息匯總(總金額1.7566億元人民幣);

《2017年中國3D列印產業報告》(85頁)

詳細說明99元,《2017年中國3D列印格局》白皮書正式發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南極熊3D列印網 的精彩文章:

區塊鏈技術可以用於保護3D列印數據安全?美國海軍開始測試
新型超聲波3D列印技術:非接觸操控,能處理多種材料
驚現一輛真正可騎行並耐受太陽暴晒的3D列印自行車
機床巨頭山崎馬扎克在新加坡開設3D列印中心
日本工業級3D列印展會,真開眼界:全彩、多材料、碳纖維

TAG:南極熊3D列印網 |

您可能感興趣

用於3D列印的柔性電路
新型液態3D列印技術 可用來製造柔性電路板
高科技:壓電材料3D列印技術
3D列印如何改變傳統製造方式的格局?
科學家利用3D列印技術製造任意形狀的鋰離子電池
壓電陶瓷促動器助力增材製造 3D列印
鋰離子電池新時代——3D列印技術列印電極
3D列印製備彈性可控的柔性驅動器
美國推出3D列印陶瓷技術,可快速製造複雜航空零件模具
科學家利用3D列印技術成功製造任意形狀的鋰離子電池
研究發現3D列印技術可製造任意結構電池 打破電池應用局限性
3D列印的道具亮相漫威新電影《黑豹》
3D列印新型熱電裝置創效率記錄
柔性電路:可通過3D列印製造!
水都可以3D列印?美國研發出能夠製造完全液態結構的3D列印方法
新型可生物兼容變色材料、超疏水材料吉尼斯世界紀錄、3D列印光學玻璃、電磁脈衝彈藥…
教授利用4D列印技術製造無需模具的曲面複合材料
3D列印液的技術突破,改變列印過程方法,小工具的重大進步
MIT 3D列印玻璃柱結構將應用於暖氣、通風和空調系統
3D列印技術在改變醫療手術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