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季來臨,如何在山野里保持乾爽?
道中遇雨,有時不得不繼續前行。
戶外拒水防雨是一個綜合問題,需要各種裝備的合力解決。
夏季風橫掃全國,各地水汽升騰,走在山區,雨說下就下。諸如船底頂這樣的南方路線,雨幾乎就是不可避免的天氣。
在突如其來的雨中,若找不到庇護或者行程吃緊,只能前進,這時若沒有事先做好防雨防水準備,輕則裝備淋濕,打道回府,重則發燒失溫,身體遭殃。
浸水的裝備與身體
被雨淋濕後的裝備,將變得難以使用,戶外心情變得煩躁,更讓人痛苦的是,吸飽水的它們,整體重量將直線上升,讓你不堪重負。
浸水後的背包,明顯加重。
淋濕後的人體,由於皮膚與外界的熱傳導導體由氣態轉變為液態,熱傳導速度將大大加快。
部分材料的導熱係數對比,其中水為液態。表格製作:雪線之上
不僅如此,大雨常和風伴隨一起,風冷效應加上體表雨水快速導熱,在本就比城市氣溫更低的山上,你極可能失溫,面臨生命的危險。
要命的是氣溫下降極快,風雨快速地掠走身體中寶貴的熱量,寒冷引發的戰慄接踵而來,好在中午補充的食物還算充足,讓我們懷中尚有餘溫……
身旁兩個從二坨尾隨我們的年輕人,衣著單薄,大概也沒補充什麼食物,已經凍的渾身篩糠,不得不與我的同伴擠在一起,抱團取暖……
(引用來源:山友老鷹66發布的《海坨山——領教暴雨冰雹(2012、06、09)》)
長時間濕身加風吹,即便在高溫季節,也是輕則感冒發燒,重則失溫。
在戶外做好防水,關乎行走效率也關乎安全。而防水的第一步,也是最基礎的一步,即是人體核心產熱區,軀幹的防水。
防水第一步:軀幹
人體的軀幹有許多核心臟器,它們的熱量一旦被迅速帶走,將對人的生命產生威脅,這即是我們常說的失溫。
所以防水的基礎,也是重中之重,即是軀幹的防水。在這一點上,衝鋒衣褲或連體雨衣都可以做到。
衝鋒衣褲——合格的衝鋒衣褲有很好的防水效果,同時由於它們採用Gore-Tex或Event等半透膜材料,人體蒸發的水汽也能排出。
衝鋒衣適合雨時停時下的環境,便捷透氣,不影響行動。
半透膜:阻擋液態水,透出氣態水。
如果一整天在雨中徒步,就不要過於指望衝鋒衣的防禦能力,因為較高的濕度將妨礙面料的透濕性能,再加上衝鋒衣緊貼身體,無「通風走廊」,汗液積聚在衝鋒衣內側,身體將逐漸潮濕。
高濕環境下,半透膜透氣性下降。
連體雨衣——連體雨衣能同時防護身體和背包,也能用於製作簡易天幕和地布,它們採用尼龍、聚酯這類防水不透氣材料。
長時間的雨中行進,連體雨衣覆蓋面更廣,下擺更長,雖然不透氣,但憑它的廉價與絕對防水,也不失為一種很好的選擇。
連體雨衣是很多走長線山友們的選擇。
有檐帽——雨水將擾亂你的視線,特別是它不停地飄向你的眼睛或眼鏡。一個帶檐的帽子(如鴨舌帽),或者衣服上的連體帶檐帽,將有效解決這個問題。
保住了我們的核心體溫,接下來就需要穩定的前進,這讓足部防水變得非常重要。
防水第二步:足部
足部如果被水長時間浸泡,皮膚軟化,就容易出水泡,同時足部加重、所謂「腳上一斤,身上五斤」,讓行走變得費力困難,為此我們需要裝備來防止足部的長時間浸水。
高幫防水鞋或速干越野鞋,防水襪,腳套都可以納入你的足部防護考慮。
戶外鞋子進水,最為難受。
高幫防水鞋VS速干越野鞋——合格的高幫徒步/登山鞋,內襯一般會選擇防水透濕面料,鞋幫一般達到或超過腳踝,將雨水拒之於外。是廣大山友們最為普遍的選擇。
高幫鞋靴,面對不算多的雨水足以起到防水效果,但若長時間持續潮濕或者久處於積水稀泥之地,雨水也有可能侵入。這時可採取疏水,即使用速干越野鞋。
速干越野鞋多採用速乾麵料,大網眼設計,提供了良好的水面脫離效果的同時也方便乾燥。鞋包頭的加固封閉設計可以保護腳趾不被銳利水下物體劃傷。
古語云:「洪水滔天,鯀治水用堵,終不能盡防而沃野被淹沒;禹治水用疏,開鑿河道使洪水分流。」
足部疏還是堵,見仁見智,具體看地形和雨量。
防水襪——防水襪筒比徒步/登山鞋幫都要高,防水性能優於鞋具。在透濕性方面,因為襪子更貼近腳部皮膚,內部溫度更高,更容易讓汗以水氣形式透過薄膜。因此防水襪透濕性也比防水鞋要好。
防水襪與越野速干鞋組合可以作為替代高幫防水鞋的一個方案。
防水襪好比衝鋒衣套在腳上。
腳套——腳套一方面能有效防止雨水向鞋中傾灌,並同時保護褲子與鞋面,這樣你紮營時,褲子是乾淨的,鞋子也不會顯得過於泥濘。
一些防水的硬殼褲也自帶褲腿固定腳套設計,但由於運動關係,它們有可能會脫落,一對獨立的腳套顯得更為可靠。
腳套在國內被時常被稱為雪套,這可能會產生誤導,實際上它集防雪,防水、防泥,防刮擦、保暖等各種功能為一體,非常全能。
核心軀幹安全,足部乾燥之後,還需要注意呵護我們包里的裝備,它們支撐著我們在戶外行進、過夜。
防水第三步:裝備
裝備不防護,就會像文章開頭說得一樣,你會發現裝備越來越重,且不堪使用,特別在一些需要涉水的情況下,如果包里的衣物和睡袋打濕,夜晚你將難以入眠。
為此你需要罩上背包罩,並為裝備套上防水袋。
背包沒有防護,和裸著沒什麼差別,在雨中,很多保暖製品將宣布報廢。
背包罩——背包罩就是專為背包定製的雨衣,好的背包罩是可調節式的,能夠緊密地貼合背包形狀,颳風時不會上下翻飛。除了防雨,背包罩也能防止林間泥水浸濕弄髒你的愛包。
實用的背包罩。
雨水通過無防護的背包背板,或者在我們停下取物時,總還是有可能進入背包,這時候要啟用背包里的最後防線:防水袋。
防水袋——將衣物、食品和羽絨睡袋分別放在防水袋中,形成一個個單獨的防水壁壘,即便途中涉水,包被浸濕,裡面的裝備也能幹爽如初。
潮濕環境,防水袋不吝嗇。
常見的防水袋多採用輕量化的塗硅尼龍製成,而粗苯纖維製作的防水袋重量更輕,許多山友用它們來收納各式裝備補給,在惡劣環境中井井有條。
防水收納袋值得擁有。
到此,軀幹、足部、裝備都得到了防護,你已武裝到了牙齒。但如果在紮營時掉以輕心,你可能功虧一簣。
防水第四步:營地
在雨中紮營,裝備需要展開,這時給了雨水很多可趁之機,特別是帳篷。傳統帳篷搭建內帳先行,這樣不可避免的會積水。
為此我們需要能率先支起防水外帳的搭建方案。
在雨中,無論搭建多麼熟練,傳統帳篷的內帳都得吃水。
內外一體帳或塔帳——在多雨地區,可考慮使用內外帳一體的帳篷,或者能先支起防雨層的塔帳。這樣能率先營造一個乾燥空間。
塔帳能快速搭建,配上內帳,雨中利器。
你支起了帳篷,滴水不漏,背包里的東西乾燥如初,將睡袋從防水袋中抽出,散發著羽絨的芬芳。
但別忘了還有地表徑流會打擾你。挖排水渠雖然也是一種方法,但在雨中費時費力,也破壞了環境。在這時你需要依靠防水「澡盆」。
帳篷澡盆——出發多雨地區行山,帳篷澡盆是一個必要考慮。搭塔帳的山友需要單獨攜帶澡盆地布,而有紗網內帳的山友,澡盆高度應該足夠。
內賬底部不透明的織物是為澡盆,它是帳篷防水係數最高的地方。
拖鞋——雨天營地活動,多帶一雙拖鞋,拖鞋不會滯留過多水分,這將省去你在帳篷門廳內的穿脫鞋操作。
寫在最後
戶外防水可稱得上是一個「大型工程」,要做到「滴水不漏」,需要經驗與裝備的高度配合協調。單就裝備上談,希望以下幾點可以幫到你:
硬殼雖然好、雨衣不要少。
足部要乾燥、高幫加腳套。
背包帶上罩、內裝防水套。
外帳先建造、澡盆勿漏掉。
最後建議如果天氣已預報有雨,還是暫且擱置計劃,待放晴再出行也不遲。
雨中畢竟煩悶,晴天才好行山。
戶外防水,你有何經驗和看法?
下方評論區,期待你的分享。
TAG:雪線之上 |
※清明三天假期,來野三坡風景區,在野山野水間做一把野人!
※白雪皚皚的白山野兔如何拍攝?
※越野跑季即將開始,山野君來種草啦!
※如何選擇叢林刀才能上山不吃癟,助你縱橫山野?
※誰敢,荒山野嶺跟她來一場
※周三活動日|山野,星空,溪水……來這裡,過一個宮崎駿的夏天!
※秋在天邊,秋在山野,秋在庭院,秋在心田!
※劉秀不是劉備,沒碰見一群天下豪傑,和一群山野綠林軍斗而已?
※入冬後的北方山野,罕見菊花開放——少見難尋之風水寶地「暖穴」
※秋風吹,秋天到,秋天在山野
※春天,嘗一抹山野菜的鮮!
※廣西:貓兒山已層林盡染,這個遠離塵囂的山野秘境值得你來打卡!
※假如你不幸在荒山野嶺迷了路,大山裡有這些野果,你會先摘哪樣吃
※三國中,諸葛亮不出山野,為何能夠知曉天下事?原來是因為這個人!
※山野菜不能隨便吃,來看看你到底吃對了嗎?
※這個山野菜在春天可採摘嫩芽食用,東北很常見,用來涼拌非常美味!
※郊野踏春采青,用不採白不採的路邊野花,製作「山野」盆景
※妹子出來郊遊突然內急,以為荒山野嶺很安全,結果比較尷尬
※妹子出來郊遊突然內急,以為荒山野嶺很安全,結果尷尬了
※出來郊遊突然內急,以為荒山野嶺很安全,結果比較尷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