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養老,這一點我們可能永遠趕不上新加坡!
「
居家和免費構成了新加坡養老體系的兩個關鍵詞。居家養老部分,通過以房換房的形式,實現居住的安全、近親、舒適和經濟;免費部分,HCA慈懷護理,實現對臨終群體的關愛、照料和維護。
而以房換房是以房養老的重要方式之一,在中國180多位老人轟轟烈烈試點失敗的同時,新加坡已經藉由其租屋制度基礎,解決了大部分老年人的養老居住、安全及晚年消費的資金來源問題。
」
新加坡的老齡化社會保障網路已日趨完善。樂齡公寓與臨終護理的組合,可基本確保老年人在無需額外支付費用的情況下安享晚年。
曾經的亞洲四小龍已逐漸步入老齡化社會,目前,在9個新加坡人中,就有1個在65歲以上,這個比例到 2030 年將達到 3:1,屆時,新加坡約有 90 萬樂齡老人,相當於 2015 年 44 萬人的兩倍,即到 2030 年,每兩個新加坡成年人就要撫養 1 個老年人。
為應對這一情況,自上世紀 90 年代,新加坡政府著手從養老金、醫療、護理、就業、子女、城市規劃、基礎設施等多個維度全面建設老齡化社會保障網路,其中,樂齡公寓和臨終護理貫穿了老年人的全部晚年時光。
居家和免費構成了新加坡養老體系的關鍵詞。
1
樂齡公寓如何樂齡
大屋換小屋套現實現居家養老
在新加坡大巴窯社區中有一處與眾不同的建築,居住在這裡的居民全部是 55 歲以上的老年人。「我搬進來的時候 67 歲,現在已經 81 歲了。」大巴窯樂齡公寓 12 層的一位住戶告訴21 世紀經濟報道:「不僅生活方便,而且子女也經常過來看望我。」
老人居住的並非中國式養老院,而是新加坡建屋發展局專門為老年人改造的「經濟適用房」,稱為樂齡公寓。建屋發展局相當於中國的建設部。
據這對老夫婦介紹,他們在 2001 年賣掉了自己的大組屋(面積大的經濟適用房),花7 萬新元購買了目前 45 平方米(使用面積)的樂齡公寓,中間的差額用於補充養老。
「賣掉大房子,換成小房子,既有地方住,又有餘錢養老。」老夫婦對 21 世紀經濟報道解釋。
樂齡公寓是新加坡自 1998 年開始推行的居家養老模式:新加坡公民賣掉持有的大房子套現,一部分錢用來購買樂齡公寓,另一部分作為養老金之外的補充資金。目前樂齡公寓已成為新加坡解決「老有所居」、「老有所養」的重要方式。
建築適老化
21 世紀經濟報道了解,樂齡公寓一般為高 10 多層的「板樓」,戶型面積以滿足一兩位老人需要為主,包括 35 m2及 45m2(使用面積)兩種。公寓底層架空,設有休息場所和便民設施,第二 層樓是提供養老服務和必需設施的場所,如診療中心、活動中心、心理疏導室等。
為使樂齡公寓更加適合老年人居住,建屋發展局除將其選址在配套設施完善的社區中外,還專門改造、增加了諸多便利設施及服務,這也成為老年人選擇定居此處的重要因素。樂齡公寓的內外設施均按照老年人需求而設。例如,更寬的大門和電梯間便於輪椅出入,更大煤氣、熱水器等開關按鈕,更亮的房間照明度,以及難以盡數的扶梯、休息場所和定製化健身
設施。
另外,在一些細節上樂齡公寓也有針對性的精心設計。如開關、門鈴和門窗等開關設施的高度都有所降低,以便彎腰駝背的老人使用;考慮到老人容易失禁,廁所緊靠卧室,並設長明燈;廚房的灶台、水池和衛生間的洗面台的下方設計成凹形,老人在需要時可以坐著使用等。每戶都在廚房、衛生間、卧室和客廳設有 4 根報警拉繩,方便老人遇險時緊急呼救。
服務精細化
吸引老年人來這裡居住的另一個原因是設在公寓樓下的樂齡服務中心。服務中心不僅配備有專業的醫療、護理人員,從身體和精神上幫扶老人,還時常舉辦各種娛樂活動,以豐富晚年生活。
產權縮短
樂齡公寓的產權比一般組屋短,據建屋發展局樂齡人士工作室負責人介紹,「產權一般為30年,之後可適當延長,但不能轉售,只能回售給建屋發展局,如不想擁有樂齡公寓或屋主去世時,政府按屋價比例退還餘款。」
房價降低
出於降低養老成本的考量,新加坡政府制定了較為低廉的價格,35 平方米的戶型平均售價大概為 5 萬新元,45 平方米為 7 萬新元,不過,到 2015 年,這一價格也隨建安成本上升至 10 萬元新幣左右。
值得關注的是,除購買公寓需支付低廉的房價外,為老人提供的各項設施、服務均為免費,這與中國現有的養老方式差異極大。
申請與選址親情化
並非所有居住在新加坡的人士均可申請樂齡公寓,據悉,申請者必須是年滿
55 周歲或以上的組屋屋主,而且須為新加坡公民。夫婦必須一起申請購買,單身人士,離婚者或喪偶的組屋屋主均可申請。考慮到與子女團聚,建屋發展局會將老人分配至距離子女最近的樂齡公寓中。
02
慈懷護理:免費的臨終關懷
起源
新加坡的臨終護理起源於1985 年,當時,一名女醫生在玉朗區看到有需要臨終關懷的病人,遂與兩名助手以志願者的身份照顧這些病人,從而開啟了新加坡的臨終護理事業。
四年後,新加坡第一家也是最大的臨終護理機構註冊成立,取名 HCA 慈懷護理,慈懷護理中心是一家慈善機構,對病症末期患者提供舒適的服務,專業的多學科綜合治療團隊為患者提供臨終關懷,並且上門探望病人及其家屬。看護團隊由醫生、護士、社會工作者、顧問和經過培訓的志願者組成。
「護理中心的理念是同情心、專業、尊重病人和家屬。」HCA 慈懷護理中心總裁兼醫療總監阿奇利瓦蘭(Akhileswaran)說道。此前,阿奇利瓦蘭是一位事業有成的腫瘤科醫生。
護理中心設有總部及 4 個衛星中心,提供上門訪問、日間護理、留住三種服務模式,並以居家護理為主,截至目前,HCA 慈懷護理已經照顧了 5.5 萬多名末期患者,每年進行4
萬多次家訪,平均服務 3500 名患者,在任何時刻,都有800多名患者接受護理。
理念
在阿奇利瓦蘭看來,臨終者及其家屬的關懷和護理是人類的基本需求,衡量一個國家不僅要依據經濟實力,更要衡量這個國家對待老人和臨終人士的態度和做法。
新加坡的態度和做法是提供完全免費的臨終關懷服務,不論患者年齡、種族、經濟狀況甚至國籍。只要身在新加坡,即使是來新看病外國人,如被醫生定性為末期病人,壽命少於1年,均可到慈懷護理度過餘生。
資金來源
新加坡衛生部為慈懷護理中心提供了 60%-70%的資金,社會捐助佔據 20%-30%的比例,其餘 10%來自籌款活動。該護理中心現擁有 98 名在職員工。據該中心提供的財務數據,2012/13年間,慈懷護理中心接受政府財政和捐助金額為 817 萬多新幣,當年支出為 721 萬多新幣。
資金保障是臨終關懷護理的基礎,由於缺乏資金,中國尚未出現完全免費並可持續的臨終關懷機構。
北京協和醫院的一位醫生曾試圖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建立臨終護理網路,但最終未能延續;此後,北京兒童醫院血液腫瘤中心周翾醫生建立了針對癌症末期兒童臨終關懷機構,但資金來源僅限於好心人(主要為中國風電行業人士)的有限捐助。
在政府和持續的社會捐助下,新加坡臨終護理事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已在全國建成6家護理中心,據阿奇利瓦蘭透露,至 2017 年,護理中心的數量將再增加 2 家。除此之外,新加坡的所有醫院均設有病痛舒緩小組和臨終護理病床。
走進慈懷護理中心時,並未看到痛苦不堪的病人,相反,老年人們正在志願者的帶領下一起歡快唱歌。
阿奇利瓦蘭道:「我們的重點不是死亡,而是要讓病人及其家屬活得更好,我們要盡全力把他們受到的痛苦減到最低點,並同時關注病人家屬的心理健康。」據他稱,癌症病人 90%的痛苦可以在護理中心得以解除,病患中 85%為癌症,15%為非癌症,如肺部堵塞、心臟疾病、末期腎病等。
與樂齡公寓的思路相同,即使是末期失能患者,護理中心仍然秉持居家護理為主的方式,大多數臨終關懷護理通過家訪完成,為此,衛生部還為病人提供家庭裝修、改裝所需資金的貸款。並且,護理中心的設備也可帶到家中使用,只需支付100新幣的押金即可。
03
結語
在談到一國如何建立臨終護理體系時,阿奇利瓦蘭分析,目前世界範圍內共有三種可行模式,即完全免費、保險支付、病人自付,其中佔主要地位的是前兩種模式,新加坡屬於完全免費,美國、中國台灣地區則為保險支付。他認為,病人自付模式大多是在免費提供和保險支付的基礎上加以補充。
無論是完全免費、保險支付還是病人自負,一種好的居家養老服務模式根植於一國的國家治理理念、為老服務理念、經濟財政實力和原有的制度模式。沒有簡單的拿來主義,用心才能探索出合適的模式。
原文名稱:新加坡免費養老模式——樂齡公寓+臨終護理,陸子衿
TAG:中國養老策劃師 |
※你要不來這裡,就不算來過新加坡
※新加坡是一個怎樣的國家?不說你可能想不到,說出來都不一定會信
※新加坡這麼好,你快來看看呀
※如果你在新加坡見過這些,說明你在新加坡待得不是一般的久
※寸土寸金的新加坡,為什麼幾乎沒有人炒房?說出來你可能不會相信!
※新加坡宴會參加了那麼多,曲終人不散還是頭一遭
※新加坡人幾乎不在家做飯,那他們是怎麼吃飯的?看後羨慕到想哭!
※新加坡每一處都是親子氣息,不可或缺的一站!
※不看這貼,你可能會誤入新加坡某些神秘場所哦!趕快收藏保平安
※玩遍新加坡了?這些景點你肯定還沒去過!
※新加坡這麼好,怎麼才能留在那裡?
※為什麼我們不去其他地方,卻選擇了新加坡?
※你一定不能錯過的美景在新加坡
※在新加坡,沒去過這條街,那你一定是去了假新加坡
※對於新加坡,我們更多的是陌生,所以我們甚至不知道它的這些美食
※馬來西亞那麼窮,為何死活要趕走新加坡?他們的教材上是這麼寫的
※新加坡那些深夜不睡覺的姑娘們,都在幹什麼?
※對不起,我勸你別來新加坡了!
※羅大佑要來新加坡開演唱會啦,那些你最愛的經典老歌不可錯過
※別看不上新加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