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平常穿龍袍,那萬一遇暴雨天穿啥?別說有人打傘,也挺高級的
比蓑衣高級的古代雨衣
本文作者 倪方六
又到了多雨季節,國內多地成災,不少地方「看海」,古人遇到這裡樣的天氣怎麼辦?其實不用我們擔心,古人的御雨之物比咱還結實、還高級呢。
除了到今天仍流行的蓑衣,還有比之更高級的油衣——這是古人穿的高級雨衣。
(現代雨天出行)
這篇「梧桐樹下戲鳳凰」企鵝號,就來說說油衣。這也是我周四(2017.06.29.)《北京晚報·五色土》獨家專欄「一方鉤沉」見報專欄稿內容一部分。
在古代,高級一點的雨衣是不用莎草、蒲葵一類來製作,而是用絹絲製作,外塗油脂,叫作「油衣」,這種防雨穿具可以說才是真正意義上的雨衣,與現代雨衣很相近。
據《左傳·哀公二十七年》,齊國應鄭國請求,由陳成子率齊軍馳援,結果途中遇到大雨,陳成子當時就是身著雨衣,即所謂:「成子衣制,杖戈,立於阪上。」,注意,這句話里的「衣」是動詞,根晉人杜預釋稱,「制者,雨衣也」,「衣制」就是穿雨衣的意思。
(古代雨戰)
現代流行的「雨衣」一詞魏晉時始出現,到唐宋時已多用。唐人許渾《村舍二首》詩中即提到了「雨衣」:「自翦青莎織雨衣,南峯煙火是柴扉。」
但是先秦的雨衣與現代的雨衣在材質上有根本不同,與草制的襏襫、蓑衣類雨衣亦有很大區別,系用絹織成普通的衣服,然後在上面塗上有很強避水性的動物油脂,後期有的也塗刷油漆。
據說最早的油衣是春秋時陳國發明的,是一種高檔的御雨工具,稱為「油衣」,陳成子穿的「制」,就是這種油衣。
(李治狩獵,現代影視形象)
油衣是過去貴族出行必帶之物,皇帝也不例外,以防落雨,還可防塵擋風。宋人王讜《唐語林·言語》中提到一個故事:唐永徽年間,諫議大夫谷那律隨當皇帝不久的唐高宗李治外出打獵,半路上下起來了,李治只好披上油衣冒雨而行,可李治的油衣有隙縫,雨水還是漏了進去。
李治便問:「油衣若為得不漏?」意思是油衣怎麼才能不漏水呢,谷那律對稱:「能,以瓦為之,不漏也。」意思是不要出來打獵,雨怎麼淋到你呢,以此勸諫皇帝要約束自己的行為,還要興師動眾,勞民傷財。
(明清人雨天出行標準裝束)
到宋朝,油衣的使用比以前更頻繁了,軍隊士兵普遍配備油衣,方便雨雪天行軍、作戰。皇家對油衣的需要量也很大,據《宋會要輯稿》「後苑造作所」條,北宋皇家設有各種製作器具的作坊,供皇家嫁娶等消費使用,其中有就「油衣作」。
油衣也稱「油衫」,高級的用絹製作,稱為「油絹衣」。宋朝時的油絹衣用桐油塗絹綢製成,富家子弟常穿用。
《西湖老人繁勝錄》描寫了當時南宋都城臨安(今杭州)人們雨天出行的情況:「遇雪,公子王孫賞雪,多乘馬披氈笠,人從油絹衣。」
(古代西湖邊是男女約會佳處,現代繪畫)
油衣何時進入民間的?漢崔寔《四民月令·五月》有這樣的說法,在雨水季節來臨前的陰曆五月,要收拾好雨具:「以竿掛油衣,勿襞藏。」意思是用竹竿把油衣掛起了,不要疊起來收藏,這可防止油衣變形、粘連。可見,至晚在東漢,這種高級雨衣民間已在使用。
但民間普遍用起油衣,應該在唐宋以後。據宋人孫光憲《北夢瑣言》(卷十),唐朝時,侍郎作遺補孔拯早朝後回家,路上下起了大暴雨,可他未帶油衣,到一戶人家屋檐下避雨,雨越越大,孔拯向這家借油衣。
老人家說:「某寒不出,熱不出,風不出,雨不出,未嘗置油衣,然已令鋪上取去,可以供借也。」這話至少透露出兩個信息:一、時人家裡一般備有油衣;二、時街頭店鋪已出售油衣。
(五代佚名繪《雪漁圖》披蓑戴笠的唐代釣魚者形象)
明清時,油衣已是百雜店常銷貨,北京、南京這些大城市無不售油衣。清捧花生《畫舫余譚》中便提到,在今南京夫子廟桃葉渡一帶,有很多蘇州人開的貨鋪,裡面出售的就有手絹、鼻煙、風兜、雨傘、紗縐衣領、油衣等貨。
在清朝時,北京賣油衣更多,出名的有「竇氏油衣」。清人張子秋《都門竹枝詞》就提到當年京城賣雨衣情形:「雨衣油紙家家賣,但看招牌只一家。你也竇家和也竇,女娼男盜盡由他。」
當時因為竇氏油衣好賣,家家都打出竇家招牌,出現帽牌雨衣,這種不道德的商業行為,與今天淘寶賣冒牌貨沒什麼兩樣。
需要注意的是,在紙張發明以後,古人製作油衣的材料很大變化,開始選用油紙做材料,成本低了,但防雨效果反而更好。除了農村人,在唐宋以後,城市居民遇到眼下的暴雨天多著油衣出行。
(皇帝出行場景,現代再現)
到清朝時,防雨服裝更豐富了,除雨衣外,還有「雨裳」,這是一種更高檔的雨衣,以不同顏色區別等級。
大家都知道,皇帝平常穿龍袍,這是常服,如果遇到暴雨天,打傘蓋也沒有用的,那穿什麼?就是雨裳。
據《大清會典圖》,清朝規定:「皇帝雨裳,明黃色,油綢,不加里,左右幅相交……皇族、一品大員穿紅色雨裳,二品以後文武官至軍民皆青色。」
同時還出現了「雨裙」,用油布製作,形制簡單,使用時裹在褲裙外面,這可是現代少見的雨具。
(《大清會典圖》中的高級雨衣——「雨裳」款式)
清人李海小說觀《歧路燈》第五十七回《刁棍屢設囮鳥網,書愚自投醉猩盆》中,有一借雨具情節:「我無事不來,今日特來問譚爺借雨帽、雨衣、雨裙,俺家裡要走哩。天晴就送的來。」可見,雨裙與雨衣、雨帽是一起穿用的。
這一回中還有清朝人穿雨衣的情節——
只說譚紹聞披上雨衣,依舊著上泥屐,徑上夏逢若家來。這刁卓等見了譚紹聞到了,如同天上降下一般,摘雨帽的,輕輕取下,脫雨衣的,款款解來,即刻就叫珍珠串出來。珍珠串相見,訴離索疏闊的苦處,譚紹聞展溫存慰藉的話頭。看官自能會意,何用作者筆模坐不移時,只見一人從外來,身披著氄毛大褐敞衣,手提著一個皮褡褳兒,聲聲道:「好雨!好雨!為這幾兩銀子,幾乎被雨淋死了。」
到晚清時,塑料作的雨衣進入中國,成了當年的時髦貨,老式油衣漸漸退出了中國人的生活圈,成了歷史。
(古人出行圖)
※古人出行遇到暴雨天有蓑笠可以對付,俠士喜歡最著之歸隱江湖,但朱元璋規定只准一類人穿戴
※中國南方人先吃雞,還是北方人先吃雞?多處考古新發現得出了結論
※古代一學子考中進士後花重金找樂,誰知是騙局,學子接著的做法也讓人意外
※現代美女喜歡的一種髮式,在上古時就流行了,傳與一個醜女有關,原本用來掩飾缺陷的
※考古專家從挖出的人類遺骸上發現一奇怪現象,不少人在性成熟期牙齒被人為敲掉,為什麼要這樣?
TAG:梧桐樹下戲鳳凰 |
※古代只有皇帝才能穿龍袍,包拯為什麼穿的也是龍袍?真相只有一個
※古代只有天子可以穿龍袍,為什麼包拯也能穿龍袍?不知道的來看看
※在古代,只有天子可以穿龍袍,為何包拯的官服上卻有一條「龍」?
※古代只有天子可以穿龍袍,為何包拯也能穿龍袍?
※歷史上唯一一個穿龍袍下葬的女人,不是武則天,也不是慈禧太后!
※皇帝幾乎每天都穿龍袍,為啥從來都不清洗?原因反映出現實
※史上唯一一個穿龍袍下葬的女人,武則天也沒這麼做
※面對金國的強勢,這個皇帝打暈兒子給他穿龍袍,他才是坑娃第一人
※歷史上唯一一個穿龍袍下葬的女人,不是武則天和慈禧,而是她!
※她沒有武則天漂亮,更沒有慈禧太后有權,但為何能穿龍袍下葬?
※皇帝每天都要穿龍袍,皇帝一共有多少件龍袍,他的龍袍要不要洗?
※自古以來只有皇帝能穿龍袍,為啥包拯也敢穿龍袍?
※歷史第一人,武則天和慈禧都不敢,而她是唯一穿龍袍下葬的女人
※古代只有皇帝可以穿龍袍,為啥清官包拯也穿著龍袍?
※穿龍袍,秀美背,60歲楊麗萍穿一雙鞋讓年輕人看到都無法淡定!
※女明星穿龍袍:她把龍騎在身上,她很嚇人,只有她不輸范冰冰
※古代只有皇帝才能穿龍袍,為什麼包青天可以穿龍袍?
※常遇春死後,為什麼朱元璋命人畫了他穿龍袍的全身像,原來是這樣
※歷史上有女人穿龍袍下葬嗎?其實還真的有一個
※包青天為什麼可以穿龍袍?身為臣子,這不是造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