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犯我強漢,雖遠必誅」——小考

「犯我強漢,雖遠必誅」——小考

秦代的武器形制與戰國時期沒有太大區別,秦軍大量裝備劍,不裝備刀。

進入漢代後,隨著騎兵的發展,環首刀開始興起。

環首刀由刀刃、刀莖、刀環三部分組成,漢代環首刀(本文漢代篇中均簡稱其為「環首刀」)刀刃與刀莖的寬度基本相當,刀環位於刀莖末端,刀刃、刀莖、刀環三者為一體打造而成。

環首刀的刀刃狹長平直,部分刀的刀刃會有微微內凹,有人認為這種內凹是受北方游牧民族或中亞地區民族影響所致;環首刀刀背厚實,適於劈砍。

多數環首刀沒有護格,個別環首刀會裝有護格;環首刀一般為鐵制,銅製的很少。

嘉興博物館藏漢代青銅環首刀

環首刀常見的裝柄方法是用兩根木條夾住刀莖,然後纏繞絲繩,如果為了節約成本,也可以不使用木條,直接纏繞絲繩。

使用環首刀作戰的騎兵通常會隨身攜帶一條繩索,接敵前,騎兵會將繩索的一端纏繞在手腕上,另一端系住刀環,這樣做的目的是避免環首刀在騎戰時從手中脫落。

西漢早期的墓葬中,如臨淄窩托村齊王墓、巨野紅土山昌邑哀王墓、安徽阜陽雙古堆汝陰侯墓等墓葬,均未發現環首刀出土,這說明在西漢早期,環首刀還不是很流行。

目前最早的環首刀發現於河北滿城中山靖王劉勝墓。劉勝墓開啟時,墓主劉勝身著金縷玉衣,左側腰部順置環首鐵刀一把。該刀刀尖殘斷,刀身殘長46.8cm,寬4.2cm;莖部稍窄,寬3.7cm;總體殘長62.7cm。

中山靖王劉勝下葬時身穿的金縷玉衣

該刀刀莖斷面與刀刃相同,均為楔形,莖外包夾木片,木片外纏有麻繩,麻繩外為褐色漆層,漆層外纏絲繩,絲繩直徑0.3cm。

該刀刀柄末端為環形刀首,直徑6.4cm,環首上包纏有長條形金片,寬0.4cm。

該刀出土時,刀刃外套殘尾刀鞘,刀鞘為兩片木條挖槽合攏而成,鞘外纏麻,麻外纏絲綢,絲綢外髹朱紅漆。

出土位置位於劉勝身側的環首刀

該刀佩帶方式為帶扣佩帶法,帶扣為金質,安裝於凸起的長方形底座上,底座距鞘口11.5cm。

除此刀外,劉勝墓還出土多件其他武器,其中有九件鐵劍,三件銅劍,從刀劍比例來看,當時環首刀還不是主流武器。

晁錯曾說過,漢軍步兵有四種標配裝備,分別是長矛、長戟、弓弩、劍盾,可見在西漢早期,劍盾才是步兵的主要裝備。

漢畫像石:放有環首刀的兵器架

1993年,盜墓者在連雲港東海縣溫泉鎮尹灣村發現一處漢墓群,並打開了其中的一座墓葬,當地政府獲得消息後,及時制止了盜墓者的行為。由於被掘墓葬的棺蓋已經被打開,當地文物保護機關決定對此墓群中的六座墓葬進行保護性發掘。

在其中一座墓葬中,出土了23枚木櫝,133枚竹簡,其中名為《武庫永始四年兵車器集簿》的竹簡上記載了漢代東海郡武庫的庫存裝備種類和數量。竹簡上寫道,東海郡武庫儲存有99901件長劍和99901件盾牌,這說明直到西漢末年,劍盾還是步兵的標配裝備之一。

但整體來說,從西漢早期到末期,環首刀的裝備率一直處於上升狀態,在這段時間裡,環首刀逐漸代替長劍,成為士兵的主要裝備之一。

環首刀的出現對漢代的輿服制度造成了明顯的影響。

環首刀出現前,官員和貴族習慣隨身佩帶長劍;環首刀出現後,雖然朝廷仍然要求官員必須佩劍上朝,但在日常生活中,不少人開始改佩劍為佩刀。

不同尺寸的環首刀

前119年,漢朝再次出兵討伐匈奴,進攻的漢軍被分為兩路,分別由衛青和霍去病率領。

漢軍著名將領李廣當時已經年老,因此原本不需要參戰,但李廣立功心切,多次懇求武帝准許他上陣,武帝不忍拒絕,令其隨衛青部隊出征。

漢軍抵達大漠後,很快便偵查到了匈奴的行跡,衛青命李廣和趙食其從東路出擊,同時自領精兵正面迎擊匈奴。

由於缺乏嚮導,李廣和趙食其所率軍隊在沙漠中迷路。戰役結束後,衛青派人調查迷路事件的細節,李廣不願意再接受審判,引刀自刎。

蘇武出使匈奴時,昆邪王的外甥緱王和長水人虞常正在謀劃一次叛亂,二人試圖劫持單于的閾氏投奔漢朝。見到蘇武一行,虞常向蘇武的副手張勝述說了自己的計劃,張勝對他們的行動表示贊同,並送給虞常不少財物。

一個多月後,匈奴單于外出打獵,緱王和虞常認為時機已經成熟,便準備舉事。行動前,參與密謀的一人向匈奴人舉報了他們的計劃,留守的匈奴貴族得知消息後,率軍來捉拿緱王和虞常,交戰中,緱王戰死,虞常被活捉。

虞常被俘後,向匈奴人坦白了張勝和此事的關係,匈奴單于便派人喊蘇武前去問話。蘇武認為,自己如果前去的話,會給國家造成恥辱,於是拔佩刀自刺,未死,被匈奴囚禁。

匈奴人扣押蘇武后,多次勸其歸降,蘇武拒不投降,被匈奴人流放到北海(今貝加爾湖)一帶牧羊,19年後方被允許返回漢朝。

蘇武牧羊圖

從這些事例中可以看出,在西漢中前期,文武官員已經普遍佩刀了。

西漢時期,銅製兵器逐漸為鐵制兵器所替代。

在當時,鐵器的製造方法有如下五種。

塊煉鐵製造法:以塊煉法得到的熟鐵直接鍛打成器。塊煉鐵製造法是人類加工鐵器的傳統方法,由於塊煉鐵質地較軟,因此塊煉法製成的鐵器性能較差。

塊煉滲碳鋼法:先將塊煉鐵滲碳成鋼,然後鍛打成型,最後淬火。塊煉滲碳鋼法最早見於戰國,西漢時仍然很常見。

生鐵鑄造法:將生鐵熔化成液態,鑄成器件後,再行退火。生鐵鑄造法一般用於製造兵器的附件,漢代不少兵器的附件都採用生鐵鑄造法製成。

鑄鐵脫碳鋼法:先以生鐵鑄件,再對錶面進行脫碳,使生鐵變成鋼。

炒鋼法:將生鐵融化後,通過攪拌的方式使鐵水中的碳充分氧化,成為熟鐵或低碳鋼,再行鍛造淬火。

鑄鐵脫碳鋼法和炒鋼法是漢代最常用的兩種鐵器製造方法,鑄鐵脫碳鋼法多用於製造民用器具,兵器製造一般使用炒鋼法。

環首刀,徐州博物館藏

1957~1958年,考古工作者對洛陽西郊的漢代墓葬進行了清理。這批墓葬中,有155座處於西漢中晚期。

清理工作結束後,經過統計,有23座墓出土了環首刀,這些環首刀的長度均在85~114cm之間,出土時多數放置於死者的兩側。

這批環首刀出土時全部插在刀鞘內,刀鞘結構相似,均為兩片木條合制而成,刀鞘的外面纏繞有絲線和紡織品,最外層髹漆,刀鞘末端裝有銅質的鞞。

此外,這次還發現了31把鐵劍,長度在80~114cm之間,分別來自於28座不同的墓葬,多數處於王莽時期以前。

漢代畫像石,右上角橫置一把環首刀

在《漢代的刀(中)》一文中,筆者曾經提到:「環首刀出現後,雖然朝廷仍然要求官員必須佩劍上朝,但在日常生活中,不少人開始改佩劍為佩刀。」

這種說法是有問題的,經過【寒葉飛轉一時秋】先生提醒,特此更正。

當時的實際情況是,作為一種禮儀,官員在正規場合需要佩劍,官員去上朝時,會穿戴整齊,佩帶長劍,但在進入朝堂前,必須把佩劍解下,只有獲得皇帝特許的大臣才可以帶劍上殿。

西漢早期時,禮法未曾制定完備,官員可以帶劍見君,後來經過改革,官員便不能在上殿的時候帶劍了。

因此這段文字應當改為:

「環首刀出現後,雖然朝廷仍然要求官員在正規場合佩帶長劍,但在日常生活中,不少人開始改佩劍為佩刀。」

兩漢時期,不少新型工藝被應用於鋼鐵武器的製造,這些工藝包括局部淬火技術、表面滲碳技術、貼鋼技術、百鍊鋼技術等。

這四種工藝中,局部淬火、表面滲碳、貼鋼三種工藝的目的相同,都是為了保證武器的不同部位可以具有不同的硬度和韌性,使武器的性能達到最優。

劉勝墓曾經出土過兩把鋼劍和一把錯金書刀,三件器物的表面都經過滲碳處理,刃部均有單獨淬火。

成都天回山出土東漢:錯金鐵書刀

吉林榆樹老河深西漢末至東漢初鮮卑墓葬中曾出土環首刀一把,編號M115:10,本體以低碳鋼為原料,刃部採用高碳鋼,刃部與本體之間鍛焊的十分緊密。

經過多次摺疊鍛打的鋼材被稱為百鍊鋼,反覆鍛打可以去除鋼鐵中的雜質,同時提高鋼鐵的密度。

永初六年五月丙午造卅湅大刀吉羊宜子孫

1974年,山東蒼山東漢墓出土一把環首刀,通長111.5cm,刃寬為刀背厚度的三倍,刀身有錯金火焰紋,銘刻「永初六年五月丙午造卅凍大刀宜羊宜子孫」字樣,銘文亦為錯金。

五月丙午是端午節,按照古代陰陽五行學說,此日為陽日,適合冶煉金屬。當時的不少工匠經常會在器物上銘刻類似於「五月丙午」或「五月五日」的字樣,這種行為的目的是為了求得吉利,與器物的實際打造時間無關。

魯迅所著《呂超墓出土吳郡鄭蔓鏡考》一文中也曾提到古人的這種習慣,據魯迅所言,這種習慣直到唐朝都還存在。

環首刀(東漢末三國 鄂州市鄂鋼綜合原廠一號墓出土 湖北省博物館藏)

在當時,「凍」字與「練」字可以互換,因此銘文中的卅凍就是三十練,有人認為這說明該刀在打造時,曾經反覆摺疊鍛打三十次。經測量,該刀刀刃淬火,刀中硅酸鹽夾雜物大約有30層,與銘文中數字大致相仿。

日本藏有打造於靈帝中平年間的鐵刀,錯金刀銘中也有「百練清剛」字樣。

東漢末期,環首刀已經取代長劍,成為步兵的標配武器之一,步兵使用環首刀時,一般會配備盾牌。

漢畫像石拓片,圖中的騎兵和步兵均持環首刀

長沙地區的東漢墓葬中出土過較多數量的環首刀,長度都在100cm以上。其中長沙金盆嶺漢墓曾出土一把環首刀,長128.5cm,為這批環首刀中最長者。

河南陝縣劉家渠東漢墓出土過一把環首刀,出土時配有漆木鞘,刀柄兩側夾木片,外纏粗繩,刀的環首上也纏有絹布。

河北定縣中山穆王劉暢墓曾出土過一把環首刀,刀長105cm,刀身飾有錯金渦紋和流雲圖案。

東漢時期,佩刀已經成為各級官僚的制式禮儀用具之一。《後漢書·輿服志》中對王侯公卿和各級官僚的佩刀形制有詳細的規定,其中提到,諸侯王所用佩刀的刀身應當錯以黃金。

劉暢墓出土環首刀符合輿服志中的敘述,因此學者認為此刀應該是劉暢的隨身佩刀。

2011年,國家博物館徵集到一把錯金環首鐵刀,該刀長79.8cm,寬3cm,厚0.7cm,刀脊有銘文54字,為「永壽二年二月濯龍造廿灌百辟長三尺四寸把刀堂工劉滿鍛工虞廣削厲待詔王甫金錯待詔灌宜領濯龍別監堂衡監作口妙北主」字樣,刀柄有銘文6字,為「濯龍持作百辟」字樣,此刀為現存漢代鋼鐵刀劍中銘文最多的一件。

銘文中的濯龍即濯龍宮,濯龍宮所造刀劍專供皇帝使用,因此此刀應為漢桓帝隨身佩刀,現存漢代刀劍中,以此刀的使用者地位最高。

永壽二年錯金環首鐵刀

永壽二年錯金環首鐵刀細節欣賞

永壽二年錯金環首鐵刀刀身錯金花紋

永壽二年錯金環首鐵刀刀身錯金花紋

永壽二年錯金環首鐵刀刀身殘存的髹漆

古人對上級的行動抱有異議時,會將其馬鞅割斷,以此表示自己的反對。左傳中記載,襄公18年,諸侯進攻齊國,齊靈公在平陰抵抗諸侯的進攻,後見諸侯勢大,試圖逃往郵裳,齊侯的大兒子為了勸阻齊侯,「抽劍斷鞅」。

春秋戰國時期,官員一般佩帶長劍,因此在下屬需要阻止上司行動時,會使用佩劍砍斷馬鞅;東漢時期,隨著環首刀的流行,有記載的類似事件中,主人公砍斷馬鞅的工具均為佩刀。

後漢書中記載,建武八年,劉秀試圖討伐割據隴右的隗囂,光祿勛郭憲認為劉秀身為君主,不宜親身涉險,出言勸阻未果,便拔刀砍斷劉秀的馬鞅。

環首漢刀(仿古)

劉秀不聽郭言,執意親征。起初戰事十分順利,隗囂部下紛紛歸降,隗囂本人及其核心軍隊也被漢軍圍住。正在劉秀準備進一步擴大戰果的時候,漢軍後方生變,潁川地區有盜匪作亂,河內郡守軍也發生嘩變,劉秀被迫回師。

竇憲是漢章帝皇后的哥哥,章帝死後,和帝登基,竇憲作為太后的兄長,曾任大將軍,手握重權,永元四年,竇憲的黨羽試圖政變,和帝提前得知了消息,將參與政變謀劃的人盡數逮捕,竇憲本人剝奪軍權,改封冠軍侯。

環首漢刀(仿古)

南陽太守路過冠軍時,想去謁見竇憲,屬下功曹周章進言反對,但南陽太守不聽周章勸告,執意前往,周章「拔刀絕鞅」,最終阻止了這次拜見。

後來竇憲被逼自殺,和他有來往的官員不少受到牽連,南陽太守由於沒有去拜見竇憲,最終置身事外,周章遂受重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刀劍學堂 的精彩文章:

以腰刀聞名天下的明代,寶劍到底什麼樣?
刀劍為什麼要用魚皮包鞘?明明有顏值就夠了!
誰說唐刀沒有實物?日本正倉院唐大刀圖賞(資料)
圖解中華冷兵器「劍」的那些巔峰之作!
圖看:一把「隕鐵劍」的製作過程

TAG:刀劍學堂 |

您可能感興趣

大考大玩小考小玩,真考……椒你做人!
真正吃粑粑長大的不是狗,而是看起來蠢萌的小考拉
綁著繃帶的小考拉,弱小可憐又無助
「小考小玩、大考大玩,不考不玩」?解放了孩子,愁壞了家長
自從看到這隻小考拉之後,我已經徹底的愛上它了,太萌了!
鍾麗緹與女兒小考拉現身機場,小考拉長大了,將來也是美女一枚
畢減索 靈璧如意小考
鍾麗緹攜女外出,小考拉害羞求抱抱秒變樹袋熊,網友調侃:張倫碩在家也是這麼抱的吧
《明日之子》「殘酷」賽前小考來襲,27強誰能過關進入升級戰?
蘭西雅三次小考都是五星,卻從未進前九,她的實力遭質疑
用荔枝樹發射炮彈,這樣土炮威力有多大:我軍最早火炮小考
威少小考神激烈衝突,小考神被雷霆球員圍住,工作人員挺身而出
澳洲考拉媽媽要做手術,小考拉死死抱住媽媽,場面讓人感動
馮提莫挽著助理現身機場 嬌小可愛如同一隻小考拉
媽媽遭遇車禍,小考拉緊緊抱著媽媽,一刻也不捨得離開!
早說過二女兒是潛力股吧?媽媽曬出的近照顏值快超過小考拉了
方朝暉:「王道」小考
女人在愛人面前,喜歡玩一些小小考驗
小考拉不小心從樹上掉進水裡,抱住河中間的標記桿才撿了條命
法名還是俗名?真大道開山始祖「劉德仁」姓名小考