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越反擊戰老山戰場揭秘:死打硬纏,越南人民軍的戰術進攻特點
80年代中越老山作戰(越方稱河江戰役)期間,越軍實施了反牽制和以攻為守戰略,組織了多次大規模反撲和不計其數的偷襲、襲擾,粘住中國軍隊不放,死打硬纏,給中國軍隊的堅守防禦造成了很大威脅。從越軍的進攻戰術上看,頗有特色,對於研究亞熱帶山嶽叢林地作戰提供了很多值得借鑒的地方。
在老山作戰期間,越軍先後對中國軍隊發起過1次加強師規模、4次團規模、10餘次加強營至營規模、3000多次連以下規模的進攻、偷襲和襲擾。其中從師至加強營規模的進攻和反撲集中在第14軍、第1軍、第67軍輪戰時期,第11軍、第47集團軍、第27集團軍、37師輪戰期間則主要是營以下規模的進攻、偷襲和襲擾。
在發起進攻和偷襲、襲擾時,越軍通常以步兵營、連為單位進行兵力配置,強調集中優勢兵力,實施有重點的多路進攻。營、連進攻時必須要明確主要方向和次要方向,其中主要方向通常選在敵方防禦疏忽並對整個防禦體系利害攸關的地方,便於展開兵力和部署多種火器,實施重點突破,與次要方向配合,形成對敵方的多路圍攻。營、連戰鬥隊形通常編為主要方向進攻分隊、次要方向進攻分隊、預備隊、火力分隊、指揮觀察所、後勤分隊,視情況還可編有牽制分隊,擔負牽制和疑兵任務。在兵力配置上,主要方向的步兵連約為1個加強排(4-5個步兵班),步兵營約為1個步兵連或者1個加強連;次要方向的步兵連約為1個步兵排(2-3個步兵班),步兵營為1個步兵排至1個步兵連,有時可得到火器的加強;牽制分隊的步兵連約為1個步兵班,步兵營通常由1-2個步兵排並配屬迫擊炮、無坐力炮組成;預備隊的步兵連約為1個步兵班,步兵營為1個步兵排到1個步兵連;火力分隊通常由建制內和加強的迫擊炮、無坐力炮、高射機槍、輕重機槍組成;後勤分隊主要由運輸班組成。在步兵團的兵力配置上,除營、連戰鬥隊形外,還可視情況編成支援分隊、疑兵分隊和穿插分隊等,配合主攻營、連戰鬥。
在火力配置上,越軍強調集中使用於主要方向和主要目標,充分發揮各種火器的效能,出其不意,及時準確,做到曲直、遠近、高平火力相結合。步兵分隊除配備步兵武器外,還重點加強82/75無坐力炮、60迫擊炮,緊隨戰鬥隊形前進,推進至距敵方目標100米左右,及時進行火力支援;高射機槍和直射火炮配置在瞰制戰場的主要制高點上,以直瞄火力支援步兵分隊戰鬥;師屬大口徑火炮和上級加強的炮兵通常編為師炮兵群,一般以連分單位分散配置在主攻方向側後便於隱蔽發揚火力的地域,連與連的間隔為1-2公里,距離敵方前沿約3-5公里或更遠一些;團、營屬火炮多以班、排為單位隱蔽靠前配置,每個陣地一般配2-3門炮,炮與炮間隔有時達30米以上,以集中火力進行射擊。其中120迫擊炮通常配置在距敵方前沿1.5-3公里處,戰鬥開始後可推進至距敵前沿500-800米處。82迫擊炮通常配置在距敵方前沿1-1.5公里處,戰鬥開始後可推進至距敵前沿200-300米處。各種火炮除基本陣地外,通常還構築有多處預備陣地,並間有假陣地。
越軍通常在進行新的反攻作戰前10天的時間裡,會將炮兵群有計劃地提前展開,對敵方一線陣地進行時間較長的破壞性疲憊射擊,經數天後強度會逐步減弱或停止射擊。在發動進攻的前一晝夜間,越軍炮兵群會施行數發至數十發的成果試射,以精確校正計劃射擊目標諸元。當越軍在白天發起進攻時,通常要對主要方向的敵方陣地進行火力準備。當步兵分隊開始從多方向、多路接敵並佔領進攻出發位置時,以大口徑遠程火炮對敵方陣地實施覆蓋射擊,掩護步兵推進。當步兵準備衝擊時,為增強火力殺傷效果,除繼續使用大口徑火炮和迫擊炮射擊外,還使用無坐力炮等直瞄火炮打擊敵方陣地。當步兵衝擊開始後,大口徑遠程火炮通常將火力向前延伸,對敵方目標附近的陣地及後方射擊,以封鎖敵方後續部隊的增援路線。一般火力準備的持續時間不定,有時2、30分鐘,有時長達數小時。炮彈多使用瞬發或者短延期引信,以達到殺傷敵方人員和破壞敵方工事的目的。對次要方向進攻時,通常不進行火力準備,或只進行短時間火力襲擊後即以步兵發起衝擊。夜間發起進攻時,通常採取偷襲的戰法,不進行炮火準備,而是隱蔽摸進,突然攻擊。如果偷襲行動暴露,不得不轉為強攻時,其炮兵群會實施3-5分鐘火力急襲或進行20-30分鐘火力準備,爾後轉為火力監視射擊。
在老山戰場上,越軍的重炮陣地多設置在小青山後面的公路附近,火力能很好覆蓋中國軍隊在老山、662.6高地、那拉及八里河東山附近的前沿陣地和縱深地區。其部署的蘇制BM-21型122毫米40管火箭炮威力很大,超過了中國軍隊的同類型火炮。而蘇制M46型130加農炮使用了新的火箭增程彈,射擊距離超過了中國軍隊的所有火炮,在遠程炮戰上佔據了優勢;直射火炮和高射機槍主要配置在小青山和漢揚高地,居高臨下瞰制了那拉地區的中國軍隊諸陣地;各種迫擊炮則分散潛藏在與中國軍隊前沿緊貼的各主要陣地附近,隱蔽迅速,遊動襲擾;作戰期間,越軍有時還使用了蘇制薩格爾反坦克導彈實施精確射擊。一般是配置在距中國軍隊陣地前沿或翼側600-1000米的獨立高地上,按照步兵高射機槍、重機槍打曳光彈指示的目標,摧毀中國軍隊重點防禦陣地指揮所和炮兵觀察所。實施重點進攻時,甚至還會用導彈打擊中國軍隊陣地的普通工事。越軍的如此火力設置充分利用了老山戰場的特殊地形,在相當長的時期內佔據了有利態勢。而中國軍隊所處戰場地形不利,使用「辛柏林」雷達偵測到的主要是越軍的迫擊炮陣地,對越軍在小青山、漢揚的直瞄火炮陣地和小青山側後的重炮陣地則難以掌握具體位置,反制辦法不多,長期受其火力威脅。在老山的不利地形上,越軍還動用了裝甲部隊,意圖協同反攻。1984年5月1日,越軍就出動了數輛坦克,乘夜暗和濃霧掩護秘密通過清水口子潛入清水附近地區,在開闊地帶實施偽裝潛伏,裝備配合步兵反攻。結果次日被第14軍前沿炮兵觀察所發現,遭到多次猛烈炮火打擊,先後被擊毀4輛坦克。
在進攻發起後,越軍的步兵分隊通常採用小群多路的方式,實施多波次的連續衝擊。其步兵在接近敵方前沿百米左右時,即疏散展開,多以3-5人成一組,組與組間隔為10餘米,兵與兵間隔為3-5米,從多方向同時向敵方目標衝擊。越軍單兵善於利用地形地物隱蔽,交替掩護,逐次躍進,衝擊時能熟練運用火箭筒、榴彈發射器等隨伴火器壓制和摧毀敵方前沿火力點。當靠近敵方陣地前沿時,立即轉為邊衝擊邊射擊、投彈,力求殺傷敵方有生力量,一舉突破其陣地。當遭到敵方火力阻擊而衝擊受挫時,越軍會退到距離敵方前沿約100-200米的死角和凹地里,重新組織或增強力量,伺機再次發起衝擊。為了阻止敵方調整部署,增強防禦,越軍有時會在兩次衝擊之間以少數兵力與敵方繼續保持接觸,進行牽制和襲擾,有時會以部分兵力掘壕據守藏身其中,待下次衝擊時突然從近距離殺出,打敵方一個措手不及。一旦突破了敵方前沿陣地,越軍則強調及時投入預備隊連續進攻,發起迂迴包圍,加速擴張戰果。在兵力使用上,採取由小到大、逐次增兵、多路並進的方法。當進攻遭到失敗而撤退時,越軍通常以攻擊行動為掩護,給敵方造成錯覺,藉機搶運屍體與傷員,同時以炮火殺傷敵方有生力量。進行後撤時,比較注意控制沿途地形要點,防止敵方尾追。當被迫放棄進攻後,越軍的後續梯隊往往會很快進至前沿搶佔有利地形,與敵方對峙,以為下次進攻創造有利條件。
越軍運用這種攻擊戰術時,頭幾個波次進攻的火力、兵力很猛,給對方形成了較大威脅。如果對方抗住了頭幾個波次的打擊,並給予其首批衝擊部隊以有力殺傷,則越軍就會暴露出多路進攻和逐次增兵的弱點,力量分散,突擊力不夠集中,難以保持進攻的兇猛勢頭,越打越顯虎頭蛇尾之態。在老山戰場的1984年6.11戰鬥、7.12戰鬥、12.21戰鬥,1985年1.15戰鬥、5.21戰鬥、5.31戰鬥、7.19戰鬥、9.8戰鬥、12.10戰鬥、12.12戰鬥,1986年1.12戰鬥等多場大戰中,越軍分別使用了從加強師到加強連級規模的兵力,向中國軍隊一線陣地發起了多波次連續猛攻,戰場範圍遍及老山全線。這些戰鬥的開打初期,因為越軍火力準備猛烈,攻勢迅猛,中國軍隊多次丟失了一些前沿警戒陣地和主陣地的若干哨位,一時陷入被動。在炮兵的有力支援下,中國軍隊頂住了越軍的頭幾波次猛攻,爾後集中火力打其戰鬥隊形和遮斷其增援路線,越軍即容易發生組織混亂,隊形潰散,攻勢難以持續。這時中國軍隊迅速組織兵力秘密向前貼近,突然實施反衝擊,又相繼奪回了丟失的陣地,恢復了原防禦態勢。越軍在連續遭到打擊後,重新集結的力量越來越弱,無法形成初戰的攻擊銳勢,而其協同能力也較差,往往形成各自為戰,加上後勤匱乏的死穴,最後只好被迫放棄進攻。
1984年老山712大戰示意圖
越軍非常喜歡偷襲作戰,認為偷襲「可以使敵方處於無準備的狀態下被動應付而令敵措手不及」,能夠把全局的劣勢逆轉為局部上的優勢,從而達到「以少勝多」的目的。通常會在進攻發起前一周左右出動特工、偵察分隊頻繁對敵方陣地實施抵近觀察,以掌握第一手陣地情況,及時調整部署。偷襲時間多選擇在黃昏、午夜或者拂曉,利用濃霧、雨天等不良天候,以部分兵力或較大兵力隱蔽摸進,秘密在敵方陣地前沿屯兵,爾後由特工領銜突然發起攻擊。打得好則可一舉拿下敵方陣地,如果偷襲不成或者企圖暴露,有時會放棄進攻迅速撤退,有時會馬上呼喚炮兵火力向敵陣地實施短促猛烈的急襲,爾後迅即轉入強攻。將偷襲與強攻相結合,是越軍在進攻作戰中最為常用的打法。1984年的6.11戰鬥、7.12戰鬥、12.21戰鬥,都是越軍以較大兵力實施偷襲加強攻的典型戰例。而越軍使用連、排級兵力的偷襲加強攻戰例,則與中國軍隊在老山輪戰各軍中都發生過,數量不勝枚舉。此外,越軍還常常使用班、組級兵力實施襲擾作戰,隱蔽摸進,打了就走。目的是試探敵方虛實,為主力進攻創造條件,並消耗和疲憊敵方的戰鬥力。
越軍極為擅長使用特工作戰,執行滲透偵察、破障開路、協同攻擊、潛入襲擾、佯動牽制等任務,對中國軍隊後方進行廣泛破襲。在老山戰場上,越軍發動營以上規模的進攻作戰時,常常使用一定兵力的特工分隊在步兵分隊前面開路,排雷破障,引導步兵前進。當步兵發起攻擊後,特工分隊則轉為伺機捕俘。如1984年的6.11戰鬥、7.12戰鬥、12.21戰鬥中,越軍分別使用了營、連級特工分隊,排雷破障,引導步兵發起攻擊,或是將部分特工與步兵混合編組,配合步兵的攻擊行動。越軍特工最擅長的就是潛入敵方陣地內實施偵察和襲擾行動,在老山戰場上,與越軍特工鬥智斗勇已成為輪戰各部隊習以為常的事情,稍一不慎,就會吃大虧。越軍特工有時還會在次要進攻方向上佯動,吸引牽制敵方,掩護主力從主要方向突然發起攻擊。在7.12戰鬥中,越軍就以特工1個排攻擊老山左翼的101號高地,掩護其主力向662.6高地方向進攻。戰鬥中,還有一股越軍特工秘密滲入了中國軍隊防線,企圖偷襲40師119團炮兵陣地,後被發現而遭到挫敗。
在老山戰場上,越軍正是運用了上述的進攻戰術,與中國軍隊反覆過招,死纏爛打。老山戰場前中期的諸多大戰、惡戰,多數是圍繞著抗擊越軍的較大規模進攻而展開的。可惜,強中更有強中手,越軍抗法、抗美戰爭名將武立、黎威密、阮友安輪番上陣,都無法討得便宜。這是兩國兩軍的整體差距,而非人的意志所能逆取。正如越軍步兵313師副師長兼參謀長裴尼樂在幾十年後的坦言:「(丟失老山)我是有責任,但當時即使換別人來,恐怕也不會改變結果。」
裴尼樂在接受採訪視頻
※對越反擊戰老山戰場揭秘:悶頭死抗,越南人民軍的戰術防禦特點
※對越反擊英雄傳:從看守所走上老山戰場的一等功臣
※79年對越反擊戰,孤身堅守陣地打退半個連敵人的一級戰鬥英雄
※朱毛紅軍為何離開井岡山後再沒有回來?一般人不知道這段歷史
※張萬年指揮的鐵軍127師,對越反擊戰再立新功
TAG:沈聽雪 |
※對越反擊戰老山戰場揭秘:死打硬纏,越軍的戰術進攻特點
※對越反擊戰越軍戰術,被部隊輕鬆化解,並嘲諷越軍戰術落後
※中越戰爭:解放軍使用這種戰術對付越軍的游擊戰
※對越戰爭中我軍有種圍屍打援戰術?老山前線用屍體換活人的戰鬥
※中越戰爭:中國軍隊在東溪用穿插戰術打敗越軍
※對越自衛反擊戰,許世友為什麼對越軍搞「拉網清剿」戰術
※對越自衛反擊戰,越南的這一戰術讓我軍受到了嚴重的挑戰
※中越戰爭:解放軍拉網戰術讓越軍游擊戰術徹底失效
※二戰大西洋戰場,「狼群」戰術引領下的潛艇戰
※美軍進攻伊拉克堅固陣地的戰術,有戰術打沒戰術的就如切菜
※對越反擊戰解放軍為什麼越打越好?及時改進戰術是法寶
※對越反擊戰,解放軍穿插迂迴戰術犀利打得越軍沒有脾氣
※為何對越反擊戰中,越軍使用的戰術讓我軍士兵氣的咬牙
※對越反擊戰,越軍對付我軍,最常用的一種戰術
※大部隊野戰陣地進攻和防禦戰術,處處透露出戰爭藝術
※二戰最慘烈的一場登陸戰,日軍的堡壘戰術,讓美軍用水泥化解
※對越反擊戰中我軍趴坦克戰術等同送人頭?利大於弊!老兵道出實情
※馬金島偷襲戰,美軍成功運用八路軍「打了就跑」的游擊戰術
※美俄終於撕破臉!兩軍展開慘烈對攻戰,俄軍戰術核武器已在路上
※精英狙擊手在城市巷戰中的戰術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